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一、充分认识促进牧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牧区改革,调整牧区生产力布局,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牧区生产力。牧区经济和牧民生活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  相似文献   

2.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南疆牧民生活生产方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效果,利用柯克亚乡、哈拉峻乡、尼雅乡等3个样本乡的牧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前后牧户生活生产方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不仅提高了牧民的畜牧业收入,而且促进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然而,南疆畜牧业尚处于转型过渡阶段,现代科学养殖技术投入不足、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牧民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牧区面临的三大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稳步推进畜牧业转型;二是加强对牧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并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三是继续完善牧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八次党代会精神,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中心任务,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提升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能力,大力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断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种的比重,农畜产品加工增值的比重,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畜产品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努力实现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现代…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能力较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贫困强度大,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障碍,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西部农牧业的历史变迁及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剖析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草地农业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构建草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衣牧民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强牧惠牧政策持续发挥作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草原政策工程深入贯彻实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加快转变,草原牧区牧民收入增幅稳中有升,牧区发展、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本刊编辑部结合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对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的专访,全面解读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内蒙古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自治区八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今年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自治区八次党代会及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调整农牧业结构,继续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农畜产品加工在种养加中的比重,促进农畜产品连续增产、农牧业继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强化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产业支撑、生态和基础设施支撑、科技人才支撑、服务体系支撑、政策支撑和作风支撑。努力实现我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马军 《现代农业》2008,(3):86-88
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现状、牧民增收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如何做好牧民增收工作进行客观实际的分析,提出了牧民增收的五项对策:一是注意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努力提高牧民科技素质;四是鼓励农牧民发展第二、三产业:五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民基础教育建设,从长远提高牧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1978-2010年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数据,在分析内蒙古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下,生态脆弱成为制约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内蒙古应立足发展实际,发挥资源和地区优势,加大财政投入,以科技为先导转变生产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保护生态,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最终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实现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流通;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扶贫力度,突破农民增收瓶颈;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构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7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牧区增效牧民增收是牧区兽医技术人员工作上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牧区兽医人员的工作目的,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是其主要责任。为有效的带动马蹄乡畜牧业绿色、健康、环保、生态的产业链发展,促进牧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引导当地牧民以养"养好羊、养大羊、养经济羊",以小的数量创造大收益,不断推动牧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鹏  杨婷婷  石红霄  吴新宏  秦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41-13143,13146
基于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牧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2008、2009年西部地区牧民家庭的收入与消费结构。结果表明:牧民收入来源单一,以家畜出售为主,抗风险能力差;消费支出中饲草料购置比重最大,且增长迅速,其次是食品、教育、医疗等支出,住房方面政策补贴较多。牧民的收入与消费特点是由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决定的,基于此,提出了牧民提高收入、改善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牧民要提高养殖技术,科学养殖,增加收入,且要转变消费观念,适度储蓄,增强抗风险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牧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投入,提高牧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乌兰县农牧业生产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加大设施农牧业建设力度,夯实农牧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机制,着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理念及其经营方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比较了原始牧业、传统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特点,认为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产业化的最佳选择。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强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季节性生态畜牧业、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工厂化生态畜牧业、现代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现代绿色养畜生态畜牧业是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增效的产业基础.新疆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一直是新疆具有发展优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对于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现有的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的需求,加强畜牧机械化养殖模式的推广,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刻不容缓.现针对新疆地区目前畜牧业机械化养殖现状及存在的畜牧机械装备水平低、农牧民机械化养殖意识欠缺、资金投资力度小等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西藏高寒牧区牧民吃菜难问题,采用调查与资料分析法,从理论角度提出在西藏高寒牧区牧民安居房周围发展适度规模日光温室进行蔬菜生产的观点。认为其对草场环境的破坏是极其微小的,在技术等方面是可行的;若通过蔬菜销售获得经济收益时将可能改变牧民单一的牧业生产方式,并促进牧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有可能通过对设施蔬菜生产投入力度的加大,减少家畜养殖数量,最终因载畜量减少而对草场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新型合作经济与建设草原新牧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牧区新型合作经济问题,是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缓解三牧问题、牧区全面小康的关键性研究命题.本文以"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为主题,以建设草原新牧区为研究背景,在把握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阐明新型合作经济在草原新牧区建设中的定位;研究新型合作经济的基本形态;揭示新型合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内蒙古生态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和治理区明显好转,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但仍存在草原面积大,投资少,工程建设内容单一;多数农牧民生产条件较差,对草地依赖程度高,转移人口面临巨大压力;补助年限较短、标准低等突出问题。今后需要在兼顾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兼顾生态保护和牧民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态资金,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和补偿标准,在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赋予农牧民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杨伊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51-21054
在对内蒙古牧户牧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基础上,利用最优线性规划模型,对牧业规模、牧业结构和牧户收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规模户和混养户要达到最优规模和实现草畜平衡,必须收缩牧业规模,但会造成收入的下降;大多数散养户和奶牛户要达到最优规模,必须扩大饲养量或转出牧草地;扩大奶牛的规模有利于牧户提高收入,但奶牛的规模变动能力最难;进一步加强牧草地的保护有利于牧户牧业规模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业开发的战略地位与现代化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农业在西部地区发展中具有多种区位特色和优势,是西部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林草植被建设不可分割,西部农业建设的方向是改造传统粗放扩张式农牧业,建设可持续的现代化西部,促使西部区域的第一性生产力、第二性生产力与农户经济生产力及区域生态服务能力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区域政策上,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开发可以增加农户收入的新技术、新经营方式,实现传统农牧业的跨越式改造,在技术策略上,改过去的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化山区农业和旱作农业;改过去的单一粮、薯、豆为多种多样的特色农笔业;改以往的放牧技术为退耕与禁牧结合,舒饲精养的现代化牧业方式;改长期靠天务农的方式为积极发展设备工程,增强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力度;改变以林为主,过分重视林木忽视草灌的技术政策,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建设并重的技术策略,建立农-草-牧-林互补的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临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临河区1996—2004年农业各产业部门的产值和比重变化趋势及家庭收入中3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临河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经过十年来的调整,农、林、牧、渔各业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目标、各业内部调整的基本恩路和内容、特色产业及其重.董发展区域、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