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天目山区针阔混交林内设置固定标准样地,采用划分不同林分密度下不同径阶的优势树种(组)构建地位指数曲线簇,确立不同林分密度下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并对标准样地各树种(组)的地位指数加权求和,计算出林分综合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相同林分密度的综合地位指数越大,说明林分的立地质量越好;不同林分密度的林分综合地位指数差异较大,说明林分密度对立地质量的影响较大,林分密度越大的林分,林分立地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2.
立地指数是以林分生长到标准年龄时,优势木的平均高值作为指数,简捷、明确、具体地以数量的概念指示出森林立地条件的优劣,林分生产力的高低。本项研究就是调查云杉年龄和优势木和业比势木平均高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编制立地指数表,评定立地质量。试材取自五个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的同龄林中,共78块标准地,380株指数木,51株解析木。优势木取5株上层木。  相似文献   

3.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在分析优势木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选择了Richards生长函数H=a(1-e^-bA)^c作为优势高生长模型,标准年龄为20年,应用比例法编制了评价生境质量的立地位指数表。查立地指数表,指出立地指数相同的林分,将环境因子分解,画出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曲线,可直观的发现不同生境因子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影响不一样,可更好地通过立地指数表动态的评价其生境质量的好坏。  相似文献   

4.
在178块刺槐人工林标准地上进行各个立地因子和优势木平均高的调查、测定、分析、对比。找出影响刺槐生长的最主导因素为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对当地众多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并结合改算为同一基准年龄(14年)的各个标准地刺槐林优势木的平均高进行运算,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优势木的预测方程,编制出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由立地指数表看出,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母质,这四个因子恰可集中地综合地反映出影响刺槐生长最主导因素(土壤水分状况)的分析和变化。据此,可应用地形,母质立地因子的外部特征及立地指数表提出刺槐立地条件类型表,它可反映刺槐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及其在基准年龄的生长指标。这个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有其科学基础和实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位指数表是评价林分立地质量的基础数表。本文为研究浙江省杉木实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标准,选设标准地154块,解析木33株,就林分6株优势木平均高与林龄的相关关系,经3个方程比较,选定半对数方程配制导向曲线,并以2m级距、标准差法,导出各指数曲线,编成地位指数表。同时,以地位指数为基础,提出浙江省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标准,并探讨了林分平均高与优势高,以及优势木不同选取方法和不同株数之间平均高的换算方法,为简化野外测定和应用摸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会同县肖家乡毛竹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量化方法,以林分平均胸径为因变量,立地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坡度、土壤质地和腐殖质层厚度,然后以主导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湖南省会同县肖家乡的毛竹数量化地位指数表,该地位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是森林科学经营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四川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筛选符合建模要求的样本,建立树高和蓄积量生长模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因子间基准年龄时林分蓄积量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林分树高和蓄积生长曲线簇能反映不同条件下林分生长差异;海拔、坡度、土壤类型、砾石含量和植被类型会极显著影响立地质量;立地质量评价方法准确性地位级指数优于多元地位指数和森林类型指数,多元地位指数与森林类型指数评价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会同县肖家秀毛竹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数量化方法,以林分平均胸径为因变量,立地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主导因子坡度,土壤质地和腐殖质层厚度,然后以主导因子建立预测方程,编制出了湖南省会同县肖家乡的毛竹数量化地位指数表,该地位指数表经检验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编制建德林场杉木林地位指数表的基础上,把与杉木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与地位指数建立回归方程,再借助电子计算机解出方程中的参数,最后列出立地质量得分表,用这个得分表,不仅可以预测宜林地造林后杉木优势木的高生长趋势,确定林分的地位指数,而且还可以定量地给出各立地因子的单独贡献,它使有林地和无林地的立地质量有了统一标准,为选择杉木造林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森林立地条件影响着林木的生长。为了充分挖掘立地因子与林分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杭州市临安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差分方程法构建了基于Richard理论方程的地位指数模型;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的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75条置信度在80%以上、支持度在10%以上的因子关联规则,并从中提取了20条“林分因子-立地因子”规则。结果表明:影响临安区杉木用材林立地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级、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林下植被种类和林下植被覆盖度,各类规则揭示了杉木林分立地因子和立地质量、立地因子和林分生长因子,林分因子和林龄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以及隐含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龙江省红皮云杉人工林生长与培育技术的分析与部分。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与红皮云杉人工林优势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载培区内筛选出影响工皮云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三株大树法"在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草河口试验基地5处不同林龄红松人工林中选择10株结实丰产型优树,并调查了优树个体结实量、胸径和树高等生长指标,计算了3年结实量的遗传增益计算。结果表明,10株优树结实量的平均遗传增益为26.32%,选择优树穗材作为繁殖材料营建红松结实高产无性系果林,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3.
立地指数表是评价林木生长状况以及林分生产力的重要工具。为了编制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立地指数表,于广西大青山林区各种立地设置49块西南桦人工林样地进行生长调查,选取平均优势木1株·样地-1进行树干解析,选用Richards,Weibull,Korf等9个常用方程拟合816对优势高-年龄数据,通过统计指标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EAMR)、平均相对误差(ERMR)和均方根误差(ERMSE)的对比分析筛选导向曲线,依据49株优势木的生长过程确定基准年龄和指数级距,应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对其进行落点、拟合显著性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表明:9个模型中,Richards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优,其R2最大,EAMR,ERMR和ERMSE最小,因而作为导向曲线;西南桦优势高连年生长量和优势高变异系数在15 a后基本稳定,因此确定15 a为基准年龄;基准年龄时优势高变动范围为15.2~25.8 m,考虑到西南桦较为速生,确定2.0 m为指数级距,据此编制了西南桦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落点检验表明所编表能解释93.8%的优势木生长状况;χ2检验表明立地指数表所反映的优势高生长过程与实际生长过程无显著差异;立地指数级和林龄2个方面的误差分析得出,此表预报精度较高。本研究编制的西南桦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可应用于广西大青山及类似地区西南桦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评价、生长潜力预估。  相似文献   

14.
红松人工林的早期选择及木材密度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松人工林7株解析木的生长及18株样木木芯样品木材的基本密度进行了分析,以确定红松早期选择的最佳年龄和测量木材密度的取样方法。研究表明,红松人工林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为25年;木材基本密度的变民,主要存在于单株之间及单 内的水平方向之间,林分间及胸高处不同方位间的差异都滑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在胸高处某一半径方向上所取样品的密度值,基本上可以代表胸高处的密度值;木材密度自髓心向外的水平方向有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科学、适用、准确的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123株冷杉解析木对6个竞争指标进行检验,筛选出其中最适合于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冷杉的竞争指标;选用26块皆伐样地及所有解析木中符合条件的冷杉模拟优势木高生长曲线和劣势木高生长曲线,并以此为导向曲线构建适合于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的竞争地位指数表。从3个树高生长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分析由竞争引起的树高差值,利用竞争地位指数对2个立地类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6个竞争指标中,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适竞争指标为CI1,统计CI1值发现冷杉各龄阶竞争差异大,随着年龄增大,竞争压力减小;2)构建级距为2m,基准年龄为60年,竞争地位指数分为7级的竞争地位指数表较合理;3)2个立地类型中,3个树高生长多元回归预测模型都以幂指数精度最高;4)利用竞争地位指数表对2个立地类型进行评价表明,1号立地类型属于17m竞争地位指数级,2号立地类型属于15m竞争地位指数级,1号立地质量优于2号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16.
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5年4月,对不同地类、不同土层垂直深度、不同季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连续3a的定位测定,并探讨了影响土壤含水率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红松郁闭林分土壤含水率为22.52%,均超过未郁闭的红松纯林和红松-白桦混交林.表层(0~10cm)土壤含水率最高,为22.62%,并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含水率逐渐减小.在水热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9种优势木选择方法的选择效果,以精确评价山地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方法】基于福建邵武卫闽林场连续观测26年的杉木密度试验林数据,比较最高株法和分层法2类共9种优势木选取方法对山地杉木人工林林分立地指数的影响;分析初植密度对林分蓄积的影响,并以林分蓄积作为评价立地质量的依据,对9种方法所确定的优势高与5,10,14,20,24和26年生时杉木人工林的林分蓄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分层法所确定的优势木在样地内分布的均匀性明显优于最高株法;选择的优势木株数相同时,最高株法所确定的立地指数均高于分层法;随着林龄的增加,初植密度对林分蓄积影响的差异逐渐减小,24年生时林分蓄积趋于相等;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蓄积与9种方法所确定立地指数的相关性均逐渐增大,从10年生起达到显著水平,20年生起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6年生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以20年生作为杉木人工林林分的基准年龄,此时采用分层法确定的优势高与林分蓄积的相关性均优于最高株法,且此时采用9种方法确定的优势高与26年生时的林分蓄积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结论】选择20年为基准林龄评价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是合理的;优势木在样地内分布的均匀性对山地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有重要影响,分层法确定的优势木在林分中的分布更均匀,同时考虑野外调查时的便捷性,推荐采用分层法中的5株法和固定6株法来选择山地林分中的优势木。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项研究根据环境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了土壤水分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以及刺槐人工林地的优势木平均树高与林地某些因子(地形、黄土母质类型和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土壤水分因子是影响当地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当地地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土壤水分等级表,和刺槐人工林标准林龄优势木平均树高的预测方程式。并编制了适合该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绘制了1355.0公顷面积范围内的立地图。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红松的早期生长表现与初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17个产地的红松生长性状的早期表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产地间的树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73%~17.39%,平均值为9.96%,辽宁省本溪县人工林变异性最小。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树高生长较快的前7个产地为辽宁省草河口、本溪县清河城的种子园,本溪县、宽甸县、东港市、草河口、桓仁县的人工林,树高均值为61.64 cm,超过总体均值21.31%,超过辽宁省凤城市人工林对照20.72%,超过吉林、黑龙江地区人工林均值48.06%,超过生长较慢的8个产地林分均值48.96%,而地径生长的排序情况同树高生长的排序基本一致。前7个产地的树高、地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0.73%和7.75%。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初步筛选出辽宁省本溪县人工林和辽宁省草河口种子园为入选产地林分。  相似文献   

20.
印楝农药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31个样区、5-7年生印楝人工林全林普选基础上,提出了印楝药用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优树选择的标准:(1)种子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总含量>0.8%;(2)株产果实数与林分优势木平均株产果实数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株产果实数的106%;(3)地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地径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地径的16%;(4)无病虫害、旱害和冻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