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试验,证明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号有效成份150g/hm^2杀虫速度快,效果了,施药后4-8d即进入死亡高峰,24d校产虫率达98%以上 药后25d,施药区平均百叶重比对照区增加31.4%,年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12.5%。  相似文献   

2.
毛竹叶螨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用多种药剂在林间开展竹腔注射和根施竹螨灵药肥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两种防治方法对毛竹叶螨均有显著防治效果。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见效最快,3d后害螨减退率达100%。竹腔注射20%杀灭菊酯、20%快灵、5%抑太保和20%灭扫利,10d后害螨减退率达86.0%~98.9%;30d后除灭扫利外,各处理害螨减退率达100%。根施药肥10d后害螨减退率达96.3%以上。从防治后受害毛竹林叶片长势、返青及新竹产量、质量上看,防治方法优先选择依次为综合治理、根施竹螨灵+有机肥药肥、根施竹螨灵+复合肥药肥、竹腔注射甲胺磷+营养剂、根施竹螨灵+尿素药肥、竹腔注射甲胺磷。  相似文献   

3.
10%吡虫啉WP防治梨木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代梨木虱若虫期,用10%吡虫啉WP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药剂浓度分别为10000、8000、5000和3000倍液。药后1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9.4%、92.4%、94.0%和93.6%,药后14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7.5%、86.8%、92.2%和96.3%,均明显高于目前常用农药的防效,且对植物安全,对害虫天敌及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杉木无性繁殖扦插苗圃,采用割地草600ml/667m^2的稀释液直接喷洒苗床,30d后调查,对施药前已长出的杂草防除效果达61.5%,对施药后抑制防除效果达99%以上,全年施药2次即可代替全年人工拔草,它与人工拔草相比,省工91.7%。  相似文献   

5.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蓝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蓝墨天牛1龄幼虫孵化盛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板栗蓝墨天牛幼虫,有较好的效果。2.5mL/孔剂量甲胺磷乳油防治效果最佳,幼虫死亡率达96%以上2.5mL/孔剂量氧化乐果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杉木无性繁殖扦插苗圃,采用割地草600ml/667m2的稀释液直接喷洒苗床,30d后调查,对施药前已长出的杂草防除效果达615%,对施药后抑制防除效果达99%以上。全年施药2次即可代替全年人工拔草。它与人工拔草相比,省工91.7%。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研究比较了三种杀虫剂防治杨树云斑天牛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48%噻虫啉悬浮剂、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云斑天牛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72.5%~77.5%;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70.0%~72.5%。药后14天,48%噻虫啉悬浮剂的防效为89.9%~96.2%;10%高效氯氟氰微囊悬浮剂防效为73.8%~95.0%;8%氯氰菊酯微囊剂的防效为88.6%~91.1%。因此,这三种杀虫剂均可用于杨树云斑天牛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证明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Ⅲ号有效成份150g/hm2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施药后4~8d即进入死亡高峰,24d校正杀虫率达98%以上;施药后25d,施药区平均百叶重比对照区增加31.4%,年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12.5%。泡桐叶甲第1代的1~2龄幼虫期(6月上中旬)是飞机喷洒灭幼脲Ⅲ号防治泡桐叶甲的关键时期。泡桐叶甲各龄级幼虫对该药的敏感程度依次为3~4龄>1~2龄>5龄。幼虫取食后可持续影响到蛹、成虫,使之产生畸形,对害虫控制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9.
药剂防治松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呋喃丹、克线磷、涕灭威等杀线虫剂进行沟施,防治松树线虫病的效果达96%~100%;氧化乐果、果树宝杀虫剂,注射防治松树线虫病的效果为92%以上;林间应用呋喃丹、涕灭威,其防治效果达67.5%~100%,防治后的松林不但枯死率下降,而且生长良好,枝茂叶盛,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0.
新农药锋芒乳油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经1998年试验证明,锋芒乳油对苹果黄蚜防效显著,用药后7天的防效均在90.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苏氏克虫菌1号、2号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 2 %、87 6 %, 2号分别为76 0 %和84 0 %, 二者的效果差异由极显著降为显著水平。纵观其防治文山松毛虫幼虫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比2号的药效来得快, 且最终效果也强于2号。  相似文献   

12.
针对5种杀虫剂进行了杜鹃冠网蝽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氟·毒死蜱微乳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是防治杜鹃冠网蝽的有效药剂。氯氟·毒死蜱、烯啶虫胺、吡蚜酮、甲维盐为防治杜鹃冠网蝽的首选药剂,药后第14d的防效均在97%以上。其次是甲氧虫酰肼,药后第14d的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生物导弹”学名“松质·赤眼蜂杀虫卡,为了对马尾松主虫进行可持续控制,在荆门市利用“生物导弹”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8天后,平均出蜂率达到90.8%;48天后,防效最佳,平均防效达到86.9%.  相似文献   

14.
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防治松墨天牛成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氯氰菊酯(绿色威雷)微胶囊悬浮剂为对照药剂,测定了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野外罩笼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毒死蜱500,400,300倍和8%氯氰菊酯300倍处理的松墨天牛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13%,60.78%,73.63%和60.73%;药后第3天,各处理校正死亡率达83.92%~89.68%,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罩笼试验的持效期可达15 d以上。野外原木材垛上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药后第7天,毒死蜱600,300倍和8%氯氰菊酯300倍处理的防治效果依次为64.68%,63.12%和72.92%,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与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接近,可以作为替代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靶标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双版纳白木香人工林大面积的爆发了食叶害虫黄野螟,对白木香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为探索防治该虫的有效办法,在西双版纳普文镇4 a生白木香人工林里,选择5种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黄野螟的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效,以甲维·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杀虫效果较好,3种浓度药后1 d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其次是氯氰·毒死蜱,药后2 d达到1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药后4 d也达到100%,而生物农药5%的苦参碱在药后1 d防效表现最弱,但药后4 d均能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黄果西番莲花形大 ,其结构和显花过程对昆虫 (特别是小型昆虫 )传粉有一定限制 ,自然授粉坐果率不高。人工授粉试验表明授粉受孕率与花粉贮藏时间、花粉潮湿、授粉量和花粉种、株间来源有关 :当天采集的花粉授粉受孕率为 97.5% ;室温下保藏 1d ,受孕率为 12 .8% ,保藏 2d受孕率为 0 ;柱头粘着花粉量大 ,受孕率为 92 .5% ,败育率 13.5% ,花粉量少 ,受孕率为 2 2 .5% ,败育率为 4 0 .7% ;种、株间授粉受孕率 10 0 % ,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同株繁殖的无性苗 ,株间授粉均不孕  相似文献   

17.
浙江淡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浙江淡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的试验研究表明,浙江淡竹出笋历期短,出笋十分集中,其出笋高峰期在出笋后的第4~9天,出笋量占全期出笋的73.8%;浙江淡竹的幼竹高生长过程可用Logistic曲线模拟,相关系数较高,效果较好;气象因子影响浙江淡竹日生长量主要通过影响昼生长量来实现,其主要气象因子是昨日气温、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8.
桉树林油桐尺蠖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桉树林油桐尺蠖的危害,选择苏云金杆菌、25%灭幼脲和烟雾剂(4.5%高效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柴油)3种药剂对油桐尺蠖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桉树林油桐尺蠖均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第1次施药后第5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仅为1.34%,3种药剂防治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达到65.38%以上。烟雾剂防治油桐尺蠖施药后第5天就可达到虫口减退峰值,连续防治2代,虫口密度减退到0.6头/枝,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97.25%。  相似文献   

19.
球花石斛人工授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表明球花石斛通过人工异花授粉才能结实,同株异花在开花后第3、5、10 d授粉的座果率依次为43%、52%、15%,异株异花相同时间授粉的座果率依次为45%、54%、18%,两者座果率差别不大;花开后第3~10 d都能人工授粉,但以花开后第5 d左右授粉的座果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