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扼要评述了国内外对橡胶树死皮病病因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和对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发展大量田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物栽培学、营养学和森林衰退病的基本理论,提出橡胶树死皮病是橡胶树群体在一定的割胶生产条件下营养失衡,导致整株或局部树皮组织衰退,局部或全部失去排胶功能的一种生理病害,而过度排胶,养分不能适时足量供给,是死皮病不同程度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前,胶园间作研究多集中在幼龄胶园,而对成龄胶园研究不多,多局限在生产力、生态、水分、化感作用、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能量流动及经济效益上,而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橡胶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养分竞争、水分竞争,而养分、水分资源协同高效利用的研究则更是少见。未来胶园间作的研究应着眼于成龄胶园,解决成龄胶园各组分之间的养分、水分竞争问题,着重探讨成龄胶园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养分、水分竞争的影响作用,阐明养分、水分竞争的机制,提高间作系统养分、水分利用率,为成龄胶园间作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刺激割胶制度对广东植胶区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实施刺激割胶制度后广东植胶区胶园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实施刺激割胶制度前胶园的土壤养分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施刺激割制14a后,胶园的土壤养分总体水平比较低,其中花岗岩赤红壤和砂页岩赤红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玄武岩砖红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在正常值范围内,而有效钾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说明现行胶园培肥等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刺激割胶制度下的橡胶树正常生长、生产的需求。在刺激割胶制度下,胶园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速效氮和pH等6种指标是影响橡胶树产量的主要因素。胶园土壤pH在下降,胶园土壤有呈酸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胶园土壤化学肥力演变及与橡胶树营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橡胶园土壤化学肥力的演变及土壤养分含量与立地橡胶树叶片养分含量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胶园土壤植胶50多年后土壤肥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有较大程度的下降,速效P含量则有降有增,总体土壤肥力下降。在植胶早期,植胶区土壤养分含量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性,而且土壤养分含量愈缺乏的地区,相关性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含量与立地胶树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程度越来越小,目前近乎无显著相关性。由于橡胶树施肥以局部的穴施为主,加上有许多胶园修建梯田和环山行,较难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因此土壤分析结果只能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发现,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和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会提高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针刺采胶结合电石刺激的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45.7 %-63.0 %,而胶刀割胶结合乙烯利刺激的4个林段橡胶树死皮停割率为6.4 %-27.8 %。施用未沤熟的有机肥,死皮停割率达到33.6 %,而施用沤熟有机肥的死皮停割率为6.7 %-21.5 %。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 TPD)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综合症,其发生和发展机理十分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从分子角度来研究死皮病已有一些报道。本文归纳总结近些年来橡胶树死皮病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死皮研究及揭示死皮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酸化对橡胶树细根生长具有严重影响。为了解橡胶树细根生长对土壤酸度改变的响应,本研究在热研7-33-97未开割(7 a)、开割5 a、开割10 a共3个胶园选取样树,采用撒施石灰石粉的方式进行土壤酸度改良,并用土钻法观测橡胶树根系对土壤酸度改变的响应。结果显示:同一割龄胶园中土壤酸化改良植株(改良组)与对照植株(对照组)相比,其细根生物总量显著增加,且均符合开割5 a胶园的最高,开割10 a胶园的最低这一规律。酸性土壤改良后橡胶树细根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生物量均有所增加,分布规律无明显改变。不同割龄胶园改良组与对照组中橡胶树细根年内变化趋势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当年7~9月,年变化规律无明显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胶园酸性土壤经施用石灰石粉后橡胶树的细根生长量提高,有利于橡胶树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改善橡胶树的生长和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橡胶园植胶土壤和橡胶树叶片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初步拟出云南橡胶树叶片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的适宜范围,其中铜12.00~13.50mg/kg,锌30.00~40.00mg/kg,铁110.00~170.00mg/kg,锰350.00~600.00mg/kg,硼18.00~35.00mg/kg和钼0.05~0.20mg/kg;同时根据云南胶因微量元素营养水平,建议对不同土壤类型的胶园开展施用钼肥和硼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植胶区不同橡胶宜林地、海拔高度、坡向的橡胶树死皮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死皮病发病率与不同等级宜林地、不同坡向有关:植胶环境条件最好的宜林地死皮病发病率最高,而次等宜林地则发病率随之降低;西坡橡胶树死皮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坡向发病率,从宏观角度一定程度地证实橡胶树营养状态与死皮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农业角度,探讨西双版纳植胶区植胶环境和经营管理条件与橡胶树死皮病(TPD)的关系,尝试说明该区域死皮病高发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改善生产管理控制该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死皮植株在施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复割后的产胶情况,以评价死皮康复营养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死皮恢复植株在复割后的3 a中,干胶含量变化不大;2014~2016年,死皮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33、24.55和33.07,而年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5.67、44.22和35.53 g/(株·刀),二者变化趋势相反。从恢复植株和正常树月平均单株干胶产量的比较结果来看,除2015年7月外,其余各月恢复植株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均高于正常树,而年平均单株干胶产量二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恢复植株干胶产量均高于同年份的正常树,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正常树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分别为37.71、32.27和26.75 g/(株·刀),分别低于恢复植株约18、12和9 g/(株·刀);恢复植株各月和各年份平均单株干胶含量均高于正常树。这些结果说明,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橡胶树死皮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橡胶树死皮恢复的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创制死皮不同恢复程度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健康、死皮和死皮不同恢复程度植株间胶乳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树发生死皮后,胶乳产量、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死皮康复营养剂处理能促使死皮橡胶树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促使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逐步降低,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逐渐增加,胶乳产量回升,而pH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胶乳生理参数的异常与死皮发生密切相关,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胶乳生理参数趋向于正常水平,调节这些胶乳生理参数向正常水平转变将有助于橡胶树死皮的恢复。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天然橡胶单产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给橡胶种植业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利用定制橡胶树oligo芯片,通过提取死皮和健康橡胶树胶乳总RNA,标记并反转录成cDNA后与橡胶树oligo芯片进行杂交鉴定TPD相关基因,利用RT-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对芯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以2倍标准在死皮与健康橡胶树间筛选到2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功能涉及橡胶生物合成、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抗性及防御反应、活性氧代谢、DNA甲基化、泛素-蛋白酶体、信号传导、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转运等调控途径。进一步的RT-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1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均与芯片结果一致。本研究为大规模鉴定TPD相关基因和揭示TPD发生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监测传统胶园与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的养分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低;除速效磷外,全周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高。总体而言,全周期胶园土壤全氮、无机氮和微生物量碳低于传统胶园,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而其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传统胶园,其中速效磷含量达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模式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相对较高,其他指标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植胶区不同品种、不同割龄橡胶树死皮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橡胶树死皮率高达24.71%,停割率为14.55%;三省国营农场死皮率和三级以上死皮率大小顺序依次均为:云南<海南<广东,死皮率分别为20.77%、28.08%和30.90%;死皮率随割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死皮率与停割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热研7-33-97<PR107<GT1<RRIM600<南华1号。此外,死皮树存在连株分布的现象,且随着割龄的增加,连株分布的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侨植农场砖厂附近橡胶树的受害原因,对受害橡胶树的表现症状、土壤、叶片养分及氟化物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受害胶树的症状与植物生理学上氟化物伤害症状相符,排除了病虫害等致害因素;受害胶树周围土壤的主要养分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土壤养分不存在亏缺状态;受害胶树叶片的主要养分指标同样处于正常水平,叶片不存在缺素症状;受害胶树周围土壤和叶片中的氟化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值水平。鉴于该砖厂为受害胶树附近唯一的氟化物污染源,因此认为该砖厂排放的氟化物是导致胶树受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天然橡胶产销动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数年来的观测表明,在生产实践中出现有少量的植株(称其为"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其单株产胶量约达当地普通橡胶芽接树平均单株产胶量的15~20倍.为了探索这些超高产橡胶芽接树高产的原因,笔者对其(砧木为无选择种子砧木,接穗为PB86)根际及立地环境土壤的养分状况,pH值,交换性钙、镁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单株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尤其是有机质、速效N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优于对照株,但其立地环境土壤微生态环境并不优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8.
利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橡胶树死皮病相关cDNA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树早期预测试验地采集不同品系的橡胶树胶乳和树皮组织,分别提取纯化mRNA 合成cDNA第一链。通过4个简并锚定引物和10个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经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发现了至少4个差异DNA片段只在健康树中表达而在死皮树中没有出现,这4个差异DNA片段分别命名为Hb1(725bp),Hb2,Hb3,Hb4。对Hb1进行了分离,纯化,经Northern杂交证实,Hb1在健康树胶乳中表达活跃,而在死皮树胶乳中表达受到强烈抑制,表明Hb1是与死皮病相关的cDNA片段,进一步将Hb1片段进行回收和克隆,并进行DNA序列分析,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分析未发现相关同源片段,死皮病相关cDNA片段的获得,将分离全长死皮病相关基因,搞清该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提供条件,进而为从分子水平上阐明死皮病的致病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对细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对橡胶树细根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橡胶林0~60cm土层的土壤中,5a橡胶林土壤肥力相对比9a、16a橡胶林的高,9a橡胶林肥力相对较低,土壤养分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各有差异。不同树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除了受树龄影响外,橡胶树细根生物量主要还受以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等养分为代表的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创造合适的土壤肥力条件是确保橡胶树细根高生长量、高吸收效率和养分循环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