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考察四味穿心莲散水煎剂(DSCS)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的抗菌活性,本试验用微孔-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10日龄雏鸡制备APEC感染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设DSCS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氟苯尼考阳性对照组和感染组,另设一组健康对照组,口服给药,连用5 d,观察疗效。结果显示:DSCS对APEC的MIC为7.82 mg/mL,MBC为31.25 mg/mL;DSCS组对APEC病的治愈率为50%~82%,与氟苯尼考组相当,DSCS高剂量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氟苯尼考组(P <0.05)。由此表明,四味穿心莲散水煎剂能够有效治疗APEC病。  相似文献   

2.
检测四味穿心莲散及其组分(穿心莲、辣蓼、大青叶和葫芦茶)对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选用穿心莲、辣蓼、大青叶、葫芦茶等10种中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中药水提物、两药联合及市售四味穿心莲散和自制四味穿心莲散对沙门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四味穿心莲散的4种组分中,大青叶对沙门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为12.5 mg/mL;4种组分杀菌活性一致,MBC均为400 mg/mL;在两药联合中,4种联合呈现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市售四味穿心莲散MIC和MBC均为200 mg/mL,自制四味穿心莲散MIC为50 mg/mL,MBC为200 mg/mL。分析结果表明,大青叶抑菌效果最好,杀菌效果与其他3种组分一致;自制四味穿心莲散的抑菌效果更具优势,杀菌效果与市售方剂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救必应的抗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试验用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 g,共计260只,雌雄各半)开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的抗炎试验,对鸡大肠杆菌O_(78)标准菌株采用琼脂扩散法和MIC试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致小鼠发病的大肠杆菌进行攻毒来进行体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救必应高剂量(按体重4 g/kg)、中剂量(按体重2 g/kg)组的抗炎效果优于四味穿心莲散组;救必应对鸡大肠杆菌O_(78)为中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3.3 mm,救必应对大肠杆菌的MIC为31.25 mg/mL;救必应末高、中剂量组小白鼠的存活率分别高达85%和75%,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40%及四味穿心莲散组的70%。说明救必应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抑制大肠杆菌作用,同时对小鼠体内感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穿白痢康复方中草药的抗菌活性,以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以营养肉汤为溶媒制备中草药提取物,微孔-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人工诱导雏鸡大肠杆菌病理模型,随机分为穿白痢康提取物(CLE)高、中、低剂量组,硫酸新霉素组、穿白痢康丸组及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5 d,以治愈率、有效率为指标考察药物疗效。结果显示:CLE体外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62.5 mg/mL;CLE组的有效率在50%以上,治愈率达到75%以上,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有效率极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穿白痢康丸组(P <0.01)。由此表明,穿白痢康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体外、体内对鸡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新方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试验选取黄连、乌梅、白术等中药制成黄连组方口服液,检测其对大肠杆菌O78的抑制作用与临床疗效。体外试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口服液抑菌效果;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口服液对细菌死亡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口服液对菌体形态与结构的影响;临床试验检测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液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 mg/mL,MBC为250 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口服液组大肠杆菌的死亡率为74.1%,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死亡率为37.2%;扫描电镜下可见口服液处理组的菌体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透射电镜下可见菌体变形,质壁分离现象。临床疗效显示,黄连组方治愈率为86.67%,而西药组治愈率为63.33%;空白对照组和西药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 < 0.01),空白对照组、西药组、黄连组方高剂量组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1),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 < 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组方可使菌体发生变形、溢缩断裂、质壁分离等变化达到杀菌效果,并可通过提高动物体免疫力来防治雏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感染大肠杆菌白羽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回肠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将60只60日龄白羽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组分3笼饲养,每笼分别饲养7、7、6只),分别记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复方中药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2组每羽腹腔注射2 mL大肠杆菌菌液,观察鸡只反应,待出现明显腹泻症状时开始给药。复方中药组按照100 g/L(以生药量计算)饮水给药,连用3 d,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不给药。结果显示,感染对照组和复方中药组鸡只接种后均出现腹泻症状,给药第3天,复方中药组粪便分数恢复到与健康对照组相似水平;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药组可显著改善鸡只体重下降(P<0.05),显著降低鸡只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P<0.05),显著下调回肠炎性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基因mRNA表达(P<0.05),显著上调回肠抑炎因子IL-10和TGF-β基因mRNA表达(P<0.05)。综上所述,复方中药提取物能缓解大肠杆菌引起的白羽鸡体重下降和肝肾损伤,并通过抑制肠道促炎因子分泌,以及促进抑炎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筛选抑制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O78地方流行株的有效中药。采用打孔法测定39味中药及其复方对APEC的抑菌效果,使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39味中药中有9味中药对APEC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味子、洛神花和黄柏对APEC高度敏感,MIC依次为31.25、31.25、500 mg/mL,MBC依次为62.5、125、500 mg/mL;蒲公英、红花和石榴皮中度敏感,MIC与MBC均大于或等于500 mg/mL;丹皮、何首乌和荷叶低度敏感;其余中药无抑菌效果。复方中五味子+洛神花配伍药效最好,MIC与MBC分别为31.25 mg/mL与125 mg/mL。说明在39味中药中五味子、黄柏、洛神花和复方五味子+洛神花(1∶1)对APEC有比较好的体外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郁金散对大肠湿热证大鼠回肠、结肠肠黏膜SIgA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体重180~220 g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肠湿热证模型组、自愈组和郁金散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饮食设置(高糖高脂饮食)、饥饱失常和灌服白酒并结合高温高湿环境,最后腹腔注射生物因子大肠杆菌,以模拟大肠湿热证发病条件,建立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郁金散治疗组用郁金散治疗5 d,然后采集回肠和结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ELISA法检测回肠和结肠黏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及组织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IL-17和IL-23含量。结果显示,模型大鼠回肠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完整性被破坏,有炎性细胞浸润现象;郁金散治疗组黏膜上皮再生,完整性得到恢复,连续性良好,排列有序,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回肠和结肠黏液中的SIg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郁金散治疗组显著低于自愈组(P0.05)。模型组回肠和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17和IL-23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抑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郁金散治疗组回肠组织的上述炎性因子含量与自愈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肠中的TNF-α、IL-10、IL-23与自愈组差异显著(P0.05);IL-1β、IL-6、IL-17与自愈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回肠和结肠黏膜免疫稳态被打破,表现为SIgA分泌亢进,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郁金散治疗可以促使其显著回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进行了清瘟止痢散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及临床试验,其结果表明:对清瘟止痢散、健鸡散、鸡痢灵散、白头苦参汤、速效止泻散等几种常见的鸡大肠杆菌中药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清瘟止痢散1.76 mg/m L时抑菌效果显著。同时对清瘟止痢散几味成分药的MIC进行测定,清瘟止痢散及其单味药对鸡大肠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清瘟止痢散效果最强。清瘟止痢散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和清瘟止痢散治疗作用效果最好,治愈率达到了81.0%和79.8%,同时清瘟止痢散也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治愈率达到了63.0%。因此,认为清瘟止痢散对鸡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在小鼠LPS致炎模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中药方剂清温消热饮的抗炎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12例用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治疗过程中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抗炎因子(IL-10)含量。与LPS致小鼠急性炎症模型组比较:清温消热饮组在18、24 h血清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清温消热饮组在6、12、18 h血清中TNF-α含量明显降低,6、18 h差异显著(P0.05),12 h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血清中的PGE2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在6、18、24、36 h时血清中的PGE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清温消热饮组在18、48 h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清温消热饮组与地塞米松组在各时间段血清中TNF-α、IL-1β、IL-10、PGE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清温消热饮在急性炎症模型中能有效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PGE2含量水平,提升抗炎因子(IL-10)含量水平以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三子散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试验建立鸡大肠杆菌病模型,用三子散进行治疗,观察攻毒前后鸡的临床症状及体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子散组和西药对照组鸡只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三子散组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除第10天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体重作用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说明三子散对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疗效,具有降低患鸡体内内毒素含量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2味中药对鸡血清型O_(78)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乌梅、芦荟等12味中药的水煎液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抗菌活性。选取乌梅、芦荟等12味中药加水煎煮以获得中药水提取物,测定其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对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进行体内试验。乌梅、芦荟、白头翁抗菌活性较好,桔梗、连翘、大黄、白芍、白术几乎无抗菌活性,其中乌梅、白头翁与芦荟水提取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MIC分别为2.57、2.06和2.31mg/mL。乌梅、芦荟、白头翁具有一定的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作用,将为开发新的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用金银花、逢翘、天花粉、甘草4味中草药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制成中药制剂,不同制药方法制得的中药制剂对体外抗鸡源大肠杆菌的效果所取得的试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同种制药方法制得的中药制剂在纸片扩散法中和打孔法中取得的结果经过统计分析也存在显著差异(0.01〈P≤0.05)。在管碟法中获得煎煮法对01、0137等型的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茵浓度(MIC)均为lg/mL,超声波处理后煎煮法对01、0137等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lg/mL、MIC均为0.5g/mL,改良索氏提取法对01、0137等的MBC0.5g/mL、MIC均为0.25&#183;g/mL。说明自制银翘天甘复方制剂对鸡源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48头初始体重相近,品种、日龄相同的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各组肉羊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1%(试验1组)、2%(试验2组)、3%(试验3组)的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试验共计60d。结果显示,(1)1%、2%、3%复合益生菌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 <0.05),且肉羊料重比(F/G)显著降低(P <0.05)。(2)1%、2%、3%复合益生菌组肉羊的干物质(DM)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2%复合益生菌组肉羊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显著提高(P <0.05)。(3)1%、2%、3%复合益生菌组肉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提高(P <0.05);2%复合益生菌组肉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考虑到肉羊对益生菌的耐受性和养殖效益,基础日粮中复合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的最佳水...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锦珠草颗粒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将350羽12日龄海兰褐鸡随机均分7组:锦珠草颗粒预防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药物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胸肌接种鸡大肠杆菌O78,预防组于攻毒前3 d灌服锦珠草颗粒,各药物治疗组于攻毒后6 h给药,连用5 d。结果表明,锦珠草颗粒预防组保护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低、中、高剂量组有效率、治愈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药物对照组相当(P0.05);锦珠草颗粒预防组体增质量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药物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与健康对照组相当(P0.05);中剂量组在试验第11天时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在第3,7,11天时ALT、AST、ALB和TBIL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当(P0.05),其中TBIL水平极显著低于药物对照组(P0.01)。说明锦珠草颗粒能有效抑制促炎因子,调节或控制血清生化指标,有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对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4组中药组方进行筛选,从中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结果表明:O_1、O_2、O_(35)、O_(137)型鸡大肠杆菌对药方2高敏,对其他3个药方中敏。药方2与其他3个组方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药方2对O_1、O_2、O_35、O_137 4型鸡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0.5g/mL、0.5g/mL、0.5g/mL、ND(未测出),MIC分别为0.25g/mL、0.125g/mL、0.125g/mL、0.25g/mL;药方1对O_1、O_2、O_35、O_1374型鸡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ND、0.5g/mL、0.5g/mL、ND,MIC分别为0.5g/mL、0.25g/mL、0.25g/mL、0.25g/mL;药方3对O_1、O_2、O_35、O_137 4型鸡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0.5g/mL、0.5g/mL、0.5g/mL、ND,MIC分别为0.25g/mL、0.25g/mL、0.125g/mL、0.25g/mL;药方4对O_1、O_2、O_35、O_(137) 4型鸡大肠杆菌的MBC均未测出,MIC分别为0.25g/mL、0.25g/mL、0.25g/mL、0.25g/mL。根据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认为,药方2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较为有效的中药组方。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试验在测定白头翁汤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鸡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的基础上做人工感染及治疗试验,通过观察感染鸡只临床表现和剖解病变,对其治愈率、有效率和死亡率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的LD50为0.3 mL/只、PD的MIC值为0.187 g/mL,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攻毒成功,治疗试验发现,高剂量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的治疗效果,且差异显著(P<0.05)|阳性对照与3种剂量药物治疗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PD能有效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病死率。 [关键词]白头翁汤|鸡大肠杆菌病|人工感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探究日粮添加亚麻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血清促炎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80头平均体重为(6.99±0.16)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3.0%、4.5%和6.0%的亚麻籽。预试期3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4.5%的亚麻籽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1)|与对照组相比,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4.5%的亚麻籽可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4.5%的亚麻籽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综上所述,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4.5%的亚麻籽可显著改善其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降低血清促炎因子含量。 [关键词]亚麻籽|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血清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19.
选用紫锥菊、金银花、连翘、紫苏、杜仲叶、黄芪、甘草7 味中药,分别采用75%乙醇回流法提取2 次,浓缩至每毫升含1 g生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奶牛乳房炎的3 种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抑菌结果显示:以金银花和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值均为15.63 mg/mL,MBC值均为31.25 mg/mL;紫锥菊对大肠杆菌的效果最强,MIC值为15.63 mg/mL,MBC值为31.25 mg/mL;金银花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值均为31.25 mg/mL,MBC值均为62.50 mg/mL。结果表明:所选中药金银花和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紫锥菊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新方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及耐药菌株的产生,试验选取黄连、乌梅、白术等中药制成黄连组方口服液,检测其对大肠杆菌O_(78)的抑制作用与临床疗效。体外试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检测口服液抑菌效果;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口服液对细菌死亡率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口服液对菌体形态与结构的影响;临床试验检测口服液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口服液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mg/mL,MBC为250mg/mL;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口服液组大肠杆菌的死亡率为74.1%,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死亡率为37.2%;扫描电镜下可见口服液处理组的菌体溢缩、断裂,形成许多残体;透射电镜下可见菌体变形,质壁分离现象。临床疗效显示,黄连组方治愈率为86.67%,而西药组治愈率为63.33%;空白对照组和西药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空白对照组、西药组、黄连组方高剂量组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的胸腺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连组方可使菌体发生变形、溢缩断裂、质壁分离等变化达到杀菌效果,并可通过提高动物体免疫力来防治雏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