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母猪群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采用繁殖同步化调控技术,实现同期发情、配种和分娩,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目标的母猪高效繁殖生产管理体系。近几年,受到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生猪产业的生物安全面临极大挑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迅速兴起,传统的连续式生产模式逐渐被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替代,  相似文献   

2.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batch management system)是根据母猪繁殖生产周期和批次间隔,将猪场能繁母猪群体均分成若干批次,对各批次参繁母猪进行繁殖同步化调控,实现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同期分娩的高效繁殖生产技术体系.因此,母猪批次化生产的实质是批次化繁殖.综合考虑母猪群体规模、猪场配种妊娠栏舍、产...  相似文献   

3.
牛贤云 《猪业科学》2021,38(6):34-37
批次化管理应用最早源自工业批次化管理,应用在畜牧业逐渐转化成母猪等畜禽批次化生产管理。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大小进行批次生产,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时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近两年来非洲猪瘟给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母猪批次化生产对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效益提高、降低成本等方面与母猪连续生产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母猪批次化生产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向东 《猪业科学》2022,39(6):52-54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重大升级变革,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猪场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在猪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所谓的批次化生产即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依据猪群规模大小,将母猪群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配种、同步分娩以及同期断奶,执行同批次全进全出的节律性生产,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传统的每天都要进行断奶、查情配种、上产床的生产模式相比,批次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同一批次母猪的全进全出管理可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批次化生产可以节约人力等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批次化生产还可以提升母猪的生产成绩,同期分娩和断奶可以提高仔猪的整齐度。总而言之,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仔猪整齐度和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疾病发生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猪场的整体经济效益。然而,想要做好批次化生产仍需要把握关键的生产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母猪所处的不同繁殖阶段,对猪场内存栏母猪进行科学规划,并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进行干预处理,使同一母猪群达到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同时产仔的批次化生产。本研究于2018年6月份开始对凌源市两个养殖场内八个批次猪群进行了"批次化生产"技术应用试验,结果显示,该项技术看似高难,实则技术简单,易操作,给养殖户管理猪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养殖户欢迎。  相似文献   

6.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3,40(6):34-36
后非洲猪瘟时代,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猪场迅速崛起,批次化生产作为一种兼具安全和高效的养殖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国内的养殖业所接受,在猪场得到了广泛应用。批次化生产作为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生产管理模式,更利于猪场进行现代化、规模化的高效管理,极大提高养猪生产效益。文章介绍了母猪批次化生产的优越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在实际配怀生产环节中,规模猪场的繁殖母猪群的生产力是不均衡的,要做到母猪产能均衡,对母猪实行批次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手段。1 批次化生产的定义批次化生产是将原有每天或每周配种、分娩、断奶、销售育肥猪的连续式生产管理模式,改为将母猪根据批次间隔进行分群,并利用生物技术实现同批母猪的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则地完成。  相似文献   

8.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使母猪群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同步化,按技术组织批次生产,大幅提升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石河子某猪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前后的变化,阐述批次化生产管理对猪场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猪场生产批次调整之后,猪场的工作人员减少2名,月均人工费用由34 000元降至26 500元,节省7 500元,一年可以节省人工费用90 000元;猪场的分娩率由原来的86.3%提高到89.8%,增加了3.5个百分点;窝均产仔数由11.3头增加到11.8头,增加了0.5头;尤其是窝均健仔数由原来的9.73头增加到现在的10.6头,增加了0.87头;PSY由20.4提升到24.3,增加了3.9;20kg仔猪成本(元/头)由原来的429元降到401元,降低28元。结果表明,该场在实施批次化生产以后,不仅减少了猪场的人工费用,还可以通过各项生产指标的提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更是提高了猪场的生物安全系数。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为其他同等规模猪场的批次化生产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传统的连续生产养殖模式已难以适应猪场的高水平发展。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养猪业受到很大影响,批次化生产技术在母猪生产管理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批次化生产概念批次化生产管理最早是应用在工业生产当中,逐渐被母猪等畜禽养殖生产所应用。母猪的批次化生产技术起源于20年前的欧洲,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广泛应用。随着猪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养殖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养猪的要求,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逐渐被国内养猪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是我国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吸收德国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结合我国养猪业的现有条件,分析母猪生产批次化猪场的设计各要素,建立中国特色的批次化养猪模式。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是我国猪场实现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简单的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管理的执行力和水平,通过吸收德国的母猪生产批次化技术,建立中国特色的批次化养猪模式。在我国推行德式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时,应该有一个渐进过程,先结合中国养猪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状态、不同空怀天数的母猪和不同日龄的后备母猪使用药物调节猪群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的周批次生产技术,分析影响周批次生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猪场实行周批次生产的繁殖成绩与传统的自然发情配种的生产模式差异不显著,在周批次生产中仍是以断奶母猪为主导、后备母猪补充的模式进行最为有效;同时留栏母猪的空怀天数在30 d以内处理繁殖成绩较好;后备母猪的理想首配日龄为220~270日龄。这为猪场在开展批次生产的计划与实施过程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成绩和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志吟 《猪业科学》2023,40(11):104-107
<正>1试验背景母猪批次化生产是根据养猪场产房、配种妊娠栏舍、种源基础及技术和人力等资源条件按批次进行母猪分群,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并利用生物技术,达到同期发情、同时排卵、同时配种和同期分娩的目的,是一种提高猪场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简单的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管理的执行力和水平,有利于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将成为中国养猪模式的必然趋势。母猪生产批次化是利用生物技术,根据母猪群规模按计划分群并组织批次生产,是一种母猪繁殖的高效管理体系,也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母猪生产批次化最早是欧洲国家中小母猪场的生产要  相似文献   

14.
杨光 《养猪》2022,(2):74-78
规模猪场5周批次化生产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是彻底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5周批次化生产是依据母猪群的大小合理划分批次,批次间间隔分明有规则,并利用生物技术和管理手段使批次内母猪达到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并且仔猪断奶、免疫接种和生猪出栏等形成批次化.有规划地将同一批次(生长阶段和日龄相同)的猪只饲养在一个圈...  相似文献   

15.
母猪批次化繁殖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批次化繁殖是利用现有生物技术,使母猪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同期配种和同期分娩,最终实现"全进全出"、工厂化生产的规范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批次化繁殖对母猪妊娠期、产仔数及仔猪的相关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减轻猪场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甄梦莹 《猪业科学》2020,37(10):68-69
编者按: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宁波坐落着这样一家企业,将提高我国规模猪场生产、繁殖效率作为企业发展目标,专注进行经济动物生殖激素的研发与推广,多年精钻,获得新兽药证书、专利证书多项,同时在规模猪场大力推广精准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及定时输精技术,助力猪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养殖效益,尤其后非洲猪瘟时代为猪场复产提供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17.
石爱华 《猪业科学》2023,40(12):111-112
<正>0引言规模化猪场种猪群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最常见的原因是种猪因疾病死亡,或生产效能下降淘汰。为了满足种猪场批次化生产要求,养殖设备利用最大化,后备母猪常作为整个种猪群的重要补充,保证了猪场的胎次组成处于合理状态。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其终生产仔成绩和使用年限,从而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配种前饲养管理要点,以期在临床生产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18 d批次)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究将批次化生产技术应用于猪场,并对猪场的应用情况及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总结。方法:根据母猪群数量设计批次规模大小,人为地利用激素使特定数量的母猪群同时发情、排卵,让其实现同期输精及其分娩,统计该猪场在批次化技术前后发情率、受胎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死胎数、窝均断奶数、每头母猪年产胎次及PSY。结果:母猪应用批次化技术对母猪发情率、受胎率和窝均死胎数无明显影响,母猪窝均总仔数、窝均活仔数显著提高(P 0.05),窝均断奶数和PSY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甄梦莹 《猪业科学》2023,40(6):62-63
<正>近年来,国内生猪市场行情经历了几轮暴涨暴跌,让养殖企业与养殖户的心态发生变化。尤其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下,猪场生物安全与养殖效率并行发展成为业内共识,也让业内人士更加重视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在养猪业的应用。为了加速该技术在我国猪场的推广与应用,中国种猪信息网&《猪业科学》超级编辑部组织开展了“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母猪批次化管理技术在全国猪场的应用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0.
正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亟需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烯丙孕素在后备母猪同期发情、超龄后备母猪处理、复产三元后备母猪入群有非常多的灵活使用,同时烯丙孕素也有预防母猪早产、延迟分娩、阻止哺乳母猪发情和断奶母猪延期发情的作用。烯丙孕素是批次化生产的核心工具,但猪场无论是否做批次化生产,都可以灵活使用烯丙孕素,改善猪场的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