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将模型Y/R=(?)用于研究秋汛对虾渔业不同的开捕期和捕捞死亡对世代相对产量(Y/R)的影响。根据渤海对虾渔业的实际情况,在限定捕捞死亡F_旬≤0.3(捕捞力量约相当于1,000对标准机帆船)的条件下,获得最大世代相对产量的最佳开捕期为9月21日。当前秋汛渤海对虾渔业的捕捞力量(约1,700—1,800对标准机帆船)太大,额外消耗能源和渔业经济效益很差。秋汛对虾渔业有明显的生长型捕捞过度的倾向。秋汛对虾渔业管理主要是开捕期与捕捞力量的管理和合理分配资源问题。限定虾流网、机帆船和机轮拖网三种主要网具的数量和它们的开捕期,是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耆吾  阎永祥 《水产学报》1989,13(3):189-199
根据对虾流网结构特点设计兼有捕虾和接获网上掉虾功能的专用网具,研究了对虾流网作业全过程的掉虾数量;同时还对暂养模拟掉虾和对虾在网上直接死亡率作了调查;并研究了流网掉下对虾的成活率。所得结果为调整渤海区秋季对虾汛的捕捞结构,实行以流网代替拖网作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渤海对虾资源,维护秋汛对虾开捕期的秩序,查处无证作业船只,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分局8月24日开始,抽调三省一市渔政力量,对各地执行开捕期的情况进行海  相似文献   

4.
<正> 一、对虾流网发展概况对虾流网是由挂网、锚网逐步改进演化而来的。很早以前,我省东部昌黎,抚宁一带沿海渔民,先是用丝线织成的挂网在春季捕捞游向浅水的产卵亲虾。后来又逐步把原来的挂网改革成锚网(有的以石代锚),六十年代初期,为了繁殖、保护对虾资源,制定了以秋捕为主的方针,锚网的作业方式从浅水逐渐向深水,网的高度也都相应增加了。自七十年代初,又开始出现了不带锚的对虾流网。七十年代末,随着近海渔业调整,保护渤海鱼类资源及合  相似文献   

5.
<正> 影响黄渤海对虾增殖的主要问题如下:1 产卵亲虾数量不足产卵亲虾是资源补充量的基础,尤其对一年生的中国对虾来说,补充量的多少是秋汛资源丰歉的决定因素:补充量与产卵亲虾数量呈正相关。产卵亲虾数量之所以不足,不外以下原因:1.1 秋汛对虾捕捞过度根据国家规定,渤海内12000条锚流网船捕捞秋虾,资源利用已饱和化,但由于对虾价格高昂,大量无证渔船违规作业;大量有证渔船在禁渔期内进行偷捕;大量大马力底拖网渔船集中烟威,石  相似文献   

6.
<正> 对虾流网属漂流刺网,依网片层数分单层刺网和三重刺网两种,以捕捞对虾为主,其捕虾量已占对虾总捕捞量90%左右,兼捕斑鰶黄姑、鲬鱼、黄鲫等,渔期自9月初至11月中下旬,渔场在渤海及黄海北部。目前,我国对虾流网的主网衣是用无色透明的尼龙胶丝编织的,而渔业技术先进的国家已普遍使用彩色尼龙胶丝流网,流网的色彩对捕捞效果有何影响,国内报告很少。 1989年秋季本所使用橘黄、浅蓝、水绿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主要摘引有关资料,综合论述,谈谈个人对秋捕对虾期间禁止拖网进渤海作业问题的一点意见,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一、春捕对虾改为秋捕后拖网对经济幼鱼资源的破坏问题对虾是我国重要出口水产品之一。在对虾生产季节,五十年代及其以前以春捕为主。由于对虾在渤海近岸海区产卵、生长、肥育,秋季成熟交尾后到黄海中部较深水域越冬,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北方三省一市大批地发展了对虾流网作业,截至82年止,投产船只达6000余只,其产量占全海区对虾总产量的30~50%。由于对虾流网具有开捕期早,扫海面积大,产量高,生产费用低,纯利润高等优点,因此,对虾流网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像辽宁省的金县、长海县,已基本上实现了以对虾流网代替拖网捕捞对虾,并取得显著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渤海、黄海北部秋汛捕捞对虾,以往主要使用拖网。为保护渔场水域的生态环境和幼鱼(幼体)资源,通过针对虾类行动的实验性观察,同时使用流网试捕。分析流网掉虾的原因和提出防范掉虾的技术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以流网代替拖网捕捞对虾”的技术改革。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恢复渤海对虾资源,自1985年起,开始在渤海进行对虾人工放流增殖工作。由于这项事业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问题尚未弄清,虽经几年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在大清河口海域进行了对虾标志(拴牌)放流试验,同时使用定置网、对虾流网进行跟踪调查。1990年和1991年又用拱兜网进行了放流前后的相对数量调查。根据《对虾放流技术》课题的要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沧州地区地处渤海湾西岸,沿海河口较多,是对虾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场之一,也是捕虾生产的良好渔场。历史上我区沿海广大渔民就有捕虾生产的习惯,其产量在我区海洋渔业生产上历来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在渤海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对虾资源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对虾产量,大力发展对虾生产,就成为我区海洋渔业生产上的一个首要课题。为此,我们根据自己多年来参加对虾生产的实践,粗浅地提出几点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2.
田学模  曲学忠 《海洋渔业》1990,12(4):152-154
<正> 对虾流网网目尺寸与虾体尺度之间的关系,是对虾流网捕虾理论与网具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这是因为对虾流网网目尺寸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所捕对虾的体长组成和渔获效率,同时还涉及到对虾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所以正确地确定对虾流网网目尺寸,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是必要的,而且在实际生产中也有其重要意义。有关刺网网目尺寸与鱼体尺度间关系的问题,国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与论述。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探求与确定鱼体大小与捕捞它的最适网目尺寸间的关系,即以某种鱼类的  相似文献   

13.
渤海秋捕对虾期间,大量的损害经济幼鱼,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七年,平均每捕一吨对虾,就要损害经济幼鱼零点五二吨。这样成鱼、亲鱼也就越来越少,由此又导致幼鱼减少的后果,往复循环,经济鱼已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这不仅影响到渤海渔业的生产发展,甚至还影响到黄海。在近几年期间,水产行政领导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规定各种捕虾作业工具的开捕期;控制各  相似文献   

14.
黄骅县1986年秋汛海洋捕捞对虾1.601吨,比上年同期增产14%其中90%是对虾流网所捕。全县单船平均单产比上年增产10.6%。为提高对虾流网船船员的捕捞  相似文献   

15.
<正> 底层流网捕秋虾,在北方三省一市普及以来,发展很快。我县自一九七八年开始学习使用该网具捕虾,但由于种种原因,产量一直不高,即使在资源较好的七九、八○年,最高单船产虾也只在6000—7000斤。一九八一年秋,对虾资源比八○年减少30%,有不少船提前停产、转业。如何提高对虾流网生产水平,全面分析该网具的利弊,坚定信心,为捕秋大虾闯新路,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对一九八一年对虾流网船作一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虾流网生产尽管在山东省有了很大发展,但因生产期间存有换网问题,生产船只又普遍资金不足,所以,在惠民地区至今尚未得到应有发展。为了合理调整惠民地区捕捞结构,保护地方水产资源,尽快解决发展对虾流网生产存在的问题,我们于1985、1986年秋捕对虾期间,进行了异目对虾流网试验和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分局发出通告,禁止在黄、渤海对虾洄游通道分段实行禁渔。通告明文规定,每年5月6日至6月5日禁止对虾流网、扒拉网、对虾三重流网作业。对虾主要产卵场内的挂子网、椿张网、底张网、坛子网、大桶网等,在  相似文献   

18.
流网网具的缩结系数,直接影响到其渔获效率,对此国内外有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鱼类体态、上网方式的观察分析,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对虾流网是一种新型网具,在我国亦仅有十几年的历史,网具结构还不尽完善,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该渔业的发展。为了配合渤海秋捕对虾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合理利用渤海对虾的资源,渤、黄海区有关水产研究单位,关于渤海对虾生长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所自六十年代以来也作了这方面的工作。现仅根据1980和1982年较系统地收集秋虾生长方面的资料分析其生长特性,进而从雌雄秋虾生长特性以及同世代资源状况的关系上来探讨秋虾开捕期的问题。本文所用对虾生物学资料,是取自秋汛滦河口渔场作业的锚网船和机船拖网渔获物。取样的时间自9月5日至11月上旬(即对虾主群泛出该渔场)。每天取样,每次选各中心渔场的对虾1—2份,每份一般是100尾。由于水平所限,错误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对虾流网是北方三省一市秋汛捕虾的主要网具。长期以来由于各地网具规格不一,作业时网具扫海速度不同,易发生网具缠结。不同地方的船只不敢在同一渔场作业,并且部分船因网具扫海速度慢,导致扫海面积小而影响产量。因此目前应着重解决网具扫海速度慢的问题,并努力使各地网具的扫海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本文试对影响对虾流网扫海速度的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