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淮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地区处于我国南北冬麦区的过渡地带,气候多变,年际间变化无规律可循,灾害性天气对该地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形成严重影响,给小麦生产带来隐患.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品种和多项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该地区小麦单产有了一定提高,但从大田生产的调查统计看,目前该地区平均单产水平仍在4500~5250千克/公顷之间徘徊,且稳产性较差,小麦生产不容乐观.为此,根据本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供商榷.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淮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地区处于我国南北冬麦区的过渡地带,气候多变,年际间变化无规律可循,灾害性天气对该地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形成严重影响,给小麦生产带来隐患。自80年代以夹,随着新品种和多项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该地区小麦单产有了一定提高,怛从大田生产的调查统计看,目前该地区平均单产水平仍在4500~5250千克/公顷之间徘徊,且稳产性较差,小麦生产不容乐观。为此,根据本地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针对萧县小麦生产中单产水平徘徊不前的现状,提出了该地区小麦生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疆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该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得以发展。在新时期,粮食生产也面对较大考验。在新疆喀什地区,粮食生产是以主攻单产为主,其种植面积在60%以上。随着小麦栽培技术的革新,为该地区获得更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高产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小麦重要的生产区,是新疆小麦种植水平较高的地区,小麦产量达到450kg/667m2以上。本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宜小麦生长的光热资源,但小麦单产水平远不如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的部分省市,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区域的小麦种植面积很大,一些小麦新品种尤其是专用型小麦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使该地区小麦单产和总产量逐年增加,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如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不善,则会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抓好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是小麦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根据河南小麦生产的实际和发展历程,小麦单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低产变中产阶段.中产变高产阶段,高产更高产阶段.根据河南省当前的小麦生产水平,单产在3750kg/hm2以下为低产阶段,单产在3750~6000kg/hm2之间为中产阶段,单产在6000~9000kg/hm2之间为高产阶段,单产在9000kg/hm2以上为高产再高产阶段,亦称超高产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情况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相对于其他农作物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调查发现该地区马铃薯单产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依据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马铃薯单产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并对其对策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高产小麦的合理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云南省各地小麦丰产样板田中均配合种植了一些小麦高产试验田,这些高产试验田的平均亩产一般都超过了1,000斤,在大理、丽江等小麦生产先进地区,高产试验田的亩产水平已达到1,500—1,650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我们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及确保粮食安全,利用中国粮食主产区1998-2008年10年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测算中国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明显.应扩大主要粮食...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种植品种和栽培技术5方面的发展演变,系统总结了浙江省小麦生产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小麦生产中存在单产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种植效益低下等问题,探讨在种植面积和单产上的发展潜力及实现途径,并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对小麦生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1949-2010年河北省谷子、小麦、玉米单产数据和2002年-2009年河北省138个县的谷子、小麦、玉米单产与面积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谷子单产的时空变化及与小麦、玉米单产的差距。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谷子单产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增速减缓,与小麦、玉米单产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从空间看,2002-2009年各县的谷子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差异比较显著。单产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燕山山区和坝上高原区单产较低。谷子单产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谷子由主粮作物变为了调剂粮食作物,播种区域逐步被挤压到丘陵旱地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科技进步水平低、病虫草鸟危害严重等。提高谷子单产水平应加强谷子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谷子科技水平和深加工水平,大力引导小米消费,研制适宜各类消费人群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建立Tornqvist指数模型,计算了全国和河南、山东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全国小麦总产增加主要来源于单产提高,而单产提高主要决定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要素投入是小麦单产提高的物质基础.2001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放缓,但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仍有较大优势.在压缩或稳定播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未来小麦总产增长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正> 怀远县位于淮北平原南端,是我省主要小麦生产县之一。纵观全县38年来的小麦生产,经历了三次徘徊。1949—1969年21年单产徘徊在50公斤以下;1970—1977年8年单产徘徊在100公斤以下。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小麦生产水平迅速提高,1981—1982年,小麦单产几乎每年递增50公斤。但自1983—1986年,连续4年实际亩产停留在230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又一次形成了徘徊局面。当前,找出影响我县小麦增产的限制因素及主要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打破徘徊局面,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5500万亩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的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垦区农作物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但通过农业生产各环节抗灾措施的不断完善,小麦、大麦、油菜三大作物单产、总产均超历史新高。全场粮食总产预计实现3530.5万公斤,其中小麦单产达332公斤,油菜单产达131.5公斤,大麦单产达321公斤,经营收入、人均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也将达历史最好水平。该场从黑龙江农科院引进抗旱性突出的原种龙麦33、35、36和克春9号,并加大各类作物品种的实验力度,  相似文献   

17.
1生产现状 小麦是亳州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3.3万公顷.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也上升到了较高水平.1997年谯城区6.67万公顷小麦平均667平方米产量就突破了400千克.之后,由于粮价低等原因,谷贱伤农,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产量一直下滑.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如粮食直补和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以及粮价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04年午季小麦获得了大丰收,全市平均667平方米单产374千克,其中涡阳县突破了400千克,而且出现了不少千斤田和千斤示范方.2005年午季虽然气候异常,全市小麦仍获得了667平方米单产368千克的好收成,其中6.67万公顷良种补贴项目区平均667平方米单产408.7千克,比全市平均单产368千克增产40.7千克,蒙城县2.3万公顷项目区小麦平均667平方米单产高达462.8千克.这说明,我市小麦生产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创造高产水平的能力和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2003-2012年实现了连续10年增产。未来小麦生产在品种和技术方面尚有较大增产潜力可挖,但不同区域间小麦产量水平和增产潜力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山东省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目前的小麦平均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山东小麦种植面积应保持在366.7万公顷左右。继续提高小麦总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技术路线主要有改造中低产田、选育选用适宜品种、创新和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抗逆栽培关键技术、农机农艺结合、创新和推广小麦机械化标准化栽培技术、创新集成优化小麦增产技术模式,并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普及,实现更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9.
当前,南阳盆地已有较大面积麦田处于高产水平,但要使该区域小麦单产继续提高,达到600 kg以上的超高产水平,仍具有一定难度.实现小麦超高产栽培,需要精准地匹配合适品种,而在生产实践中,多个品种产量潜力参差不齐,缺乏选择依据,选种、用种较为盲目.为此,笔者以生产中用到的多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着重研究各品种单穗重,探讨南...  相似文献   

20.
地处淮河流域的豫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是典型的一年稻--麦(油)两熟区,稻茬麦常年种植面积15.3万公顷以上,占小麦总面积的80%。由于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较差,小麦生育后期阴雨天气多,日照偏少,不利于小麦蛋白质积累和面筋形成。2003年豫南稻茬麦被农业部列为"长江流域弱筋小麦优势种植区划带"。多年来,尽管在栽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小麦产量没有大的突破。八十年代单产只有100多公斤,九十年代达到200公斤左右,2004年实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单产245.6公斤。就全省来说仍属低产水平。本文通过对稻茬弱筋小麦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限制因素,运用氮素调控技术,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稻茬优质专用弱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