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养蚕农户对小蚕共育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温湿控制器在小蚕共育中逐渐普及应用.目前市场上温湿控制器生产厂家众多,加温装置大都使用PTC电热陶瓷为热源,实践证明PTC电热陶瓷加温效果好,安全节能.加湿装置主要有冷加湿与热加湿两大类:冷加湿分为超声波加湿和湿帘式加湿;热加湿分为热膜式和电极式.  相似文献   

2.
张改萍 《北方蚕业》2007,28(3):55-55,57
去年,阳城县蚕桑中心引进温湿自控小蚕共育新技术,它是针对小蚕饲育中温湿度难控制,煤火加温又会造成蚕儿煤气中毒的核心问题研制而成,它不仅适用于多蚕户集中小蚕共育,而且适用于年养蚕5-10张以上大户小蚕饲育,是当前养蚕生产中小蚕饲育的首选.整套设备由温湿自控器、双层塑膜活动木框棚、叠放式木制蚕匾组成.笔者结合蚕桑生产实践,总结有以下十个优点:  相似文献   

3.
费源 《江苏蚕业》2001,23(4):36-36
针对目前农户分散的经营蚕桑,小蚕共育状况部分退步,尤其是养蚕数量少的农户普遍存在小蚕不加温或加温不规范的状况,就我市而言,还有二分之一近9000户蚕农饲养张数在1张左右。为此市蚕桑站会同苏州大学蚕桑学院共同开发了小蚕加温新设备——小蚕蚕座加温电热网(以下简称小蚕电热网),并制定了一整套技术操作规程,小蚕电热网已获国家专利,属国内首创,《小蚕蚕座加温电热网的研制》已于1998年通过专家鉴定。到2001年春,全市累计使用392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小蚕电热网的特点1.1 省工节本,无病高产 采用小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养蚕业技术的兴起,方强镇、三龙镇自2003年引进推广应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共育小蚕,并逐年推广普及。至2009年,方强镇应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共育小蚕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三龙镇也覆盖了六个村。推广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补湿后,养蚕户张单产明显提高,蚕茧质量也列入大丰市优质茧基地行列。在开始试用该产品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温湿自控小蚕共育的设施配置与技术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温湿自动控制机,改制木框双层塑料膜保温保湿共育棚和木制叠放式蚕匾,配建温湿自控小蚕共育系统设施,规范操作技术和使用标准,示范共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严相顺  杨斌 《四川蚕业》2001,29(3):30-31
<正>电器化控温规模共育的配套技术是我市为适应蚕桑产业化进程、加速推广省力化育蚕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摸索出的一套小蚕工厂化共育模式。一期可育蚕100张种以上,采用电热加温、自动控温、叠式蚕台育蚕、快速收蚁技术配套,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大容量、密集型、省工、省力、省  相似文献   

7.
浅谈小蚕共育技术的普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明  余荣峰  童健全 《中国蚕业》2009,30(2):113-115
深入分析了普及应用小蚕共育技术的诸多好处及淳安县进行小蚕共育的主要模式,叙述了农村组织小蚕共育的主要技术环节,并且提出了当前农村小蚕共育中重点要解决好小蚕共育加温、蚕室专用和小蚕用叶质量这3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杭忠宝  杨斌 《江苏蚕业》2004,26(4):31-32
<正>东台市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在小蚕共育的蚕具,加温设施方面进行了革新,形成了小蚕叠式蚕台电气化共育的规范化技术,促进了小蚕共育率和共育质量的提高,为东台市连续多年蚕茧优质高产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芳  吕勇 《广西蚕业》2013,(4):25-28
根据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在广西蚕区的研究应用情况,比较该技术与传统蚕匾小蚕共育技术的差别,阐述做好眠起处理在小蚕共育技术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叠框式共育小蚕眠起处理的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胡水如 《蚕桑通报》1994,25(2):44-46
养小蚕用煤、柴两用灶小坑床的推广浙江省德清县蚕丝委胡水如一、推广的目的和意义蚕桑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养小蚕由原来的生产队共育变成联户共育,由于许多蚕农一缺技术、二缺设备,只能用桑柴、木屑、煤饼炉等加温,这种明火加温养小蚕的办法不仅成本高,而且...  相似文献   

11.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小蚕围台共育器是蚕桑生产中的一项新设备,该设备是运用小蚕共育加温补湿机的温控恒温、加湿补湿功能,使蚁蚕孵化整齐、小蚕发育一致、蚕体健壮,提高产量,达到省工、省力、安全、高效、增产的目的。使用该机器育蚕比常规方式增加产量5%~10%。  相似文献   

13.
油桶炉在小蚕共育中用于加温具有制作简便、成本低,操作容易,加温时间长,使用效果好的优点,简要介绍油桶炉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在蚕种催青和小蚕饲育过程中,使室内环境保持在适湿范围内是很重要的.目前,对蚕室内环境湿度的调节,大多采用电热管式加湿器补湿,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不足.由于电热管式加湿器是以金属盘管作为发热体,使用中金属盘管容易腐蚀烧坏,影响了使用寿命,安全性、可靠性差,制造成本高、维修费用大.为此,笔者多年来经反复试验研究,研制了一种采用电堆片作为水体发热元件的新颖空气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补湿量大,效率高,补湿后环境湿度均匀、梯度小,而且在断水时能自动切断电流,确保了使用的安全和可靠性,使用寿命长,不需维修,制造成本仅为相同功率的电热管式加湿器的二分之一.现将该加湿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西蚕区内20家小蚕共育室所采用的温湿度调节技术措施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小蚕共育室使用木屑铁桶加温补湿,水帘负压风机降温补湿,辅以冷暖空调加温降温除湿,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养蚕一般分为小蚕共育和大蚕分户饲养两个阶段。小蚕共育是小蚕期集中饲育,三龄起蚕饷食后将蚕分发到各蚕农户饲育的形式,一般由养蚕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养蚕大户负责小蚕共育的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叠放式木框育的制作方法,分析了木框育与蚕匾育的成本,用叠放式木框共育小蚕比用蚕匾共育小蚕,节约蚕具制作成本55.1%、节省蚕室面积2/3、节约电费66.7%;解决了当前农村蚕室紧张、养蚕劳动力少的矛盾,促进了小蚕共育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在采用叠放式木框进行小蚕共育时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与相对湿度,及时处理青头蚕,确保小蚕生长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介绍了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共育技术的技术要点,使用该技术比普通育每张蚕种小蚕期可节省养蚕成本4~5元,节省用工30%以上,可增产蚕茧4kg,增幅为12.5%;同时解决了煤球炉加温污染大、不易操作等问题,彻底杜绝了因采用煤球炉加温产生有毒气体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小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系统介绍了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共育技术的技术要点,使用该技术比普通育每张蚕种小蚕期可节省养蚕成本4~5元,节省用工30%以上,可增加蚕茧4kg,增幅为12.5%;同时解决了煤球炉加温污染大、不易操作等问题,彻底杜绝了因采用煤球炉加温产生有毒气体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小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小蚕共育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省目前生产上小蚕共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商品化小蚕共育公司、联户共育和小蚕共育专业户4种类型的共育模式及经营管理方法进行了评价,期望探索出适合广东蚕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小蚕共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