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PEG-6000不同浓度模拟干旱胁迫对6个地域的8个品种小茴香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域小茴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呈下降趋势;发芽高峰期也随PEG-6000浓度增加而延后,浓度增大到150 mg/m L时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小茴香种子萌发的临界PEG浓度在150~200 mg/m L。海原1号小茴香可作为海原小茴香主栽区主要品种进行推广,五原、民勤和大同小茴香抗旱性较差,不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详述了宁夏海原县小茴香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优势,分析了小茴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小茴香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参加6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灵武召开红枣现场会,引起笔者对海原县特色林产业发展的思考。同处中部干旱带上的海原县,与其它市县在特色林产业发展、产品质量打造等方面差距很大,怎样才能加快海原特色林产业发展,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小茴香是南疆地区主要香料作物之一,发展小茴香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阿克苏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已有30多年历史.1988年全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52936亩,小茴香平均亩产6—7kg,亩增加收入40—80元.新和县伊其力克乡英买力村卡尤木沙尤甫1988年2.5亩棉花套种的小茴香,单产48kg,亩收入384元.棉田套种小茴香,除  相似文献   

5.
小茴香是海原县的“四大”区域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薄,宜连作,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随着小茴香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在种植区出现了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茴香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原香水梨在海原深受群众喜食,该品种在当地栽培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是海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孕育、自然杂交和人工不断选育而获得的地方优良品种。但由于发展规模小,品种混杂,储藏保鲜技术跟不上,没有龙头加工企业等因素严重制约海原香水梨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海原香水梨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对小茴香花而不实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茴香是海原县的“四大”区域优势特色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薄,宜连作,病害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海原县西安镇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目前种植面积达到4667hm^2(7万亩),占全县小茴香种植面积的70%,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随着小茴香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在种植区出现了小茴香花而不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茴香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明明  罗静  钟永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22-9323,9360
[目的]分析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首先采用固相微方法萃取小茴香茎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分离和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小茴香籽的结果对比.[结果]从小茴香茎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22个,涵盖了醚、酮、酯、烃和萜等类,其中以反式茴香脑为主,其次是柠檬烯,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61%和16.16%,与小茴香籽的主要成分相同;小茴香茎的次要成分主要是1,3,3-三甲基-二环[2.2.1]庚-2-醇乙酸酯(6.23%)、大根香叶烯D(5.01%)、乙酸小茴香酯(4.25%)、β-法尼烯(3.66%)等,与小茴香籽的次要成分差异较大;同主要和次要成分相比,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异更大.[结论]小茴香茎的挥发性成分与小茴香籽一样,主要以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为主,但次要及微量成分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小茴香套种扁豆,生长期间互不遮光,扁豆收割后,小茴香进入开花期,两作物植株生长旺盛。套种小茴香平均产量2 535.0 kg/hm2,产值20 295.0元/hm2;白扁豆平均产量1 125kg/hm2,产值5 640.0元/hm2,套种总收入25 935元/hm2,比单种小茴香增加产值3 75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文章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茴香套种白扁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小茴香以果实入药,具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能。主治胃气胀痛、小腹冷痛、痛经、早期血吸虫病等症。小茴香除药用外,还是调味的佳品。小茴香1年种植多年收益,一般667米2产干果实1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民族药维药小茴香根的质量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中药材小茴香根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重金属进行测定,并按附录方法对中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寻找小茴香根在显微镜下的最常见的特征性细胞.[结果]中药材小茴香根的质量标准含水量以不得超过9.00%为宜;总灰分不得高于10.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2.50%为宜;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30.0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45.00%为宜;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13.00%,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20.00%为宜.[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建立维药小茴香根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寄生在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上的柱隔孢属一新种和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上的柱隔孢属一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黄柏想方设柱隔孢Ramularia phellodendri Y.X.Wang和茴香柱隔孢Ramularia foeniculi Sibilia.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对新记录种进行了中文描述,均有形态图,同时讨论了与相近种之间的区别.标本藏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托县小茴香果实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营养成份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小茴香果实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8.98%;脂肪16.22%,V_E2.677mg/100g,V_B1.60mg/100g,Se0.476mg/kg,胡萝卜素2.796mg/100g,还含有17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总能量高达4995kCUI/kg,这将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小茴香资源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茴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并结合体外药理试验,测定灌胃给药后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并观察植物血凝素诱导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采用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TT法考察巨噬细胞的活性,并观察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小茴香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碳粒廓清率,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以及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小茴香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白灵菇在阿魏和小茴香两种不同的提取物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初步研究和探讨了两种提取物培养基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培养基均优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母种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阿魏和小茴香提取物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小茴香比阿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二者对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浓度也不同,阿魏提取物培养基为1%~2%,小茴香提取物培养基为3%.  相似文献   

16.
几种伞形科蔬菜浸出液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  简在友  王鸿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00-4901
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等方面,探讨了伞形科蔬菜小茴香、胡萝卜、芫荽浸出液对白灵菇菌株———K3种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伞形科蔬菜浸出液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小茴香、胡萝卜、芫荽浓度分别为203、001、00 g/L时对白灵菇K3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非寄主植物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几种非寄主植物干粉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活性.结果表明,番茄、茴香和万寿菊茎叶及其提取物对幕粉煤产卵有明显的忌避作用,其中番茄和万寿莉茎叶干粉1 d后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为50.02%和48.11%:番茄、茴香和万寿菊茎叶提取物1 d后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2.04%,70.06%和67.34%,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为78.93%,77.32%和75.88%.在供试非寄主植物中,菜粉蝶对茴香提取物的反应最敏感,选择性试验忌避中质量浓度仪为3.7470 g·mL~(-1).  相似文献   

18.
小茴香挥发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强  何璐  王玉龙  王勇  高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12-1913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了小茴香挥发油,通过正交设计及二次回归方程优化了提取工艺,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温度2个因素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并将挥发油应用到农业常见28种致病真菌上,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当采用100 g小茴香,超声处理33 min,温度51 ℃时,挥发油提取量达8.78 ml;小茴香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秋水仙素诱导普通番茄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番茄的三个品种为诱变材料,用0.2%秋水仙素溶液进行多倍体诱变。研究秋水仙素诱变对不同品种番茄的诱导效果以及变异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3个普通番茄品种均获得了四倍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