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2.
系统调查的结果显示,柑桔蚜虫是浙江柑桔的主要害虫,在浙江,柑桔蚜虫类在每年的5月中旬前后和10月中旬前后为发生为害高峰期;对柑桔蚜虫起明显抑制作用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绳,食蚜瘿蚊,蜘蛛,而以瓢虫类为优势种,1990~1994年,用21种杀虫剂在大田进行了防治柑桔蚜虫试验,结果表明,丁基卡巴呋喃(好年冬,好安威)莫比朗(NI25)灭多威(万灵,灭虫快)保尔丰等,田间防效均达85~100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天敌昆虫大面积综合防治大豆蚜虫,对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天敌昆虫种类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优势天敌主要有草蛉、食蚜蝇、瓢虫和寄生蜂(僵蚜)。各优势天敌主要出现在大豆蚜的发生初期(6月末7月初),高峰期出现在大豆的花期(7月中旬左右),消失于大豆成熟初期。而天敌种群以草蛉出现最早,其次是瓢虫。天敌种群的动态变化随着大豆蚜虫发生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四条小食蚜蝇是我区蚜虫的重要天敌,一头四条小食蚜蝇可取食800头左右的蚜虫,主要取食大豆蚜虫、高粱蚜虫和萝卜蚜虫等10多种蚜虫。每年在当地发生3~4代。每年4月下旬后出现一代成虫,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需30~35d,一生可产卵84~124粒。主要天敌有姬蜂类、蜘蛛类和草蛉等。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矮花叶病重病区抚宁县,自播种至玉米10叶1心期,每天定点定株调查有翅蚜蚜量和玉米矮花叶病病株率。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月22日,玉米2叶期始见蚜虫,蚜株率6.6%,牙量7头。5月31日,玉米3叶期蚜量达到高峰,蚜株率89.6%,总蚜量366头。高峰期过后8d,6月8日始见病株,病株率1%;高峰期过后28d,6月28日,玉米9叶期,病株率达到高峰22%,并维持此高峰。生产上制定防治措施应遵循此规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条件下调查湖北地区柑橘园中蚜虫种类,监测蚜虫及其自然天敌优势种群发生动态。连续的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柑橘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 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橘蚜和绣线菊蚜为优势种,全年可见,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发生高峰期。本地天敌有蜘蛛Araneae、瓢虫Coccinellidae、食蚜蝇Syrphid、草蛉Chrysopidae、寄生蜂、蝽类Pentatomidae,当地蚜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和食蚜蝇对蚜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发生动态紧随蚜虫种群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油菜蚜虫优势种及其有翅蚜消长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蚜虫为桃蚜和萝卜蚜混合发生,优势种为桃蚜,主要以无翅成若蚜在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上越冬,其生活史属非全周期型。3月下旬为有翅蚜始见期,5月上旬为迁飞高峰期。做好4月上旬防蚜工作,是控制蚜虫传播病毒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07年对云南省丘北县辣椒田的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桃蚜、烟青虫、棉铃虫和斜纹夜蛾;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桃蚜的发生高峰期在8月上旬,平均每株11.3头;斜纹夜蛾、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在8月中旬,平均每株虫量3.9头、斜纹夜蛾3.0头。主要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异色瓢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平均每株虫量七星瓢虫0.82头、异色瓢虫1.3头。由于田间桃蚜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秋季辣椒生长期间对桃蚜可不采取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柴胡苗期蚜虫及主要天敌瓢虫、蜘蛛的种群消长动态的系统研究,明确了蚜虫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表明蚜虫的种群数量变动与天敌的数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6、0.8367。但二者之间存在时滞效应,存在明显的追随现象。认为柴胡苗期蚜虫为害可不必防治,只须充分保护利用天敌即可达到控制蚜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害可造成小麦千粒重降低,减产量与小麦生育期,品种害性有关;蚜株率与存在密切株率50%时,相当百株蚜量300头左右,定为量始盛期,蚜量始盛期至量高峰期期距为12-014天。蚜量始盛期年间存在3-4年的周期性,可以利用其进行发生期的预报。地面和飞机超低喷雾技术是我市治蚜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春油菜蚜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油菜田蚜虫发生和消长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黑龙江春油菜田有翅蚜蚜见于5月中上旬,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共有四次迁飞高峰。出现于6月上旬至7月上旬。无翅蚜始于6月是句高峰期在6月未至7月上旬,以后逐渐下降,蚜虫数量消长与日平均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及油菜生长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龙井烟田蚜虫及其天敌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龙井烟区烟田蚜虫及天敌的种群动态,更好地防控蚜虫,于2010—2012年开展了有翅蚜迁飞及蚜虫系统调查工作。结果表明,龙井烟区有翅蚜迁飞呈双峰曲线形态,迁飞高峰分别为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烟田蚜虫种群动态呈单峰曲线形态,于7月中下旬单株蚜虫量达最大值,分别为281、1 848、2378头/株;查明烟田蚜虫的天敌18种,以昆虫纲捕食性天敌为主;瓢虫类天敌种群发生情况呈单峰曲线形态,其发生高峰期比烟田蚜虫发生高峰期晚3~7d左右。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梨树蚜虫及天敌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对昆明地区梨园进行了梨树蚜虫及天敌种类、数量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梨树的蚜虫主要有梨二叉蚜、绣线菊蚜、桃蚜、梨大蚜和黄粉蚜。在梨树的整个生长季节内均有蚜虫危害,但5种蚜虫的发生危害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蚜虫天敌主要有:草蛉、小花蝽、食蚜蝇、瓢虫。天敌的发生与蚜虫密切相关,天敌与蚜虫有明显的时间和数量跟随关系。进行蚜虫的预测和防治时,要综合考虑蚜虫及天敌的数量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南疆地区棉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2~2004年研究了南疆地区棉花蚜虫的发生和种群动态及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为害棉花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lko)、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拐枣蚜(Xerophilaphis plothikovi Nevsky)和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其中棉蚜和棉长管蚜是主要为害种类.2002、2003和2004年,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最高密度分别为15 138和2 787头/百株,25 333和1 213头/百株,343 925和13 643头/百株.对转基因抗虫棉GK19(表达Cry1A杀虫蛋白)、SGK321(表达Cry1A+CpTI杀虫蛋白)和普通棉花泗棉3号、石远321的研究表明几种蚜虫在不同品种上的季节性数量动态没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人工干预方式下苹果园蚜虫-天敌群落发生规律,提高苹果园蚜虫生态防治能力和苹果园经济效益,本研究选取伊犁河谷中部有机化生产干预(OI)、化学干预(CI)和无人工干预(NI)3种不同人工干预方式下的苹果园,研究在不同人工干预方式下蚜虫和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发生动态及益害比等情况.结果表明,河谷中部地区苹果园蚜虫种类主要有甘蓝蚜、萝卜蚜和苹果黄蚜,调查中共发现天敌2纲8目19科25种.人工干预对苹果园中蚜虫-天敌群落特征和发生动态有较大影响,使得苹果园蚜虫-天敌种群数量及群落多样性降低,而蚜虫-天敌群落结构稳定性和益害比提高.河谷中部苹果园蚜虫及其天敌的发生随季节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天敌的消长变化在时间上迟滞于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动,表现出跟随效应,其中OI苹果园天敌跟随效应最明显.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人工干预(CI和OI)对蚜虫种群有抑制作用;牧草盲蝽、大突肩瓢虫、玉米螟厉寄蝇和叶色草蛉等天敌与蚜虫种群的相关性较高,其对蚜虫种群的消长影响最大.综上,有机化生产干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种群数量,对蚜虫生态调控性最好,在苹果园生产实践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绥化地区大豆田蚜虫及其天敌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以绥化为代表的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的大豆蚜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2011年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大豆田进行定点、定期调查。结果表明:6月20日至9月5日是大豆蚜虫的发生、危害期,盛发期是7月25日至8月15日;大豆蚜天敌主要以异色、龟纹、中华草蛉、印度三叉蚜茧蜂、食蚜蝇、小花蝽为主,寄生性天敌印度三叉蚜茧蜂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是7月19日,捕食性天敌中华草蛉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是8月10日,大豆蚜虫天敌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比大豆蚜虫滞后5~10d。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贵州威宁地区马铃薯田间蚜虫种类及消长动态,为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4-7月田间黄皿诱蚜进行数量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威宁地区马铃薯田间有翅蚜共12种,其中桃蚜、玉米蚜、甘蓝蚜为主要种群.有翅蚜的消长动态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以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风速次之.4月中旬和5月中旬为有翅蚜发生的两个高峰期,6月中旬有翅蚜大量迁飞,建议该地区的蚜虫防治至少应包括这3个时段.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系抗大豆蚜虫筛选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豆生产田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依靠大豆蚜虫的自然发生、消长与危害,调查大豆叶部蚜虫群体数量,在370份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中筛选鉴定出高抗大豆蚜虫的材料77份,抗大豆蚜虫的材料64份。高感蚜虫和感蚜材料192份,田间不同品系抗感蚜虫差异明显,蚜虫对不同材料选择性较大,建议生产中可选择种植抗蚜材料,以减轻大豆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稻类作物的蚜虫种类及生物学研究简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列出了世界范围内危害水稻的33种蚜虫的名称,指出了在陕西省稻田发生的几种蚜虫种类,其中包括红腹缢管蚜Rhopalosiphum rufiabodominalis、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jhum padi、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总结了稻类作物蚜虫的生物学研究简况,内容包括生活史、取食位点、经济意义等;文末列出世界范围所有稻类蚜虫的天敌种类,包括3种20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