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瓜主要病害发生与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瓜又名香瓜,是葫芦科甜瓜属蔓性植物。甜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在沙土、砂壤土、粘土上均可种植,但砂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少,肥力羞,植株生育后期容易早衰,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所以沙质土壤种植甜瓜。在生长发育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由于遇高温阴雨是甜瓜病害发生高峰期,其中以枯萎病和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发病较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以下简要介绍甜瓜几种病害症状与防治方法,供瓜农识别和防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亚麻白粉病在新疆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对亚麻白粉病病原菌及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表明,亚麻白粉病在新疆亚麻种植区均有发生,是亚麻田的主要病害;亚麻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15~30℃均可萌发,20~25℃是适宜萌发温度,在自然条件下白粉病分生孢子侵染的潜育期为8 d;亚麻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初步研究表明,新源县亚麻白粉病始发生期与6月上旬气温和降雨关系密切,气温低、降雨多的年份亚麻白粉病发生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苦瓜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适宜萌发条件及光质对其萌发的影响,为苦瓜白粉病菌培养、保存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纯化后活体保存的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为材料,采用水琼脂玻片法,进行不同光质及光照时间、温度、湿度、pH、供氧、碳氮源处理,统计不同处理下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数量,计算萌发率.[结果]适宜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区间为20~30℃,最适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分生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100%;全黑暗环境最适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7,对弱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弱酸环境;全氧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半氧和无氧处理(P<0.05),无氧处理下分生孢子几乎不萌发;紫光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红、黄和绿光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苦瓜白粉病菌最喜葡萄糖,甘露醇有一定的促进萌发作用,多糖不利于分生孢子的利用;氮源抑制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结论]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5℃和48℃10 min,喜高湿、黑暗和中性环境,好氧,喜葡萄糖,萌发不需氮源,长波光质较短波更有利于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因此,苦瓜生产中可用叶面喷施氮肥、补充短波光及保持叶面无水滴等措施防治白粉病;在生产空闲期间,利用高温闷棚消灭温室内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从而切断内部传染源,达到物理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民对地产瓜菜消费热情的增温,地产蔬菜的提早上市成为致富焦点,大棚甜瓜生产成为菜农的首选。由于大面积的集中种植、异常的气候条件,以及粮农向菜农转轨造成不合理的管理,导致大棚内甜瓜病害逐年加重,制约甜瓜产量和品质。笔者结合多年的田间生产管理经验,归纳出甜瓜从苗期开始的主要病害,如猝倒病、病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及白粉病,并根据病害特点,提出以下防治意见,供大家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棚生产技术在为作物提供了比较优越的环境条件的同时,也使病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大棚复种指数高,病虫害发生比效频繁,白粉病是大棚瓜类生产上发生普遍且严重的病害之一.为寻找防治白粉病高效、安全药物,2002年5月作者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场大棚进行了甜瓜、西瓜白粉病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粉病作为危害甜瓜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症状表现、分布规律,传播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主要的防治技术。掌握甜瓜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控制其大规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和减少由白粉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甜瓜白粉病发病初期,以清水为对照,进行了23%氨基.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防治甜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3%氨基.嘧菌酯悬浮剂700倍液、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和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用药后15天防效达到85%~90%,高于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3000倍液。针对甜瓜花果期病害规律,提出白粉病等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8.
鉴于甜瓜生长后期白粉病发生严重,为掌握几种药剂防治甜瓜白粉病的具体效果,特以"玉菇"甜瓜为供试品种,进行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 d,30%己唑·乙嘧酚ME 625倍液、20%四氟·肟菌酯EW 750倍液、21.5%氟菌·肟菌酯SC 500倍液、40%苯甲·嘧菌酯SC 312倍液、25%乙嘧酚ME 227倍液对甜瓜白粉病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0.02%、85.91%、84.30%、67.32%、61.22%。同时,40%苯甲·嘧菌酯SC、20%四氟·肟菌酯EW处理的"玉菇"甜瓜果实上斑点发生率达100%,表明这两个药剂会严重影响果品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9.
厚皮甜瓜白粉病是巴彦淖尔地区厚皮甜瓜生产的最重要的病害.尤以生长后期受害严重。厚皮甜瓜白粉病每年发生,发病率达100%,一般产量损失达10%~20%,而且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预防不及时甚至全田毁种。对此,我们针对巴彦淖尔地区厚皮甜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防甜瓜生长期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生产上常用杀菌剂进行防治,但药液喷施到甜瓜果面,易使果面产生斑点,严重影响了甜瓜的商品性。为探究目前甜瓜生产上防治白粉病效果较好的几种药剂对"玉菇"甜瓜药害的严重度,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0%苯甲·嘧菌酯SC处理和20%四氟·肟菌酯EW低浓度处理的果实斑点发生率均为100%;喷施20%四氟·肟菌酯EW高浓度处理的果实裂斑、裂果发生较重,裂斑发生率达70.32%;喷施80%代森锰锌WP和12.5%四氟醚唑AS处理的果实无斑点发生,对甜瓜果实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勃利县大面积发生西、甜瓜病害,其中以枯萎病和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发病较重,针对西甜瓜几种病害症状与防治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甜瓜白粉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描述,对发病的环境因子、气候条件及病害孢子入侵途径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白粉病是甜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比较普遍。一般病株率5%~20%,严重时病株率可达80%以上,对无公害甜瓜生产影响极大。因此搞好甜瓜白粉病的综合防治,尽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不科学用药的问题,可以降低农药残留量而提高甜瓜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高锰酸钾和小苏打价格低廉,毒性低,使用简便,易降解,对人、畜、鱼和其他生物安全,可防治许多作物病害,值得推广使用。一、用高锰酸钾防治病害高锰酸钾可防治西瓜、甜瓜、南瓜、黄瓜等瓜类白粉病、青枯病、枯萎病、霜霉病和蔬菜猝倒病等多种真菌和病毒病害。1.防治西瓜、南瓜、黄瓜、甜瓜等白粉病,喷洒浓度为0.2%高锰酸钾溶液,隔6~7天再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一样好。  相似文献   

15.
正1试验目的甜瓜白粉病的防治上一直存在着抗药性增强,老药剂防效持续下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生产上的难题,筛选出防治甜瓜白粉病的高效药剂,特进行此项试验。2试验条件及地点2.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作物:甜瓜;栽培品种:翠宝。2.2试验对象白粉病。2.3试验地点阜蒙县河西镇河西村。2.4试验条件温室:棚长100m、棚宽7.5m,连续3年种植甜瓜,白粉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6.
瓜类白粉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早在1800年即有报道。1936年,黄弼臣即对北京的黄瓜白粉病进行过研究。除了黄瓜以外,在我国各种瓜类蔬菜上,都有白粉病的发生,其中以黄瓜、甜瓜、西葫芦、南瓜受害最重,如不防治可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研究草莓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适宜萌发条件,为草莓白粉病菌发生、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以活体保存的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的分生孢子为试验材料,在室内进行不同pH值、碳源、温度、湿度、光照等处理,研究其对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达到42℃以上10 min分生孢子停止萌发;连续24 h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处理环境下有助于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综合分析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5℃和42℃10 min,喜中性、高湿环境,在葡萄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有利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该研究结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如果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是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极易发病流行。冬季以分生孢子和潜育菌丝体形态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相似文献   

19.
以厚皮甜瓜哈密瓜‘早皇后’品种(CucumismeloL.var.inodorusJacq.EarlyQueen)为试材,研究BTH、Amistar和KDF在甜瓜生长期处理对果实品质、产量、抗病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甜瓜生长期,施用药剂,对其对甜瓜品质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处理能够提高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对单果重量、单位面积的产量、果实硬度影响较小。BTH处理使果形指数下降,KDF提高了果实整齐度。各处理改善了果实色泽,减少了果皮裂纹。Amistar、BTH和KDF处理使果实病害指数分别下降了14.9%和12.4%,1级果率提高5.9%和5.2%。各处理均降低了甜瓜叶部白粉病病害指数。BTH处理的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0.95。BTH处理对甜瓜品质、产量没有影响,降低了甜瓜果实病害,抑制了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静玲  刘建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2-21073,21076
[目的]测定并分析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的18S rDNA序列。[方法]从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甜瓜主栽品种"玉金香"发病植株上分离白粉病病原菌,采用Chelex-100法从其分生孢子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18S rDNA序列,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压砂甜瓜白粉病病原菌属单囊壳属(Podosphaera)。[结论]为生物防治压砂甜瓜白粉病和抗白粉病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