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室内调温饲养西施舌、观测水温及精、卵排放,根据K=H(T-t)有效积温公式,利用线性函数规律,探讨长乐沿海西施舌生殖腺发育生物学零度.结果表明西施舌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3℃,生殖腺发育有效积温为665℃.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调温饲养西施舌、观测水温及精、卵排放,根据K=H(T-t)展效积温公式,利用线性函数规律,探讨长乐沿海西施舌生殖腺发育生物学零度。结果表明:西施舌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3℃,生殖腺发育有效积温为665℃。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通过观察和记录受精卵在6个温度梯度下的孵化情况,并运用公式计算和直线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及胚胎发育的温度系数(Q10)。结果表明,长蛸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17℃和1239.94℃·d;长蛸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6℃。  相似文献   

4.
苎麻赤蛱蝶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外分别对苎麻赤蛱蝶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在恒温条件下利用直线回归法对苎麻赤蛱蝶各虫态的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8±0.25)℃,有效积温为(38.7±13.00)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0.40)℃,有效积温为(186.7±6.50)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0±0.04)℃,有效积温为(78.2±0.29)日度。  相似文献   

5.
凹缘菱纹叶蝉是桑树黄花型萎缩病的传毒介体。本文研究测定了凹缘菱纹叶蝉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菱纹叶蝉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92±0.09)℃、有效积温(297.28±3.75)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8.29±0.39)、有效积温(535.89±3.56)日度;其中:1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8.78±0.32)℃、有效积温为(110.68±3.54)日度;2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8.54±0.22)℃、有效积温为(109.53±3.27)日度;3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8.38±0.28)℃、有效积温为(106.32±2.83)日度;4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8.42±0.31)℃、有效积温为(104.48±2.86)日度;5龄若虫发育起点温度(8.34±0.26)℃、有效积温为(104.89±3.15)日度。成虫产卵前期发育起点温度(8.21±0.51)℃、有效积温为(48.28±4.20)日度。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8.61±0.26)℃、有效积温(879.36±5.43)日度。  相似文献   

6.
福寿螺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测定福寿螺Ampullarium crosseana Hidalgo(Pomacca canaliculata Lamarck)的适温范围为8—38C,低于0℃或高于40℃就会被冻死或灼死。通过田间条件下螺饲养试验,用牛顿一马夸法拟合有效积温方程。确定螺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4199℃、1309.2250日度。通过恒温下卵孵化实验确定卵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0321℃、94.8752日度。全世代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6721C、1404.1002日度。用全国670个气象站(点)30a的气候资料预测了福寿螺的适生区和在各地的年发生代数。研究结果可作为制定检疫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褐云玛瑙螺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russac)试验,分别用加权平均法和正弦法计算日平均温度,经牛顿一马夸法拟合有效积温方程,以正弦法略优于加权平均法,贝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1461℃、2384.1790日度。通过恒温下卵孵化试验确定卵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0204℃、98.4645日度。全世代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2543℃、2482.6435日度。研究结果可作为褐云玛瑙螺风险管理决策模型的基本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8.
温度是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历期的重要影响因子。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体现了温度和发育历期的内在关系。本实验以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地区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江海21"幼体为实验对象,设计室内单因素三处理三重复恒温实验(3个处理组分别设置恒温为20、22、24℃),定期监测发育温度和历期。通过有效积温公式计算和验证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对实验数据和当地5年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实验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确定中华绒螯蟹胚后发育阶段的生物学零度为6.91℃,有效积温为274.18℃·d。2)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本实验结果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胚后发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10.
温度、pH和摄食作用对西施舌胃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pH值和摄食后不同时间条件下西施舌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pH为3.0时,西施舌胃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明显高于生理温度,酶活力达到最大(290.18±20.11)U;在温度为50℃下,最适pH值为2.6,酶活力达到最高,为(426.59±30.80)U,远低于生理pH;西施舌在摄食后,胃蛋白酶的活力有明显的提高,摄食后0.5 h西施舌胃蛋白酶的活力达到最大值(96.04±30.02)U,其后活力降低,但在摄食后4 h时,活力又有回升,之后又趋于最低值(43.06±6.69)U。  相似文献   

11.
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作为土壤环境的重要指标,在研究生物生长、生物繁衍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生 产中经常用到土壤温度资料。地温对气温的相应是最为直接的,两者存在的密切关系,所以研究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桑树品种,不同的穗芽位置,因温度不同,发育所需的积温和时间也不同。为了掌握桑树发育的有效积温,准确预测桑树叶质的成熟期及采叶收蚁时间,于2001、2002年以云桑1号、湘7920等为材料,测定发育积温。结果,在20~28c、条件下桑树的发育积温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发育所需时间随温度的增加而缩短。在20C、24C、28C的温度下.湖桑32号的转青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50.3C、60.2C和58.8C;雀口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59.6C、64.9C和66.0C;开叶期积温比湘7920分别增加60.0C、66.3C和70.2C。  相似文献   

13.
李玉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9-7160
[目的]探究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借鉴。[方法]设计18、21、24、27、30℃5个温度处理,对重阳木锦斑蛾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1、8.07、5.39℃,有效积温分别为74.66、517.24、316.13日度。在上海地区1年可发生4代。[结论]为准确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温度的测量     
本文介绍了温度在测量参数中的地位和作用,温度概念的建立和测量是建立在热平衡基础之上的。温标概念在实际测温中具有重要意义,温标的制定是通过一系列理论的推证和实际的测量的复杂过程而制定出目前国际统一的温标。各国对国际温标进行了复现,以校正各种测温仪表。文章最后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测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田间调查和采用室内逐日观察法,在6个温度20、25、28、32、36和40℃,湿度75%的条件下,以银合欢种子为食料,对银合欢豆象在不同温度下的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豆象卵期、幼虫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52和12.79℃。在20~40℃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相关,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二纹柱萤叶甲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21℃,24℃,27℃和一个变温(平均值为26℃)下,测定了二纹柱萤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各虫态历期均随温度升高呈负线性变化,卵、一龄、二龄、三龄、幼虫、蛹、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2℃,8.83℃, 8.48℃,8.37℃,8.20℃,7.73℃.8.22℃;有效积温分别为:171.94,58.61,57.00,58.28,181.03,301.98,655.06(日度)。  相似文献   

17.
韭菜迟眼蕈蚊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卵期、幼虫期、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20、6.29和7.39℃,有效积温分别为50.88、183.69和48.84℃.d。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ECMWF 850 hpa初始场的温度资料,采取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佳木斯地区7个观测站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结合同时段7个站日最低、最高气温的观测资料,分析各站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与日最低、日最高气温的关系,并建立分县、分月的预报方程,并对其回归效果进行分析,得到适用于佳木斯地区的日最低、最高气温预报方法.结果表明,08时和20时的850 hpa温度与日最低、日最高气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月分站建立的温度预报方程对日最低、最高气温的预报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预报准确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陈晶  蒲丽君  田佳  肖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26-12927,12930
[目的]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方法]采用原生动物通用的测定方法,研究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结果]温度对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22℃下魏氏拟尾柱虫的分裂速度最快,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456±0.706)次/d。[结论]魏氏拟尾柱虫的最适温度为22℃,半致死温度为36℃。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防控越橘巢蛾的发生,在22、25、28、31和34℃温度条件下研究越橘巢蛾(Sardoscelis spenias Meyrick)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越橘巢蛾的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其次为蛹,卵和产卵前期的历期最短。越橘巢蛾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8、6.47、10.92和8.61℃,有效积温分别为114.38、449.73、139.92和95.41日·度;整个世代完成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837.06日·度,预测在黔东南地区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