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速实现三维可视化土石方量精确计算的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健扬  倪万魁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6):136-138,145
[目的]对快速实现三维可视化土石方量精确计算的方法与应用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决策安排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利用Petrel软件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能够实现三维精准可视化土石方量的快速计算。[结果]通过模型精度评价认为,该方法不仅满足工程需要,模拟精度还要高于常用的Surfer软件。[结论]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用该方法的土石方量精确计算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工程预期成效,估算结果还更为保守可靠。  相似文献   

2.
3种坡面流水深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坡面流水深的快速、准确测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超声波系统测量变坡试验水槽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坡面流水深,同时用测针法和染色法对其进行平行测量,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相对均方差误差(RRMSE)和Nash—Sultcliffe系数(NSE)4个指标比较超声波法和染色法或测针法测量数据的接近程度。[结果]通过对3种方法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不管以测针法还是以染色法的测量值为参照,超声波法测量的水深值与参照值更接近且相关程度更高。[结论]超声波法能快速有效地测量坡面流水深,用于侵蚀静床坡面流水动力学、土壤侵蚀机理等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受多环芳烃长期污染农田土壤中苯并[a]芘(B[a]P)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pH、水分和温度对土壤中B[a]P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污染土壤中B[a]P能被土著微生物快速去除,其消减过程受到pH、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初始pH为4.6、5.9和7.3的泥浆中B[a]P在7天内的去除率分别为43.8%、37.8%和14.0%。在土壤水分为22%、43%、65%和87%田间持水量,温度为28℃条件下培养80天后土壤中B[a]P的去除率分别为42.5%、96.6%、96.3%和34.3%。在土壤pH为4.5,土壤水分为60%±5%田间持水量,温度为25℃和40℃条件下土壤中B[a]P的半衰期分别为33天和16天。可见,pH、水分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对土壤中B[a]P的消减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可通过人为调控强化B[a]P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三维建模的流程和方法,以期为后续数字园区建设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园区GPS测绘以及地面调查数据,将可视化建模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工程中。[结果]以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为例,运用约束三角剖分和空间插值等技术,解决了地物与地形的无缝拼接、土壤实体建模、植物模型快速生成等关键问题,最终构建了包含工程措施、植被、土壤等要素的园区地上下一体化三维模型。[结论]开发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可以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区的科学支撑、社会宣传、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机质诊断指数的土壤镉含量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镉(Cd)因其不易分解被土壤中的有机质吸附在土壤中富集,它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1],而且Cd通过作物的吸收富集于果实中,从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2,3]。传统的土壤Cd含量测定方法是系统采集土壤表层样品,然后采用室内化学分析方法[4]。这些方法存在费钱、费时等缺陷,不能满足快速有效监测土壤Cd含量的需要。80年代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高光谱遥感技术利用土壤反射光谱获取土壤理化成分。土壤实验室反射光谱已成功用来预测具有光谱特征的成分,如氮含量[5]、铁氧化物[6]、碳酸盐[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评价的贵阳市土地开发利用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结合贵州省贵阳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承载量综合评价贵阳市环境状况,为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能值分析方法评价环境承载力和环境承载量,利用灰色预测模型模拟未来环境演化状况。[结果]贵阳市环境承载力波动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生物生产面积变化是主要驱动力;环境承载量快速上升,石油、电力等能源类和建材类、磷矿的能值消耗量大幅增加,废气成为污染物同化的主要压力源。[结论]贵阳市当前未出现环境赤字,但根据预测结果,未来环境负荷将会超过环境承受能力阀值,危害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需要采取策略优化贵阳市土地开发利用,以避免出现环境赤字,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人机和传统地面方法测量侵蚀沟形态的差异,研究无人机影像提取西藏地区侵蚀沟形态的适宜性,以期准确、快速获取西藏地区沟蚀参数,为该地侵蚀沟快速调查与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6个研究地点20条侵蚀沟,对实地测量与无人机正射影像提取的沟长、沟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实地测量相比,影像提取侵蚀沟沟长的平均偏差集中在2%~5%;沟宽的平均偏差集中在0~40%,其中实测沟宽范围在400~1 000 cm时,提取值和实测值的偏离程度最低。在6个研究地点中,影像提取值的偏离程度和侵蚀沟所处位置没有明显的关系。沟缘土质、沟缘线附近的植被及放牧对沟缘的踩踏是影响侵蚀沟形态提取的主要因素。[结论]无人机遥感可为西藏地区沟蚀监测提供便捷、可靠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有1/3的土地是盐碱地,我国约有盐碱地3 0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1]。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优良耕地资源日益缩减,盐碱荒地将逐步演化为耕地资源和各类经济开发区、甚至是城市建设的立足地,盐碱地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盐碱地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无人机高清影像快速估算矿山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为无长期地形监测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估算提供了新方法。[方法]通过无人机和RTK-GPS分别获取研究区影像及地面控制点坐标,利用Agisoft PhotoScan Professional 1.1.2软件生成研究区空间点云,利用ArcGIS 10.3生成高精度DEM,通过目视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快速估算研究区土壤侵蚀速率。[结果]本研究区排土场边坡土壤流失面积11 052.53m2,土壤侵蚀总体积835.41m3,土壤侵蚀速率为4 043.82t/(km2·a)。使用普通克里金法插值生成DEM数据精度为0.26m。[结论]通过本研究方法计算出的排土场土壤侵蚀强度属于中度侵蚀,土壤侵蚀速率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精度也满足了本研究的需要,同时,在高密度点存在的情况下,各种插值方法生成DEM数据误差相差不大,使用普通克里金法能够使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消费型旋翼无人机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快速构建工程堆土地形模型的方法和精度,为城市水土保持监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消费型旋翼无人机大疆精灵4Pro作为航摄平台,对某一在建公园工程堆土地形进行低空垂直下视和倾斜交叉航摄,配合不同数量控制点快速构建地形模型,分析两种航摄方法在不同数量控制点时的相对精度、绝对精度以及地形模型的面积和体积与近似准确值的比较精度。[结果]①地形起伏较小的工程堆土地形不适用于低空45°倾斜航摄,可增大倾斜角度至70°进行倾斜航摄;②垂直下视航摄整体精度优于倾斜交叉航摄,无控制点时相对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土方测量误差小于5%;③倾斜航摄在稀少控制点时可以提高高程精度和土方测量精度,5个控制点时土方测量误差小于1%。[结论]消费型无人机在无控和稀少控制点时构建工程堆土地形模型能够达到很高精度,可以快速、精确、三维直观地反映面积和土方变化,能够为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和监测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为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SR模型,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钦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进行测度。[结果]2008—2010年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不断上升,2011—2015年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升呈现升降起伏变化。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钦州市8a来土地利用可持续水平的动态变化水平。[结论]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影响钦州市土地利用的三大重要因素,需要采取政策调控措施才能够对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钦州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旋翼无人机获取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区域的低空遥感影像,通过倾斜摄影技术构建数字表面模型,结合ESP分割尺度评价工具获取最优分割尺度参数,采用多元特征空间指标参与最邻近分类法的监督分类,并依据位置信息的评价方法和误差矩阵对分类解译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的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区域的地物分类总体精度达到了86.10%,Kappa系数为0.841,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满足精度需求。[结论]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实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区域地物的快速、精确识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极端降雨条件下淤地坝系的风险预警防控问题,实现智能巡检,防止淤地坝发生水毁溃决,为防汛管理和风险预警提供专业、快速、精确的技术支持。[方法] 基于iVX语言,使用MySQL数据库,采用“家谱法”理论和淤地坝系溃决风险分析程序FT-IWHR,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形成全覆盖、高效率软件系统。[结果] 建立了淤地坝系风险预警防控平台,以可视化、移动化的方式将淤地坝系基础信息、巡检监测系统和溃决风险预警系统应用到淤地坝系的日常风险管理中。该平台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西廒沟小流域得到应用。[结论] 通过信息化建设对淤地坝系进行风险预警防控是可行的。它可以提供快捷直观的信息传递平台,方便工作人员对淤地坝进行运行管理,有效预防淤地坝系发生风险事故。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述评,探索土壤侵蚀遥感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为研究者快速选择适宜的遥感数据源和研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研究方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研究区域和主题,总结了土壤侵蚀研究中常用遥感平台和数据源,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壤侵蚀特征识别、监测与尺度效应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遥感技术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关键因子获取中的应用。同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论]遥感技术作为开展大范围、长时间序列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我国土壤侵蚀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基层遥感数据时效性不强、数据源单一和识别因子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其高效应用和推广需要技术层面和人员、经济支持层面共同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吴艳霞  罗恒  王彦龙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230-239,245
[目的]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进行测度和分析,为该区生态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社会经济—自然生态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及生态安全DPSIR指标体系,以2008—2017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测度,并根据测度结果进行指标回溯分析生态安全问题成因。[结果]①2008—2017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体而言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但生态环境改善状况幅度并不明显;②2009—2016年社会经济子系统受力方向为正,但自然生态子系统受力方向在多个年份表现为负,表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生态环境受到侵害的偏利发展模式在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期存在。[结论]产业结构优化步伐缓慢、工业污染、人口扩张对生态承载力造成的压力、快速城镇化对自然资源的侵占等因素已成为阻碍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安全提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敏  阮俊杰  王卿  沙晨燕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5):185-190,197
[目的]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研究。[结果]2000—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城镇和林地大面积增加,农田大面积减少,湿地保持稳定;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青浦东部地区的生态风险高于西部地区,且东部风险扩张速度高于西部,城市化对生态风险的影响显著。[结论]区域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生态风险值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这些变化与生态系统变化及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气候和植被区现代土壤类脂物分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分子化石探讨古植被、古气候等全球变化问题的研究日益开展.研究的载体已经涉及到海相沉积物[1]、湖相沉积物[2]、欧洲泥炭[3]、雪冰[4]、黄土[5]等沉积物,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生根剂对假俭草茎段撒播生根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假俭草做为水土保持植物快速建植提供合理有效的技术指导。[方法]从茎段撒播技术中的茎段生根关键环节开展试验,比较不同生根剂对假俭草生根茎段比例、生根时间和成活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生根剂和处理方式。[结果]吲哚丁酸(100 mg/L)对假俭草撒播茎段的生根效率、缩短生根时间和成活率效果最佳;覆盖无纺布对提高假俭草茎段生根效率和缩短生根时间有显著作用,但是对假俭草茎段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生根剂对假俭草茎段生根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吲哚丁酸。  相似文献   

19.
化学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反应物、产物、中间体)的分子吸收了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再从激发态返回基态,同时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化学发光。基于分子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和被测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发光(CL)分析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与流动注射的快速分析和高精度相结合形成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度高、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其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1]。目前,在农业科学上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食品[2]、农药分析[3]等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城市污水作为植物生长的水源和肥源,以期同步实现沙漠化土地的快速修复和污水净化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湿地填料为细沙,栽培植物为高羊茅、黑麦草、狗牙根、芦苇和香蒲进行试验设置。[结果]试验仅4个月,细沙容重减小了20%~23%,有机质至少增加了3.9倍,有效磷、pH值、电导率和孔隙率分别增加了16%~103%,3%~5%,1.7~2.6倍和16%~25%,与原细沙差异性显著(p0.05),而碱解氮、全磷和各湿地细沙理化性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能够迅速增加细沙养分含量,改善细沙理化性质,以极浅型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沙漠化土地可行。高羊茅和黑麦草可作为修复沙漠化土地的优选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