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昆虫与激素     
家蚕的幼虫脱皮及变态,是受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和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H)共同强烈制约的结果。即诱导幼虫蜕皮和变态,是受血液中两种激素浓度变化所致。最近,对家蚕血液中的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下面介绍某分析进展概要。昆虫血液中的蜕皮类固醇浓度,用放射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研究昆虫激素的发现、研究和应用皆远远落后于高等动物激素方面的进展,35年前才证实昆虫体内也有激素存在。现已知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经蜕皮、变态和羽化,都是受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和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二者相互协调地控制,这两种激素的化学结构和人工合成已在近五年内相继被突破。昆虫还有一种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脑激素,实验证明:它可调节控制前两种激素的分泌,但关于脑激素的化学结构和功能尚很少了解。  相似文献   

3.
家蚕的蜕皮与变态是由前胸腺所分泌的脱皮激素(Molting Hormone 或Ecdysleroid以下简称MH)及由咽侧体所分泌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以下简称 JH)所控制的,而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以下简称 PTTH)能否刺激前胸腺分泌MH因前胸腺发育时期而异。笔者10多年来从家蚕之内分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各个激素之分泌的调控机制及相互关系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来得复杂得多,本文就隐性3眠蚕之发育,JH与MH之相互关系,PTTH如何通过二次信息刺激前胸腺分泌MH的以及家蚕的生长及发育是如何受到上述几种激素及其他生长因子所调控的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昆虫蜕皮的激素调控网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恩恩  李胜  曹阳 《蚕业科学》2008,34(2):370-374
昆虫蜕皮是由数种激素分级调控的一个重要生长发育过程。在蜕皮之前,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促前胸腺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PTTH)并促进前胸腺中蜕皮激素(ecdysone,Ecd)的产生。随后,Ecd促进气门腺Inka细胞合成蜕壳启动激素(ecdysis-triggering hormone,ETH),同时抑制ETH的分泌,对ETH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血淋巴中Ecd滴度下降后,羽化激素(eclosion hormone,EH)促进ETH的分泌。最终,ETH启动昆虫的蜕皮。  相似文献   

5.
家蚕的生长发育,直接受到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H)和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MH)的调节控制,关于这两类激素的生物化学性质以及在蚕体内的生理作用都有详细的研究和报道.近年来发现,某些动物能够合成植物激素,更重要的是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动物激素或激素类似物,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植物激素对动物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对昆虫的影响研究更少.柯叶艳等系列研究表明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对动物的肌肉生长、乳腺发育、免疫功能和产蛋率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植物激素添加饲料对肉猪生长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进行家蚕添食实验,进一步探讨植物激素对昆虫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激素的应用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 (一)昆虫卵的蜕皮激素(大西英尔)1.前胸腺的甾类蜕皮素福田(1940)首先报道了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与蜕皮变态有关,4年后又报道了昆虫变态的内分泌机制。以后许多学者的研究,查明了昆虫蜕皮变态的激素机理,把前胸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形成经典学说。Karlson 于1943年着手分离蜕皮激素,1953年用500kg 家蚕蛹为材料,精制蜕皮激素,次年得到25mg 结晶,称为蜕皮素(ecdysone),它对丽蝇幼虫游离腹部显示很  相似文献   

7.
蚕蛆蝇寄生的五龄蚕往往早熟,这首先需要简述一下控制蚕的眠和变态的三种激素,即: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脑激素由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能激活前胸腺,促使分泌一种引起就眠蜕皮的蜕皮激素。每次蜕皮时由真皮细胞分泌的新皮,是哪样的皮?则决定于第三种激素,即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当存在保幼激素时的幼  相似文献   

8.
第二章 特大茧与特小茧一、蚕的一生蚕孵化成幼虫,食桑约4周后成为熟蚕,吐丝结茧.结茧后经4~5日化蛹,再经10~15日化蛾,经交配产卵,结束一生.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即发生卵一幼虫一蛹一蛾,明显的变态.昆虫的变态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为解开这个谜作了不懈的努力,至今已完全清楚,昆虫的蜕皮与变态是由于激素作用的结果.这种激素是由脑,前胸腺和咽侧体所分泌的.  相似文献   

9.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是主要在昆虫咽侧体内合成的一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分泌后进入血淋巴调控昆虫发育、蜕皮变态、生殖、组织细胞程序性凋亡和重建等生理活动。JH合成通路的中心前体为异戊烯基焦磷酸拥有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 MVA)和磷酸脱氧木糖(deoxyxylose phosphate, DXP)两个合成途径,并在不同目昆虫中进化出多样的的JH合成途径。JH通过结合核受体Met(methoprene tolerant)或与Met同源的受体Gce(germ-cell expression)激活信号传导,促进下游靶标基因如Kr-h1 (krüppel-homolog1)等基因的表达。在昆虫幼虫期,JH含量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保证蜕皮、化蛹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成虫期,JH促进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卵巢成熟等。总之,昆虫的生命进程受多个激素的共同调节,JH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主要围绕JH的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和变态发育调控展开大量研究。本文从昆虫整个生活史中对JH合成、代谢、各个时期的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JH的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家蚕内分泌     
一、关于家蚕的眠性的内分泌咽侧体和前胸腺是对眠性(幼虫脱皮)有直接关系的内分泌腺。这二种腺体相互分泌不同的激素,而且诱导幼虫脱皮。前胸腺虽然分泌诱导脱皮的激素,但如果只是它单独分泌,那末虫体脱皮为化蛹脱皮。在这意义上可以把前胸腺激素呌做脱皮及变态诱导激素。与前胸腺激素相反,咽侧体激素(以前呌作抑制激素,近来呌作返幼激素)具有维持幼虫状态的作用。昆虫即使脱皮也不一定变态,而仍保幼虫状杰。也就是说与前胸腺激囊作用的同时,咽侧体激素也参加作用,结果幼虫进行幼虫脱皮。这一点最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关于昆虫激素的研究,已有五十年的历史,现已知道昆虫从卵到成虫所经历的蜕皮、变态,羽化及生殖过程,都是受昆虫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调节控制的。昆虫脑神经分泌细胞群分泌的脑激素,有激动前胸腺并使其产生和释放蜕皮激素的作用;脑  相似文献   

12.
以137及苏8为材料,配制两亲原种、正反交F_1、F_2及8种回交种共14种交配方式,1980年春期在同一条件下饲养,5龄进行幼虫性别鉴别,分性别饲养和上簇,调查各种交配方式的不结茧蚕发生率、不结茧蚕的丝腺形态及变态、产卵情况。根据已有研究报道,对实验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1)伴性不结茧蚕的发生,既受遗传基因的支配,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只在环境条件优越、生长发育良好的春期条件下大量发生,秋期不发生;同在春期,不同年份也有差异。(2)伴性不结茧蚕,系由于137品种所携带的、位于Z染色体上的伴性隐性早熟基因Lm~e所引起。Lm~e基因在雌体中能得到表现,雄体中在纯合情况下也能表现其作用。Lm~e能促使脑大量分泌脑激素,从而抑制咽侧体分泌JH的机能,降低幼虫体内的JH水平,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丝腺畸形,产生不结茧蚕。(3)不结茧蚕发生率的高低,既取决于Lm~e基因是否有表现的机会,又取决于幼虫的体重,咽侧体分泌JH的能力是一定的,体重重的,单位体重的JH水平低,不结茧蚕多发,体重轻的,JH水平相对增高,不结茧蚕相应减少。(4)对于Lm~e基因能表现其作用,体内JH水平低,容易成为不结茧蚕的个体,在壮蚕期给与一定剂量的合成保幼激素,可以提高幼虫体内的JH水平,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5)不结茧蚕的中部丝腺都有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蚕学通讯》2015,(1):60
<正>2015年3月16日,《PLoS Genetics》发表了李胜研究员研究组题为"Methyl farnesoate plays a dual role in regulating Drosophila metamorphosis"的研究论文。昆虫的变态发育受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的协同调控:20E主导幼虫蜕皮和幼虫-蛹-成虫变态;JH则在幼虫蜕皮期拮抗20E作用而维持幼虫性状,从而阻止变态提前发生。经过20多年的努力,20E信号传导途径已被基本阐明;虽然发现JH至今已近80年,但  相似文献   

14.
昆虫前胸腺是分泌蜕皮激素的内分泌腺体,在幼虫的发育中其染色体以多倍染色体形式存在。昆虫蜕皮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促前胸腺激素刺激调控,尽管这已经是很明显的事实,但是关于前胸腺细胞生长、D N A合成与蜕皮激素分泌活性关系的研究报道却较少。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动物学组顾世红博士等于2005、2006年分别在《A rchives of lnsectBiochem istry 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 ental Zoology》和《Journal of lnsect Physiology》连续发表了3篇关于家蚕幼虫前胸腺细胞D N A合成与蜕皮激素合成分泌活性的论文:家蚕末龄期前…  相似文献   

15.
激素在蜜蜂等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调控蜜蜂变态发育中十分重要的两种激素。蜕皮激素通过其受体ecr/usp诱导br-c等早期反应基因表达后调节蜜蜂生长发育、变态和生殖等许多方面;保幼激素作为"维持现状"激素和"行为起搏器"在蜜蜂生长发育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就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在蜜蜂中的具体作用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6.
入眠是昆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入眠蜕皮过程主要包括促前胸腺激素(PTTH)介导的蜕皮激素合成、蜕皮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和最终皮层溶离及色素沉积3个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此,本文论述了蜕皮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保幼激素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相关神经肽基因及其他相关基因对昆虫眠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综述,可以为系统研究家蚕等昆虫入眠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研究以及农林害虫防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能干扰昆虫生活史 ,阻止其发育到正常成虫的新一代化学杀虫剂。这种新型杀虫剂攻击昆虫的保幼激素 ( juvenil hormone) ,而在高等动物中没有保幼激素 ,因此对脊椎动物和人无害。  科研人员利用克隆的调控昆虫保幼激素水平的 2种蛋白将这种杀虫剂筛选出来。这 2种蛋白是保幼激素酯酶 ( juvenile hormone esterasem,JHE)和保幼激素结合蛋白 ( juvenile hormone binding pro-tein,JHBP)。保幼激素是调控昆虫幼虫通过各期蜕变变成成虫的变态过程的关键 ,像蝗虫一类的昆虫 ,保幼激素也是一个控制其由静止期…  相似文献   

18.
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具有共同调控家蚕丝蛋白合成的作用。将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中部和后部丝腺置于含不同浓度20E或JH的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于培养不同时间通过定量PCR检测丝素蛋白基因及丝胶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蜕皮激素处理对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因激素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不同而异;保幼激素处理会抑制丝蛋白基因的表达,尤其对丝素蛋白重链基因Bmfib-H的表达抑制作用更为明显,50 ng/m L JH处理48 h后Bmfib-H的表达水平下调1倍左右;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处理比单一激素处理更有助于丝蛋白基因的表达,但用保幼激素先处理丝腺24 h后再用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处理,会显著抑制丝素蛋白轻链基因Bmfib-L的表达。试验在排除蚕体内源激素干扰的条件下,从转录水平初步分析了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丝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7,(4):16-17
保幼激素是由蜜蜂咽侧体分泌出的一类高萜类化合物,在蜜蜂生长发育、变态以及生殖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实验用气质联谱法检测了中华蜜蜂1,3,5日龄幼蜂的保幼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各龄中华蜜蜂体内都能检测到JH3,且蜜蜂随日龄增长,体内保幼激素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普后一  姚祥 《江苏蚕业》1992,(4):1-7,56
本文概述了昆虫神经多肽激素的生理生化学研究进展。从家蚕成虫头部抽出了PTTH、4K-PTTH、DH、EH、PBAN和MRCH等6种神经多肽激素,这几种激素均已分离成功,并测定了部分或全部氨基酸顺序,对其合成、释放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咪唑类化合物(KK-22和KK-42等)具有抗保幼激素活性,能诱导家蚕早熟变态,而KK-42在蛹期有抑制蜕皮素合成的作用,用以处理除脑蛹可获得永久蛹。本文对脑和前胸腺等内分泌器官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