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甘薯脱毒苗是目前利用茎尖培养防治植株病毒病最有效方法.我公司脱毒中心在2000年脱毒薯田间对比试验中,用甘薯茎尖培养并获得的植株增产16%~17.9%.脱毒甘薯苗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快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0-15
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是超低温保存种质资源方法在脱毒领域一个新的应用,为今后解决马铃薯病毒病、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提供一条崭新的高效利用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超低温冷冻技术在马铃薯脱毒中的发展过程、应用技术原理、常用操作方法,明确指出目前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在国内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今后还需在冷冻材料选择、冷冻时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完善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属植物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 ,由于病毒危害 ,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 .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 ,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 .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 .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 ,确定脱毒 ,才能推广应用 .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莲包含藕莲、子莲和花莲3种类型,是中国药食两用、具观赏、栽培面积大、品种资源丰富的水生经济作物。尽管已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相关基因筛选、克隆,但对性状的进化趋势还不了解,难以为育种者和基因改良者提供目标和方向。依据大量样本观测数据对中国莲的单一性状、性状互作进行分析推理,同时以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藕莲地下茎不同藕段部位的分布式样阐释该酶对藕莲抗病虫害性状进化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后续各类新品种选育亲本的选择建议。依据中国莲19个生物学性状对其进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莲(Nelumbo nueifera Gaertn。)属于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其经济用途可分为花莲、籽莲及藕莲三类,其中藕莲以具有肥大的地下茎——藕而得名。藕为我国南方重要水生蔬菜,传统栽培是以种藕作为种苗,需要量大,不仅影响收入,而且不便贮运。为了节约种藕,简化各项工作,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武汉市蔬菜研究所从1984年以来,采用六个品种进行插芽繁殖,获得成功,其亩产达1500—2250公斤。结合插芽繁殖试验,还对其生根的形态解剖学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由武汉市蔬菜研究所提供的样品有8137及8143两个品种,其余样品为武昌狮子山壕沟某农户所栽植的本地红花藕,均取其地下茎的顶芽,经清理后用F。A。A。固定液固定。前两个品种固定时间为1985年5月22日,后者为同年5月29日、6月14日及6月22日。上述样品经外部形态观察后,均制为石蜡切片。切片厚12微米,爱氏苏木精及番红—固绿两种方法染  相似文献   

6.
对18份来自不同地区的藕莲品种资源进行了特征特性考查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湖北藕莲品种资源与其他参试材料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改良品种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资源,但部分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品质性状优异,应重视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李属植物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由于病毒危害,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确定脱毒,才能推广应用.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藕莲(Nelumbo nucifra Gaertn.)品种新一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藕莲植株生长及根状茎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GA,显著地促进藕莲侧枝抽生、叶片数、株高和根状茎重量的增加,而6-BA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叶片数、叶片大小和促进了莲鞭节间的伸长;CCC和PP33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叶片和莲鞭的抽生与生长,但CCC显著地增加了叶片大小,而且叶色变深.CCC和6-BA能促进藕莲根状茎的膨大,CCC尤为明显,而GA3抑制或推迟藕莲根状茎的膨大.  相似文献   

9.
莲鞭又称藕带、藕苫、藕结、藕肠子、莲标等。它由上年的种藕形成的芽鞘内混合芽抽出而成。莲鞭在4月~6月作特种蔬菜食用,有特殊的风味,并正值市场淡季,深受城乡消费者喜爱。同时,可以综合利用籽莲田,提高经济效益。一、莲田的选择一般选择2年以上的籽莲田,它有芽头密、发育早  相似文献   

10.
传统藕莲栽培,在春节前后采藕上市;由于产品集中,价格相应较低.若选用藕莲早熟品种、用保护地进行早熟浅水栽培,可使藕莲早栽植、早结藕、早采收上市,价格高、效益好.一般亩(667m^2,下同)产量3 000~3 500kg,经济效益8 000~10 000元。  相似文献   

11.
脱毒甘薯四级种薯(苗)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和脱毒种薯(苗)分级的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脱毒甘薯的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顺利开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江苏省下发《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莲(荷)藕种植保险条款》,为种植莲(荷)藕的农户提供生产保障。莲(荷)藕保险有具体要求符合以下条件的莲(荷)藕可作为保险标的: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生长正常。投保人应将符合  相似文献   

13.
莲分为藕莲、籽莲与花莲,本文仅介绍藕莲的主要品种。 1地方品种 中国莲藕资源丰富,选各地栽培面积较大或品质特优的品种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1987~1988两年在杭州采用莲鞭扦插法代替传统的种藕繁殖,结果表明,莲鞭扦插具有下列优点:1.节约种藕.扩大繁殖系数.加速良种繁育.2.提高藕田复种指数,3.延长嫩藕上市时间.4.所结的藕体大小比较均匀,适宜作种藕.  相似文献   

15.
引进鄂莲9号、鄂莲8号、鄂莲5号、天津大地红藕莲及太空莲36号、蓝天6号观赏荷花品种进行大区示范比较,考察其植物学性状、丰产性及荷花开花期、莲果产量等。示范表明,鄂莲9号、鄂莲5号丰产性较好,鄂莲8号较早熟,天津大地红可作为藕、莲兼顾栽培,太空莲36号、蓝天6号群体花期长,可作为花、莲米兼用型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莲(荷)藕种植保险条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莲(荷)藕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保险莲(荷)藕遭受损失后,如果有残余价值,应由双方协商  相似文献   

17.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我国最具特色、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的水生经济作物.栽培上根据莲不同部位的利用价值通常分为藕莲、籽莲、花莲3大类.藕莲生产以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为主,籽莲以江西、湖南、福建、湖北为主,花莲以武汉、北京等地为主.贵州零星栽培有藕莲、花莲.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生经济作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大.2002年,贵阳花溪科技生态园区结合园区实际,有效地利用园区湿地,从武汉水生蔬菜研究所、武汉植物园引进藕莲、花莲、籽莲10余个品种在园区进行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8.
甘薯病毒病是造成甘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经种薯繁育代代累积,最终会导致绝收.以优质食用型紫薯品种南紫薯00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甘薯组培脱毒苗繁育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茎尖脱毒后的茎尖分生组织在含2mg/L 2,4-D的MS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经分化和再生,以提高扩繁率.将胚型细胞悬浮培养系建立的脱毒方式与水培快繁技术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脱毒种薯种苗繁育体系,为四川丘陵地区脱毒种薯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百合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百合是重要的观赏花卉,百合的繁殖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由于病害的侵染,常常造成植株体内的病毒积累。导致植株发生病毒病,最终严重降低百合植株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因此,防止百合感染病毒病的应对策略是采用脱毒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并在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作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的脱毒技术——茎尖培养、珠芽培养、化学处理和热处理,以及主要病毒检测方法一指示植物法、电镜技术、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权  王钰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38-1039,1044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扼要说明了甘薯茎尖脱毒增产机理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