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当前立体绿化方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网格立体绿化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并阐述了网格立体绿化的内涵,接着介绍其实际应用中的两种类型:墙面绿化和现浇生态草坪,最后指出网格立体绿化在生态修复、解决城市排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点介绍了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情况,总结了损毁山体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主要绿化方式为“马道绿化”,石灰岩风化的土壤应栽植耐碱性的柏树、核桃树等,污水处理厂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废水生态污染问题,应用有氧发酵工艺生产堆肥消除了恶臭环境,实行区领导包保、“一盘棋”上下联动、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等经验。从工程实施缺乏工程技术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区财政和实施主体单位筹集资金难度大、工程规划设计不尽科学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注重经验推广和资源利用、加强环境治理、提升城乡风貌等建议,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毅 《乡村科技》2022,(3):94-96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绿化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绿化中的林业工程技术也越来越关注.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绿化工程建设,而且直接影响生态平衡和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基于此,从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入手,阐述林业工程技术在生态绿化工程中的多方面应用,并指出生态绿化工程中应用工程技术的一些保障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和革新,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作为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首先提出了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含义,进而探讨了该项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立华  杨莹  程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84-1186,1277
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山体修复与绿化营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2014年青岛世园会"背景山体的生态环境特征与现状。总结了背景山体生态修复与绿化营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背景山体生态修复与绿化营建的主要措施与技术方法。旨在通过山体复绿技术与绿化景观措施来营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画面。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水质净化、河流生态系统构建、景观设计方法和新材料应用等科研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曝气技术、微生物技术、湿地生态和浮岛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介绍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阐述了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工程技术,总结了我国学者近些年来对河流生态修复所做的工作成果,描述了我国河道生态修复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高速公路边坡和开挖路段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绿化方法覆盖率低及养护困难这些现状,以美化高速公路景观和提高生态效益为目的,探索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客土喷播技术主要应用材料、设备、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实践证明,客土喷播技术绿化效果好,施工进程快,有利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8.
运用杂交构树对尾矿生态修复和矿区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12):92-98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同时也是迄今人类最大规模改变地球表面景观和破坏地表生态系统的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因此,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和矿区生态绿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河北省唐山铁矿区内5个试验地种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杂交构树对废弃矿山和矿区恶劣生境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在不采取工程措施的情况下,通过原土种植,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后期管护措施简便、易行,降低了尾矿生态修复和矿区绿化的成本。本研究为杂交构树在矿山地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生态环境治理、矿区修复和绿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荒漠绿化工程对遏制荒漠扩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森林资源增加、风沙危害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生态文化方面阐述了柯柯牙绿化工程30多年来取得的成效,从中幼林抚育、老化弱化林分修复、混交林占比、科技推广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更高效地开展后续绿化工程,提出了加强对中幼林的抚育、合理配置树种,增加混交林比例、加大对老化退化林分的修复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引导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高陡岩石边坡V型槽生态修复的施工技术探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高陡岩石边坡的特点,系统地介绍了V型槽生态修复技术优势、原理及工艺流程。采用V型槽技术对高陡岩石边坡进行生态修复,可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生态绿化效果,是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石灰岩矿山植被复绿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开采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矿山宕址的绿化和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研究了富阳市新桐乡石灰岩矿山宕址的植被复绿技术,对主要的复绿植物存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柏树[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Wen)Keng f.]、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Sieb.et Zucc)Planch]等植物当年的存活率高达95%,且保持了一定的生长趋势。其中四季竹当年平均每株发新竹5.7株,立竹度高达28 500支/hm2,是当地矿山复绿的优良植物。据此,总结了矿山复绿工作中的经验,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特别是化工废弃地生态修复,是当今世界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实施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上海市塘外化工废弃地开展了土壤、水体、植物和微生物等现状调查与评价,确定土壤和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作为主要修复对象,结合该地块性质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途径,形成了生态修复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生态治理工程对太湖入湖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蕾婷  蔡颖  刘华  於梦秋  冷欣  安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05-13909,13992
梅梁湾是太湖北部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对其杨湾段入湖河道及河口区域,通过生态清淤干化、构建前置库、围隔工程与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综合手段进行生态治理。治理期间,分别于2010年5、7和9月对该示范区域进行水质和生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后期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达到了48 cm,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2.7%~88.2%和30.3%~95.8%;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也指示了水体健康水平逐渐提升。生态治理使杨湾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4.
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砒砂岩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倍受重视,多年不懈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形式仍旧严峻,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治理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大面积的人工林也面临着退化风险和更新难题。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成果丰富,但该区水文下垫面复杂多变,侵蚀类型多样复合,前人的研究仍沿用黄土高原区的理论与方法,极大的限制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的发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科研经验,概括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基岩侵蚀内因、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4个角度,对砒砂岩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工作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发向。   相似文献   

15.
大宝山矿因长期采矿等干扰破坏,使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山废弃地,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宝山矿区现状调查,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是制约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通过客土与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以及跟踪监测与评价等步骤为加速大宝山矿区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道路边坡的防护与生态美化是目前道路建设中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了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的基本原理,并对道路生态护坡形式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生态护坡的经验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与施工,并探讨了道路生态护坡新技术,意在为各种道路护坡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废弃地改造与复建是现代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以新乡凤凰山废弃地的保护与生态恢复为研究内容,用SWOT方法进行现状分析,提出凤凰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初步景观规划,根据不同特色将项目区规划为11个分区,同时提出通过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进行生态恢复。为其他地区的废弃地景观保护与复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收集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在ArcGIS10.2下利用渔网(Fishnet)将该区域按2 km×2 km划分为319个格网,在格网中心点进行样点设置。在非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样点(共计307个)周围设置20 m×20 m的样地,调查地形和植被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测试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确定主导立地因子,最后划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并确定困难立地类型。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立地条件主导因子为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土层厚。该区域共划分出3个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组、34个立地类型。其中,困难立地类型有13个,面积394.47 km2,占公园面积30.94%。对困难立地,应结合实际,采取工程措施结合植树造林、植草、封禁等不同措施进行植被恢复。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森林结构优化和生态、景观质量提升、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中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与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成为重要的出行和货物运输途径。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成为解决的主要手段。对当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主要技术如铺草皮、藤蔓植物法、空心构件与框格梁植草、液力喷播、喷混植生、植生带(袋)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