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研究者运用不同氧化工艺改性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经过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在比表面积、孔容积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增加显著。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对于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提升十分明显,而对于有机物的吸附性能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后,提出了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非粮生物质作为生物吸附剂极易交联产生活性基团,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好,本文着重综述了不同种类的非粮生物质作为天然或改性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同时通过化学改性的方式来提高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性膨润土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性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具有优良的性能,作为环境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膨润土对重金属吸附处理的应用研究情况,指出了改性膨润土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再生回收利用、被吸附物质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蒙脱土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采用蒙脱土吸附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状况,探讨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有机物质和改性等因素对蒙脱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蒙脱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湿地植物资源化,解决重金属废水难处理问题,本文采用青贮活化法制备高酸度湿地植物质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镍Ni(Ⅱ)和镉Cd(Ⅱ),通过XRD、N2吸附/脱附、Boehm滴定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方法,探究湿地植物在青贮过程中结构变化,以及高酸度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径结构、官能团数量及表面元素。通过批次实验,研究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镍和镉吸附特性,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青贮活化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活性炭的表面酸度,从而提升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通过吸附实验,高酸度活性炭对Ni(Ⅱ)和Cd(Ⅱ)的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并且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6.
王国贞  李倩  朱慧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79-16380
[目的]研究改性活性炭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去除效果。[方法]用AlCl3对常见的煤质活性炭进行改性,并考察了AlCl3浓度、不同活性炭、吸附剂用量及吸附时间对氟离子吸附去除的影响。[结果]经0.5mol/LAlCl3溶液改性的煤质活性炭,用量为8g/L时,其在24h内对10mg/L氟离子的去除率达96%以上。[结论]该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改性木屑对废水中铜、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8的条件下,三乙胺改性木屑对在400mg/kg以内的铜离子吸附率基本保持在99.99%,之后随着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陡然变小;改性木屑对100mg/kg以内的镉离子吸附率基本保持在99.69%,之后随着镉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陡然变小。总体上看,三乙胺改性木屑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强于镉离子。  相似文献   

8.
稻壳制活性炭及其对污水中铬的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稻壳为原料用磷酸活化法制备粉状活性炭的条件,并探讨了稻壳活性炭对水中铬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废弃稻壳在氮气保护下,以每分钟升温10℃的速率加热到400℃进行预炭化,再在800℃条件下活化所制备的活性炭对废水中重金属铬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这为稻壳的综合利用、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及解决环境污染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废弃纤维板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低成本的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来选择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处理200 mL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铜离子溶液时,活性炭用量为65 g,温度为30℃,pH=5时,240 min后吸附就达到平衡,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最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活性炭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废菌体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特性。[方法]以某药物生产的副产物废菌体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废水中Zn2+、Cu2+、Cd2+等金属的吸附去除试验。采用间歇吸附方式考查了不同的化学改性方法、pH值、反应时间以及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上述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与NaOH改性废菌体相比,微波改性废菌体效果更好,且在30 min之内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当微波改性废菌体投加量为4 g/L,溶液pH值分别在6、6、7时,废菌体对Zn2+、Cu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03、2.329、4.653 mg/g,而且其吸附过程完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微波改性废菌体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能谱图表明,废菌体吸附金属离子其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结论]在废物利用的同时净化重金属污染是可行的,为微生物吸附技术广泛应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有关文献资料调研,综述纳米黑碳在钝化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于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尚待弄清的几个问题。结果表明:(1)由于纳米黑碳是疏水的非极性吸附剂,选择纳米黑碳作为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时,需对其进行氧化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钝化能力。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为氧化性无机酸、酸性高锰酸钾、双氧水、臭氧等,强烈的氧化过程,会破坏纳米黑碳微孔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吸附量。(2)为了明确其应用的可能性和适用范围,需揭示改性纳米黑碳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钝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土壤CEC、pH、重金属离子的性质等可能是影响改性纳米黑碳对土壤中重金属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3)充分利用改性纳米黑碳在土壤修复中的有益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其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研究其在土壤中的径流迁移、渗漏等,明确其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能性,研究其生物效应和将吸附钝化后的纳米黑碳从土壤中移除的可能性,明确其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常被用作吸附剂,广泛应用于工业、饮用水净化、废水处理等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水污染物种类繁多,对水质要求高,传统的活性炭在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通过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可提高其对特定物质的吸附能力,活性炭的改性由此成为热点.从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微生物改性等三大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活性炭的改性技术,概括了不同改性方法的特性,并比较了不同改性技术改性前后对水中特定吸附质吸附性能的差异,为活性炭的改性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富集溶液中Au(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绘出了利用活性炭自溶液中吸附Au(Ⅲ)及改性试验结果。在溶液酸度CH+=2~3mol·L-1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较强,经NH3·H2O、苯胺等改性后的活性炭增强了对Au(Ⅲ)的吸附作用,回收率可达98.0%。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这些特点使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中。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制备活性炭的常用方法,并对活性炭处理污水中有机物、重金属、含氰化合物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玉米秸秆制备的粒状活性炭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吸附性能模拟试验装置,采用静态重量法测试制备的活性炭对甲醇的吸附能力,并研究吸附床结构、吸附床内盛装粒径不同炭粒、活性炭中添加不同量的石墨粉以及改性活性炭等对系统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床内盛装同种试样炭料在同一吸附温度下,新型吸附床A(内置膜片式刺孔吸附质管)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进行结构改进的吸附床B,达到相同吸附量0.22 g/g时,A床吸附提前5 min;床内盛装不同粒径与同一粒径活性炭的对比试验,在同一吸附温度下,其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盛装同一粒径的,达到同一吸附量0.22 g/g时,吸附提前16 min;床内活性炭添加适量石墨粉可增强导热、强化吸附性能,最佳添加量为活性炭总量的20%;改性活性炭试验中,相比对照组经弱酸性溶液浸泡后活性炭可增强吸附性能,达到平衡吸附量87.1%时,吸附提前了3 min。[结论]该研究可为优化吸附床的结构设计和吸附式制冷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木质碳纤维材料的活化与功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用木质生物质替代石油等化石资源,制备新型功能化活性碳纤维材料,系统归纳了木质碳纤维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以木质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固化、炭化,物理、化学活化处理,制备活性木材液化物碳纤维;2)通过孔隙调整、表面改性和离子化处理,对活性木材液化物碳纤维进行功能化处理;3)活性、功能化处理对木质碳纤维的晶体结构、表面含氧基团结构、孔隙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构、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环保和抗菌功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木质碳纤维的活化、功能化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杨远盛  姚尚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201-5202,5206
[目的]研究载铁活性炭去除卤乙酸的特性.[方法]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载铁活性炭,研究载铁活性炭(Fe-AC)对三氯乙酸溶液的吸附速率及吸附等温线.[结果]载铁活性炭对三氯乙酸(TCAA)的初期吸附速率较活性炭可提高10%;在单底质条件下,载铁活性炭及活性炭对卤乙酸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K载铁>K活性炭,表明载铁活性炭与活性炭相比提高了三氯乙酸的吸附性能.[结论]修正后的Freundlich方程可以更好地拟合三氯乙酸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林琳  王英刚  刘皙皙  刘贺永  杜盼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79-2180,2210
[目的]研究农业秸秆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吸附性能。[方法]以秸秆为原料,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制备活性炭产品,并测定相应的活性炭产率及亚甲基蓝吸附值,分析研究了化学活化法制备秸秆活性炭工艺过程中的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炭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的产率、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结果]用化学法制备秸秆活性炭的较佳工艺参数:以KOH/ZnCl2为活化剂,ZnCl2浓度为5 mol/L,KOH浓度为5 mol/L,KOH∶ZnCl2为1∶1,活化时间为1 h,固液比为1 g/4 ml,活化温度为20℃,热解温度为550℃,90℃为洗涤最佳温度。脱色率和亚基蓝吸附值均随活性炭投加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秸秆活性炭制备工艺经济、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优化还原法和改性活性炭吸附法应用于水体中Cr(Ⅵ)的去除效果的基础上,探讨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的联用及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及2次验证试验优化了还原法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得到了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分别作为还原剂的还原法的优化条件,在该条件下,各还原剂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6.59%~99.48%.以不同浓度硝酸锰分别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其效果差别较大,但都优于未改性活性炭,其中,当硝酸锰浓度为0.03 mol·L-1时,所得的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Cr(Ⅵ)的去除率最高,且去除率受pH、初始Cr(Ⅵ)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大,pH为3时,去除率最高(94.6%),对水中初始浓度较低的Cr(Ⅵ)的去除效果较好,在吸附的初、中期,Cr(Ⅵ)的去除率增长较快.还原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联用优于单独应用还原法或改性活性炭吸附法,以该联用法对海甸溪水模拟Cr(Ⅵ)污染样品的处理结果表明,联用法对实际基体样品的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