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水分胁迫对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15 a生‘桂味’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Guiwei’)为试材,设以灌溉和水分胁迫2个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结果】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荔枝果实的大小、单果质量降低,果实发育受到抑制。水分胁迫的荔枝坐果率显著降低,同时导致最终产量的下降。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糖积累的研究发现,‘桂味’荔枝前期以积累还原糖为主,果实发育后期主要积累蔗糖;胁迫处理的荔枝果实糖含量前期低于灌溉的,后期总糖、蔗糖及还原糖含量都高于灌溉处理的。在荔枝果实发育后期,分解蔗糖的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SS)及合成蔗糖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都为水分胁迫的高于灌溉处理的,这将有助于增加胁迫的果实库强及糖的积累。【结论】因此为使果实正常生长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生产上果实发育前中期应保持足量均衡的水分供应,后期不需要过多水分。  相似文献   

2.
在果实发育早期,ZT(玉米素)和IAA(生长素)两种生长促进激素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以后随果实发育都呈逐渐下降之势。在果实发育后期,果皮中ZT和IAA又逐渐上升,出现第二次峰值,与果实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有密切关系。ABA(脱落酸)在幼果发育早期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以后果皮中ABA含量逐渐下降,直到果实成熟未见回升;而种子内ABA在果实发育后期又连续升高,并在成熟前出现第二次峰值,对后期种子和果实的成熟有重要作用。设施栽培对果实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有重要影响,并且发现受影响较大的是那些在果实发育某一时期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或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内源激素。果实内源激素变化对设施栽培的反应与生长发育对设施栽培的反应表现出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3.
试验观测了施用外源GA_3后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结果表明:25 mg/L GA_3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果实纵横径、干鲜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糖分积累速率增加,酸的变化进程加速;果肉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均显著增加。外源GA_3对果实内源激素也产生影响:处理后不但提早了玉米素峰值的出现,而且提高了峰值;生长素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都高于对照;内源赤霉素在前期提高很多,但盛花后23 d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脱落酸含量前期提高,后期的上升推迟,但其上升速度比对照快。  相似文献   

4.
外源GA3对藤稔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试验观测了施用外源GA3后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结果表明:25mg/L GA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果实纵 横径、干鲜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糖分积累速率增加,酸的变化进程加速;果肉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均显著增加。外源GA3对果实内源激素也产生影响;处理后不但提早了玉米素峰值的出现,而且提高了峰值;生长素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都高于对照;内源赤毒素的前期提高很多,但盛花后23d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脱落酸含量前期提高,后期的上升推迟,但其上升速率比对照快。  相似文献   

5.
分析测定了杏(P.armeniaca Linn)4个品种红荷苞、红玉杏、大红杏、白玉杏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其水分、干物质、糖、酸、维生素 C 和氮、磷、钾含量的变化.果实生长发育呈三慢二快“双 s”曲线,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生长量及果径以第一期最大,果重以第三期最大,水分、干物重含量变化与果重一致,糖、酸、维生素 C 和氮、磷、钾含量变化均与果实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脱落酸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永庆  冷平  潘烜  严志刚  任杰 《园艺学报》2009,36(7):1037-1042
 以白凤桃为试材,分析研究了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脱落酸(ABA)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氟啶酮(Fluridone)处理对果实发育后期离体果实后熟衰老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与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果实内源ABA的积累构成了果实成熟的启动信号,而ABA高峰的出现启动了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外源ABA处理促进了采后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而Fluridone处理抑制了果实内源ABA的生物合成和乙烯产生,延缓了桃果实的后熟软化;乙烯则可能作为ABA的一种辅助因子影响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7.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华特’是近年来通过挖掘野生资源育成的一个大果优质毛花猕猴桃品种,为深入了解其果实发育特性、品质和利用价值。【方法】基于BBCH衡量方法,研究了从花后至衰老整个过程的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的积累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明确了‘华特’猕猴桃果实发育亦呈现细胞分裂、果实膨大(以淀粉积累为主)和果实成熟3个重要时期。根据BBCH衡量法,细胞分裂期主要包含70-74阶段,果实膨大期包含74-80阶段,果实成熟期包含80-90阶段。猕猴桃淀粉积累周期较短,以果糖含量为最高,糖组份分配合理,有机酸积累时间较长,能在蔓上软熟,可食期长,适合观光采摘种植。【结论】构建一个系统描述‘华特’果实生长发育的标准模型,为其进一步的分子生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ABA和IAA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进程的调控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以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内源ABA,IAA和乙烯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IAA处理对果实后熟软化进程的调控及其在生理基础。结果表明,果实采后初期,ABA含量迅速升高,在2-4d达到最大值,之后快速下降;在ABA下降过程中,乙烯进入跃变期,果实后熟进程加快,外源ABA处理增加内源ABA含量,加快内源IAA的降解,促使脂氧合酶活性峰值提前出现,加速果实软化,果实后熟进程中,  相似文献   

9.
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任杰  冷平 《园艺学报》2010,37(2):199-206
以‘红灯’甜樱桃为试材,分析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脱落酸(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果实成熟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和乙烯与甜樱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和果柄中的AB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花后43d达到最大值。果肉中的AB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花后14d时含量较高,之后下降,花后25d开始又迅速上升,至花后36d出现一高峰,之后下降。种子中的ABA含量和果肉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但ABA峰值的出现早于果肉。ACC含量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并且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最大值不足0.02nmol·g-1FW。外源ABA能促进内源ABA的合成和乙烯的释放,但对内源ACC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乙烯利持续处理能促进乙烯的释放,提高内源ACC的水平。外源ABA能提高甜樱桃果实的成熟度和花青苷含量,促进果实软化。乙烯利处理对果实的硬度、花青苷含量和成熟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梨2个品种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不同梨品种果实生长发育历程不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早蜜梨和黄金梨果实发育期间果肉和种子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以及内源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2品种果肉中IAA、GA3、ABA和ZT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早蜜梨IAA、GA3含量低于黄金梨,果实发育后期ABA含量高于黄金梨,且提前20d达到含量高峰;2)2品种种子中GA3含量变化分别呈近似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但早蜜梨IAA、ZT含量高于黄金梨,提前30d达到ABA含量高峰;3)2品种果肉和种子中Put、Spd、Spm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早蜜梨种子中Put含量低于黄金梨,Spd略高,Spm含量接近。在果实发育前期果肉中Put、Spd含量高于黄金梨。因此,2品种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持续时间及其内源激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核桃枝条、叶片和果实水分含量动态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供水不足时,树体水分亏缺,影响枝条生长和果实发育,降低坐果率.对有关水分生理指标测试表明,不同品种核桃叶水势(φW)日变化虽有差别,但相似,呈双峰型,叶φw愈低,晚上回升愈缓慢.叶φw日变化还受枝条上着生果实的影响,未着生果实枝条叶φw高于有果枝的.叶φw降低抑制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累积.核桃蒸腾作用的日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并与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叶组织水分亏缺时,抗脱水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能,晚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2.
核桃果实发育初期的水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核桃枝条,叶片和果实水分含量动态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供水足时,树体水分亏缺,影响枝条生长和果实发育,降低坐果率。对有关水分生理指标测试表明,不同品种核桃叶水势(ψw)日变化虽有差别,但相似,呈双峰型,叶ψw愈低,晚上回升愈缓慢。叶ψw日变化还受枝条上着生果实的影响,未着生果实枝条叶ψw高于有果枝的。叶ψw降低抑制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累积。核桃蒸腾作用的日变化也呈双峰  相似文献   

13.
以翠玉猕猴桃为试材,设类开心形架式、棚架、篱架3种栽培架式处理,连续2年监测果实微环境温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照度,探究不同栽培架式对果实微环境及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类开心形架式在2019年和2020年均可较好地稳定果实微环境,明显降低果实微环境35℃以上高温率、70%以上相对湿度比率,提高果实发育前期光合有效辐射照度,降低果实发育后期光合有效辐射照度,减小果实微环境波动,高温高光照年份效果尤为显著;7—8月是翠玉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高峰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5—6月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积累高峰;类开心形架式的果实生长发育最快、单果重最大;果实成熟时,类开心形架式的果实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芳香物质种类更多、果香味更浓郁;棚架前期接受光照强度高,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在高温高光照年份优势较大,篱架反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种间杂交品种‘金艳’及其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和中华猕猴桃品种‘金桃’果实生长发育特征。【方法】以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保存的种间杂交品种‘金艳’、父本中华猕猴桃雄株对应的雌性品种‘金桃’和母本毛花猕猴桃品系‘6113’为试验材料,定期检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淀粉、还原糖、总糖和总酸的含量,运用Excel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艳’果实单果质量的变化与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相近,呈现3-4次增长高峰,而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单果质量变化呈典型的双"S"型曲线;‘金艳’与2亲本果实的硬度和酸含量总体趋势是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只是‘金艳’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硬度整个发育中有3个明显的峰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只有2个峰值;‘金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变化曲线与两亲本相同,前期趋于稳定,至成熟前的2个月开始进入迅速增加阶段;‘金艳’和2亲本一样,均于谢花后约55 d果实开始积累淀粉,‘金艳’于谢花后165 d达最大值,而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均于谢花后155 d达到最大值,以后迅速下降,回落到谢花后55 d的水平;比较同一品种果实的淀粉和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变化,显示了2者的消长关系,在淀粉前期积累阶段,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变化小,而到淀粉后期降解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等的含量迅速上升。【结论】种间杂交品种‘金艳’果实生长发育变化更偏向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而果实质量远超过母本毛花猕猴桃‘6113’,酸含量远低于毛花猕猴桃‘6113’和中华猕猴桃‘金桃’,具有典型的超亲效应。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果实发育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美味猕猴桃'Hayward'受精和果实发育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水平的变化,以及未受精果实对这些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子房中三类激素已有一定的水平。花后2天完成受精作用,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花后5-7天,合子分裂,果实中AII、ABA含量达到高峰。花后10-40天和80-100天,果实各有一次快速膨大期,前期与果肉中Z  相似文献   

16.
据《果树学报》2014年第2期《根域限制对“巨峰”葡萄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作者郭蕾萍等)报道,为探讨在根域限制栽培条件下,内源ABA的变化及其与葡萄树体生长及果实发育的关联.以根域限制栽培的3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  相似文献   

17.
套袋对鸭梨果实内含物变化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辛贺明  张喜焕 《果树学报》2003,20(3):233-235
试验测定了套袋和未套袋鸭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变化及IAA、GA3在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的含量。结果表明,套袋果实和未套袋果实淀粉、糖、酸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果实整个发育时期,套袋果实糖和酸的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实,采收前糖的快速增长时期,套袋果晚于未套袋果。盛花后130d这段期间,套袋果淀粉含量低于未套袋果,采收时稍高于未套袋果。套袋果肉中IAA、GA3的含量,在果实发育的各阶段均低于未套袋果。  相似文献   

18.
以'秋月'梨为试材,在果实采收前,采用树冠地面覆膜、未覆膜(对照)和灌水等处理来控制土壤湿度,调节果实后期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并对不同处理时期果实的生长发育和品质进行了测试分析,探索梨树水分管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梨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梨树采收前覆膜控水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灌水处理,果实中果糖、蔗糖和山梨醇糖含量增高,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另外在覆膜控水条件下,果实中山梨醇合成酶(S6PDH)活性增高,而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降低;通过对叶片和果实中山梨醇转运蛋白基因(SOT2)表达分析发现,叶片中SOT2表现上调,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果实中表现下调,覆膜处理表达量低于对照和灌水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梨树在采前进行土壤水分调控,能够影响果实内部糖分积累和转化,是一项有效的果实增糖技术措施,但在控水时期和控水量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甜橙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广东省一年中常发生旱涝交替,影响柑桔果实的发育。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甜橙果实的影响,找出需水临界期。发现果实速长和砂囊液泡化的8月间,水分胁迫对果实的抑制最甚,其次为10月间。7月间水分胁迫对正常果的抑制是暂时性的,但易诱发“皱皮果”。台风雨期间果实有突发猛长现象。橙果发育受到土壤水分状况和空气湿度状况的双重调节。  相似文献   

20.
 以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果实为材料, 研究了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与AsA代谢循环系统相关的物质抗坏血酸(AsA) 、谷胱甘肽(GSH) 、草酸(OA) 、酒石酸( TA) 和过氧化氢(H2O2 ) 的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花后AsA含量明显增加, 花后30 d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 花后75 d后基本保持不变。就整个果实中总的AsA积累量而言, 花后开始显著增加, 到45 d达到最大值后至成熟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猕猴桃果实的AsA积累主要发生在幼果期。GSH随着果实发育在花后120 d前其含量及积累量均有增加, 但积累也主要发生在幼果期。OA含量的变化与H2O2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活性相似, 均在花后开始显著下降, 到花后30 d后变化不大; 而T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AsA一致。抗坏血酸氧化酶(AO) 、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 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 的活性变化基本一致, 均在花后开始显著升高, 60 d达到最大后迅速下降, 在90 d后至成熟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