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ME 49株弓形虫速殖子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了解该虫株速殖子的毒力特点,为深入研究弓形虫弱毒株的致病特征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ME 49株弓形虫速殖子为研究对象,用血球计数板将速殖子梯度浓度稀释为10~0,10~0-10~6个/mL,腹腔注射昆明小鼠,死亡小鼠的组织直接涂片检测肺脏及肠系膜淋巴结速殖子或大脑组织中弓形虫包囊数量,肺脏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及IHC染色,统计涂片和MAT方法的结果分析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并统计小鼠的感染率和生存率。【结果】0-60 DPI,死亡小鼠组织涂片显微镜检查和MAT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弓形虫IgG抗体结果显示,10~0、10~0、10~1及≥10~2速殖子浓度组小鼠的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0、20%、60%及100%。10~4速殖子浓度组小鼠有3只分别在12、16、19 DPI死亡;10~5速殖子浓度组小鼠有2只在11 DPI死亡,1只在8 DPI死亡;10~6速殖子浓度组小鼠有2只在9 DPI死亡,在7、8、10 DPI各死亡1只,感染弓形虫的小鼠生存率为62.07%(18/29)。对死亡小鼠的肺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直接涂片,显微镜镜检可见弓形虫速殖子;H.E及IHC染色,肺脏可以观察到弓形虫包囊及弓形虫抗原。对10~0、10~0、10~1及10~2处死小鼠的大脑组织研磨镜检,结果显示10~0和10~0感染组阳性小鼠大脑中弓形虫包囊数均为0;10~1感染组阳性小鼠大脑中弓形虫包囊数分别为60、100和0;10~2感染组阳性小鼠大脑中弓形虫包囊数量分别为20、40、40、60和0。60-600 DPI,10~3速殖子浓度组小鼠在184、435和569 DPI各有1只死亡,大脑中未检测到弓形虫包囊;10~5速殖子浓度组小鼠1只在188 DPI死亡,大脑包囊数量为20,其余小鼠存活时间为590 DPI。【结论】本研究探讨了ME 49株弓形虫速殖子对昆明小鼠的致病性,≥10~2速殖子浓度可引起小鼠100%感染,10~6速殖子浓度可引起小鼠100%死亡,小鼠死亡的时间为7-19 DPI,感染小鼠生存率为62.07%(18/29),大脑包囊成囊率为53.85%(7/13),平均包囊量为0-53个包囊/小鼠大脑,最长存活时间590 DPI。ME 49株弓形虫速殖子对小鼠致病性较弱,大脑可见弓形虫包囊,高浓度速殖子可引起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2.
猪弓形虫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具有35个拷贝的重复序列B1基因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建立诊断弓形虫病特异性的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个弓形虫速殖子DNA,且与寄生于猪体内的6种常见微生物无交叉反应,说明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物感染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在试验动物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对取材的7个组织样品用该PCR方法检测,有6个组织样品为阳性,其中扩增结果最清晰的的组织为肺和肝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纯化的刚地弓形虫RH株表面蛋白SAG3的原核重组蛋白为基础,建立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间接ELISA的最佳条件。采用鼠抗新孢子虫阳性血清、鼠抗安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鼠抗柔嫩艾美尔球虫阳性血清、鼠抗蓝氏贾第虫阳性血清以及鼠抗微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和健康小鼠阴性血清作对照,检测血清之间是否有交叉反应。[结果]最佳包被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0.25μg/孔,被检血清稀释度1∶400,酶标二抗稀释度1∶3 000,封闭剂5%脱脂奶粉的PBST溶液;血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 60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可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对弓形虫感染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以微线粒体MIC3基因作为弓形虫特异的遗传标记,建立了猪弓形虫特异PCR检测方法。经过试验摸索出猪弓形虫PCR检测的最佳反应条件,对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研究,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弓形虫基因组中相应片段,与微小隐孢子虫,贾第虫、旋毛虫和球虫等相关寄生虫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10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该方法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弓形虫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法从弓形虫QHO株速殖子基因组DNA中扩增ROP2的基因片断,连接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酶切及PCR鉴定后进行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弱毒株的开放阅读框架(ORF)与ROP2基因已知序列(Z36906)的ORF具有97%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具有95%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正刚地弓形虫(Toxoplama gondii)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与疟原虫、巴贝斯虫以及柔嫩艾美尔球虫同属于顶复门寄生虫,长期以来给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禽生产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可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两者的相互转化是引起致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只有针对速殖子时期的治疗药物,掌握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转化的调控机制,对筛选有效的药物靶标和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病猪临床表现以及病猪组织切片的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对病猪作出初步诊断;采集病猪的各脏器组织,研磨后接种ICR鼠,分离鉴定病原,探讨免疫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快速诊断猪弓形虫病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常规HE染色法和免疫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法都能发现弓形虫的假包囊或速殖子。但是,HE染色切片仅能在个别视野中发现弓形虫,而免疫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可在许多器官切片的多个视野中观察到更多的被染成棕黄色的弓形虫速殖子和假包囊,证明免疫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是诊断猪弓形虫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方法]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优化PCR反应条件,对猪弓形虫分离株和临床病料进行检测.随机取阳性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在猪弓形虫分离株中PCR扩增出目的条带,且在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PCR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7.81 pg/μL;测序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猪弓形虫IST1基因序列相应部分序列完全相同.[结论]该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猪弓形虫病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RH株弓形虫表面抗原1(SAG1)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GJS株速殖子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SAG1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经纯化、酶切后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经酶切及PCR鉴定后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弓形虫GJS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 008 bp的特异SAG1片段,大小与预测值相符,与已知的SAG1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S76248)的ORF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基因小鼠,为研究IFN-α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模型动物。[方法]将人IFN-α基因插入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建立IFN-α转基因小鼠。[结果]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法和South-ern杂交法检测出4只阳性转基因小鼠。分离4个转基因鼠系F1代PCR阳性小鼠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RT-PCR检测,其中3个鼠系为阳性。收集阳性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和微量板染色测定法检测出3个转基因鼠系均有IFN-α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CMV启动子启动的表达人IFN-α基因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干扰素抗病毒机制及对其他动物进行抗病毒感染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SD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D大鼠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并检测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方法]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腹腔注射SD大鼠,通过光镜检测和PCR鉴定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并对SD大鼠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百分率检测及淋转试验的检测。[结果]SD大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CD35明显升高,BBC-C3b和RBC-IC花环率明显降低,外周血ANAT+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差异不明显。[结论]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SD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并可引起SD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猪丹毒丝菌(E.rhusiopathiae)毒力株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快速灵敏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Loop - mediated Isotherm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丹毒丝菌spa基因较为保守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LAMP引物,采用FTA(Flinders technology associates,FTA)滤膜法提取12种血清型丹毒丝菌,8种非丹毒丝菌及受感染小鼠血液的基因组DNA,分析LAMP环引物的特异性;比较LAMP与传统PCR方法的扩增敏感性和产物特异性.[结果]在61℃恒温条件下,LAMP法能够特异性扩增丹毒丝菌特异条带,与常规PCR扩增结果一致;灵敏度实验表明LAMP法检测猪丹毒丝菌的检测下限为2 CFU/mL,较传统PCR的敏感性(大于20 CFU/mL)至少高10倍.LAMP方法与PCR方法都能在小鼠感染模型血样中检测到浓度为200CFU(10-7)/mL以上浓度的丹毒丝菌.[结论]LAMP法与FTA滤膜法相结合在检测丹毒丝菌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方法]分别以弓形虫核糖体DNA第一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和529 bp重复序列为目的片段,扩增2例疑似猪弓形虫病的病料肺门淋巴结DNA,对疑似猪弓形虫病的病料进行PCR诊断。[结果]2对引物均能分别扩增出2例肺门淋巴结中弓形虫DNA的特异条带。[结论]基于2种扩增片段的PCR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诊断猪弓形虫病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截短型AMA1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为在体外表达弓形虫AMA1重组蛋白。[方法]设计去掉弓形虫AMA1信号肽的PCR引物,以弓形虫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酶切后与pGEX-4T-3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并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内。对经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pGEX-4T-3-AMA1进行体外诱导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弓形虫AMA1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3-AMA1,通过体外诱导表明,AMA1融合蛋白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结论]弓形虫AMA1蛋白的体外表达为进一步制备抗AMA1血清及免疫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粗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种剂量桦褐孔菌粗多糖治疗弓形虫感染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桦褐孔菌粗多糖高剂量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桦褐孔菌粗多糖具有修复睾丸病理损伤并降低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结构和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用自行设计的l对引物,通过RT-PCR从接毒的SPF鸡胚的尿囊液中克隆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部分片段,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含谷胱甘肽(GST)基因的质粒pGEX-4T-1,构建了重组质粒,对提取的融合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和琼扩、ELISA及W estern-blot检测。[结果]通过克隆和PCR扩增获得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部分片段,大小为509 bp;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4T-1-F509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大小约为44 000 bp的融合蛋白,其中F基因的部分片段大小约18 000 bp;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GST-F509融合蛋白,进一步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鼠源抗鸡新城疫病毒F蛋白抗体。[结论]琼脂扩散试验、ELISA及W 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中的F片段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韩学波  韩生银  马慧  王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57-19058
[目的]检测市售马铃薯转基因成分。[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分别设计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pro-moter from canliflomer mosaic virus,CaMV 35s)和胭脂碱合成酶3’转录终止子(nopaline synthase lerminator,NOS)作为特异性引物,然后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根据扩增后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可分析出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结果]10份马铃薯样品中5份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占检测样品的50%。[结论]由结果推断出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马铃薯占总马铃薯销售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宜拟南芥PCR检测的DNA提取方法(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拟南芥PCR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方法]通过对常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省去液氮研磨和苯酚提取的步骤),获得可以快速大批量地提取拟南芥DNA样品的方法。于1.5ml Eppendorf管内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内含200 mmol/LTri(pH值7.5),25 mmol/LEDTA(pH值8.0),250 mmol/LNaCl,0.5% SDS(W/V)],剪取拟南芥叶片材料少许(1片以下)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用微型研磨棒将叶片捣碎至溶液成绿色,放置3 ~5 min;加入400μl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混合均匀,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至另一1.5 ml Eppendorf管内,加入300μl异丙醇,颠倒混合均匀,室温下放置5 min,12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以70%乙醇漂洗,放置晾干,加入100μl灭菌超纯水溶解,4℃放置备用。以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检测,DNA样品完整且污染少,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良好,适于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经过对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的PCR检测,阳性植株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拟南芥DNA样品的快速提取、PCR检测及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