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寻找有效提高草莓白粉病防效的药剂组合,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菌孢子的室内毒力,药剂终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400 μg/mL,以苯醚甲环唑作为阳性对照,计算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按照GB/T17980.119-2004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方法进行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与吡唑醚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物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干燥物原始浓度;25%吡唑醚菌酯;30%吡唑萘菌胺;3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10%);4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20%);2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10%+10%);15%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5%+10%),同时以清水为对照.采用常规的喷雾措施,均匀喷洒在草莓的整个植株全株,第1次施药选择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级阶段,14 d后进行第2次用药,共施药2次.结果 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棚药效试验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干燥物与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中的组合制剂施用对田间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单纯使用一种药剂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自2014年以来,青岛地区冬青卫矛白粉病日趋严重,近三年发病率均在70%以上,对园林景观造成严重影响。粉状白粉菌(Erysiphe alphitoides)是引起冬青卫矛白粉病的病原菌,为进一步研究粉状白粉菌分生孢子生物学性状,在室内对分生孢子不同温度、碳源、时间等条件下的萌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状白粉菌分生孢子在28℃黑暗条件下置于清水中培养36 h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白粉病抑制及控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病病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菌菌丝的抑制作用,同时结合田间及烘烤对比实验测定烟草生长期和烘烤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粉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能使白粉菌菌丝顶端肿胀变形呈球状,导致新生分生孢子的个数显著减少;田间实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烟草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可达70%以上,与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相当,且对烟草叶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烘烤前在发病烟叶上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有效降低烘烤过程中白粉病的发病程度,其防效为36.59%,而甲基硫菌灵则不具备这种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不仅对田间防治白粉病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且在烘烤过程中也能降低白粉病原菌的再侵染,其控病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菌种资源,探明其对金银花白粉病的拮抗作用,为金银花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并为其在大田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和孢子萌发试验,从102株金银花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菌株;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拮抗功能菌株中筛选出能够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生防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试验筛选出HC-1~HC-12共12株具拮抗功能的菌株,其对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其中,菌株HC-7、HC-8、HC-9和HC-12的拮抗能力较强,处理24 h后金银花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8.90%、17.93%、16.09%和15.66%,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9.46%、71.01%、73.91%和74.71%。盆栽喷施5×107 cfu/mL HC-8菌液,7 d后金银花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较CK下降46.9,防效达71.90%,显著高于HC-7(63.33%)、HC-9(33.36%)和HC-12(45.78%),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经鉴定,H...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防技术,从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穗部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Z54,对该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室内抑菌测定、盆栽防病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结果显示,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P2的菌丝抑制率达到70.13%;Z54菌株发酵液与亚洲镰刀菌P2在PDA上共培养结果显示,Z54菌株对P2的抑制率达到100%。盆栽防病试验显示,Z54菌株的菌体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7%和77.95%。田间小区试验显示,菌体与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63%和75.82%。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贾云鹤  张扬  李宏伟  周飞  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136-138+200
[目的]比较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方法]室内生测试验(叶片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对照药剂相比,丙硫菌唑对大豆锈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其EC90分别为0.647 1、7.088 4、9.600 7、30.617 1、34.021 7和39.110 1 mg/L,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大豆锈病菌的活性优于氯氟醚菌唑;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大豆锈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EC90分别为3.210 6、3.536 1、24.498 2、46.005 2和52.074 3 mg/L。其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优于丙硫菌唑。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35和200 g/hm2试验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优于同等施药剂量下10%氯氟醚菌唑悬浮剂的防效;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50 mg/L...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C-2、C-3、C-4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以来,从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鞍山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菌株252株.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小麦离体叶病害发酵液抑制法筛选出C-2、C-3、C-4 3株放线菌,对小麦白粉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能力.利用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2、C-3、C-4 3株菌株的发酵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在75%以上:对小麦离体叶病害的治疗作用分别为84.36%、65.1%和67.91%;田间小区试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1%、56.9%和62.07%.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生防菌株MT-06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探讨了既定条件下MT-06发酵液的最适培养时间及抑菌活性物质的萃取方法,并进行生防菌MT-06与甲霜锰锌混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MT-06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40.1%,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28℃和150 r·min-1条件下在PD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4 d的MT-06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适用于MT-06发酵液的萃取剂为乙酸乙酯;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MT-06和2 mg·mL-1甲霜锰锌混配防效超过单独施用4 mg·mL-1甲霜锰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温室盆栽试验以及离体叶组织病理学染色技术,测定拮抗细菌C27发酵液不同组分对小麦白粉病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抗细菌C27产生的拮抗物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69.89%.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孢子萌发、附着胞的形成及吸器原体的形成均无抑制作用,但可明显提高附着胞的畸形率.抑制指状吸器的发育,降低入侵率.分析认为拮抗细菌C27严生的拈抗物质在降低小麦白粉痛的初始菌源数量和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危害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从温室土壤样品中分离到细菌菌株692株。经室内平板拮抗性筛选和盆栽防治试验,筛选出菌株Bs-18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盆栽防效达82.22%。对菌株Bs-18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测序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利用生防菌防控小麦白粉病危害,从不同省份、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52份土样,用稀释分离法得到150株菌株,通过小麦白粉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小麦离体叶片药效试验及温室苗期药效试验筛选得到1株对小麦白粉病抑制作用较强的生防菌株TMG-8。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结合部分生化测定试验对生防菌TMG-8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法测定生防菌TMG-8的定殖能力。初步鉴定菌株TMG-8为拟诺卡氏菌属;生防菌可在叶面上短暂定殖,在小麦叶片上的定殖量为下部中部上部,在小麦苗上的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菌株TMG-8可在土壤中短期稳定定殖,其含量随着时间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但增加幅度不大;无论是浸根处理还是灌根处理,生防菌都能在小麦苗上定殖,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灌根处理比浸根处理含菌量多。  相似文献   

13.
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的抑制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孢子抑制及田间防效试验,探讨对草莓白粉病的抑制潜力。结果表明,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草莓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总氨基酸2181 mg·L 1。田间防效表明,在草莓白粉病发病期,连续3次喷施蚯蚓水解液,草莓白粉病能被有效控制,防效为807%~900%,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的喷施浓度以50~100倍液较为适宜。同时蚯蚓水解液的使用不会对草莓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反而是促进草莓生长发育,对有益生物也无不良影响,说明蚯蚓水解液在草莓生产上具有很好的防病和促进生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鱼腥草内生放线菌的杀菌生物活性。[方法]以新鲜鱼腥草为材料,从其根、茎和叶部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放线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7株内生菌发酵产物进行杀菌活性筛选。[结果]这7株内生放线菌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编号为K3和K15的2株内生菌发酵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禾谷镰刀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抑菌活性,其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玉米小班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90%以上。进一步研究K15和K3菌株的抑菌活性可知,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3.71和14.97 mg/ml;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保护和治疗效果均高于70%,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7.46%和66.55%。[结论]K15和K3菌株发酵产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特别对小麦白粉病菌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防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9年以来,从山东、甘肃等11省采集土样74份,通过稀释平板法共分离菌株198株,其中真菌46株,细菌68株,放线菌84株.通过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小麦离体叶药效试验的初步筛选,共得到3株防效较好的菌株.将所筛选的3个菌株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放线菌DL26和PJ2对小麦白粉病抑制能力较强,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沈阳、丹东、东港、吉林等地采集土样,采用土壤稀释法分离得到73株细菌,经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叶药效试验筛选出8株对小麦白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8个菌株对小麦白粉病的生防效果,其中菌株SN1、SN11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3.81%、73.53%,预防效果分别为91.72%、87.78%。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以筛选出适合于治疗烟草白粉病的杀菌剂。【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30%醚菌酯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29mg/L,其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25%乙嘧酚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88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57%;对照药剂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15.49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只有31.76%;其他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醚菌酯和乙嘧酚,但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结论】醚菌酯和乙嘧酚均能有效地防治烟草白粉病,且效果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为生产提供了更高效可供替代的化学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草莓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适宜萌发条件,为草莓白粉病菌发生、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以活体保存的羽衣草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aphanis)的分生孢子为试验材料,在室内进行不同pH值、碳源、温度、湿度、光照等处理,研究其对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达到42℃以上10 min分生孢子停止萌发;连续24 h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处理环境下有助于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综合分析表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5℃和42℃10 min,喜中性、高湿环境,在葡萄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有利于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该研究结果为防治草莓白粉病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测定了5个粘帚霉(Gliocladiumspp.)菌株的发酵液对镰刀菌(Fusariumsp.)、链格孢菌(Alternariasp.)、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4种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粘帚霉菌株的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HL-1-1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SS-1-1和SH-1-1。供试菌株对4种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12h的抑制率均达到45%以上,最高可达88.39%。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鹏程 《农技服务》2009,26(2):89-90
选用几种防治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白粉捕、15%三唑酮、20%三唑酮、12.5%禾果利、20%福·腈菌唑均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为保证防治效果,应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始盛期防治;按常规用药量防治对小麦白粉病达不到预期效果,要适当增加药剂用量,才能保证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