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壮蚕立体塑料折簇片叶饲育就是将塑料折簇放于蚕匾或蚕台上为4~5龄家蚕做蚕座,代替蚕网除沙,给叶于塑料折簇上,蚕爬于簇中以竖立姿态食桑(见中心彩页),故作立体育。用塑料折族养蚕除沙、上簇一物三用。塑料蚕簇可使蚕茧洁白如银、大小均匀、双宫、黄斑、柴印茧少、易采摘。茧质较之蜈蚣草族可提高2~3个等级。该簇无毒安全、不霉不蛀、不粘  相似文献   

2.
马积彪  李健男 《新农业》2004,(10):47-47
眠起不齐时要把眠蚕和青蚕分开,方法是在蚕就眠后.1~3龄8~12小时.4龄不超过15小时加提青网.将网上青蚕提起适当拼匾后放在蚕架上层温度较高处饲育。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三眠素SD—Ⅲ喷体诱导的三眠蚕进行三龄蚕座面积和给桑量标准试验 ,结果表明 ,蚕座面积对当龄眠蚕体重影响不显著 ,给桑量对当龄眠蚕体重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三龄以张种 5 .8m2 ,给片叶 2 6kg为宜 ;四龄蚕座面积和给桑量标准研究结果 ,给桑量作用极显著 ,以担桑产茧量、担桑茧层量作为衡量效益的标准 ,三眠蚕四龄张种蚕座面积 2 5m2 ,张种片叶量 2 76kg为宜。  相似文献   

4.
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家蚕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选择两广二号和桂蚕二号2个蚕品种,采取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方式,以24 h疏毛率、3龄起蚕率、各龄发育经过、眠蚕体重、产茧量和茧丝质等为指标,研究了2个蚕品种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结果表明,2个蚕品种除1~3龄眠蚕体重较低和各龄发育经过相对延长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解舒率优于全龄桑叶育.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低耗、省力、高效的养蚕新法,即小蚕集中共育,分发到户,每个养蚕户建一间约20平方米的标准蚕室,作为饲育3~4龄蚕的中蚕过渡室,到蚕5龄饷食后再利用塑料大棚,采用漏空透气蚕座养地蚕,每日给桑1~2次,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6.
杨斌  张冬玲 《油气储运》2005,(10):22-22
随着养蚕技术和综合防治能力的提高,我国不少地区开始采用大棚养蚕。大棚养蚕有许多优点:一是省工省力,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由于大棚养蚕采用条桑育,可以免除室内养蚕中的给桑、抬蚕、扩座、除沙、倒沙等工序,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降低养蚕成本约35%,蚕农纯收入可增加3~4倍。三是养蚕环境得到改善,蚕茧量有所提高。大棚空间大,利于通风换气,蚕座稀,蚕儿生长环境好,有利于防治蚕病,上茧率和茧层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1 巧扩座 一是加大倒放蚕种面积.1张种卵粒倒放面积达0.65m2左右,收蚁后每次喂叶超过1.5~2cm.1龄期经3天喂叶,蚕儿逐渐长大,蚕头密度由稀到适,至1龄下眠,1张蚕种基本上达到1只长方形蚕匾的面积.二是饷食加网分2层.整个蚕匾先竖加1层蚕网,待起蚕爬至网上一半时,随即提起蚕网移至另一蚕网;另一半蚕再加1口网,喂叶1~2回起除.经1~2天饲养,蚕头密度恰到好处,不必用蚕筷或手抓蚕扩座,既省工省力,又不损伤蚕体.  相似文献   

8.
一、严格消毒 由于在室外饲养,易污染、虫害多,因此除常规消毒外,特别要重视地面消毒.养蚕消毒前,先削除10cm左右表土,消毒后,在地面先撒1层氯丹粉,再撒1层新鲜石灰粉.进棚后每天最好撒一次新鲜石灰,蚕期多撒干燥材料.4龄进棚饲养的,应在5龄饷食后及时除去蚕沙,清洁蚕座,以保持蚕座干燥.做好灭蝇工作,应在4龄第2天和5龄第2、4、6天中午添食或体喷1次灭蚕蝇,以防蝇蛆为害.  相似文献   

9.
小蚕饲育箱是一种家庭式饲养小蚕的理想蚕具,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节省成本、蚕作安全等优点。使用小蚕饲育箱①可使蚕发育齐而快,达到10天眼3眠的要求,春期比防干纸育全龄快3天8小时,有利桑树提早夏伐;②小蚕饲育箱保温性能好,桑叶保鲜好;③能起到防鼠、防蚊、防毒三防作用。总之,是解决蚕农养小蚕难、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一、制作方法:材料可利用旧木、次材、小料制作,箱高150厘米(内高120厘米),前宽100厘米,进深60厘米。箱内共置10层蚕匾,每层间距10厘米左右,箱四周用尼龙布做壁保温,可养3龄蚕1.5盒。  相似文献   

10.
目前饲养的蚕品种,一般都要经过4次就眠5个龄期。通常把1~3龄蚕称小蚕,4~5龄称大蚕。小蚕与大蚕在形态、生理、生态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大蚕期除体躯继续增长外,同时是积累营养和绢丝腺极度发达的时期,在生理机能方面与小蚕有很大差异。因此,生产上应根据蚕的生理特点贯彻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饲育管理,是获得蚕茧丰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夏蚕期,气温较高,桑叶质量差,病原体数量多,蚕体极易感染病害。养好夏蚕的技术措施是:1.严格消毒夏蚕病害多,有细菌病、僵病、曲霉病、蝇蛆病等。通常对病毒性病害,每天要用新鲜石灰粉消毒蚕座;对细菌病,可添食500倍的氯霉素;对僵病,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对蝇蛆病,可向蚕体喷300倍的灭蚕蝇或添食500倍的灭蚕蝇。2.控制温湿度夏蚕大蚕期,外界气温高,室外应搭遮荫棚,每天下午3~4时喷井水降温。必要时,也可利用风扇降温。3.合理用叶桑树夏伐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提高叶质和产量。夏蚕采叶,1~2龄应采新条的适熟叶;3龄开始采疏芽叶。4.加强管理夏蚕若采用防干纸育或薄膜覆盖育技术,每天应喂叶3~4次。大蚕期温度高时,要  相似文献   

12.
蚕体蚕座消毒 新鲜石灰粉 给桑前用纱布或喷粉器将新鲜石灰粉在蚕座上均匀地撒一薄层,10分钟后给桑,从3龄开始第龄中撒1次。发生病毒时,每天撒1-2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本地推广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以春、秋两大期为主,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可以承担5张种,养蚕工效提高4倍,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型脓病在中、晚秋蚕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是桑蚕生产中最主要的致命病害之一。蚕患病到发病后期都表现出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及流脓汁等典型症状,常爬行到蚕匾边缘,坠地后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在眠前发病多呈不眠蚕,体壁紧张发亮,在蚕匾中来回爬动,4—5龄发病多为高节腹足乳白、中间环节肿胀拱起、血乳白。本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多角体病毒,以食下传染为主,但创伤传染发病率极高。  相似文献   

15.
<正>一要严格消毒防病。养蚕前要全面打扫,按照"三消一熏"的要求严格消毒。1~3龄期要多用防僵粉和干燥材料,每龄眠、起和盛食期给桑前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保持蚕座干燥。蚕眠后要及时用三七糠止桑。  相似文献   

16.
1.改多回育为少回育蚕的食量多少,关键在桑叶的新鲜度,叶新鲜才能增加采食量。60年代饲养小蚕日喂叶8~10次,70年代饲喂5~6次,80年代至今改为3~4次。淳安县郭村乡上郭村汪某等养蚕户,全年各蚕期不论小蚕、大蚕期均采用2次育,1~3龄期(包括采叶),每人可饲养15张蚕种,4~5龄期至上蔟,每人饲养2.5张蚕种,明显提高了养蚕工效,该户6个整劳力,每年可出售蚕茧1.75~1.8吨,人均出售蚕茧300公斤左右。少回育的关键措施是降低失水率,保持桑叶新鲜度。因此,推广小蚕床育,在高温干燥或低温干燥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或湿匾育。2.改片叶育为条桑育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在柞蚕3龄起添食咪唑类化合物GD,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三眠蚕全龄经过缩短8~9d,其茧丝纤度为4.157D,比对照四眠蚕细1.522D,获得了细纤度柞蚕丝。三眠蚕的产卵量为对照的43.8%,但其产出卵率明显提高.三眠蚕的后代仍为四眠五龄,对其产量、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五龄蚕饲养花工多且用工集中,约占整个蚕期的85%以上,传统方法即多层片叶平面育,每个劳力一般只能承担1张种,还要起早带晚,费工费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根据蚕的生理发育要求,我县从1994年起试验研究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技术.经过几年探索和改进,形成了较为配套的操作规范,春、秋两大期五龄蚕均实施条桑斜面育,特别是秋蚕五龄期不采片叶,直接剪伐条桑,利用条桑搭成斜面,简称秋季五龄蚕条桑斜面育.推广应用后,真正实现了"快乐养蚕",每个劳力一般可承担5张种,普通农户每期可养蚕10张,养蚕工效提高4倍以上,且节省蚕匾(扉)和蚕架投入.  相似文献   

19.
<正>1.控制日眠。控制日眠的关键是确保温度。一龄食桑温度为28℃,眠中温度为26.5℃;二龄食桑温度为27.5℃,眠中温度为25℃;三龄食桑温度为25℃,眠中温度为24℃。自收蚁之日起(第一天),上午8时收蚁,约到第四天16时二龄饷食(给桑),第七天21时三龄饷食。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育回数对洞庭和碧波原蚕综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洞庭、碧波原蚕在贵州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方法]将洞庭、碧波原种催青收蚁后,以一日四回育为对照,设二回育和三回育2个试验区,各3次重复,小区蚁量1 g,于2009年春季开展全龄不同饲育回数的试验研究。[结果]全龄不同饲育回数对洞庭、碧波原蚕的发育经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碧波原蚕的幼虫生命力和发育整齐度影响较大。其中,发育整齐度和眠起情况均以二回育区最不整齐,小蚕发生率为2.43%,分别是三回育和四回育的2.25、2.93倍;4~5龄期发病率和蔟中死蚕率均为0.50%,分别比三回育和四回育各高出0.32、0.17和0.32、0.17个百分点。洞庭品种4龄结茧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碧波品种4龄结茧率三回育和四回育与二回育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洞庭、碧波品种对4龄健蛹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洞庭品种单蛾产卵量和单蛾良卵数四回育和三回育与二回育之间均存在显著以上差异,碧波品种各处理间产卵成绩差异不显著;洞庭、碧波品种单蛾不受精卵数和单蛾死卵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贵州春季气候环境和桑叶基础条件下,洞庭、碧波原蚕采用全龄一日三回育完全可行,二回育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