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洞庭湖区不同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珍珠养殖池塘、四大家鱼苗种养殖池塘、四大家鱼成鱼养殖池塘、大水面、藕池、浮萍池等养殖池塘和进水沟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水体中COD、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可溶性磷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藕池中的CO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苗种池和进水沟的COD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7大水体中珍珠养殖池的COD最低;苗种池中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大水面、进水沟和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最低。成鱼池中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珍珠养殖池和浮萍池中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浮萍池中的总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磷含量与进水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浮萍池与藕池中的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磷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可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成鱼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浮萍池和苗种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可溶性磷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与管理以及合理、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糯扎渡鱼类增殖站丝尾鳠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检测,了解其变化规律。池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高锰酸盐指数4.87~21.10 mg/L,氨氮0.128~1.086 mg/L,亚硝酸盐0~0.01 mg/L,溶解氧5.34~8.40 mg/L。丝尾鳠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非离子氨的适应能力较好,适合作为池塘养殖品种。最后提出了几种水质调控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幼蟹塘种植不同面积的芦苇稻(分别占池塘面积的10%、20%、30%)后,对池塘水体水温、溶解氧、p H值、钙镁总硬度、高锰酸钾盐指数、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叶绿素a 12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探究合理的芦苇稻种植面积对幼蟹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效果,了解其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芦苇稻幼蟹塘的亚硝酸盐氮、总磷、磷酸盐磷含量总体低于不种植芦苇稻的对照组,而高锰酸钾盐指数和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他各指标二者差异不明显;在养殖中后期,种植3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高锰酸钾盐指数、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磷、叶绿素a较种植10%、20%面积芦苇稻组的池塘高,而溶解氧、钙镁总硬度、硝酸盐氮则相反;在养殖期间,种植20%面积芦苇稻幼蟹塘的叶绿素a含量总体低于10%面积幼蟹塘;此外,种植芦苇稻后幼蟹池塘水体p H值达到渔业水质和地表水环境标准,高锰酸钾盐指数、总磷、氨氮、总氮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的Ⅰ、Ⅱ、Ⅲ、Ⅳ级标准。综上表明:芦苇稻对幼蟹池塘水体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幼蟹塘套种50%水花生+20%芦苇稻的水质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个体纤小,体型优美,极具观赏价值;肉质细嫩,刺少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由于黄颡鱼品种独特,对生长环境和养殖管理要求相对较高,日常管理必须把握好以下六大措施。1.池塘宜深,水质良好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长于水体底层,生存温度6~38℃,最适宜生长温度25~28℃,p H值范围6.0~9.0,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双版纳增殖放流资料,回顾总结了8年来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效.自2005年,西双版纳澜沧江土著鱼类放流正式启动,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增殖鱼类主要是澜沧江流域土著鱼类叉尾鲇、丝尾鳠、胡子鲶、中国结鱼和云南华鲮等品种,投放量达到530万尾.经过大规模增殖放流,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生态浮岛对渔业养殖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选择水芹菜等植物构建了生态浮岛,并在水库浮岛区域和距离浮岛100m区域对水质的氨氮、总磷、总氮、亚硝酸盐氮、p H、透明度等指标进行了定期检测。11个月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生态浮岛能够有效的消减水体氨氮、总氮、总磷等富营养物质,并稳定和改善p H、透明度等常规水质指标。生态浮岛选择的水芹菜等植物自身不但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能转化水体富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水库周围景观和鱼品质得到提高,推动了休闲垂钓的发展,提升了水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利用膨润土、腐植酸钠、黄腐酸吸附光合细菌制成一种新型底质改良剂,通过对池塘水质指标和底质有机质的测定,研究该底质改良剂对池塘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底质改良剂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水体中溶解氧(DO)含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化学需氧量(CODMn)明显下降,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氮(NO2--N)的去除效果显著,水体pH值稳定在渔业水质标准范围(淡水6.5~8.5);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池塘底质有机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池塘泥鳅养殖对养殖水体的影响,选择湖北天门四海泥鳅养殖基地和仙桃市郭河镇养殖户的10口泥鳅养殖池塘及水源进行取样分析,调查养殖池塘水质污染情况,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的养鳅水源为井水,水质偏酸性、氧化还原电位偏低、氨氮偏高,不符合养殖要求。池塘养殖水体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浓度范围正常,而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浓度严重超标,浮游生物量偏高。调查区域泥鳅养殖池塘污染以营养物质和有机物污染为主,水质污染主要与饲料选择、投加方式有关。泥鳅养殖池塘可采用生物浮床、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9.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由摄食人工颗粒饵料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草鱼、斑点叉尾鮰等;其余20%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如鲢鱼、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一、渔池标准成鱼养殖池以0.3~0.7公顷为宜。要求水质良好、溶氧量高、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池塘周围无  相似文献   

10.
将沼液用于水产养殖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沼液施用过程中对水体环境及鱼品质的影响有待研究阐明。通过大塘沼液养鱼试验,考察了沼液施用对池塘水质指标、池塘底泥以及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沼液养殖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氨氮、总磷含量有所上升但未超过相关国家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比对照组高,添加沼液池塘重金属含量和对照塘无明显差异,都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池塘底泥中有机质、全氮、总磷含量有所增加,重金属含量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施用沼液增加了鱼产量,添加沼液后鱼的品质与对照鱼差异不大,鱼肉重金属含量未超标。  相似文献   

11.
青鱼是我国淡水养殖"四大家鱼"之一,属肉食性鱼类,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湖泊、池塘中的传统养殖鱼类。青鱼个体较大,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中,将青鱼作为主推养殖品种之一,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电力配套完善、能排能灌、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  相似文献   

12.
宋学林  沈勤 《现代农业科技》2010,(7):360-360,365
从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方面介绍了养殖池水质调控技术,以期为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4年、2016年高峣养殖池塘水质的监测,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高峣养殖池塘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养殖池塘中氨氮、Cu、Zn、Pb、Cd、Hg均未超标,池塘水质受到pH值、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的影响。主要污染项目为非离子氨、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且这4项超标率均为100%。池塘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5.68,超出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4.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池塘养殖鲟鱼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池塘条件 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氧值高,溶氧量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1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池塘循环水净化区和湖泊网围养殖区实施生态放鱼,进行水质净化,结果表明,在调查的范围内,随着放养生物量和生物产量的增加,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呈降低趋势,水质指标达到水产养殖水质要求和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而且减少了高温损失,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但放养生物量和生物产量对养殖效益指标的影响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进一步研究渔业水源管护制度、适宜的生态放鱼品种数量及规格、创新经营管理方式等,有利于发挥“护渔活水”的生态养护功效,促进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澜沧江的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在高低温季节对不同养殖密度的光唇裂腹鱼的养殖水体进行水质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5—10月,4个鱼池的月平均温度范围是15~22℃,溶氧(Do)范围是5~8 mg/L,p H值范围是7.8~8.8,化学需氧量(COD)范围是6~14 mg/L,总氮(TN)含量范围是0.2~0.9 mg/L,总磷(TP)含量范围是0.2~1.6 mg/L,氨氮(NH3-N)含量范围是0.005~0.030 mg/L。研究表明,温度、Do、p H值、TN、NH3-N含量都处在安全范围内,TP超过了有效磷临界值,COD和TN的含量较高,需要加以调控。此研究着重从水质理化因子与光唇裂腹鱼养殖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为光唇裂腹鱼养殖水环境调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养殖水质要求网箱养黄鳝要求水源有保障,水质无污染,水质应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池塘面积应在0.2公顷以上,水深1.5米以上,注排水方便并注排水分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19.
1.养殖水质要求. 网箱养黄鳝要求水源有保障,水质无污染,水质应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池塘面积应在0.2公顷以上,水深1.5米以上,注排水方便并注排水分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养殖水环境中常见主要理化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p H值对养殖鱼类的危害及调控技术等,以期为水产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