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禾豆混播比例建立优质人工草地,提高草产品的生物产量与质量,本试验设置5种混播比例开展田间试验,燕麦与箭筈豌豆分别按照1∶0、3∶1、1∶1、1∶3和0∶1混合播种。测定分析了燕麦在开花期、乳熟期和乳熟后期3个生长阶段每个混播比例的干草产量、营养品质、相对密度、土地当量比和种子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混播比例为1∶1时,箭筈豌豆的株高较高;在燕麦开花期和乳熟期,混播比例为1∶1的干草产量最高;在燕麦乳熟期,燕麦和箭筈豌豆的相对密度都达到最高;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干草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对饲喂价值逐渐增加,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在燕麦开花期和乳熟期,混播比例为1∶1的干草粗蛋白产量均最高;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提高,土地当量比逐渐增加,总种子产量逐渐降低。综上所述,相比燕麦单播,与箭筈豌豆混播的干草产量和品质上都体现了较大的优势,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1∶1可作为推荐混播比例建植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江源农牧交错区常见一年生牧草(小黑麦、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不同种植处理,于当年收获后测定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来研究牧草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单播下的MBC及MBC/SOC%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箭筈豌豆单播及箭筈豌豆与燕麦双优(1∶2∶2)处理(P<0.05);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源类型为羧酸类、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聚类分析发现小黑麦单播和种植燕麦单优势种(1∶3∶1)、箭筈豌豆单优势种(1∶1∶3)及小黑麦+燕麦双优势种(2∶2∶1),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相似。小黑麦单播会加快土壤有机质周转,燕麦和箭筈豌豆双优势种混播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潜力;作为土壤质量的指示因子,MBC比MBN更敏感;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的利用强度和类型相似。综合考虑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产特性,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适宜箭筈豌豆单播。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四川冬闲田燕麦/箭筈豌豆混合青贮适宜的生育期及混播混贮比例,本试验以‘贝勒’燕麦(Avena sativa)和‘川北’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原料,设置1∶0(T1),3∶1(T2),1∶1(T3),1∶3(T4),0∶1(T5)5个混播比例,在燕麦抽穗期/箭筈豌豆开花期、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燕麦乳熟期/箭筈豌豆结荚后期刈割并混合青贮,青贮60 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生育期中,燕麦抽穗期/箭筈豌豆开花期混合青贮的pH、氨态氮/总氮比值最低(P<0.05),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混合青贮的乳酸、乙酸含量最高;在5个混播比例中,T4较T1,T2,T3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淀粉含量更低、粗蛋白含量更高;T4组pH、氨态氮/总氮比值低于各比例,乳酸含量高于T1,T2,T5组。因此,在四川冬闲田于燕麦开花期/箭筈豌豆结荚前期刈割,以燕麦/箭筈豌豆1∶3比例混播混贮其青贮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西藏高寒地区饲草产量与品质,筛选适宜羊八井镇海拔4 500 m生长的箭筈豌豆+燕麦最佳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箭筈豌豆+燕麦7种混播组合(8∶2、7∶3、6∶4、5∶5、4∶6、3∶7和2∶8),以二者单播为对照,测定牧草产量、茎重、叶重、粗蛋白、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计算茎叶比和相对饲用价值,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牧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箭筈豌豆+燕麦播量为54 kg/hm~2+135 kg/hm~2(4∶6)时,牧草产量最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3 703.3 kg/hm~2和6 817.5 kg/hm~2,干草产量较单播箭筈豌豆(4 662.2 kg/hm~2)、燕麦(5 217.4 kg/hm~2)分别增加了46.2%和30.7%;单播燕麦粗蛋白含量最低(6.7%),混播处理较单播燕麦粗蛋白提高了2.0%~5.0%,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降低了1.9%~3.3%、4.7%~9.0%。通过灰色关联度评价得出,混播中箭筈豌豆所占比例为30%~50%时,综合排序在2~4位,优于其他混播处理。说明最适宜在羊八井镇推广的箭筈豌豆:燕麦种植混播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燕麦与油菜、箭筈豌豆、青稞、大麦等作物轮作,研究该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在山丹马场连续 3 年种植燕麦的地块上,设 6 个处理,分别种植箭筈豌豆、燕麦+箭筈豌豆、油菜、青稞、大麦、燕麦,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轮作较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燕麦与豆科轮作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它与禾本科轮作,其中以燕麦-箭筈豌豆轮作效果最显著,开花期 0~20 cm 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连作分别增加了 55. 92%、 20. 36% 和 51. 47%。轮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燕麦→箭筈豌豆处理下增幅最大,0~ 10、10~20 和 20~30cm 土层土壤细菌数量较连作分别增加了 23. 34%、16. 51% 和 38. 92%(P<0. 05); 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 110%、135. 29% 和 150%;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 112. 65%、107. 41% 和 175. 38%。【结论】燕麦与豆科轮作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它与禾本科轮作。 在祁连山区燕麦生产中,燕麦与箭筈豌豆轮作有望修复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6.
铁棒锤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对7种草种子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藏高原极度退化高寒草地次生毒杂草铁棒锤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其地上部分浸提液对7种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铁棒锤地上部分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大,箭筈豌豆、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根长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根长以及燕麦的芽长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小黑麦的根长和芽长呈现"低促高抑"的变化趋势.在0.1 g/mL浓度的水浸提液处理下,一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种子的发芽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8.9% 和75.8%,燕麦种子和一年生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9.3% 和41.9%,箭筈豌豆、垂穗披碱草、一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芽长分别较各自对照降低了23.0%、36.1%、45.1% 和66.4%.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7种草种子萌发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与铁棒锤地上部分浸提液浓度的关系,得出7种草种子对浸提液的敏感程度为:草地早熟禾>一年生黑麦草>燕麦>垂穗披碱草>箭筈豌豆>豌豆>小黑麦.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氮、磷养分是饲草产量与品质提高的重要基础。氮磷添加改变了土壤养分条件并引起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发生变化。为探究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混播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对不同氮磷处理的响应,本试验以高寒区燕麦单播草地、箭筈豌豆单播草地及燕麦/箭筈豌豆1︰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不同氮磷添加处理,包括单施氮肥、单施磷肥、氮磷肥配施和不施肥,研究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单施氮、磷肥均对燕麦单播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产生负效应;单施磷肥和氮磷配施对箭筈豌豆单播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产生促进作用;单施氮肥使混播草地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增加,而氮磷配施使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N)降低。2)单施氮肥增加3种草地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单施磷肥增加3种草地土壤碱性磷酸酶(AP)活性,氮磷配施增加燕麦草地土壤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P酶活性,表明土壤微生物通过增加C、N、P获取酶活性以增加对短缺养分的获取。3)试验3种草地土壤SMBC︰SMBN低于全国平均值,SMBN︰SMBP高于全国平均值,且土壤N︰...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间作比例和施氮量对箭筈豌豆/燕麦间作系统叶性状的影响,设置了4个种植模式(燕麦单播、箭筈豌豆∶燕麦1∶2间作、箭筈豌豆∶燕麦2∶1间作和箭筈豌豆单播,分别表示为A、VA12、VA21和V)和3个氮肥水平(0、50和10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50和N100),测定了作物叶片性状和土壤矿质氮,并分析了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叶面积、比叶面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叶干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箭筈豌豆叶面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在VA21下N50时分别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为263.53 cm2/g和0.20 g/g;(2)间作下燕麦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面积大于单播;箭筈豌豆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仅在不施氮下间作大于单播;(3)除V外,N100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分别为96.13(A)、100.13(...  相似文献   

9.
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对不同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按不同比例进行了混播,评价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品种与箭筈豌豆不同比例混播生育时期均表现相同,同一燕麦品种株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株高差异显著;白燕7号和加燕2号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56,总鲜草产量分别为45 315和48 840kg/hm~2,比燕麦单播分别增产8.59%和5.26%;丹麦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22,总鲜草产量38 145kg/hm~2,与单播基本相同。混播粗蛋白含量增加4.79%~85.79%,混播纤维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无氮浸出物显著的降低1.82%~30.73%,灰分含量增加0%~33.09%。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优质、高产一年生混播饲草基地,确定河南县燕麦和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比例,试验通过对不同混播比例下牧草株高、产量、土地当量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播牧草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单播(P0.05)且燕麦:箭豆(8:2)混播比例下的牧草株高、鲜重及干重产量为最大值,其次为燕麦:箭豆(7:3)混播处理;同时随着箭筈豌豆播量的增加,牧草粗蛋白的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县燕麦和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比例为燕麦:箭豆(7:3)。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混播方式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型豆禾混播草地混播优势的影响,在新疆昭苏盆地采用同行混播、异行混播与不同豆禾比的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利用牧草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等指标分析混播方式对生产性能优势的影响,以不同混播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探讨生产性能优势获得的途径。结果表明,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获得混播优势,其中同行混播+豆禾比50∶50、异行混播+豆禾比50∶50和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组合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优势明显,生产性能较高。2)混播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量养分影响较小,单播燕麦具有较高的土壤浅层速效磷含量,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而同行混播方式则有利于土壤碱解氮的积累。3)以混播群体结构作为控制因素时,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依赖土壤氮素养分,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以混播比例作为控制因素时,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下(80%和100%),土壤氮素养分可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牧草产量优势,否则则为正向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负向影响牧草和粗蛋白产量、产量优势,正向影响种子产量优势,与混播比例无关联。因此,在冷凉牧区进行燕麦+箭筈豌豆型混播草地建植时,采取同行混播+豆禾比75∶25的混播组合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收获牧草产量和品质较优的草产品。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湖南岸的甲乙村以箭筈豌豆(W)和燕麦(Y)以1∶0、1∶1、1∶2和1∶3比例混播,分别对不同时期牧草干草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确定该地区最佳混播比例和收获时间。结果表明:各处理干草产量在2015年9月底最大,干草产量1∶0、1∶1、1∶2和1∶3混播比例分别为1 155.14、1 997.09、1 946.38、1 967.70 g/m~2。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比其他3种混播比例干草产量约低800 g/m~2(约占41%)。混播处理中,随着燕麦比例的增加,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以及粗脂肪含量比箭筈豌豆单播增大。箭筈豌豆单播处理在8月底粗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值为276.4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是混播比例1∶1,1∶2和1∶3粗蛋白产量的1.6倍,1.8倍和2.7倍。箭筈豌豆与燕麦1∶1比例混播9月底粗蛋白产量最高,为364.79 g/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大约是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粗蛋白产量的1.5倍,是1∶2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1.4倍,是1∶3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2.4倍。综合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该地区箭筈豌豆和燕麦的最佳混播比例是1∶1,牧草最佳收获时间是9月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混播体系最佳综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3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建植的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结果】3种评价方法,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隶属函数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60∶40),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结论】结合试验地区海拔条件等因素,在高寒地区优先推荐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燕麦+箭筈豌豆(70∶30)混播模式为一年生禾豆混播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  相似文献   

14.
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将燕麦(Avena sativa L.)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混播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测定分析,研究适宜在当地生长的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最佳混播比例,以期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在燕麦播种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粗蛋白质(CP)含量随之增加,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降低。在49种混播组合中,混播播种量为燕麦210kg·hm-2和箭筈豌豆75kg·hm-2(G1)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综合指标最高,可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群体密度和混播群落结构对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种子产量、质量和种子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影响。将播量作为群体密度控制因素,将混播方式(同行混播、异行混播)和混播比例作为群落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播量的增加,种子产量呈增加趋势,各混播处理种子产量均小于单播处理,但发芽势有所提升;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种子产量和种子发芽势均呈增加趋势,混播方式(同行、异行混播)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小。2)群体密度和群落结构主要通过影响箭筈豌豆分枝数和结荚数来影响其种子产量;而荚长、每荚籽粒数、发芽率等生物学性状变化较小。3)燕麦(Avena sativa)在混播系统中处于强竞争者的地位,提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和采用异行混播有利于增加其竞争率,也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此,在冷凉地区进行箭筈豌豆种子生产,其播量应高于120 kg·hm–2为宜;为了提高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和质量,防止倒伏,可采用箭筈豌豆混播比例高于75%+异行混播方式进行种子田建设。  相似文献   

16.
秦燕  刘勇  张永超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20,28(6):1768-1774
本试验以不同混播比例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混播草地植物生物量、形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禾豆混播比例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燕麦开花期(8月17日),混播系统相对产量总和显著小于1.0(P<0.05),两种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不同混播处理草地生物量因生育期而异,在燕麦乳熟期(9月6日),燕麦和箭筈豌豆以2:1混播干物质产量最高(1 576.7 g·m-2),除与燕麦和箭筈豌豆以1:2混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在燕麦成熟期(9月29日),燕麦单播处理干物质产量(1 766.7 g·m-2)最高。在燕麦蜡熟期(9月29日),混播较燕麦单播处理燕麦株高提高了12.7%~28.3%、分蘖数增加了1~2个;与之相反,混播使箭筈豌豆株高降低、分枝数减少。鉴于研究区人工草地多用于制备青干草的利用方式,饲草应兼具产量和品质的优势,我们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2:1的混作方式进行种植,并于燕麦乳熟期进行收获。  相似文献   

17.
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某些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省高寒地区,通过叶面积指数、光能转化效率、相对产量总和等指标,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生理学特征进行了观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相容性,混播两组分在提高和维持草层叶面积指数、改善草层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种间互补性。同时,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也是提高单位面积草地粗蛋白产量和改善饲草营养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拉萨河谷农区禾豆混播人工草地生产力与种间关系,筛选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以小黑麦(×Triticosecale)、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混播组合及7个混播比例试验。结果表明:4种混播组合及其混播比例处理的干草产量与禾草单播或箭筈豌豆单播无显著性差异;‘中饲828’小黑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比6∶4和3∶7处理下禾豆相对产量、相对密度均大于1,表明种间相容性好、竞争小,产生混播优势;相对重要性分析表明,禾草所占比例越大,总产量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以及种间促进现象同时存在,总体呈现禾草抑制箭筈豌豆生长的现象。此外,禾草、箭筈豌豆均表现为以扩张种群数量、增加空间面积的方式获取更多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设置了秋播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小黑麦秋季单播、箭筈豌豆春季单播和燕麦(Avena sativa)春季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和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4.06和12.31 t·hm–2,纯收益分别为6286和11011元·hm–2,显著高于3种单播模式(P<0.05),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含量,可作为甘南高寒牧区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0.
箭筈豌豆是一种优良的绿肥作物,具有固氮、改善土壤结构等功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十分普遍,但目前关于种植箭筈豌豆对土壤微生物养分代谢特征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种植密度的箭筈豌豆处理,包括低密度组(19株·盆-1)与高密度组(40株·盆-1),同时设置空白土壤作为对照,研究上述处理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密度组箭筈豌豆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均高于低密度组,从土壤获得的有效养分增加,植物生长受P的限制性增强;2)种植箭筈豌豆高密度组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无机磷含量,尽管对可溶性有机碳和总氮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溶性总氮较对照明显有降低的趋势,最终对土壤可溶性养分计量比RC:N、RC:P、RN:P的影响不显著;3)种植箭筈豌豆增加了SMBC、SMBN含量和SMBC:SMBP、SMBN:SMBP,降低了SMBP含量和SMBC:SMBN,表明微生物生长对N的需求量增加;4)种植箭筈豌豆降低了土壤BG(C-获取酶)酶活性而增加了(NAG+LAP)(N-获取酶)和AP(P-获取酶)酶活性,降低了BG:(NAG+LAP)、BG:AP和(NAG+LAP):AP,表明土壤微生物通过增加N和P获取的酶活性以增加对短缺养分的获取.因此,种植不同密度的箭筈豌豆在改变土壤养分特征的同时,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养分代谢特征,微生物通过调整体内养分含量及胞外酶的分泌量及计量比以适应新的资源供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