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机肥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酸性土壤施用有机肥均能获得增产,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下的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8.92%;在化肥的基础上施用生物有机肥,促进了苹果树的生长发育,成熟期果实中可溶固形物、Vc、固酸比均有所提高;施用有机肥能明显降低土壤酸性,与对照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上升了8.3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5.10%,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30.80%.[结论]使用生物有机肥可使酸化土壤实现苹果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肥有机替代模式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宁绍平原地区设施大棚中的田间小区试验,在等氮量施肥的条件下基肥设置分别为纯有机肥(HM)、1/2有机肥+1/2复合肥(MM)、1/4有机肥+3/4复合肥(LM)和纯化肥(CK),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模式对设施大棚西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M和MM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对土壤肥力提升效果较好;不同处理的西瓜产量随有机肥投入量的提高而增加,其中HM处理的西瓜产量比对照提高23.1%,增收4.40万元·hm-2;西瓜果实Vc含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替代对西瓜果实糖度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硝酸盐含量未超过国家限定标准。因此,宁绍平原地区大棚西瓜种植中实行基肥有机全量替代可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基肥施用有机肥7.5t·hm-2条件下,化肥总量可减少50%,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广应用油菜减肥增效技术,在浏阳市低产油菜田设计了用20%~50%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田间肥效试验,以土壤养分和油菜生育期及产量因子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复合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27%~8.46%、0.21%~4.52%、3.09%~8.77%、3.19%~5.65%,其中40%~50%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碱解氮含量增加显著;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的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比对照推迟2~3 d;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比对照增加7.51~12.07个,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实际产量比对照增加156.98~388.61 kg/hm~2,其中以40%处理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说明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防止油菜早衰,延长油菜生育期,并主要通过增加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来提升油菜籽产量。从综合效益来看,推荐施肥方式为40%生物有机肥+60%复合肥。  相似文献   

4.
探讨有机肥配施生物刺激素对土壤微生物、植株长势及产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提供优化的施肥方案。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田间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细沙配施0.1%生物刺激素、福邦5%有机肥、福邦5%有机肥配施0.1%生物刺激素。检测了各试验小区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番茄植株的长势和产量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5%有机肥配施0.1%生物刺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番茄植株的长势、产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由此可知,5%有机肥配施0.1%生物刺激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促进植物生长,既能提高蔬菜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及施用量对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的改良作用,以江苏省滨海县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普通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分别在0 kg/hm~2、2 250 kg/hm~2、4 500 kg/hm~2、6 750 kg/hm~2施用量水平下对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生物多样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季内,相同施肥量水平下两种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的作用效果无差异;苗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较对照有所提升,且在一定范围内施肥量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收获期各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但生物有机肥BOF2处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对照(CF)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与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普通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富度,而生物有机肥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生物有机肥在施用量2 250 kg/hm~2及以上时可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而普通有机肥在施用量达6 750 kg/hm~2时才会显著改变。生物有机肥BOF3(生物有机肥6 750 kg/hm~2)处理与对照(CF)达到显著差异。可见,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改善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养分性状,提高土壤酶活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作物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增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大棚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均增加了番茄产量,分别达10.05%和8.21%,亩增收益538.62、369.15元;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降低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了番茄果实品质;降低了土壤电导率,提高了土壤pH、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从而提高土壤养分和质量。试验中生物有机肥1和生物有机肥2分别含有解淀粉芽孢杆菌、天蓝色链霉菌,具有显著的土壤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排列法,研究绿悦生物有机肥在西红柿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绿悦生物有机肥西红柿产量达43 595.9 kg/hm~2,较不施肥对照增产23.5%,增产效果良好,同时,其还可以改良土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质量、保障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在沿江平原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明确不同用量(3 000~6 000 kg/hm2)炭基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3.1%~24.4%;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19.9%;中、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3.1%和18.6%;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2.5%。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应优于炭基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相比,中、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6.1%和22.1%,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水稻增产15.9%。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低产水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秸秆原料生物炭+化肥、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施用后土壤养分、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及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均不明显。秸秆生物炭+化肥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高达7.86 t/hm~2,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9.78%和62.4%;秸秆生物炭施用有利于水稻分蘖期与拔节期生长和吸收养分,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猪粪秸秆有机肥两种处理的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施用秸秆生物炭能提高土壤肥力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短期来看,不配施化肥而单施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或秸秆猪粪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不利,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生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6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进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2015年、2016年产量分别达到27 900、29 850 kg/hm~2,分别较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提高了51.2%、136.9%和11.0%、16.4%;配施生物有机肥马铃薯VC、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2年平均较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94.4%、38.2%、12.8%和12.9%、5.0%、3.3%;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不施肥对照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提高了61.4%和29.4%,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增加了39.5%和20.4%。总体来看,传统施肥量减少50%并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利于当地马铃薯的可持续与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1.
滨海盐土是潜在的后备耕地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增补耕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大棚莴笋为对象,研究灌溉和氮肥有机替代对滨海盐土莴笋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灌溉和有机肥替代均能提高莴笋的产量,其中灌溉+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处理增产23.88%,灌溉+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5.77%。与不施肥对照相比,灌溉+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莴笋茎粗显著增加,而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没有显著差异。灌溉+有机肥替代处理土壤pH和盐分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因此,灌溉+氮肥有机替代可以明显缓解滨海盐碱土的土壤盐渍化,显著增加莴笋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业科学》2017,(8):98-101
通过生物有机肥在丘陵地区补充耕地上的不同用量试验,研究其对瘠薄地土壤改良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明确生物有机肥快速改良瘠薄地的适宜施用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贫瘠地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处理3(基施生物有机肥9 000 kg·hm~(-2))和处理4(基施生物有机肥12 000 kg·hm~(-2))的产量,分别较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730.05,1 081.10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而处理3和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西红柿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棚西红柿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显著提高棚内地温和气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生物有机肥基施用量为因素,在大棚栽培青菜上开展了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能促进青菜叶绿素合成,增加植株高度、叶片总数和叶片厚度,提高青菜产量;同时,生物有机肥基施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合考虑,有机肥用基施用量以6000 kg/hm2为宜,比对照(CK)增产5.8%,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1.5%、6.0%和14.7%。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微生物系列复混肥在大棚蔬菜生产上施用效果分析可知: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其肥效长、后劲足,能延缓作物衰老;对连作菜地易发病害有较好地抑制作用,发病率显著下降,能提高蔬菜品质;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力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有机肥和无机肥3个处理,研究了肥料处理对连作甜荞根际土壤养分、根际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有机酸、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最终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甜荞根际土壤养分和根系分泌有机酸以有机肥处理时最高,对照最低,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连作甜荞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以有机肥处理时最大,对照最小,根系平均直径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以及自生固氮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以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2个肥料处理,对照处理最低,而真菌则以对照处理最高,有机肥处理最低;连作甜荞的株高等农艺性状及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产量形成指标均以有机肥处理时最大,对照处理时最小;有机肥和无机肥处理分别能提高连作甜荞产量2.10和1.74倍。表明肥料处理能缓解甜荞的连作伤害,以有机肥处理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18.
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田间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的促生效果,以期为有效改善施肥模式和提高设施黄瓜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连续3季施用化肥、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生物量、品质及病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化肥(CF)处理、有机肥(OF)处理和空白对照(CK),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每一季均增加了植株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第1季增产幅度分别达11.06%、9.41%和18.60%,第2季分别达30.63%、3.67%和75.44%,第3季分别达9.63%、7.44%和69.95%,且第1季和第2季BIO处理产量显著高于CF处理和对照;同时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也明显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了黄瓜品质;连续2季施用BIO后,根际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最低且显著低于CF处理和对照;连续施用3季后,BIO处理根际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和对照。[结论]连续施用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降低土体和根际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养殖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温酸解病死畜禽制成的氨基酸液与普通有机肥复配制成氨基酸有机肥是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手段,研究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循环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施用鸡粪有机肥处理黄瓜分别增产48.2%、29.5%和30.6%。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氨基酸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的含量,而与其他施肥处理间差异较小。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土壤的氨氧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但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反硝化nirK基因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而显著低于施用鸡粪有机肥处理;nirS基因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及单施化肥处理。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脲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但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且与其他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生物肥力,提高根系可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20.
生物有机肥在提高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本研究设置了生物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合施用和常规全量化肥施用处理,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料与适量化肥配合在加工番茄上施用,不仅具有培肥土壤的作用,同时能促进植株、果实健康发育,改善果实品质,增加产量与单施化肥对照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