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牡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花,在园林中应用历史悠久。介绍了牡丹的基本植物学特征,探讨了牡丹在园林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李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2,(9):1268-1271
牡丹作为传统名花在很多城市园林中均有应用。作为牡丹之乡的菏泽近几年在牡丹的园林应用方面颇具特色。本文调查了菏泽市曹州牡丹园、天香公园、城市主干道、主要公共广场等牡丹的栽培规模和形式,以期为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3.
田英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9-1029,1038
介绍了牡丹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原则,初步探讨了牡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及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彦 《现代农业科技》2012,(9):253-254,256
概述了牡丹及牡丹专类园,分析了牡丹专类园的布置形式,并总结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等,以期促进牡丹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牡丹作为我国传统名花,花大、色繁,具有良好的园林观赏价值。在园林中主要应用形式有:牡丹专类园、牡丹花台、牡丹花境、丛植、群植等。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了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从选地、选苗、适时栽植、肥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牡丹露地栽培技术,并针对叶斑病、褐斑病、锈病、炭疽病等病害及吹棉介壳虫、红蜘蛛、金龟子、刺蛾、根瘤线虫、蝼蛄等虫害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促进苏州地区牡丹种植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归纳总结了我国传统花卉的历史文化内涵,阐述了几种传统名花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配置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牡丹、梅花、菊花、水仙等花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特点和应用形式,并对中国传统名贵花卉在未来园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的西北牡丹新品种,以引自甘肃的3个西北牡丹品种为试材,观察记录其在北京地区的物候期和适应性,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牡丹品种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较好;开花期之前的各个时期西北品种较中原品种晚;此3个西北牡丹品种适宜在北京地区进行栽培和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的西北牡丹新品种。以引自甘肃的3个西北牡丹品种为试材,观察记录其在北京的物候期和适应性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牡丹品种在北京适应性较好;开花期之前的各个时期西北品种较中原品种晚;适宜在北京地区进行栽培和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紫斑牡丹在漫长的发展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使他更加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紫斑牡丹非常抗寒,能耐-43℃低温,在甘肃省的临夏地区也是紫斑牡丹的栽植地区之一。临夏紫斑牡丹几乎全部表现出紫斑牡丹的基本特征:植株高大、舒心强、枝条节间距长,生长量大,部分品种当年生枝条可长至70公分。紫斑牡丹其实也是牡丹花中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而且比较珍贵,一般都种植在园林和公园中,紫斑牡丹  相似文献   

11.
张晓翔  刘微  范文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286-5286,5301
[目的]筛选对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方法]测定了8种不同药剂对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菌菌丝的室内毒力。[结果]30%福嘧霉悬浮剂、10%世高水分散剂对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菌的防治效果最好,抑菌率达94%以上;其次为80%大生M-45 WP、35%黑星叶霉唑WP、3%多抗霉素WP和50%扑海因WP;而75%百菌清WP、64%杀毒矾WP的抑菌效果较差。[结论]为牡丹链格孢菌叶斑病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对牡丹进行促成栽培或组织培养,选取牡丹早、中、晚花3种类型,共41个品种,取其带顶芽的枝条在去离子水中进行培养,研究发现:经过45 d(10℃以下)的自然低温,牡丹晚花品种的电导率要高于早、中花品种,但是晚花品种鳞芽的生长情况,不如早、中花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牡丹辐射诱变育种,解决牡丹辐射剂量问题,选育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中国现代牡丹优良新品种,以混合授粉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牡丹种子的方法对牡丹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8.73~17.46 Gy时,种子发芽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17.46 Gy时发芽率最高达到46%,但17.46~52.38 Gy发芽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经辐射处理的种子出苗率、苗高、根长均高于CK,17.46 Gy时出苗率最高达到92.4%,苗高为6.65 cm。辐射可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出苗率;17.46 Gy最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辐射剂量对根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芍药和牡丹部分品种茎叶器官的解剖学观察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显微及扫描电镜对牡丹和芍药部分品种的茎、叶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学观察比较。结果表明:①牡丹品种茎的维管束数量明显多于芍药品种;②牡丹与芍药品种的叶片在气孔频度、气孔大小等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5种不同方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制片并对其气孔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直接撕皮法、撕皮-刮去叶肉细胞法、NaOH离析法、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和煮沸撕取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对其制片指标进行了比较,并筛选出最佳染色剂。[结果]撕皮-刮去法和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的制片效果较好,叶肉残留少、真实性强。0.5%的I-KI染液染色效果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不同品种牡丹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SRAP标记对牡丹杂交亲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与亲本亲缘关系之间的联系,了解牡丹杂交亲和性的影响因素,以16个牡丹品种为试材,进行杂交试验。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亲本的相似系数在0.31~0.35时结实率较高。针对实际育种目标,提出了牡丹亲本搭配策略,在保证满足育种要求的前提下,为获得更多的杂交种子。应尽量选择亲缘关系稍远的品种形成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盆栽和地栽牡丹叶片叶绿素及抗氧化酶活性代谢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和地栽牡丹"洛阳红"、"胡红"为试材,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动态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牡丹中,盆栽"洛阳红"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均比地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盆栽"胡红"SOD活性则高于地栽,这可能与种间特遗性有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盆栽牡丹对高温、干旱等逆境的抵御及抗衰老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一种适合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新鲜的牡丹、芍药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和SDS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光谱分析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等检测方法对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筛选。[结果]在牡丹、芍药基因组DNA的提取过程中,叶片内的酚类、色素、丹宁、糖类等物质与DNA结合,影响DNA的提取质量。在这两种DNA提取方法中,SDS法略好于CTAB法。SDS法DNA得率虽低,但其纯度高,去糖去蛋白等杂质比较干净,且在未加RNA酶的情况下,RNA污染较少,在进行PCR扩增时,能得到比较理想的产物。[结论]取材时间是影响DNA提取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提取牡丹、芍药基因组DNA时应该取完全展开的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19.
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植物组织培养因子对诱导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探讨了洛阳红成苗的关键因素,包括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水解乳蛋白(LH)及培养基中盐浓度的效应。结果显示,诱导洛阳红未成熟胚成苗的最佳组合配比为1/2MS+6-BA 0.1 mg/L+IBA 0.8 mg/L+LH 100 mg/L。  相似文献   

20.
ACC合成酶(ACS)是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明确牡丹ACC合成酶基因的结构,基于报道的牡丹ACScDNA(DQ337250)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PCR扩增引物,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uticosa Andr.)新鲜叶片总DNA为模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KOD-Plus成功地扩增出长度约为2 200bp的PCR产物;用pMD18-T载体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表明,牡丹ACS基因序列全长2 251bp,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剪接位点均为保守的5′供位GU与3′受位AG模式,4个外显子分别居于1-174、267-398、483-643、1 240-2 251bp;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其登录号为FJ769773;牡丹ACS蛋白由492个氨基酸组成,与苹果、枇杷、西洋梨、天竺葵等ACS的相似性达74%~76%;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牡丹ACS蛋白的分子量为54.9kD,等电点为6.8,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的不稳定的非分泌亲水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