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走在黄土高原上,每走近一个村子,总是先看见稀稀落落的一圈杂树,比如杏树、柳树、白杨树、榆树,便感觉是那些树把一个村子箍在了里面,像一圈杂乱排列着的肋骨;再往近走,就看见村子最高处的一座庙了,神是一定要住在高处的,高处才可看清世间的一切,这时你就想:或许是一座庙把一个村子拴在了这里,像一个人在地埂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冰草绳把一头牛、驴,或者一只羊拴在那里,绳子有多长,它们吃草的半径就有多大;再往近走,你就会看见学校了,作为村里最大的一个院落,在干燥得让人嗓子眼里冒烟的空气中,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仿佛清亮的泉水在哗哗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市场对于城市绿化树木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地处云南省建水县东北部、南盘江上游的某村是一个苗、回、彝、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小村子,村民中有人开始挖树到华宁、玉溪、通海一带出售,获利颇丰。渐渐地,挖树的人多了起来,到村里收树、卖树的人也多了起来,村子里很多人家的门前、院子里  相似文献   

3.
母亲护树     
父亲爱种树。母亲也爱种树。那年春天,父母亲在我家新房周围种了好多树。 一日清晨,我家邻居老头儿王席匠双手掐腰,站在树趟儿边好一顿看,看完了就气乎乎地紧挨树趟边儿培壕,不少小树的根就露在了出来。 母亲生气了,心想:树又没招谁惹谁,凭什么。有天下小雨,王席匠又去培壕。母亲跳过墙去问他:“我说王席  相似文献   

4.
刘村看树     
出原平20公里的崞阳再往西北7公里,有一道卵石满地的河槽横在眼前,对面就是璜珥村。 这村子的小名叫璜珥里。村子西面一公里处有一个地方叫上璜珥,相传现在村子的原址就在那里。 前些时候我回到故乡,专门到上璜珥去看了看,特别是那一棵早已开肠破肚、半死不活,很有历史感和神秘感的大树。小时候我问过奶奶这树的年龄,她说她16岁嫁到这个村子里的时候树就是这个模样。  相似文献   

5.
李见红 《云南林业》2007,28(2):38-38
故乡的树木是很多的,它们是村庄的风景树。有一天早上,我在农村老家,抬起头来随意一望,发现地坎田角和半山坡上的树,都按自己的喜好生长着。而在浓雾的簇拥撞击下,那一排排摩肩接踵的峰峦上也是有树的。什么树?隔得太远,我没看清。而马桑树在我们村子里,是最随和的树。  相似文献   

6.
哀牢山上林茫莽澜沧江畔是家乡名字就叫景谷县山好水好人更靓山好森林多又多水好处处是江河人好个个能跳舞山花小草会唱歌人靠衣裳马靠鞍大山靠树着彩装景美肯定森林多水清肯定无荒山想要读书去种树种树就得好收入要吃饱饭去种树种树能够得沃土要讨媳妇到家门必须种树夺蜜油景谷人人爱种树大树变成摇钱树林业企业不简单生产产品很吃香带动农民去种树有林就会有小康眼睛要明爱眼睛人要脱贫要爱林如果滥砍和乱伐穷山恶水永远贫铁石板上钉银钉严管林已铭记心县里为了管好林已把条例来制定没有火灾摧残树盗伐林木没出路刀耕火种已绝迹退耕还林勤…  相似文献   

7.
李子 《湖南林业》2008,(6):34-34
我的父亲喜欢侍弄花草,这事我从小就知道,却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喜欢种上了树。据母亲告诉我,那还是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吃李子,将李子核扔在了门前的小花池里,来年春天,眼尖的父亲看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小苗,再长大些,才发现是棵李子树。于是,父亲非常的高兴,抱着我夸我从小就知道种树,是个好孩子。从那时起,他每年都要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树。  相似文献   

8.
武川县厂汉木台公社麻迷图大队有个刀拉忽洞村。到春暖花开时,站在远处一瞭,村子象裹在绿汪汪的云彩里。这是全公社植树最多的村子,也是全社植树最早的村子之一。说起刀拉忽洞的树,得先说说韩二邦。一九五六年,刀拉忽洞连片树叶也没有。这年春季,上级拨下一百来株杨树苗,号召人们栽树,因为当地没长过树,人们怕栽不活,都没动手。韩二邦说:“活了算,不活拉倒,就多滴几点汗!”他在一处沙滩上,把百十来株树苗都栽上了。后来,这些树都活了,老韩欢喜得象个孩子,见人就说:  相似文献   

9.
绿荫     
老家的屋前屋后,栽满了树。远望去,葱葱郁郁,煞是威严。每到夏天,树树相连,绿荫如盖。下田的农人在里面歇响,放学的孩子在里面作业,气爽风和,一片阴凉。这些树,大多是父亲所栽。父亲一辈子喜欢种树。本世纪40年代初。父亲结束了在安徽泗县的逃荒雇工生涯。带家小回祖宅定居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前屋后栽满了树。父亲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笆。他不懂得什么环境保护、调节气候。他只是从先辈那里承袭了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并将这名话阐述的道理变成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和心理满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祸频仍,饿孚遍野。父亲…  相似文献   

10.
1配置雄树银杏为雌雄异株。结种树必须适当配置雄树,以解决授粉问题。成片栽植或嫁接银杏树,每0.067~0.133hm2(1~2亩)需配置1株雄树。雄树栽植安排在银杏花期的上风头(来风方向)或四周。银杏路、林带以及散生树按总株数的1%~2%比例均匀配置...  相似文献   

11.
"夫妻树"古代称"连理株"或"连理枝",是树木中类似人类夫妻情感而相依相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夫妻树"有同种树也有异种树。这里介绍我国知名的几对"夫妻树"。银杏伉俪浙江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两棵银杏树,四多米高的老树干紧贴在一起,树枝、树冠交错,"枝枝相交通,叶叶互覆盖"。它们相依为命数百年。世人赞曰:"情意绵绵,形影不离;你枝扶我,我翼护你。同承雨露,共斗霜雪;天长地久,两情如一。"雌雄柏河南淇县高村镇政府大院里的两株柏树,相距约3米。雄树朝雌树方向伸出一枝,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中最普通的,是树;最值得崇敬的,也是树。每当在北京的街道边、公路旁、庭院里看到绿化树时,我总是想起家乡的大柏树。家乡的村子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柏树,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村里一位名士栽下的。名士曾入朝为官,后因看不惯黑暗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弃官...  相似文献   

13.
根·胡须     
爷爷种树的时候树的根与爷爷的胡须一样长爷爷在黑黝的土地上挖了许多坑把汗水和树一同种了下去树渐渐长高了 成林了爷爷的胡须也更长了终于有一天 爷爷倒下了就倒在那片树林里再也没起来我们把爷爷葬在林子里让爷爷的灵魂渗透树的根爷爷的胡须仍会与根同长灵魂在无限的地域中扩展 延伸根·胡须@肖鸿波  相似文献   

14.
林谚     
△若要富,发展林收副。△若要富,多种树。△眼前富,多养猪;长远富,多种树。△千木万树、哪愁不富。△山林绿菌菌,胜过拣黄金。△树木是个宝,看你搞不搞。△栽上花果山,胜似米粮川。△招财进宝,植树最好。△家中富不富,先看宅边树。△家有千颗树,等于建金库。△裸裸树木绕沟坡,、荒沟变成钱窝窝。△植树造林,富国裕民。△山区林是宝,无林富不了。△荒山变林山,不愁吃和穿。△荒山成了林,得个聚宝盆。△村有一山树,不愁吃穿住。△造林栽树,穷能变富。△果树摇钱树,谁栽谁就富。△栽杨插柳,十年富有。△种桑栽桐,子孙不穷。△种得一亩桑,兔得一…  相似文献   

15.
香樟花开     
那是多年前的某一天。父亲带我种树,我问他种啥树,他说香樟树,我急忙问结的果子能吃吗?父亲笑着回我,香樟树又不是果树,不过,开花的时候可香了。馋嘴的我喜欢吃水果,种果树多好呀,开花的时候香,结的果子还能吃。于是,我对这些只能看不能吃的香樟有些失望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另一种油料作物是中国乌桕,一些农业专家们相信,中国乌桕可能在美国温暖地区成为一种主要作物。中国乌桕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在中国,这种油用于制造肥皂和蜡烛。得克萨斯州休斯敦附近的科学家正在种植中国乌桕。他们报告说,一公顷这种树每年能生产大量种子,并且还指出,这种树在贫瘠和盐渍土壤上也能长得好。科学家们相信,如果能够制造一种采收乌桕种子的机械,美国农民就会种植这种树。由于这种树的种子易于用手工采摘,所以在劳力多的国家里,采集种子是不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林业谚语     
春到人间!绿化争先。植树造林,利国利民。一代种树,辈辈享福。树木成林,风调雨顺。人要文化,地要绿化。绿了山头,清水长流。沙区致富,先要植树。种草种树,治穷致富。荒山造林,一包就灵。种树十年,强似种田。栽杨插柳,十年就有。人均百树,胜似金库。千杉万松,吃穿不穷。千树万树  相似文献   

18.
树木之最     
1.世界上种子最大的树:在印度洋中的塞舌尔群岛上,有一种名叫复椰子的树,它的种子特别大,长约50厘米,中央有个沟形,如像两个椰子合起来的一样。这种树种子大,果实更大,一个果实就有10多斤,最大的达30斤。这种树的花从授  相似文献   

19.
从北京来到赤道高原乌干达。我们工作所在的奇巴农场,地处乌干达东部边境,是我国援建的一个大型农场,拥有一万多亩耕地和机械化设备,以生产稻谷为主。农场的四周就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和绿油油的草原,野鸟特别多,有的高空盘旋,有的在草丛中戏耍,有的在田野里觅食。在众多的野鸟中,有一种高腿长颈,头生羽冠,体态优雅,美丽动人的鸟儿最引人注目,田埂上,水田里,水沟边都有这种鸟,它们还常常飞到我们的院子里,觅食、戏耍,我们走到它们的身旁也不惊慌,就像家养的鸽子与人们亲密无间。“这是什么鸟?胆子这么大?乌干达人们为什么不捕猎它们?”“这是我…  相似文献   

20.
唐占全,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三年前,他为承包二万五千亩荒山植树造林,把家迁居到荒野里,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给这片荒秃的山坡披上了绿装,在乌当区的造林史上谱写了新诗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复苏了长期闭塞贫穷的百宜乡。“要致富、多种树”,当时只有二十四岁的唐占全把目标瞄准了“年年种树不见树”的原公社林场。经过申请,乡政府同意把这块肥沃而又被荒废的二万五千亩山地承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