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46-2048,2053
通过整体观察的方法得到了适宜三角涡虫生长的3种神经递质的最佳浓度,并通过摄像技术用IPP图像分析软件探讨3种神经递质对三角涡虫的摄食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最佳浓度下的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毒扁豆碱和乙酰胆碱对涡虫的摄食行为均起到抑制作用,毒扁豆碱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72 h的γ-氨基丁酸在3种神经递质中的平均移动速率最大,有1条找到食物。处理24 h的Glu试验组找到食物的涡虫最多,有4条。其余各组均未找到食物。试验同时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各神经递质对涡虫摄食行为的影响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Fe3+胁迫对日本三角涡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0.5、1.0、1.5、2.0 mg/kg 4种质量浓度的FeC l3溶液培养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a)7 d后,提取其体内蛋白质测定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其活性依次为17.74、22.08、16.28、16.53 U/mg,自来水(实验室常规培养方法)对照培养的酶活性为16.58 U/mg。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Fe3 胁迫下涡虫体内CAT酶活性增加,而Fe3 在相对高浓度下,由于涡虫耐受力的存在使其CAT酶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宋林霞  徐振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49-11049,11112
[目的]研究紫外线对淡水三角涡虫切割损伤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短波紫外线对切割损伤前后的淡水三角涡虫进行照射,测定不同照射时间涡虫体内SOD活性。[结果]紫外线照射后,涡虫体内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切割损伤后SOD活性高于切割损伤前SOD活性。[结论]紫外线可提高切割损伤前后涡虫体内SOD活性。  相似文献   

4.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并且认为涡虫体内存在一类具有增殖分化潜能被称为neoblasts的全能干细胞。这种细胞在涡虫体内可发生迁移、增殖和分化,对其个体组织器官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中,三角涡虫经过饥饿处理后切取特定的组织块,然后再经过处理使组织块中的细胞分离出来。分离的细胞继续培养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检测最终鉴定为neoblasts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以东亚三角涡虫为试验材料,以钕为胁迫因子,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2、0.4 mmol/L)的钕在涡虫体内的蓄积及其毒理学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钕浓度的增大,涡虫体内的钕逐渐蓄积,且产生明显的矿质营养代谢失衡,主要表现为显著降低了涡虫体内Ca、Fe和Mo含量,增加了K和Mg吸收。涡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钕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涡虫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H2O2逐渐积累。随着钕浓度的逐渐升高,涡虫的死亡率逐渐增大,高浓度下,涡虫逐渐解体死亡。由此可见,涡虫是一种对钕污染非常敏感的水生动物,在水体钕污染检测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刘京贞  尹元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36-1473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电池液对涡虫的毒害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不同型号的废旧华太电池液对日本三角涡虫进行饲养,观察涡虫的生存情况及再生情况。[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废旧华太电池液稀释倍数的减小,对涡虫的毒害作用增大,涡虫死亡或解体数增多;废旧华太电池液稀释一定倍数后虽然不能使涡虫死亡或解体,但影响涡虫的再生情况。随着废旧华太电池液稀释倍数的减小,涡虫的再生速度明显减慢,甚至无法进行再生。[结论]含汞型电池比无汞型电池的毒害作用大。  相似文献   

7.
 构建DjStag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诱导表达产生dsRNA后喂食涡虫,观察DjStag表达变化及对涡虫再生的影响。本文以含有东亚三角涡虫DjStag基因的pcDNA3 DjStag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 扩增目的片段,将其克隆到干扰载体L4440 上,构建重组质粒L4440 DjStag后转化入大肠杆菌HT115感受态细胞中, IPTG 诱导表达dsRNA后喂食涡虫。显微观察涡虫再生过程中的表型变化,Real time PCR检测干扰后涡虫DjStag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DjStag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DjStag基因 RNA干扰后,涡虫不能正常再生,再生片段显示出明显的再生缺陷;涡虫体内DjStag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DjStag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马克世  李淑梅  陈广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88-16889
[目的]分析河南省铜山湖淡水三角涡虫的核型,以期为其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对在河南省驻马店境内铜山湖产地首次采到的数十条淡水三角涡虫进行核型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该产地三角涡虫中期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25条为主(70.1%),还有少部分24条(14.2%),极少数16条(2.8%),是以三倍体2n=3x=24+1B为主,兼有很少的三倍体2n=3x=24和二倍体2n=2x=16的形式,8组中,最大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是最小组的2倍多,形态多为中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3x=24+1SB,表现出明显的二倍体和三倍体共存的多态性,总体属于2B。[结论]该分析结果为明确河南省淡水涡虫在我国物种上分布的地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铜对涡虫运动和再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铜溶液处理涡虫,分别进行了4和6d的培养试验,并设置空白对照组。[结果]成体涡虫24,48,72和96h运动的半抑制浓度(mIC50)分别为3.86,3.73,3.47和2.61mgCu2+/L。幼虫24,48,72和96h运动的半抑制浓度(mIC50)分别为2.22,1.64,0.87和0.93mgCu2+/L。整体呈现出浓度效应关系。涡虫6d的眼点和耳突再生的半抑制浓度分别是0.76,0.78mgCu2+/L。呈现出浓度效应关系。[结论]支持涡虫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18S rRNA对我国常见的4种三肠目涡虫的18S rD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共获得三肠目2科3属4种的序列,同时结合GenBank中的三肠目18S rDNA序列(22条),以其姐妹群原序列目中的Archimonocelis crucifer为外群,采用MEGA3.0、PHYLIP、PAUP 4.0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分别构建NJ树、ME树、MP树和ML树,分析三肠目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构树方法所得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滑舌鳎不同组织器官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不同类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方法]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NO含量,采用化学比浊法测定NOS的活性。[结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肌肉组织中活性最高,为28.774±4.10 U/mgprot,依次为肠、脑、肝脏、头肾、鳃、中肾、脾脏、心脏。肠和脑之间以及肝脏和头肾之间iNOS的活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组织器官之间iNOS的活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在肠组织中活性最高,为55.979±5.048 U/mgprot。所测组织器官中cNOS活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NO含量在脾脏中最高,为38.540±4.535μmol/L。脾脏、头肾、肝脏之间,以及脑、心脏、中肾之间NO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组织器官之间NO含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组织器官中NO含量和NOS活性不同,这可能与组织器官功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锌对白内障大鼠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对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肾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肾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给白内障大鼠眼内补锌对其肾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研究一氧化氮(NO)的主要方法,包括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EPR Imaging technique)、液内分光光度检测法、NADPH-d 组织化学法、一氧化氮合酶—Ⅰ(NOS-Ⅰ)免疫细胞化学法及 NOS-Ⅰ免疫荧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NO)广泛分布于生物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不仅能调节植物的一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在植物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NO参与植物抗病反应、水分胁迫应答、盐胁迫应答等方面阐述了NO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One-day-old healthy ducklings (n=100)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randomly, and selenium poisoning of ducklings was artificially caused by feeding ration containing 8 lng kg-1 Se every da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No content and NOS activity in the serum and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method of nitric acid reducta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 content and NOS activity in serum and tissu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y were time-dependent.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high level of selenium in bodies could increase the NOS activity and NO content as it destroyed the metabolism of material and energy as well a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issues and cells. These changes of NO content and NOS activity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sm of selenium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6.
张媛华  张韶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207-3208,3221
综述了生长素、多胺和一氧化氮(NO)与根发育的关系,讨论了生长素和多胺诱导NO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