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脑卒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112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各56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4.8±1.6)较治疗前(21.4±4.1)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5.1±2.3)与治疗前(20.4±3.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将67例脑卒中患者(包括32例脑出血和35例脑梗死)随机分为康复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及随意功能锻炼,康复组则在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ESSS评分相似,入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1个月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且以康复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两组出院后的QLI评分均比入院2周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或<0.01),且康复组在患者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评分比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应用法舒地尔注射液(商品名:川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结果:入院后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4%)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提高总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参芎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参芎组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于治疗第15天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ET的变化。结果参芎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2.3538,P>0.05)。治疗前两组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芎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T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降低ET水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当,且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枝生脉五苓散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资料,属常规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者(对照组)50例;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生脉五苓散口服或鼻饲者(中药组)50例。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的硬肿消退天数为(4±1)d和(6±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7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治愈48例,好转0例,死亡2例(合并肺出血2例);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2例,死亡8例(合并肺出血5例,肺透明膜病2例和缺血缺氧性脑病伴颅内出血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5.87,P<0.05)。结论在常规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桂枝生脉五苓散可缩短重度新生儿硬肿症的病程,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加维脑路通等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加用丹参(冻干)粉针静脉滴注,均连用1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6.033,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均P〈0.01)。结论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抚触对早产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60例早产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抚触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抚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抚触疗法,每日3次。结果抚触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9、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8、14、8例,以抚触组的疗效为优(Hc=11.38,P<0.01)。抚触组患儿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20.8±0.7)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0±0.6)h;抚触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3.5)d,两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用抚触治疗早产儿硬肿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诺肝素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98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钠(皮下注射0.4mL,每12h1次)和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共7d。结果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7、10、2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5、17、7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6.04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诺肝素钠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UA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治疗在病程的第l一7d开始,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8d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LN)时的影响,旨在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将51例L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使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1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缓解8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6例。以观察组的疗效为优(Hc=4.82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除血肌酐无明显差别外,其余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16/26)(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能降低MMF及激素的副作用,提高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 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超声治疗组则加用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2次抽血测定患者血浆GM P-140、vW F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GM P-140、vW F及低切粘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以超声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减轻,超声治疗组减轻更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中GM P-140、vW F及血液流变学可能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以及康复过程,超声治疗能降低其含量指标,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刺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运动及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法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HAMD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语言功能评分(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听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均显著上升,HAMD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督调神、平衡阴阳针刺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语言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本院针灸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S分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粘稠度,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单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观察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清UA水平,同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GB)等水平,并根据患者治疗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UA升高发生率为26.47%,UA升高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68±5.77),病死率为11.11%,均明显高于UA正常患者(10.34±7.67,4.00%)(P<0.01或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用补肾活血针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JOA)及直腿抬高检测评价3个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JO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直腿抬高检测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32.5%、87.5%,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选用2胎龄斯格母猪20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仔猪出生3 d内吃乳前饲喂1 mL液态微生态制剂,诱食后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 微胶囊(Ⅰ)、0.05% 低聚木糖(Ⅱ)、0.1% 微胶囊和0.05% 低聚木糖(Ⅲ)、0.1% 菌粉和0.05% 低聚木糖(Ⅳ)及对照组(Ⅴ),观察其对仔猪生长性能、黄白痢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日龄内饲喂菌液对体质量增加无明显影响(P>0.05),黄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仔猪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8~28日龄Ⅲ组与Ⅰ、Ⅱ、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所有试验组与对照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Ⅲ、Ⅳ组与Ⅰ、Ⅱ组黄白痢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0.01);29~40日龄Ⅲ组与Ⅰ、Ⅱ、Ⅳ、Ⅴ组仔猪体质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Ⅲ组仔猪黄白痢发生率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Ⅱ、Ⅳ组与Ⅴ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O2激光加得宝松封包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为肢端型白癜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62例肢端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CO2激光联合得宝松封包;对照组给予梅花针配合得宝松外搽治疗肢端型白癜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其复发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54.8%,对照组有效率41.9%,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77.4%,对照组有效率51.6%,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6.7%,对照组为50.0%,两组之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激光加得宝松封包治疗肢端型白癜风的长期疗效明显优于梅花针配合得宝松外搽治疗,复发率低,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复合蛋白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门塔尔杂交公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对照组使用牛场原有的预混料及其推荐配方,试验组使用复合蛋白替代蛋白质饲料,比例分别为试验1组6%、试验2组10%。分别测定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血液指标,消化率并进行饲喂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和11.6%,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料肉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9%(P>0.05)和显著降低10.4%(P<0.05);血液指标和养分消化率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净效益试验2组比对照组提高71%。说明合理剂量复合蛋白替代日粮中豆粕等蛋白饲料,不但不降低肉牛生产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增长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0.5%和1.0%五倍子药饵饲喂鲤鱼,通过肝脏和血液指标的测定,研究五倍子对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药效。结果表明:攻毒前饲喂药饵16d,防治组肝脏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P<0.05);攻毒并给药14d,防治组和治疗组血清肌酐、尿酸、尿素氮含量,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由8d时高于空白组(P<0.05)降低到正常值或与之基本接近(P>0.05);防治组和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并且防治组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0.5%和1.0%药饵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五倍子增强了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对细菌性败血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司振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34-9534,9536
将微生态制剂加入海兰白蛋鸡饲料中,通过记录鸡的采食量、产蛋量、蛋重,计算产蛋率,检测鸡血清中ND血凝抑制效价,统计肠道发病率、死亡率等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蛋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料蛋比比对照组降低了9.52%,差异极显著(P<0.01);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了5.35%,差异显著(P<0.05);350及380日龄时试验组血清中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分别高出对照组25.81%和25.42%;试验组的肠道病发病率和死淘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6.67%和68.18%,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