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番茄种子为材料,研究印度梨形孢发酵过滤液对番茄萌发和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种子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发酵原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番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抑制作用;发酵原液和20倍稀释液均能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活力;各种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稀释倍数越低促进作用越显著;5倍和10倍稀释液能显著促进番茄根的伸长生长,20倍稀释发酵液既能促进种子萌发,又能促进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印度梨形孢培养液在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的生防效果与定殖能力,采用浸种法、灌根法、利福平标记法、PCR法等对其促生作用、防病效果、定殖能力、胞外酶活性、抗生素合成酶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0~8cfu/mL的B10-26发酵液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及芝麻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干质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幼苗干质量增加46. 51%; B10-26发酵液与菜豆壳球孢同时接种芝麻幼苗时,防治效果为37. 2%,而在B10-26发酵液灌根7 d后再接种菜豆壳球孢,防治效果达到61. 1%; B10-26菌株具有植株内部定殖能力,在芝麻植株根部定殖量最高,播种后12 d时达到6. 1×10~4cfu/g;胞外水解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B10-26菌株可以产生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不产几丁质酶;对B10-26菌株基因组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其具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fenB和srf AD以及聚酮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baeB。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具有良好的促生防病及定殖能力,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拮抗细菌B9对灰霉病菌的影响及在番茄叶表的定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抑菌圈法及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拮抗细菌B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受到其明显抑制,发酵原液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B9菌株在番茄叶表的定殖试验表明,拮抗细菌喷施于番茄叶表3d内,拮抗细菌的定殖数量较高且数量基本稳定,然后定殖数量逐渐下降,可维持20d左右。温度及接种灰霉病菌对定殖都有影响,在温度28℃左右先接种拮抗细菌1d后再接种灰霉病菌的情况下,拮抗细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数量最多,定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放线菌菌株153对番茄和茄子的促生效果、基本促生机制以及在植株体内的定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菌液浓度的153发酵菌液对种子萌发和芽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植株的生长性状有明显的影响,对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最显著,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4.69%、99.75%和124.06%、96.60%。放线菌菌株153在番茄、茄子根际及体内都可稳定定殖;14~30 d之间,153在植株根内及茎内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基本不变,菌量分别保持在104和103cfu/g。放线菌153可通过定殖提高植株体内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还原强度而促进番茄和茄子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草莓根腐病拮抗真菌筛选鉴定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其无菌发酵滤液对7种供试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培养96 h时,HF3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丝生长抑菌率均为100.0%。HF3菌丝对大双孢柱孢(Cylindrocarpon macrodidyma CF9)菌丝具有溶解作用,使病菌菌丝出现扭曲、变细、断裂及原生质浓缩等畸变现象;HF3和HF7 103和104倍稀释无菌发酵滤液可促进甜瓜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芽生长。HF7 104倍稀释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及胚芽、胚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HF3和HF7对盆栽草莓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53.0%和46.9%,同时可促进盆栽草莓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菌株HF3和HF7在草莓根表定殖数量分别为2.23×105、1.02×105 CFU•g-1干土,同时减少了大双孢柱孢数量;接种HF3和HF7可有效调整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促进土壤微生态恢复平衡。【结论】通过植物病、健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可以快速筛选到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的生防真菌;HF3和HF7对草莓根腐病防治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加工番茄田土壤中获得的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对加工番茄促生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种子催芽、穴盘育苗和盆栽试验方法。【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菌液25、50和100倍稀释液处理的加工番茄植株株高、茎粗、茎鲜重和根鲜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菌株JTB8-2发酵液25倍液、50倍液和100倍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鲜重显著高于NB培养基25倍液、50倍液、100倍液和空白对照;菌株JTB8-2菌株发酵液原液对20种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5倍及以上稀释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无影响。【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液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其发酵液原液不宜做作物浸种处理,发酵液25倍及以上稀释液可以浸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芽孢杆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方法]将辣椒种子分别浸泡于3种芽孢杆菌菌悬液中,记录种子发芽率及根、芽长度,研究各菌株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浸种和灌根2种方式,测定幼苗株高、根长、鲜重指标,研究各菌株对辣椒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3种芽孢杆菌均能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种子萌发试验中,稀释10倍的GS09菌株菌悬液效果最为显著,相比对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分别增加了22.74%、15.39%、31.54%、23.33%;幼苗生长试验中,灌根方式优于浸种方式,GS09菌株100倍稀释液下株高、根长、鲜重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8.07%、55.56%、65.63%。GS10的促生效果仅次于GS09,GS01促生效果较弱。[结论]该研究可为挖掘新型根际促生菌株以及辣椒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对萝卜、白菜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萝卜、白菜的种子萌发试验、幼苗盆栽试验以及小区试验,对小麦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菌株的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R-J无菌滤液不同浓度稀释液及菌悬液可促进白菜种子的萌发,使萌芽整齐、萌发率增高.其无菌滤液10倍稀释液浇灌处理的盆栽白菜幼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长53%、200%和700%.同时发现,浇灌处理的盆栽萝卜幼苗与清水对照相比,株高、鲜质量、干质量也分别增长24.4%、215%和159%.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也证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具有促生作用,但促生效果低于盆栽试验.利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盆栽白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发现无菌滤液10倍稀释液和菌悬液10倍稀释液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高2倍左右.  相似文献   

9.
哈茨木霉菌株WY-1对番茄的促生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WY-1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及施用方式对番茄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常见病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剂浸种、灌根处理对番茄植株均有较好的促生作用,相对较为适宜的处理浓度为106CFU/m L;孢子浓度为106CFU/m L的哈茨木霉菌剂对番茄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15 d对白粉病的相对防效为82.15%,对灰霉病、叶霉病喷药后接种、接种后喷药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7.98%、56.82%和82.66%、72.37%。  相似文献   

10.
核桃内生菌HT3对番茄和黄瓜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测定核桃内生菌HT3的培养滤液对番茄和黄瓜的促生作用,采用浸种法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HT3培养滤液对番茄、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T3培养滤液稀释倍数在5~100倍之间时,对番茄和黄瓜的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稀释倍数小于5倍时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稀释10倍的HT3培养滤液处理的番茄和黄瓜种子的胚芽生长率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15%和142%。番茄种子浸泡时间为12 h时的促生作用明显好于浸泡24 h。HT3培养滤液处理的番茄、黄瓜植株苗比清水处理的健壮、叶片大、叶色浓绿、茎秆粗,且促进番茄和黄瓜幼苗平均鲜质量或干质量增长率均达到1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蜡样芽孢杆菌NJSZ-13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萌发以及盆栽试验探索了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NJSZ-13菌株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子发芽率、盆栽苗生长(株高、地径、总根长、根体积等)及生理生化(叶绿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植物激素质量分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试验中,各稀释倍数菌悬液均可促进种子的萌发,100倍稀释液效果最好,无菌滤液各稀释倍数促进效果不显著;盆栽试验中,菌悬液灌根的马尾松各项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P0.05),无菌滤液灌根的马尾松在鲜质量、干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及叶绿素质量分数指标上显著高于对照(P0.05)。马尾松种子萌发试验以及盆栽苗试验均证明, NJSZ-13菌株对马尾松具有促生作用,且菌悬液的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一株具有微生物源植物调节剂功能的细菌,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功能,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16S rRNA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的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并进行农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烟草肠杆菌,其发酵液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酵液浓度为1×104 cfu·mL-1时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根长、株高、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增加63.42%、46.17%、150.00%和144.83%。研究结果可为该菌株开发为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凤县几种野生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采自凤县的12种野生植物中分离获得15种放线菌.非寄主作物定殖试验表明分离所获放线菌不仅能够定殖在不同植物体内,而且能定殖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具有内生性;皿内拮抗试验结果表明,15株内生放线菌中有2株对5种供试靶标真菌(梨状毛霉菌、西瓜枯萎菌、番茄灰霉菌、粉红聚端孢、苹果炭疽菌)有明显拮抗活性,其中Am3对灰葡萄孢菌抑制率达89.0%.Am5对西瓜枯萎病菌抑制率达81.0%;2株内生放线菌的发酵液对供试靶标真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菌体残渣提取物的拮抗活性明显高于发酵滤液提取物.温室番茄、黄瓜防病促生实验结果显示菌株Am3、Am5有较好的防病促生作用,其中经Am3处理过的番茄植株干重比对照植株干重增加120%,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达68.9%.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明确内生生防菌NQ8GⅡ4在宿主和非宿主植物中的定殖能力和促生作用,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野生型NQ8GⅡ4菌株的促生潜力;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NQ8GⅡ4-GFP菌株,对枸杞、番茄、小麦、西葫芦、生菜和芹菜等6种植物进行灌根处理,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NQ8GⅡ4-GFP菌株在宿主和非宿主植物中的定殖情况,同时检测不同接种浓度对枸杞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NQ8GⅡ4菌株在5 d时赤霉素浓度可达16.6μg/mL,并具有一定解磷、产铁载体、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能力。NQ8GⅡ4-GFP菌株能定殖于枸杞、番茄和小麦的根部,不能定殖于芹菜、生菜和西葫芦。不同植物定殖率有明显差异,在宿主植物枸杞根部定殖率最高,为93.9%,在非宿主植物番茄根部定殖率为91.84%,而在小麦根部定殖率仅为21.43%。不同接种浓度下对枸杞苗生长指标影响不同,其中以105~106 CFU/mL孢子液灌根,对枸杞苗促生作用显著,在农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番茄内生放线菌总类群中识别目的放线菌,筛选出了5株FQ-017抗代森锰锌菌株,选择保持原菌株抑菌能力的抗性突变菌株FQ-017-3作为定殖及温室盆栽防效试验的菌株。灌根法接种并重新分离结果显示,茎中内生放线菌带菌量最高,根中次之,叶片中最低。各组织带菌量在体内呈现了高→低→高→低的趋势,第35天仍能从各组织中分离到FQ-017-3,表明FQ-017-3不仅能够长时间定殖于番茄体内而且能够增殖。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内生菌FQ-017于番茄苗22 d和32 d后对番茄灰霉病的平均相对防效分别为56.26%和58.25%,两者基本相当,对番茄叶霉病的平均相对防效分别为58.09%和23.96%,FQ-017-3对叶霉病的防效在后期明显降低,说明该菌对不同病原菌的防治效果不同。根据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和培养形态特征,确定FQ-017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绿木霉T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促生活性,探究其促生效果的广谱性和稳定性,以谷子、藜麦、小麦、白菜、番茄、辣椒、西葫芦、南瓜8种作物种子和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植物—微生物挥发物密封共培养法研究绿木霉T5的VOCs对8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木霉T5的VOCs对8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VOCs处理后能显著提高谷子、藜麦、白菜、番茄、辣椒、西葫芦种子的发芽率,其中,西葫芦种子发芽率提高最明显,发芽促生率达17.9%;VOCs对白菜种子的根长促生率达71.6%,对辣椒种子的芽长促生率达53.7%。VOCs处理12 d后,VOCs对藜麦幼苗地上部的促生率达54.2%;对南瓜幼苗地下部的促生效果最好,幼苗根长达到120.2 mm,促生率为69.4%。VOCs对白菜幼苗鲜质量促生率达42.2%,对西葫芦幼苗干质量促生率达81.8%。综上可知,绿木霉T5对多种禾谷类、蔬菜类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较强的促生效果,是具有广谱促生效果的活性潜力菌株,可作为后续生防菌株筛选与活性代谢产物研究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黑曲霉菌株Y-61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孵化、分散卵孵化和2龄幼虫的活性及其温室盆栽防治效果.结果表明,Y-61发酵滤液对番茄根结线虫卵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47%,对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7.92%,均与10 μL/mL的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 μg/mL的10%噻唑磷颗粒剂无显著差异;对分散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67.38%,与10 μL/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10 μg/mL的10%噻唑磷颗粒剂差异显著,其浓缩10倍的发酵液与药剂对照无显著差异;在番茄盆栽试验中,Y-61发酵原液、浓缩10倍的发酵滤液和10 μL/mL 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分别为68.57%、97.14%和95.1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一株番茄枯萎病生防菌的鉴定、定殖与盆栽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多年种植的大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番茄枯萎病菌的细菌S-13,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定殖能力和防治效果.[方法]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种属,利用该菌株的耐受300μg/mL抗利福平的突变菌株,采用盆栽试验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拮抗菌S-13突变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定殖能力以及对其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结果]S-13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U323369.1)的近似种.盆栽试验表明:灌根组和喷施组在45 d内对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100;和93;.拮抗菌接种后7、25和45 d的分离培养表明: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到第45 d达1.6×105 cfu/g根际土壤和6.6×104 cfu/g鲜根重,但在茎和叶中的定殖并不稳定,到45 d时只在灌根组的叶中检测到有生长为4×102 cfu/g鲜叶重.同时DGGE分析表明S-13在分离土壤是优势菌之一,在接种的第25 d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但在45 d检测时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逐渐减小,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拮抗细菌存在的、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能够抑制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及扩散,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淑芳  马桂珍  暴增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6-13886,13892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调整土壤pH值,播种黄瓜种子,一叶期灌根接种海洋生防菌L1-9发酵菌液.每隔3d,采集黄瓜根际土壤,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回收的L1-9菌落数量,分析pH值对L1-9菌株定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对生防菌L1-9定殖有显著影响,当pH为7.0时定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东北山樱根际促生细菌对东北山樱幼苗的促生效应,利用莴苣种子对东北山樱根际促生细菌进行筛选,并采用灌根法研究筛选出的促生细菌对东北山樱幼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株促生细菌对莴苣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其中,3-1号菌株处理的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发芽率达94%,上胚轴长比对照的平均高42%,呼吸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