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突显出来.其中城市热岛现象尤为明显.研究选择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太原市作为典型案例,从城市热岛时空分布特点入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借助RS、GIS等手段,以太原市1986年、1995年、2001年3个时相的TM/ETM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热岛效应影响因素方面来看,城市扩张、工业区建设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驱动力.城市下垫面性质、人为热、废气排放共同影响热岛强度,而绿地和水体对热岛效应有减弱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太原市城市建设实际,提出了城市绿地规划布局的主要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立群  朱月霞  顾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21-18823
[目的]对安庆市气温变化的若干特征及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安庆市以及周边气象台站和城郊区域自动站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安庆站气温年变化特征以及区域一致性,使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安庆站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分析热岛效应对安庆站气温的影响。[结果]受站址迁移及城市建设影响,自1977年至2009年,安庆站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1990年中期以后,上升更为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安庆站气温在1993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受城市化影响,安庆站平均气温较郊区高0.8℃,最低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城市热岛效应春季最强,夏秋季次之,冬季最弱。[结论]了解了城市化发展对安庆市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庆市气温变化若干特征及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安庆市气温变化的若干特征及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安庆市以及周边气象台站和城郊区域自动站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安庆站气温年变化特征以及区域一致性,使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安庆站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分析热岛效应对安庆站气温的影响。[结果]受站址迁移及城市建设影响,自1977年至2009年,安庆站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1990年中期以后,上升更为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安庆站气温在1993年前后存在明显突变,受城市化影响,安庆站平均气温较郊区高0.8℃,最低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城市热岛效应春季最强,夏秋季次之,冬季最弱。[结论]了解了城市化发展对安庆市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城市热岛效应尤为明显.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定量反演了2003年和2007年地面亮温以及植被指数NDVI,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以及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2003年与2007年合肥市建成区均存在着显著的热岛效应,2个时相的热岛分布特征相似, 2007年建成区热岛现象有减缓趋势,其中高温区与次高温区的面积都分别减少1.8和52.1 km2,较低温区面积增加了142.61 km2;2007年植被覆盖显著增加,高植被区面积(NDVI>0.4)比2003年增加了35.56 km2,无植被覆盖的面积较2003年减少了116.57 km2,地面亮温与植被覆盖存在着负相关.城市扩张,工业区建设是热岛效应的主要驱动力,加大绿化力度,增加植被覆盖是缓解热岛效应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是缓解热岛效应的基础,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热岛效应日趋显著。定量分析合肥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以为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进一步缓解和控制城市热岛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landset遥感数据,运用覃志豪单窗算法,反演合肥市地表温度,利用均值-标准差方法进行地表温度区划分热岛区,定性地描述热岛区的扩展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存在城市热岛效应,1995—2010年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城市热岛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以及各辖区中心人口、工业集聚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夏季高温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了济宁夏季高温特征及其城市热岛效应对高温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夏季高温期日数多、范围广,年、月际变化特征明显;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和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济宁城市高温主要受白天热岛效应的影响,且影响主要集中于春末夏初,作用超过10%。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武汉樱花花期预报模型的准确度,更好地做好樱花花期预报工作,利用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武汉大学樱花花期对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明显增强,冬季城市热岛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自1988年后显著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在武汉中心城区最高,由城市核心区向近郊区蔓延辐射,北部的黄陂、新洲等地几乎不受热岛效应的影响;武汉樱花花期对冬季城市热岛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明显响应,冬季平均气温5年滑动平均UHII每升高1℃,樱花始花期提前约2.8 d;位于市中心的汉口江滩、晴川假日酒店等赏花点为樱花最早开放的地区,较武汉大学花期提前1~2 d,东湖樱园、堤角公园等地则比武汉大学花期晚1~2 d。结果表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温度升高提早了武汉樱花花期,强热岛效应区域的花期要早于弱热岛效应区域。  相似文献   

8.
以Landsat 8 TIRS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遥感技术反演襄阳市地表温度,计算热岛效应强度指数,定量分析襄阳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地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地表植被分布状况和建筑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襄阳市的城市热岛效应在2014—2017年逐渐增强,热岛扩散范围主要为城市新建开发区及交通网的延伸区域。城市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归一化建筑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且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性尤为突出。建议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城市绿化投入,合理增加城市植被覆盖度及适度降低城市建筑密度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9.
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83-17484,17488
[目的]研究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市和南宫县1958~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邢台地区的气温及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一些统计分析,探讨近53年来该地区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城市或农村,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邢台和南宫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2℃/10a,尤其自1996年以后,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约1.0℃/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与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大致相当,其中冬季平均气温增幅最大,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农村,体现出城市的热岛效应特征。无论城市或农村,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均呈现出相同趋势,即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日数明显延长;城市的初霜日晚于农村,终霜日则早于乡村,无霜期日数明显长于农村,间接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地区热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方法]通过阅读与雾霾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国内雾霾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现状,同时,查阅西安市气象局雾霾统计资料,浅析西安市近年来雾霾的发生情况和产生原因,最后从气象工作者的角度对如何防治雾霾进行探讨.[结果]西安市雾霾产生的原因有地形因素、气象因素、车辆因素、城市因素、煤炭发电;要防治雾霾天气,需要充分利用区域空气污染气象模式预报来提高服务的内涵和质量、提前给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服务材料和合理的建议、为相关主责部门提供针对性服务、加速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提供各种优化服务应对措施.[结论]要想防治雾霾天气,首先需要从雾霾产生的原因入手,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运用于揭示城市热岛时空变化规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利用Landsat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采用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G系数进行城市热岛范围的界定,并进行1996—2016年福州城市热岛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1996—2016年城市热岛范围持续扩展,热岛状况的恶化速度大于缓解速度,热岛问题日益严重,但在热岛内部,强度却有所缓解,福州热岛效应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城市扩展形成的新热岛区。[结论]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G系数能同时兼顾地表温度的高低及其空间相关关系,不仅能从统计学意义上有效地界定城市热岛范围,还能从可视化角度揭示其时空变化规律,从而为城市热岛定量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边界层热力稳定度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方法]从热流量方程出发,探讨了因城市加热扰动、热岛效应平均态所引起的城市边界层热力稳定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城市边界层热力稳定度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并结合西安地区降水个例进行了验证。[结果]在扰动温度与扰动气流相互作用下,边界层热力扰动稳定度(θ′/z)有利于城区及城市上下游边界层的层结趋于稳定,但中心城区的稳定性弱于郊区,有利于短历时对流降水天气的发生与发展。平均气流(盛行风)、平均水平扰动温度相互作用对热力不稳定分布的影响:当边界层环境气流为上升运动时,边界层平均热力扰动稳定度(θ′/z)表现为上游不稳定、下游稳定的特征,强降水易发生在上游或城市上风方;当边界层环境气流为弱下沉运动时,下游不稳定趋于发展、上游趋于稳定,局地强降水易发生在下游或城市下风方。[结论]该研究在制作城市精细化预报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西安市为例,利用市区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市区人为活动指标数据,研究了城市发展对区域小气候变化的影响过程,并建立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城市气候响应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西安市热岛强度主体呈倒"U"型变化,市区与周边地区降水差异正逐步缩小;人为活动与全年、四季及7月城市气候的关联性模拟曲线中倒"U"型为主要变化过程,反映西安市小气候与周边地区存在趋同现象;目前城市气候正处于良好的转型时期,未来环境保护措施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和了解西安市农业产地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方法]对西安市9个涉农区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安全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共对609个土壤样品的主要重金属Cd、Hg、As、Pb、Cr进行测定及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灞桥、长安、高陵、蓝田、临潼、阎良污染等级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户县、未央和周至污染等级为2级,污染程度为警戒限,污染水平为尚清洁,整体未受到大面积污染,可以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甚至可以作为更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是有极少部分地区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生产区域规划和产地选择时应予以回避或禁止。[结论]西安市农业产地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整体良好。针对西安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可行、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福州春季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利用2018年3月11日Landsat8卫星影像,运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和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对研究区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采用地面气象监测站实测的气温对2种方法的反演精度进行比较,并统计分析不同行政区地表温度等级特征。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反演的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辐射传导方程法精度优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福州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高温区及次高温区为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区域,该区域为老城区及城市扩张的城市建设区,其中高温区主要分布于福州滨海新城、闽侯县(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和仓山区等新近开发建设的建筑物密集区和裸地区域,低温和次低温区主要分布于森林和水体。为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城市开发建设中应保持一定面积的绿地和水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规划层面对"长安八水"整体恢复和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对从长期规划策略和逐步建设实施 2 个层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在恢复"长安八水"城市景观基底时,必须从构筑城市整体水环境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改变线性代谢模式,建设城市水系循环网络;结合现有城市水环境的状况,尝试就地解决城市雨、污水的自循环净化;整体考虑城市集水、存水、引水等工程的联系和贯通,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结论]主动把握古城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机会,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系统,将有助于重塑古城水系,重建宜居城市环境;更有助于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生态和文脉特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ndsat8 oli数据的合肥市热岛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岛效应是一种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环境问题,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为了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热岛的时空变化特点,利用2014年的Landsat8 oli遥感数据,通过遥感算法反演合肥市地表温度,并对合肥市热岛分布及成因加以分析,同时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与热岛分布的关系,以及城市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并对城市热场进行生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四季均存在热岛现象,热岛强度表现为夏季最强,最高温度达57.86℃,秋季次之,春季、冬季较弱。春、夏、秋3个季节热岛多集中在主城区,冬季热岛多分布在乡镇及裸土区,城区热岛强度较弱。热岛效应多集中在不透水面和裸土区,城市冷岛多出现在水体位置。城市热岛分布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归一化建筑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改进半径法可以较好区分城市建成区,建成区与郊区温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西安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构建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规划层面对"长安八水"整体恢复和构建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进行讨论,并对从长期规划策略和逐步建设实施2个层面来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结果]提出在恢复"长安八水"城市景观基底时,必须从构筑城市整体水环境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改变线性代谢模式,建设城市水系循环网络;结合现有城市水环境的状况,尝试就地解决城市雨、污水的自循环净化;整体考虑城市集水、存水、引水等工程的联系和贯通,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结论]主动把握古城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机会,统筹规划设计、实施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系统,将有助于重塑古城水系,重建宜居城市环境;更有助于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生态和文脉特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