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在干燥过程中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卷烟配方叶组切丝宽度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滚筒干燥前后及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干燥后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并通过感官质量评价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1)干燥前后及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干燥后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干燥后烟丝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总体含量较干燥前呈降低趋势;对于干燥后烟丝,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挥发性香味物质综合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2)聚类结果显示:干燥前的烟丝样品与切丝宽度为0.85 mm的干燥后烟丝样品聚为一类;切丝宽度为0.95 mm和1.05 mm的干燥后烟丝样品各自单独聚为一类;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挥发性香味物质综合含量的差异在增大。(3)不同切丝宽度成品卷烟的整体感官品质存在一定差异,且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感官品质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在卷烟加工过程中,切丝宽度对卷烟品质具有较大影响,在设定切丝宽度时,应同时兼顾感官品质和工艺损耗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探究了短支烟在加工过程中烟丝结构变化的关联性为给制丝工序烟丝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法和聚类分析对短支卷烟生产线上切丝后,烘丝后,加香后,卷烟机料斗处的烟丝结构之间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卷烟进行对比。[结果]①短支卷烟切丝后4.0~7.0、2.5~3.35 mm的烟丝与烘丝后1.0~4.0 mm的烟丝有较强关联性;烘丝后1.0~3.35、4.0~7.0 mm的烟丝与加香后2.5~4.0 mm的烟丝有较强关联性;加香后2.5~3.35 mm的烟丝与卷烟机料斗处2.5~3.35mm的烟丝有强关联性。②对比常规卷烟和短支卷烟在加工过程中的烟丝结构变化,常规卷烟关联性强的烟丝层由长丝逐渐向中丝转移,关联的烟丝层区间较大,短支卷烟关联性强的烟丝层由中长丝逐渐转移为中丝,关联区间逐渐减小。不同规格的卷烟在各工序间关联的烟丝层不同,烟丝结构的调整方向不同。③本研究的范围贯穿短支卷烟整个制丝生产线以及卷制前的工序。[结论]通过相邻工序间不同尺寸烟丝的关联性,针对性地查找对烟丝卷制前某具体烟丝结构产生影响前面工序的具体烟丝尺寸,优化短支卷烟烟丝结构。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探究了切丝宽度对膨胀后烟丝结构和填充值的影响,并进行了膨胀前物料含水率、浸渍时间和升华温度对感官质量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切丝宽度由0.85mm增加至0.90mm,膨胀后烟丝整丝率增加3.7%,碎丝率减少1.2%,填充值一致,切丝宽度0.85mm的膨胀烟丝卷曲度更好,外观更接近正常烟丝;适当降低膨胀前物料含水率、降低升华温度、缩短浸渍时间,有利于膨胀烟丝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制丝工艺上一环节烟丝分布对下一环节烟丝结构及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为烟丝结构的优化及稳定烟支卷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试经截短机处理后的烟片所制烟丝的结构,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切丝后、烘丝后、卷烟机料斗处、烟枪处等环节的烟丝结构关联性及烟丝结构与卷烟物理质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上一环节烟丝结构与下一环节烟丝结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各区间烟丝分布不仅影响下一环节自身所对应的区间,还影响下一区间的烟丝比例;切丝后3.35~8.00 mm尺寸烟丝与烘丝后2.80~3.35 mm尺寸烟丝、切丝后0.71~3.35 mm尺寸烟丝与烘丝后0.71~2.80 mm尺寸烟丝具有较强关联性;烘丝后5.60~6.70 mm尺寸烟丝与料斗处1.40~2.80、3.35~5.60 mm尺寸烟丝关联性强;料斗处4.75~6.70 mm尺寸烟丝与烟枪处0.71~3.35 mm尺寸烟丝关联性较强;烟枪处0.71~3.35 mm尺寸烟丝与卷烟物理质量各指标密切相关,其中与单支重、烟支吸阻、硬度、密度的最大关联系数位于1.40~2.00 mm区间。【结论】烟丝结构变化具有较强的传递性,可依据两两环节烟丝尺寸区间的关联性,针对性的查找引起烟丝结构波动的影响因素;合理控制0.71~3.35 mm烟丝比例,可提高卷烟卷制质量。  相似文献   

5.
崔升  韦小玲 《广西农业科学》2014,(12):2248-2252
【目的】优化烟丝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高烘丝加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通过直观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切丝含水率、HT蒸汽压力、筒壁温度、热风温度和排潮开度等因素对烟丝物理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切丝含水率、HT蒸汽压力、筒壁温度、排潮开度和热风温度对烟丝填充值、整丝率、碎丝率等物理指标均有一定影响;除切丝含水率外,其他4个工艺参数对烟丝感官质量也有明显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烘丝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在切丝含水率19.0%、HT蒸汽压力0.32 MPa、筒壁温度137℃、热风温度105℃、排潮开度自动调节的条件下,烟丝填充值、整丝率和感官质量得分较优化前分别提高0.18 cm^3/g、2.3%和1.3分,碎丝率下降0.7%。【结论】切丝含水率、HT蒸汽压力、筒壁温度、热风温度和排潮开度对烟丝物理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在烟丝实际烘干加工过程中,适当调整各工艺参数,可有效提高烟丝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滚筒干燥和气流干燥的烘丝加工模式,以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烟丝中多酚化合物含量及其烟气挥发酚的释放量。结果表明:卷烟主流烟气挥发酚释放量与其烟丝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关系;随着烘丝工艺强度的上升,烟丝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降解导致含量下降,进而导致主流烟气挥发酚释放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作为卷烟制丝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之一的叶丝干燥工序,主要起到去除烟丝水分提高叶丝感官质量及耐加 工性的作用,对叶丝及卷烟加工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叶丝干燥处理工艺主要有滚筒烘丝和 气流烘丝两种类型,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烘丝方式对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烟气指标和安全性5 个方面的研究 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为企业今后依据自己产品定位及品牌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控制长切丝技术对卷烟产品质量特性的综合影响,为保障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切丝宽度统一为1.0 mm,比较平刀、齿距50 mm、齿距40 mm和齿距30 mm等不同烟丝控制长度对烟丝结构分布特性、常规化学成分、卷制质量、卷烟燃烧状态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烟丝中长丝、中丝所占比例更加均衡,烟丝结构更加均匀;干燥后烟丝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呈明显下降趋势,切丝长度对其他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大;控制一定的切丝长度可有效提高烟支密度均匀性、烟支卷制质量的稳定性,切丝长度控制为50 mm时烟支密度的均匀性最好;随着切丝长度的缩短,烟支燃烧最高固相温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切丝长度对烟支的燃烧速率影响较小;不同的烟丝控制长度对卷烟产品的感官质量有较大影响,感官品质排序为齿距50 mm齿距40 mm齿距30 mm平刀。【结论】适当的控制切丝长度可有效提升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片烟尺寸的适宜范围,开展了>50.00 mm、>40.00~50.00 mm、>25.40~40.00 mm、>12.70~25.40 mm、6.36~12.70 mm 5种不同片烟尺寸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片烟尺寸对叶片形状系数、烟丝理化指标、卷烟的物理指标、燃烧落头倾向率、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卷烟的烟气指标无明显影响。适宜片烟尺寸下叶片形状更接近圆形,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丝中含梗签率、卷烟物理指标的控制,感官质量较优。片烟尺寸小的卷烟具有烟支密度分布均匀性好、卷烟燃烧落头倾向率低、烟枪后4.00 mm以上长丝率低等优点,具有烟丝碎丝率、卷烟含末率、端部落丝量高,烟丝整丝率低,填充能力差的缺点。>12.70~25.40 mm片烟尺寸的卷烟重量和吸阻稳定性好、烟枪后>2.00~4.00 mm中丝率最高,通过烟枪后烟丝尺寸聚类分析可将片烟尺寸划分为>40.00 mm、>12.70~40.00 mm、6.36~12.70 mm 3组。综合细支卷烟质量要求,打叶片烟尺寸应适中,适宜范围为&...  相似文献   

10.
两段式滚筒烘丝机含水率分区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芳  陈杰  徐永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99-202
为验证KLD3-2Z两段式滚筒烘丝机分区控制对烟丝含水率控制水平的影响,采用统计分析工具和对比分析法对两区域水分控制独立性参数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筒温前高后低的两段式烘丝机提升前区水分控制独立性,脱水速率响应加快,出口水分精准控制水平提升。依据研究结果优化了两段式烘丝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工艺参数,提升了烘丝工序加工质量精准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烘丝出口批内含水率控制稳定性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H9进料含水率对干燥后烟丝综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了SH9在线高速膨胀系统对烟丝进行干燥时不同进料含水率条件下烟丝综合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显示,不同的进料含水率对烟丝、填充值以及感官质量均有较显著影响,对整丝率、碎丝率影响不显著.[结论]研究可为卷烟企业在用SH9在线高速膨胀系统对烟草加工时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HXD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对烟丝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HXD气流干燥的加工质量,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均匀设计法,通过直观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HXD叶丝含水率、叶丝温度、工艺气温度、蒸汽流量和负压等因素对烟丝物理指标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观分析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和多元回归分析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的物理质量指标和感官质量得分均高于优化前,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工艺参数组合(3号)表现最优,其烟丝填充值分别较1号和2号高3%和2.3%,碎丝率下降41.7%和25%,感官质量相差不大。保证烟丝气流干燥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干燥过程工艺指标为叶丝含水率18.0%、叶丝温度66℃、工艺气温度232℃和蒸汽流量900L/h。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配方烟丝加工质量的影响,对烟丝经滚筒干燥和气流干燥处理后的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卷烟主流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7项有害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相对于滚筒干燥,气流干燥后烟丝的整丝率和填充值显著升高,总氮含量显著增加,总挥发酸显著降低,多酚类物质总量增加,致香物质在不同叶组配方中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卷烟主流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体呈大幅降低趋势,7项有害成分中的CO、NNK、苯酚和巴豆醛释放量显著降低,NH3释放量明显增加,危害性指数显著降低;(2)不同干燥方式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香气量、杂气、透发性、劲头、刺激性和津润感方面,且气流干燥能提升卷烟的津润感,但同时也会导致杂气和刺激性增加,香气的透发性降低。干燥工艺对感官质量的影响在不同配方叶组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卷烟烟丝结构分布及其对物理质量的影响差异,为短支卷烟烟丝结构优化和物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比同档次短支卷烟(74 mm×24 mm)和常规卷烟(84 mm×24 mm)的烟丝结构分布,并对烟丝结构与物理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尺寸分布.[结果]短支卷烟的短丝率和碎丝率与常规卷烟基本相同,但长丝率和中丝率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长丝率降低、中丝率增加.对卷烟物理指标与烟丝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排序,短支卷烟为吸阻>含末率>端部落丝量>吸阻标准偏差>硬度标准偏差>硬度,常规卷烟为硬度>含末率>端部落丝量>硬度标准偏差>吸阻标准偏差>重量标准偏差.对短支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X2(7.00~10.00 mm)、X5(3.35~4.00 mm)、X7(1.00~2.50 mm)和X8(≤1.00 mm),对常规卷烟物理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烟丝结构分布包括A1(>10.00 mm)、A2(7.00~10.00 mm)、A6(2.50~3.35 mm)、A7(1.00~2.50 mm)和A8(≤1.00 mm).[结论]相对于常规卷烟,影响短支卷烟物理质量的烟丝结构分布更具体,同档次短支卷烟生产时可针对波动较大的物理指标,通过控制长丝率和碎丝率,适当增加3.35~4.00 mm的中长丝和1.00~2.50 mm的短丝比例,以提升短支卷烟的物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切丝宽度对成品烟丝结构及其分布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特定配方叶组切丝宽度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卷烟精细化加工水平。【方法】以"云烟"某规格卷烟3个批次的配方叶组为试验材料,在制丝工艺流程和其他工艺参数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在切丝工序对3个批次的配方叶组分别设定3种切丝宽度(0.90、0.95、1.00 mm)。对不同切丝宽度条件下的成品烟丝结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烟丝结构分布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不同切丝宽度对成品烟丝结构影响较大,除S3长度(2.50~4.00 mm)外,成品烟丝中对应长度烟丝质量的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随着切丝宽度的增加,成品烟丝中的中长丝比例增加,短丝和碎丝比例降低,成品烟丝结构分布稳定性降低。【结论】切丝宽度增加对提高烟丝整丝率,降低工艺消耗具有正向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配方叶组切丝宽度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回潮设备对"干头干尾"烟丝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干头干尾"烟丝选择适宜的回潮方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滚筒干燥后的"干头干尾"烟丝为试验材料,以烟丝物理特性、挥发性有机酸和致香物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回潮方式对"干头干尾"烟丝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IROX叶丝增温增湿设备和NA312-H015型滚筒式叶丝回潮机两种回潮设备有助于"干头干尾"烟丝对水分的充分吸收,提升烟丝在后期掺配及卷制工序中的耐加工性能,同时有利于"干头干尾"烟丝中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保持。【结论】SIROX叶丝增温增湿设备和NA312-H015型滚筒式叶丝回潮机是"干头干尾"烟丝最适宜的回潮设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宽度烟丝组合对卷烟物理指标及其综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分组加工过程中不同模组叶丝宽度组合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卷烟精细化加工水平。【方法】以进行分组加工(薄板模组和气流模组)的卷烟配方叶组为试验材料,每个模组分别设定3种切丝宽度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2因素3水平),最终共产生9种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试验烟支样品。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不同试验烟支的各项物理指标(重量、圆周、长度、总通风率、硬度和吸阻)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试验烟支的物理指标综合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试验烟支物理指标的差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1)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烟支各项物理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随着烟丝宽度的增加,烟支的单支重量、总通风率及其物理指标综合稳定性系数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不同宽度烟丝组合的烟支样品可以聚为3类,聚类的分界点主要体现在薄板丝宽度的差异上。【结论】该规格卷烟薄板模组和气流模组的切丝宽度分别为0.95 mm时,组合后的烟支物理指标整体表现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尺寸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再造烟叶的尺寸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比研究边长为45,25 mm的菱形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边长为45 mm菱形再造烟叶会产生结团缠绕现象,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58.66%,长丝率为63.76%,中丝率为20.48%,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65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58 cm3/g;边长为25 mm菱形再造烟叶的结团缠绕现象显著改善,在烟支中的分布均匀性为75.62%,长丝率为61.96%,中丝率为21.35%,纯再造烟丝填充值为6.80 cm3/g,成品烟丝填充值为4.63 cm3/g;2种尺寸再造烟叶应用后,卷烟的常规化学指标、烟气指标、感官质量基本无差异。[结论]再造烟叶边长由45 mm调整为25 mm后,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得到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滚筒烘丝机叶丝干燥加工质量,采用稳健设计法研究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筒壁温度和负压等因素对烟丝加工后叶丝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温度、热风风速、筒壁温度和负压等因素对干燥后叶丝含水率和温度均值和波动均有一定影响;稳健设计对影响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各因素的最佳组合为热风温度105℃、热风风速0.17m/s、筒壁温度135℃、负压-30Pa。在此条件下,干燥后叶丝稳定性达最优。  相似文献   

20.
成丝工艺参数对梗丝形态及有效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梗丝形态分布,提高丝状梗丝比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物料水分、压梗间隙和切梗丝宽度对丝状梗丝比例、梗丝物理质量的影响,确定成丝工艺参数组合;将梗丝以15%的比例添加到卷烟配方中,分析梗丝形态分布改善对梗丝有效利用率及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在29%~31%范围内波动对梗丝形态分布及物理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压梗间隙是影响梗丝形态分布及填充值的关键因素,切梗丝宽度是影响梗丝物理质量的关键因素。确定最佳烟梗成丝参数为物料水分含量30%,压梗间隙0.8 mm,切梗丝宽度0.18 mm;在最佳成丝条件下,丝状梗丝比例提高101.90%,片状梗丝比例降低49.00%,烟支中梗丝含量提高6.08%,标准偏差降低65.90%,端部落丝量降低15.15%,吸阻标准偏差降低21.15%,烟丝密度标偏降低16.56%。通过优化的成丝工艺参数,梗丝形态分布得到改善,卷烟物理质量及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