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重农抑商法律的肇始考察中国历史,尽管学者在反思春秋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否真正实行过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春秋以前不存在本末之说和重农抑商的思想则是可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2.
大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为其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是有其选择性的,而不是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对商业的有效控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一套符合国情的成熟的商业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秦代“重农抑商”的问题,我们从献中看到,“重农抑商”思想指导下的经济政策执行得并不彻底。此外,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本身以及秦朝积极的经济政策都使他无法做到真正的抑商。  相似文献   

4.
张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72-8473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重农抑商"政策是其变法重要内容之一,后世对该政策褒贬不一,因此有必要从商鞅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出发,进行客观分析,做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大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重农抑商”为其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是有其选择性的,而不是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对商业的有效控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一套符合国情的成熟的商业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谢瑞东 《农业考古》2006,1(6):24-27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开始实施“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局面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也是在矛盾统一之中发展形成的.这一小农经济政策,对中国后世的国民意识、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盐铁会议为分界点,探讨了桑弘羊长期主持盐铁专卖的原因。将桑弘羊以盐铁专卖为主体的经济政策主持国家财政23年之久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年幼时家庭经商环境的影响、少年时跟随武帝时的磨练、成年后自身的经济思想。认为桑弘羊在盐铁会议后坚持盐铁专卖的原因主要是坚持毕生经营的整个财政经济政策,维持既得利益和为权力斗争夯实基础。盐铁专卖政策是桑弘羊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汉武帝时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诸侯割据势力,对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基础,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历代统治者奉行不替的传统政策,是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及其反映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在每一个时代都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基础,保障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防止商人的商业活动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动荡,历朝统治者皆以重农为国策,辅以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9.
"重农抑商"自商鞅时提出,几近延续到封建王朝彻底灭亡,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重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国有史以来一直贯彻的主流经济指导思想。但是抑商却并非如此,抑商之说开始于战国,其后在漫长的中国帝制时代里,除了一些特殊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里,统治者是在不断调整商业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学术界普遍对重农抑商政策持否定态度这一情况,提出不同的见解。文中引用管仲、李悝、商鞅等我国历史上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理论,说明重农抑商主张的提出与逐步完善,是从我国当时具体的国情出发,反映了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经济规律,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经济曾起过调节和促进作用。文章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涵义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解释,强调其实质是重视农业,限制商业的过头发展,以保证农工商各业的比例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古四业以农为本。但历代王朝"重农"而农民负担益重。以重农为名抑商,不只是打击民间工商业,而且窒碍农业发展。为了避免"重农而农益轻",王夫之等曾力主"轻自耕之赋"甚至"有田者必自耕,……不为农则无田",对于借口重农而抑商,叶适也曾提出尖锐批评。今日中国仍需重农。维护家庭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并积极扶持务农人走向富裕,是在农业和农村落实"以人为本"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2.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只保留粤海关与西方国家海路的贸易职能,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在此期间,花旗参是美国早期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在中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和饲用玉米对引黄灌区土壤盐分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饲用玉米(Zea may. cv.)的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含量,研究了其对景泰县引黄灌区土壤盐分的生物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 cm的土层中,紫花苜蓿处理土壤平均可溶性盐分含量比对照降低30.1 %,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分、K+、Na+、Ca2+、Mg2+、SO42- 和Cl- 含量降低最显著的是0~20 cm土层,在层次分布上均呈表层低-中层高-下层低的规律。种植饲用玉米的抑盐效应未表现出来,但明显改变了盐离子的比例和分布。生物覆盖对改良盐碱地潜力大,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内陆盐碱地开发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区挖深60cm的集雨池,并覆盖不同厚度的河沙(5cm、10cm和15cm)和苇草(15cm),研究了利用雨季自然降雨洗盐和冬春季节抑制返盐的效果。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能起到一定的洗盐、抑盐效果,且洗盐效果和抑盐效果随河沙厚度的增加而提高,但以覆盖15cm苇草处理的洗盐、抑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铁盐对茶树组织培养中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倍MS标准铁盐浓度下,茶树外植体褐化率较低,为40.5%,生长良好;在此条件下控制茶树组培褐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0.50倍标准铁盐浓度MS+Na2S2030.50g/L+AC0.50g/L。  相似文献   

16.
NaCl,Na2SO4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对7个苜蓿品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溶液胁迫下,苜蓿的种子和幼苗的耐盐性强弱表现相同。Na2SO4胁迫下.新牧1号杂花苜蓿耐盐性最强,其次为苜蓿王.三得利耐盐性最弱;NaCl胁迫下,新牧1号杂花苜蓿耐盐性最强.其次为新疆大叶,费纳尔耐盐性最弱。NaCl溶液胁迫下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为28-70mmol/L Na2SO4溶液胁迫下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为99~141mmol/L。  相似文献   

17.
盐碱土进行漫灌洗盐后,形成高含水土层,其表层的高湿度界面影响表层以下的水盐运移通量。铺施4种不同厚度的自制液体地膜,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和pH值。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具有保水保湿作用,具有抑制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液体地膜的铺施抑制了土壤的水盐运移速度,土壤可能发生碱化现象;最适宜的液体地膜厚度为4~6 mm,此厚度范围内的液体地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铁盐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块茎形成期对盆栽种植马铃薯浇灌不同浓度(10 μmol/L、100 μmol/L、1 000 μmol/L)稳态铁盐,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单株产量、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和块茎干物质铁含量等。研究表明:施加稳态铁盐能够促进马铃薯生育后期株高生长,提高叶片SOD活性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铁盐施入初期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而在生育后期显著降低;在铁盐施入初期Fv/Fm显著降低,而生育后期则相反。施加中、低浓度(100 μmol/L、10 μmol/L)铁盐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100 μmol/L铁盐可分别显著提高东农310和东农311单株产量39.6%和37.3%,10 μmol/L铁盐可显著提高东农312单株产量37.8%。100 μmol/L铁盐可提高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12.4%~31.9%,而高浓度(1 000 μmol/L)铁盐则会降低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施加不同浓度的铁盐均可提高块茎干物质铁含量,中、高浓度(100 μmol/L、1 000 μmol/L)铁盐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乾隆朝是清代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巩固统治,乾隆帝强化了各方面的专制举措,在宗教方面,乾隆帝对道教的管理主要涉及道教度牒、宫观的修造、龙虎山张真人与道士娄近垣以及神乐观的改革几个方面。为限制道教势力的发展,他重新制定和实施新的道教度牒和道籍制度,颁发多条道教宫观的修造禁令,对神乐观进行 “去道教化”的改革。同时,他还对龙虎山张真人及道士娄近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贬抑,强化清政府对道教的管控。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本人对道教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上层道教在清代中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