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牧草之王,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苜蓿的增产空间巨大,通过对苜蓿进行合理的生产管理,可以增产1倍,甚至2倍,本文从苗床准备、播种、施肥、灌溉、杂草防除方面对国内外苜蓿生产管理技术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中部3个不同地区的苜蓿种子田中进行苜蓿切叶蜂放养试验,观察其对苜蓿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切叶蜂可显著提高苜蓿的结实率,最高达55.54%。3个地区的种子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鄂尔多斯沙地草原改良试验站的增产效果最显著,为对照的4.78倍;其次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科技园区,增产3.09倍;农牧交错区试验示范基地最低,增产1.26倍。于蜂箱不同距离和方位上的种子产量也有较大差异,距离蜂箱10~40m内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80m之外的,蜂箱西侧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蜂箱南侧、北侧。3个地区苜蓿切叶蜂的繁殖率为103.6%~210.1%,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科技园区的繁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河西农区养殖业饲料种植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索东让  孙炳玲 《草业科学》2004,21(11):48-51
通过5年定位试验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或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与玉米Zea mays单作,小麦-豆科饲草栽培模式地上生物量相当;苜蓿或串叶松香草粗蛋白、粗脂肪产量最高,667 m2总产量为396.0和352.2 kg,比其他粮食作物增产65.9%~185.9%.苜蓿、串叶松香草生产成本低,仅为粮食、粮-饲型种植模式的1/3~1/2.1 kg粗蛋白、粗脂肪生产成本0.26~0.27元,是粮食、粮饲生产成本的 1/8~1/5.饲草田效益显著,不计劳动力时,产投比为7.5~8.0,利润率6.5~7.0,是粮食生产模式的 2.3~ 2.6倍和4.5~6.0倍.苜蓿、串叶松香草粗蛋白、粗脂肪产量相当于粮食作物的2~3倍.因此,压缩粮食作物面积,扩大饲草面积是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4.
羊草草原改良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0~1997年改良退化草原4349.2km2,主要改良措施:1浅耕翻改良,有效利用15年,年均增产90.5%。2松土改良,有效利用年限6~10年,平均增产70.35%。3施肥改良,其中施尿素187.5kg/hm2,产草量提高3.2倍,施厩肥30~37.5t/hm2,第二年增产53.5%。4引种国内外苜蓿品种25个,筛选出一批耐寒抗病品种,每年割两茬,干草产量4927.5kg/hm2,是对照的3倍。表现好的品种有黄花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公农2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5补播改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合明  马福田 《草地学报》1995,3(4):289-296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苜蓿(Medicago sariva)放牧草地以其成本相对低、营养价值高、家畜生产性能优异而得到生产者的青睐.但用于干草的苜蓿不耐践踏,不适合放牧,而且家畜鼓胀病也限制其利用,因而使之成为苜蓿科研的新方向.有关放牧型苜蓿品种的选育以及家畜鼓胀病的管理研究,笔者将分别在其他文章中阐述.本文主要就苜蓿放牧地的管理(放牧方式、时间和强度)、合理利用及其对不同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目前育成的放牧型苜蓿品种进行综述,以期为苜蓿放牧的管理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典型的雨养型农业区发展规模化苜蓿产业条件先天不足,笔者在多年的苜蓿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了苜蓿田间管理方面的一些细节措施,在苜蓿生产提质增产上效果明显,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磷、锌、硼、钴对苜蓿肥效与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经二年在庆阳黄土高原试验进行磷、锌、硼、钴作苜蓿基肥和苜蓿种子丸衣化田间试验。结果证明锌、硼用于苜蓿种子丸衣对苜蓿有显著增产效果,但锌与硼配合会互抑制降低肥效,其它处理对苜蓿投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质,动物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更好地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苜蓿的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浅析农区种植苜蓿的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宝忠 《家畜生态》2000,21(2):36-36,38
我国现行农业生产要满足畜牧业生产对饲料的要求 ,合理安排种植作物 ,以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畜产品产量。本文通过分析农区种植苜蓿的效益 ,使人们充分认识苜蓿生产在饲料生产及至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 ,促进粮草并举协调发展 ,提高耕地生产效益 ,生产更多更好的畜产品。1 种植苜蓿 ,经济收入较好农区粮食生产 ,由于季节性强 ,劳动强度大 ,难管理 ,费工时 ,投资大 ,成本高 ,每亩耕地年纯收入仅 2 0 0~ 3 0 0元。而苜蓿生产易管理 ,省工时 ,投资少 ,成本小 ,每亩耕地年纯收入 70 0元左右 ,是种粮收入的 2~ 3倍。农区种植苜蓿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
苜蓿种子生产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苜蓿的营养价值与奶牛的混合精料接近,苜蓿的蛋白含量是禾本科牧草的2.3倍,可消化粗蛋白含量是禾本科牧草的3.2倍。在塔城地区种植玉米每667m2产量在1 000kg左右,每667m2产粗蛋白81kg。同等肥力的耕地种苜蓿每667m2可产苜蓿干草1 000kg,产粗蛋白180kg。因此,苜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是粮食作物的2倍还多,生产同等数量饲料粗蛋白,种苜蓿比种粮食作物节省一倍耕地。此外,种苜蓿还能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奶牛的饲料粗蛋白转化率高于其他家畜和家禽,达30%。生产1t乳蛋白需要饲料粗蛋白3.3t,比生产1t其他动物蛋白需要饲料粗蛋1~15t,节省1.7t,节省34%,相当于节省谷物饲料20t,节省耕地1.67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20年的研究,已选育出遗传性稳定的苜蓿雄性不育系Ms-4,该不育系属于完全不育的类型,适合于制种利用;已寻找确定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Ms-4×新疆大叶苜蓿,该组合小面积试验比对照增产58.4%,可供杂交制种之用;已开始小面积的杂交制种试验,并已获得杂交种种子,现在正在进行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预计到2000年我国自己制种出来的第一个杂交苜蓿即可投入生产上推广,该项成果可望成为21世纪我国苜蓿大幅度增产的先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浓度抗水解稳定离子钛ASIT对连作紫花苜蓿的调控效应,了解ASIT对连作紫花苜蓿化感缓解效果及调控连作紫花苜蓿的基本成效。试验通过向分枝期紫花苜蓿叶面喷施ASIT,浓度分别为0 (CK)、1 400、1 200、1 000、800(稀释倍液),现蕾期测定形态学、生理学指标。结果表明:ASIT浓度为1 200倍液效果最佳,1 400倍液次之,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全株生物量,同时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主根长、鲜重、POD、SOD、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指标,同时降低了MDA的含量,各指标均显著优于CK或非连作苜蓿(P 0. 05)。表明在紫花苜蓿连作生产中喷施ASIT,苜蓿生长发育较好,抗连作逆境效应明显,可达到理想的预期调控成效。进而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破解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的抗逆增产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饲草。苜蓿的种植成本低于粮食作物,易管理,而且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效益是种粮的2~4倍,即可直接用于畜牧业生产,又可作为商品草出售,同时还有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洛阳市按照以畜定草、草畜结合的办法,经过3年多来在高水肥地、丘陵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在苜蓿高产栽培及管理上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苜蓿的栽培要点1.1充分做好苜蓿备播1.1.1选择地块要根据苜蓿的特性选择地块。苜蓿主根发达,入土深2~6米,但耐涝能力差。因此,要选择地势高…  相似文献   

15.
2006~2007年在合作市那吾乡格河自然村和舟曲自然村,进行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人工草地混播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红豆草和苜蓿的混播不宜作为收种草地利用,但作为收草利用是一种较好的混播模式.在播种第二年混播草地干草产量达15 359kg/hm2,高出当地燕麦1.76倍,新增产值达15 773元/公顷,比当地燕麦高3.15倍;第一茬干草含粗蛋白18.12%,第二茬含粗蛋白16.39%,共增产粗蛋白2 843.51kg/hm2,是种植燕麦的2.8倍,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重要的生长特性,与苜蓿的生产性能、越冬存活率有密切的关系.秋眠性是划分苜蓿品种的第一指标,对指导苜蓿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苜蓿秋眠性的测定方法、生化研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我国苜蓿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政策扶持下,苜蓿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主要表现为:一是苜蓿产业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二是苜蓿产业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三是苜蓿生产管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四是苜蓿龙头企业和外包服务组织不断壮大;五是苜蓿产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我国苜...  相似文献   

18.
对两种苜蓿根瘤菌剂在苜蓿上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可以提高苜蓿鲜草产量,各处理三年总产鲜草较对照增产4.49~21.9t/hm2,增产率为3.3%~16.3%,其中以富思德苜蓿根瘤菌进行土壤接种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苜蓿富含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一些未知的生长因子和繁殖因子,是兔生产中优质的粗饲料原料.在兔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苜蓿有助于其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抗病能力、饲养经济效益等的提高.本文综述了苜蓿的营养价值,不同刈割时期对苜蓿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苜蓿饲料在兔生产中的应用,以及苜蓿种植与兔生产相结合的绿色养兔、循环经济模式,为苜蓿在兔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具有产草量高、适应性强、草质优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于家畜消化的特点,营养价值居牧草之首,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苜蓿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在相同的土地上,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产量也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苜蓿在动物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苜蓿的营养价值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营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王成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