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新植甘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地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探讨新植甘蔗幼苗黄化及生长缓慢发生的原因。调查发现,发生新植蔗黄化苗的蔗地土壤平均pH3.47,而相邻无黄化苗发生的蔗地土壤平均pH为4.1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黄化甘蔗幼苗叶片铝含量大大高于正常植株,其中黄化重的植株是正常植株的2.42倍,并导致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的大大减少。根据调查和试验分析结果,初步推断,新植甘蔗黄化和生长缓慢,是土壤强酸性导致铝离子含量过高,对蔗株产生了毒害。  相似文献   

2.
云南干热河谷区咖啡园咖啡植株发生黄化症,通过采集咖啡叶片和咖啡园土壤进行营养诊断,结果表明,发生黄化症的咖啡园土壤碳酸钙含量和土壤pH值分别比生长正常的咖啡园高70.89 g/kg和1.51。与正常植株相比,发病的咖啡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1.24 mg/g,钾含量增高12.16 g/kg,钙含量增高5.62 g/kg,镁含量降低1.40 g/kg。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土壤pH值、叶片钾含量、叶片钙含量达显著相关,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镁含量之间均达极显著负相关。由此表明,土壤碳酸钙含量过高是导致咖啡植株黄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灌溉和增施有机肥是防治咖啡植株黄化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石灰及其与有机肥配施对甘蔗幼苗黄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石灰及其与有机肥、硅肥配合施用对宿根蔗幼苗黄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甘蔗黄化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石灰施用显著提高土壤pH值,降低根区和非根区土壤中的水溶态、交换态锰和活性锰含量,使甘蔗幼苗叶片锰含量减少11.8%~42.0%、叶绿素含量增56.0%~251.1%、幼苗黄化率降低37.7%。在施用石灰的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锰形态及含量的影响趋势与石灰处理相似,植株幼苗叶片锰含量、幼苗黄化率显著降低。然而,在石灰和有机肥施用的基础上施用硅肥与否对甘蔗幼苗黄化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石灰及其与有机肥配施是防控甘蔗幼苗黄化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5)
山东棕壤茶园幼龄茶树叶片黄化病因诊断与防治研究分析了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养分状况和不同病害程度叶片中与叶色有关的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对患病植株进行了叶面喷施氮、镁、铁、锰、铜和锌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低是导致茶树下部成叶黄化的原因,喷施尿素能使下部成叶快速转绿,但  相似文献   

5.
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与矫正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发生严重的蔗区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了宿根甘蔗幼苗黄化发生的原因;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甘蔗黄化苗矫正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主要发生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pH值4.50,土壤有效铁、钙、镁元素含量较低。(2)甘蔗体内的活性铁含量低、活性锰含量过高,导致植株体内铁锰营养不平衡,是宿根甘蔗幼苗黄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叶面喷施铁、镁、硼、钙、钾、锌、氮等营养元素均能提高黄化苗的转绿率,其中,以喷施铁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镁、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广西主要的甘蔗种植区出现了土壤中锰含量过高所导致的甘蔗宿根蔗幼苗黄化问题,这严重降低了甘蔗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甘蔗产业发展。一氧化氮(NO)是植物体内介导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信号分子,在缓解重金属毒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锰胁迫下NO积累与甘蔗植株锰含量及细胞壁多糖组分的关系,旨在为揭示甘蔗锰毒耐受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锰处理后植株锰含量显著增加,并且植株中的锰主要积累在细胞壁及其果胶组分中;0.5、1.0 mmol/L锰处理24 h,后根尖中NO的积累量显著增加。在0.5 mmol/L锰溶液中添加NO供体硝普钠(SNP,0.2 mmol/L)增加植株NO积累后,根系锰含量为1215.4 mg/kg,叶片锰含量为525.5 mg/kg,相对于对照增加了37.1%,根及叶片中的锰含量、根细胞壁及其果胶组分中的锰含量均显著增加;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0.1 mmol/L)处理后,有效减少植株NO积累,并降低了根系、根系细胞壁及细胞壁果胶组分中的锰含量,根系锰含量相较于对照降低了78.2%,根系细胞壁和细胞壁果胶的锰含量相对于对照分别降低57.4%、40.6%;与此相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钨酸钠(0.3 mmol/L)处理抑制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并降低了植株NO积累,甘蔗植株、根系细胞壁及其果胶组分中的锰含量均显著下降。虽然钨酸钠处理后根系细胞壁中的半纤维素I和半纤维素II组分含量变化不显著,但细胞壁果胶组含量、果胶甲酯酶活性以及果胶去甲酯程度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细胞壁的锰吸附。可见,锰胁迫引起甘蔗细胞积累NO,而NO通过调控细胞壁的多糖组分及果胶甲酯化程度介导植株锰积累与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锰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锰含量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吸收积累锰却低于正茬,这种差异在盛花、结荚、鼓粒期表现明显。不同生育时期连作大豆植株锰营养与氮、磷营养相关极显著,分枝期植株锰营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显著,盛花期、结荚期植株锰营养与产量相关显著。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连作大豆土壤有效锰变化的原因。本研究为合理进行连作大豆锰营养调控,减轻连作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1966年到1968年对日本产茶地茶树的异常症状与茶园土壤的地质、母质和化学转性以及茶叶的无机成分含量的关系进行调查。(1)日本茶树异常症状有网纹状黄化叶、黄化斑叶、立枯症状(根腐病)和萎黄病等类型。在这些异常症状中网纹状黄化叶、黄化斑叶和立枯症状的发生与各产地土壤的地质和母质无关。但是只有萎黄病发生在佐贺县嬉野地区。(Ureshino) (2)网纹状黄化叶、黄化斑叶和萎黄病的症状,一般发生在强酸性和盐基不平衡的土壤,但是只有立枯症状是发生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在网纹状黄化叶的叶片中锰和铝的含量和Mn/F。比率都比正常叶高。遭受黄化斑叶的叶片中锌的含量比正常叶少,但是相反地铝的含量比较高。2.用盆栽法研究茶树对微量元素缺乏和过度吸收时所表现缺乏和毒害的症状。(1)茶树对铁和铝缺乏和毒害的症状,不易获得。但是对锰、硼和镍过度吸收表现的毒害症状和特征是明显的。(2)用水耕法培养研究放射性同位素锰(“Mn)在茶叶和树干中的积累。就培养液酸碱度来说,以PHS时在叶片中积累量为最高,PH3一4比较高,在PH6一7时显著降低。可是在根部的积累是随着PH值增高而增加,尤其在PH7时为最高。(3)用盆栽法研究茶树对锰的吸收表明:低水平的有效锰对茶树生长有良好的影响。而用电子显微镜X一射线分析发现,锰的显著积累时在茶叶上发生深褐色斑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露地樱桃番茄酸性土壤为试验对象,分别施用复合肥、复合肥-改良液追肥,比较分析改良液配施下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铜、锰、锌、铁含量及其在樱桃番茄植株新叶和果实样品中的含量变化趋势,探讨改良液配施对露地酸性土壤、植株和果实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液配施追肥的试验区土壤pH提升了0.3个单位,复合肥单施追肥的对照区土壤pH下降了0.2个单位;随着改良液施用时间的增加,试验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有效铜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对交换性镁、有效锰、锌、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改良液施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植株缺素或过量的危害,可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于露地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10.
锰对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锰元素与茶树生长发育的关系: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锰含量以及锰在茶树体内分布规律;锰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茶树缺锰和锰毒症状,以及茶树生长过程中锰对茶树吸收利用锌、铁、磷等元素的影响,为更深入研究茶树锰营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揭示锰毒胁迫下甘蔗根分泌烟酰胺及其作用,为解决甘蔗锰毒问题提供依据。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甘蔗分泌物中的烟酰胺;采用水培试验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烟酰胺研究烟酰胺对锰毒引起的甘蔗根伸长、胼胝质和活性氧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液质联用质谱图上显示,甘蔗根系分泌物中存在烟酰胺质谱峰,且锰胁迫条件下烟酰胺信号更强;锰毒胁迫下甘蔗根系伸长受阻、根系活力降低,根尖积累胼胝质,根系中过氧化氢、活性氧及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歧化酶、氧化氢酶、抗坏血酸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在锰胁迫下添加于培养液中的烟酰胺显著降低或消除锰的上述影响。可见,过多的锰诱导甘蔗根系分泌烟酰胺,而烟酰胺显著抑制过多的锰对甘蔗生长及过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2.
大豆锰素营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大豆锰素营养,并分析了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大豆产区几种土壤的有效锰含量。结果表明:(1)大豆植株体内锰的浓度和含量随着培养介质中锰浓度增加而增加,(2)锰主要分布于叶部和根部,茎部最少,(3)锰与磷、铁间存在拮抗关系,(4)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土和砂姜黑土缺锰,黄棕壤有效锰含量丰富,淤土和二合土居中。  相似文献   

13.
To explore the zinc stress response in eddo, plants were grown for 15 d in hydroponic solutions containing 1 (control), 200, and 1000 μM zinc, and the hydathode function and changes in the contents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hese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1000 μM zinc, the dry weights of leaf blades and roots are decreased by 17 and 42%, respectively. The zinc contents in leaf blades, petioles, corms, and roo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zinc levels in the solution. The zinc content in roots was 6.57 mg g?1 dry weight, which was 2.8–4.3 times higher than in other plant parts under 1000 μM zinc.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evere root damage occurring under 1000 μM zinc is due to higher zinc content in the roots. Under zinc stress, the contents of iron and copper in roots increased, but the contents of magnesium and calcium in petioles, corms, and roots, iron in leaf blades and corms, and manganese in petioles and corms decreased. In the guttation fluid, the concentrations of zinc, magnesium, and potassium increased, while the iro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under 1000 μM zinc. Thus, elemental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guttation fluid as well as in different plant parts in eddo. In the 200 and 1000 μM zinc treatments, the amount of zinc eliminated via guttation was 2.8 and 8.5 times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in the contro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uttation partly contributes to the excretion of excess zinc under zinc str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吕思琪  张迪  张婉婷  姜佰文 《玉米科学》2020,28(2):84-89,95
以常规锰浓度为对照,设置锰缺乏和锰过量胁迫条件,研究游离态和络合态锰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早期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的升高,根系硝态氮含量下降,品种东青1号下降幅度最小。品种垦粘1号和双玉201铵态氮含量随锰浓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吉农大516和东青1号随着锰胁迫增强,根部铵态氮含量下降。MnCl2·4H2O处理的玉米幼苗根系铵态氮积累程度大于EDTA-Mn处理,锰胁迫显著抑制根系可溶性蛋白合成。随着锰浓度增大,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MnCl2·4H2O处理根部可溶性蛋白下降程度大于EDTA-Mn处理。吉农大516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双玉201可溶性蛋白合成受抑制程度较大。锰胁迫影响根部氮素养分的有效分配,阻碍韧皮部运输而使得部分氮素于根部积累。锰胁迫条件下,东青1号为耐受品系,双玉201为敏感品系;游离态锰离子对玉米幼苗氮素转化抑制程度大于络合态锰离子。  相似文献   

15.
茶树的硫营养及其品质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叶勇  吴洵 《茶叶科学》1994,14(2):123-128
分析结果表明,硫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状况是:吸收根>输导根>叶片>半木质茎>木质茎,种子>花。采用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硫对品质成分含量及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能促进茶树的基础代谢,提高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全氮量和全磷量,但对钾的吸收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硫水平下能明显提高NR活性,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含量显著增加,但PPO活性和茶多酚代谢受到了明显的抑制,酚氨比值下降,因而对绿茶品质的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素形态、pH对茶树元素吸收及有机酸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树龙井43为材料,利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pH对茶树体内阴阳离子和有机酸的影响,初步明确茶树养分吸收与氮素形态及pH的关系。结果表明,与NO_3^--N处理相比,NH_4^+-N处理提高-的含量以及根中N、SO_42-含量,但是NH_4^+-N处理降低了茶树对Ca、Mg、B、Mn、Zn的吸收,也减少了成熟叶中SO_42-、根中H_2PO_4^-的累积量。与其他处理相比,NO_3^--N处理提高了成熟叶中苹果酸、草酸、柠檬酸浓度。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也与介质pH有关,尤其是pH与氮素互作时。在NO_3^--N处理下,pH 6.0显著提高了茶树对B、Mn、Zn的吸收和根中K、Ca、Mg浓度。茶树中有机酸含量受pH影响较大,与pH 4.0和pH 5.0相比,pH 6.0提高了茶树成熟叶中苹果酸、柠檬酸、草酸浓度以及根中草酸浓度。茶树对养分的吸收、积累与自身体内有机酸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茶树中全氮含量与柠檬酸、草酸浓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而阳离子Zn2+、Ca2+、Mg2+、Mn2+含量与柠檬酸、草酸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缺磷对茶树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周3次用含0、40、80、160、400、1000μmol/L磷(P)的营养液浇沙培10月龄扦插"黄观音"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苗17周。随供P浓度的增加,茶树根P含量呈线性增加,但茎和叶P含量呈曲线增加;在所有供P处理中,根P含量最高,其次是叶P含量,茎P含量最低,高供P处理的植株尤为明显。缺P降低茶树根茎叶K含量,但对根茎叶Ca含量影响不大。缺P降低根Mg含量,增加茎的Mg含量,但对叶Mg含量影响较小。不供P叶有稍高的C含量,较低的N含量和较高的C/N比;供P对根和茎C和N含量及C/N比影响较小。总之,缺P不仅影响茶树根茎叶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改变其在根茎叶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缺硼、硼过量的番木瓜硼素失调植株及健株为试材,探讨硼失调对番木瓜植株硼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缺硼时根、叶、花、果的水溶态硼、半束缚态硼及束缚态硼含量明显降低,与健株相比,3种形态硼中叶片以水溶态硼变化最大,果实及根均以半束缚态硼的变化最为显著,花的硼形态受影响程度较小;植株硼过量时根、叶、花、果的水溶态硼、半束缚态硼及束缚态硼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叶片以水溶态硼、果实以束缚态硼的变化幅度最大,根及花则以半束缚态硼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万宁、琼海、定安和屯昌4个主要槟榔间作香草兰种植区0~20 cm土层的60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值呈酸化的趋势,低于临界值;有机质含量适中,呈上升的趋势;碱解N含量适中,呈下降的趋势;速效P和速效K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且低于临界值;交换性C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低于临界值;交换性Mg含量低于临界值,呈下降趋势;有效B含量高于临界值,呈上升趋势;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均高于临界值,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效Mn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