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 2 .0 kg.hm-2 有效量以下的剂量 ,而只要 1.0 kg.hm-2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 ;抗性作物与原受体在没有草铵膦作用下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对周围的生态群落没有影响 ,但也发现草铵膦可以致毛虫死亡。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用抗除草剂作物时 ,应特别注意其抗性稳定性 ,将之纳入杂草综合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2.0 kg*hm-2有效量以下的剂量,而只要1.0 kg*hm-2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抗性作物与原受体在没有草铵膦作用下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对周围的生态群落没有影响,但也发现草铵膦可以致毛虫死亡.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用抗除草剂作物时,应特别注意其抗性稳定性,将之纳入杂草综合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因的稳定遗传和稳定表达是转基因水稻的必备特性,也是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的重要科目。采用PCR、Southern杂交、RT-PCR、ELISA和除草剂抗性鉴定技术,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ar基因已整合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基因组中并可稳定遗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均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在表型上检测出Bar68-1对草铵膦除草剂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水稻田10种单子叶杂草和4种双子叶杂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明确供试杂草对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敏感性差异,为将来抗草甘膦和抗草铵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中杂草防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杂草对2种灭生性除草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在最高剂量下对供试杂草达到药害5级所需时间分别为5~13 d和4~9 d,杂草对草甘膦的反应速度比对草铵膦的慢,杂草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18%草铵膦可溶液的ED90分别为5.12~6. 05 kg/hm2和2.49~2. 87 kg/hm2。对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较不敏感的杂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Echinochloa crusgalli L.)、杂草稻(泰州、益阳、茂名生物型)(Oryza sativa f. spontane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碎米莎草(C. iria L.)和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e Roxb.);对18%草铵膦可溶液较不敏感的杂草有稗草(二氯喹啉酸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硬稃稗(二氯喹啉酸抗性生物型)(E. glabrescens Munro ex Hook f.)、光头稗(E. colonum L.)、长芒稗(E. caudata Roshev.)、异型莎草、碎米莎草、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 H. B. K.)和多花水苋(A. multiflora Roxb.)。因此在抗草甘膦和草铵膦水稻商业化生产中需要密切关注对草甘膦和草铵膦较不敏感杂草的种群动态,并探索相应的杂草防除策略。  相似文献   

5.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品种富源四号(96D-10)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对水稻控释肥施用量及施用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3(N-P-K:24-14-8)937.7kg.hm-2(基施524.4kg.hm-2、4叶期追施413.3kg.hm-2)公顷保苗数和穗粒数分别较其它处理高5.7%~13.9%、6.5%~8.1%,空秕率较其它处理低5.3%~32.2%。不同施肥处理总茎数、收获穗数、穗长间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全生育期施用缓控释肥(N-P-K:24-14-8)937.5kg.hm-2(基施525kg.hm-2、四叶期追施412.5kg.hm-2)产量最高,为11 857.5kg.hm-2,施用控释肥较常规肥增产26.5%。  相似文献   

6.
不同草铵膦用量对耐除草剂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Bar基因的耐除草剂水稻品种和不耐除草剂的水稻不育系为材料,幼苗期喷施不同用量草铵膦,研究了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水稻幼苗的致死剂量以及不同草铵膦用量对耐除草剂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铵膦对不耐除草剂的不育系的软盘育秧致死剂量≤15mg/m2、厢面湿润育秧致死剂量≤30mg/m2;在幼苗期喷施一定剂量的草铵膦(15 mg/m2~75 mg/m2)对耐除草剂水稻秧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秧苗素质不同程度下降;喷施草铵膦45 mg/m2~75mg/m2后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发育有所延迟,但产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及其相应的非选择性除草剂草铵膦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为转Bar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为研究对象,以转Bar基因水稻Bar68-1、非转基因亲本对照水稻D68以及感虫对照水稻TN1为研究材料,并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上进行喷施0.5%草铵膦处理,对各处理褐飞虱的取食量、取食选择性和产卵选择性进行比较。【结果】褐飞虱在D68上的着虫率和取食量与TN1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产卵选择率显著低于TN1;褐飞虱在Bar68-1上的取食量、着虫率和产卵选择率与D68相比差异不显著;喷施0.5%草铵膦处理对褐飞虱取食量、取食选择性的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对褐飞虱的产卵选择率、卵块数和卵粒总数有一定影响,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结论】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Bar68-1对褐飞虱的取食和产卵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稻化感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莴苣为受体,于3叶期、6叶期、8叶期和成熟期对15个水稻化感品种的化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叶期水稻化感品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化感作用表现最强;在6叶期,对具强化感作用水稻品种HG1和HG2不同部位取样测定,表明不同部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不同,依次是:叶>茎>根。6叶期,对不同化感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受体稗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表现为:水稻化感品种PAL活性与其抑制杂草效果密切相关;水稻化感物质可降低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水稻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其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越低。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水稻和大豆为研究材料,对含草铵膦乙酰转移酶基因(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 gene,bar)和不与草甘膦结合的突变型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编码基因(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ate synthase gene,EPSPS)2种不同除草剂筛选标记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叶片喷涂、叶片离体平板培养、种子萌发试验,以建立快速、准确的转基因鉴定方法,并探索可有效区分转化和非转化植株鉴定用的筛选剂剂量.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都能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定相应的转基因植株;水稻和大豆叶片对农药吸收具有一定的差异,用300或135 mg/L草铵膦可有效区分是否转入bar基因,用1%或0.25%农达喷施可区分是否转入EPSPS基因;用含有50 mg/L草甘膦的平板培养离体大豆叶片可以方便地区分出转基因株系;种子萌发对除草剂剂量十分敏感,用远低于10 mg/L的2种除草剂即可有效区分阳性与阴性种子.本研究建立的快速鉴定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在转基因研究材料的鉴定及转基因安全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玉米是家禽和单胃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但玉米籽粒中高活性的α-生育酚含量较低,且籽粒中的磷主要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动物不能有效吸收利用,因此,饲料中需要添加化学合成的维生素E和无机磷或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以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增加了饲料成本,同时又容易造成磷污染。通过转基因获得α-生育酚含量和植酸酶活性大量提高的玉米,为饲用玉米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构建含有3个基因表达盒的载体,采用农杆菌侵染的方法转化玉米,草铵膦作为筛选压力;通过喷施草铵膦和PCR鉴定的方法筛选转基因阳性植株,RT-PCR分析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析目的基因在翻译水平上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转基因玉米籽粒中的植酸酶活性,利用HPLC测定籽粒中的维生素E含量,同时比较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在其他营养成分和农艺性状上的差异。【结果】构建了胚乳特异性启动子123387驱动的植酸酶基因phyA2表达盒、胚特异性启动子13387驱动的玉米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ZmTMT表达盒以及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驱动的草铵膦抗性基因Bar表达盒串联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玉米获得转基因植株;喷施草铵膦和PCR鉴定得到阳性植株;经过多个世代回交转育,获得目标性状均较好的2个转基因纯合玉米株系TPB1和TPB2;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phyA2ZmTMTBar在转基因玉米中显著高表达。植酸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籽粒中植酸酶活性达到10 000—13 000 U·kg-1。维生素E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籽粒中90%以上的γ-生育酚转化为α-生育酚,α-生育酚的含量达到50—70 mg·kg-1,α-三烯生育酚的含量也有明显增加。转基因玉米中的植酸酶活性和α-生育酚含量完全能够满足动物饲料的需要。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TPB1的营养成分与野生型总体无显著差异,TPB2稍高于野生型但是未产生不利影响;且均具有草铵膦抗性。【结论】获得的富含维生素E和植酸酶、且具有除草剂抗性的玉米新材料可以用于玉米杂交种的开发应用,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磷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草胺磷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以蚯蚓为受试动物,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彗星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草胺磷胁迫对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的程度。【方法】草胺磷质量浓度设定为0、37.5、75、150、300 mg/L,胁迫时间24 h,取头部DNA含量、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5个参数分析DNA损伤程度。【结果】电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5个参数在4个草胺磷处理中都有显著差异;随草胺磷浓度升高,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随之升高,头部DNA含量随之降低,草胺磷胁迫引起了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草胺磷浓度越高,DNA损伤越严重。随后降低草胺磷浓度,延长胁迫时间至96 h,得到相似结果。【结论】草胺磷会引起土壤动物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草胺磷浓度与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程度两者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草铵膦对油菜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草铵膦对油菜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模拟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低剂量草铵膦残留对甘蓝型油菜萌发后幼苗生长初期的生长发育和根尖细胞分裂活动的影响。[结果]草铵膦处理对油菜发芽期幼苗下胚轴、初生根等性状的抑制效果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000 01%的草铵膦残留即可对油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产生明显的抑制效果,下胚轴对草铵膦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初生根;0.005%的草甘膦处理根尖4 h可显著抑制油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强,并可诱发细胞产生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多级分裂、间期微核、染色体浓缩等染色体变异。[结论]试验结果为草铵膦在油菜田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5.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