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襄樊市地处鄂西北,汉水中游,版土面积1.97万km2,580万人口,61.53万hm2耕地,51万hm2基本农田,占耕地面积的83.4%。近年来,我们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以建设促保护的工作思路,围绕"示范区布局合理化、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管理机制长效化、农业发展产业化"的目标,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相继设立了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个,  相似文献   

2.
张传新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207-2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与农用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冲动日趋强烈,全国耕地数量进一步逼近1.2亿hm2的红线。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有关政策措施,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而面对农地转用的巨大经济利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耕地资源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从耕地保护的行为博弈与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分析入手,为完善当前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需完成100.7万hm2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本文总结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情况,并将惠州市、海丰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亮点分析和经验总结,同时分析了惠东县多祝镇项目、海丰县梅陇农场项目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十三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重视前期工作,做好实施方案;优化建设内容、资金分配;完善体制和机制,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加强建后管护,确保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相似文献   

4.
<正> 国务院提出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就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有关问题,提出了明年将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政策措施:(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在基本农田里不准挖鱼塘、种树。(2)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耕地保护和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推进有力。各地坚守耕地数量红线,全省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的任务,连续15年得到落实。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累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60万亩,建设设施农用地59万亩,近两年的增加面积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外,土地流转的  相似文献   

6.
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展耕地开发整理项目地力培育,在省、市、县(不含中心镇)三级耕地开垦费总额中提取10%,用于新增耕地地力培育。二是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四是建立引导农民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新机制,调动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排灌设施的积极性。2.落实惠农政策。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解决粮农后顾之忧;扩大种粮直接补贴范围,将种粮大户的年播种面积标准从2hm2调减…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耕地土壤监测是科学利用耕地资源,建设可持续农业土壤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内蒙古耕地面积709.09万hm2,居全国第三位,通过对其监测分析,为指导全区耕地保养管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科学施肥、耕作制度改革、高产土壤培育、中低产田改良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文章针对广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新时期新要求,从机制创新、管控保护、质量建设等方面提出5个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7.60万hm2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1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2.07万hm2,占总面积的11.8%;2级地IFI0.8~0.84,面积5.72万hm2,占32.5%;3级地IFI0.75~0.79,面积4.50万hm2,占25.6%;4级地IFI0.70~0.74,面积2.49万hm2,占14.2%;5级地IFI0.65~0.69,面积1.84万hm2,占10.4%;6级地IFI<0.65,面积0.98万hm2,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用地面积较大,与优质耕地重叠度相对较高,城市周边优质耕地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且被建设占用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如此,地方耕地保护工作实施力度不足也会使基本农田质量不断下降。针对此种情况,国家下达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规划要求标准,其内容中明确要求对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和交通沿线周围优质耕地永久划定为基本农田规划。文章针对当前我国耕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对保护优质耕进而永久划定基本农田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陕西省基本农田认定的依据不统一,水利化程度不高,投入不足,保护不力。要确保陕西省粮食产销平衡,必须有足够的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作支撑,到2010年需求量应达到287万hm2,实现新增基本农田21.7万hm2的目标。据此,在认清陕西省基本农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正确作出达到基本目标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永久基本农田制度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农用地的分等定级而划定基本农田,并对划定部分进行永久保护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阐述了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的可行性和艰巨性,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耕地后备资源的储备、工作机制的健全、监管力度的加强、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保障永久基本农田制度良好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19,(14):261-263
回顾国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发展历程,介绍了上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概况,在分析总结上海经验做法基础上,阐述当前上海面临的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压力、耕地质量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并提出有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耕地与基本农田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1997~2005年全市耕地净减数量为19142.62hm^2,年均净减少2126.96hm^2。为了确保兰州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模型计算,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对策:积极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完善治理整顿制度及监督、监测机制;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研究制定非公益性建设占用耕地的机制;协调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资源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永久基本农田是最优质、最精华、生产能力最好的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北京市耕地保护空间划定工作为基础,运用Arcgis工具,通过对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情况的核实,对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和耕地保有量储备区划定情况的分析,充分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总结当前形势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的问题,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要求,从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和耕地保有量储备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动态调整、永久基本农田监管及保护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有效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保护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完善执行这一制度,除做好划定工作外,还应进一步做好保护、建设、改良、治理、利用、补偿6个方面的工作,以期为稳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毕节地区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模型计算,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对策:实行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及耕地补偿制度;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强基本农田地力培育;合理高效利用耕地资源;协调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关系;建立耕地保护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正湘西州现有耕地260万亩,基本农田233万亩,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经济不断发展,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锐减。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抑制不了耕地的减少。各项事业发展与农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建设与粮食安全的矛盾更加尖锐。如何做到经济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平衡发展,成为如今研究的主题。一、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问题1、耕地资源少,基本农田质量差。以保靖县为例,全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