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防御素(defensins)是一类低分子质量抗菌肽,广泛地分布于动物和植物界。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小肠肠腺底部的潘氏细胞颗粒内的一类抗菌肽,是肠道天然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综述了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的分类、分布、分子特征和抗微生物活性及其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小肠肠腺底部的潘氏细胞颗粒内的一类抗微生物肽。本文概述了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的一般特征、基因结构和抗微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小肠肠腺底部的潘氏细胞颗粒内的一类抗微生物肽。本文概述了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的一般特征、基因结构和抗微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小鼠小肠微生态的改变对其小肠潘氏细胞(Paneth cell,PC)的影响,试验利用饲喂抗生素、益生菌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环境,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微镜观察计数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饲喂抗生素导致小鼠小肠内的潘氏细胞数明显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小肠内的潘氏细胞数减少,而且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潘氏细胞数逐渐降低;连续饲喂乳酸菌后,小鼠小肠潘氏细胞数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说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对小鼠小肠潘氏细胞数有影响,且致病菌与益生菌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12例无胃肠道疾患对照马和22例便秘马的肠道潘氏细胞进行了较详细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①对照马肠道潘氏细胞位于小肠腺的潘氏细胞、干细胞部,占有小肠腺基底部的大部分面积,每个小肠腺所含的潘氏细胞数可多达数十个,细胞的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均较发达和粗大,具有一般分泌腺细胞的结构特征;潘氏细胞的出现率以十二指肠最少(66%),空肠次之(82%),回肠最多(98%)。根据潘氏细胞形态与结构的不同,可区分为成熟型、未成熟型和退化型三种,其中以成熟型最多(56%),未成熟型次之(36%),退化型最少(8%),大体上显示了马体生理状态下潘氏细胞分泌代谢活动的动态平衡。②便秘马肠道成熟型潘氏细胞的嗜酸颗粒减少—消失或减少—粘集,细胞体呈空壳状或葫芦状,主要细胞器发生退行性改变;未成熟型的嗜酸颗粒也减少,分化停滞,表明其分泌机能处于衰竭或停止状态。便秘马较对照马成熟型潘氏细胞数极显著地减少(P<0.01),退化型潘氏细胞数极显著地增多(P<0.01)。未成熟型潘氏细胞数增多不显著(P>0.05),但其分化停滞。便秘马肠道各型潘氏细胞形态结构与消长状况的明显改变,可作为病理组织学上判定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赵凤  崔海婷  周钰骐  韩鹏 《饲料研究》2023,(17):137-141
哺乳动物防御素是一类阳离子型多肽,根据结构差异分为α-防御素、β-防御素、θ-防御素。哺乳动物防御素具有广谱抗菌、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还参与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组织的作用。防御素主要通过改变细菌膜的通透性发挥抗菌作用,可以抵抗外来致病微生物的侵袭。此外,防御素还参与调控动物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在肠道屏障功能、肠黏膜免疫反应以及微生物菌群平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防御素在动物生产中具有促进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成熟的作用。文章旨在综述哺乳动物防御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哺乳动物防御素后续在饲料添加剂、疾病防治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产业中的全面禁用,如何在后抗生素时代中保证动物的高效生产成为当前饲料行业的主要任务。防御素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是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防御素参与并调控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而后者常被认为是决定高效生产中饲料养分沉积与转化的关键。因此,全面了解防御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参与动物肠道稳态调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防御素的来源、功能及作用机制,并着重分析防御素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以及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以期为防御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仔猪肠道易受病原等侵袭,容易发生炎性反应。防御素是先天免疫的主要效应物,在宿主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防御素通过介导微生物调节肠道炎症而成为抗炎治疗潜在的新靶点。文章综述了防御素在肠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并对防御素调控仔猪肠道炎性反应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是由J链连接成的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与分泌片段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肠道内的SIgA是肠道黏膜免疫中的重要环节之一。SIgA可维持肠道黏膜内环境稳态,调控肠道内源微生态,并在黏膜上皮通过干扰病原体与上皮细胞受体结合,阻止病原体附着宿主细胞,影响病原菌毒力及免疫排异,从而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和进一步的感染,因而在免疫防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营养因子(如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在机体受到病原菌入侵或应激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肠道SIgA的分泌,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应激动物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75 m L/d灌胃)、低剂量杂合肽组(0.26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高剂量杂合肽组(0.52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1)2个杂合肽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2个杂合肽组各段小肠黏膜内免疫球蛋白A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2个杂合肽组小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及IL-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IL-4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2个杂合肽组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灌胃能改善机体小肠黏膜结构;可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表达来提高小肠黏膜免疫防御功能;可促进IL-2及IFN-γ的分泌来提高肠道细胞免疫水平,促进IL-4的分泌以提高肠道体液免疫水平并能够保持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平衡状态;可有效降低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肠道是动物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具有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参与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家禽的部分肠道疾病(如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多与炎症反应有关,能降低家禽对饲料的利用率,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家禽死亡,对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脂联素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类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上皮细胞也可以分泌脂联素,且肠内各种细胞均有其受体的表达。文章综述了家禽肠道炎症危害及其诱因、脂联素的抗炎机制,进而阐明脂联素在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家禽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许多严重的感染。另外,α-溶血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乙醇回流提取方法,获得中草药穿心莲提取物,然后通过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测定、溶血活性测定、Western blotting、RT-PCR、LDH及Live/dead等方法研究分析穿心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分泌的影响及对A549细胞的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048 μg/mL,且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分泌,并能有效减缓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上清对A549细胞的损伤。提示,穿心莲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研究益生性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对体外培养的鸡小肠上皮细胞β-防御素-9 (AvBD9)表达的调节作用.选用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对体外培养的鸡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刺激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从mRNA水平研究刺激后上皮细胞AvBD9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105、2×106、2×107 cfu· mL-1)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均能上调AvBD9mRNA的表达,且在不同细菌浓度之间AvBD9 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热灭活鼠李糖乳杆菌LGA亦能上调AvBD9基因表达,且上调值显著高于活菌(P<0.05).鼠李糖乳杆菌LGA刺激上皮细胞后AvBD9表达存在时间依赖关系,12 h时AvBD9的表达达到峰值.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LGA刺激后的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AvBD9蛋白表达,表明AvBD9蛋白可以分泌到细胞外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益生性鼠李糖乳酸杆菌LGA与鸡肠道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鼠李糖乳酸杆菌LGA能够促进上皮细胞抗菌肽β-防御素-9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益生性乳杆菌可能通过促进肠道上皮抗菌肽的表达而发挥其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4.
2肠道健康 来自德国柏林公立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的Jurgen Zentek博士,详述了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模式和功效。Zentek博士研究了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对肠道壁的影响,发现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通过增加小肠绒毛的长度、增强酶、黏液的分泌以及产生抗炎作用等形式,来提高小肠的消化力。  相似文献   

15.
β防御素是猪体内分泌的一类抗菌肽,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中,在抵抗病原入侵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猪β防御素对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并且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无残留等优点,是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表明,猪β防御素的表达与个体抗病力正相关,增加内源性防御素表达或直接摄入外源性防御素均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促进生长。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益生菌、病原微生物等外源刺激皆可影响β防御素的表达。随着防御素相关研究的深入,将有望解决养猪生产中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耐药性、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猪β防御素的结构特征、表达特异性及生物学功能,主要综述了外源刺激对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步说明外源β防御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仔猪生产中的效果,旨在为猪β防御素的深入研究及其在生猪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防御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昆虫体内的重要的内源性抗菌活性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微生物活性,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分子结构特征和来源不同,防御素可分成α-防御素、β-防御素、昆虫防御素和植物防御素4类。目前抗菌肽在人医上应用较多,在兽药领域仅限于科研研究,还没有厂家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小肠是动物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其通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作为体内更新最快的一类细胞,肠上皮细胞(IEC)是肠道内外环境的媒介,又是机体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消化、吸收、分泌等生物学功能。目前,体外分离培养IEC对于研究肠道生物学功能、营养物质吸收机制及其调控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上接22期)6肠道氨基酸代谢的重要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氨基酸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营养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几个方面:①给小肠黏膜细胞提供能量;②为小肠黏膜细胞和肠腔内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氨基酸、谷胱甘肽、多胺、嘌呤和嘧啶核苷供给氮源和碳骨架;③维持小肠黏膜细胞的数量及其吸收、防御、细菌屏障和免疫功能;④调节肠腔内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动物肠腔内存在大量共生菌,这些细菌大部分有助于肠道功能的维持与健康~([1])。然而,病原菌进入肠道就会引起感染,肠道病原菌与宿主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多与毒素相关。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是农场动物大肠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ETEC的致病性始于对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随之而来的是肠毒素的分泌,引发急性水样腹泻,伴随着炎症和屏障功能的破坏。ETEC能产生2类毒力因子,26种粘附素使其在肠上皮细胞粘附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炎性损伤模型,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和细胞划痕愈合率,以评估橙皮苷对LPS诱导的IEC-6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NLRP3、Caspase-1、IL-1β、p-NF-κB p65、NF-κB p65、p-IκB和IκB等蛋白的表达及炎性因子TNF-α的分泌水平,以探讨橙皮苷对IEC-6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橙皮苷显著抑制LPS诱导的IEC-6细胞Caspase-1和IκB的激活,抑制炎性因子TNF-α的分泌,进而抑制细胞活性的降低以及迁移能力下降,从而保护IEC-6细胞免受LPS诱导的细胞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