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1 羊梭菌病 包括羊猝疽、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等的总称。羊猝疽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产生毒素引起;羊快疫由腐败梭菌引起;羊肠毒血症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共同特点是死亡快,往往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磨牙等,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防治:①对新引进的羊及时注射厌氧菌三联苗。对怀孕母羊在产前2~3周再注射一次。羔羊在出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13,(11):44-45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的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故称羊肠毒血症:患羊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故又称之为羊软肾病:而在临床上其症状与羊快疫的症状极其相似.故也称之为类快疫。  相似文献   

3.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绵羊多发。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因此叫"肠毒血症",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羊快疫相似,故又称"类快疫",因本病死亡的羊常有肾脏软化现象,故又称为"软肾病"。  相似文献   

4.
羔羊梭菌性痢疾多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临床上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根据其抗原构造和致病力可分为A、B、C、D、E五型,除A型引起人的气性坏疽外,B型是引起羔羊痢疾主要菌型,C型引起羊肠毒血症,D型引起羊猝狙。也有的是由大肠杆菌,少数由沙门氏杆菌、肠球菌引发。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羔羊,尤其2~5日龄多发。德宏州很多养羊户为山绵羊混养,  相似文献   

5.
<正>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主要特征为腹泻、惊厥、麻痹和突然死亡,由于肾脏软化如泥,所以又称为软肾病。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临床症状2013年6月,建平县铁南街道某养羊户饲养的以放牧为主的绵羊,发生以腹泻为特征的疫病,突然发病,1天之内死亡7只,发病的羊只膘情较好,均在4~12月龄之间。病羊呈腹痛症状,奔跑或卧地,临死  相似文献   

6.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疾病。因该病死亡的羊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俗称“血肠子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  相似文献   

7.
羊快疫和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两种急性传染病,两种病均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是对养羊业具有巨大威胁的两种传染病。羊快疫的病源为腐败梭菌,主要引起6-18月龄的绵羊发病;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的全身毒血症,导致病羊休克而死,因该病致死的羊肾脏如软泥样,故又称“软肾病”。一般正常按程序免疫并饲养管理稳定的羊群,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巨变可诱发此病。2008年2月中旬发生1例羊快疫和肠毒血症的并发症,经积极防治,有效控制了疫病的蔓延,现将该病例的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问:什么是魏氏梭菌病?其临床症状如何? 答:由魏氏梭菌(也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急性经过的传染病叫魏氏梭菌病.我国近年来有不少水貂场、养兔场发生过此病.  相似文献   

9.
<正>羊梭菌病是由梭菌属的几种主要致病性梭菌引起的羊只急性传染病。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因在正常情况下,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表现出致病作用,只有在羊只感染大量病菌,或外因导致羊只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诱发羊梭菌病。二、流行特点羊梭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与秋冬之交季节易多发。主要以2~4月龄的肥壮绵羊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10.
羔羊痢疾是新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持续性下痢和小肠发生溃疡,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死亡率很高。1病因及传染 本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B型魏氏梭菌,其次是A、C、D型魏氏梭菌。其他肠道细菌如沙门氏菌、肠球菌等可以成为条件性病原。羔羊痢疾的传染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但也可经脐带或伤口传染。羔羊生后数日,B型魏氏梭菌通过吸吮被羊粪或饲养员手指污染的乳汁进入消化道,或者通过脐带感染。  相似文献   

11.
羊梭菌病是由梭菌属的几种主要致病性梭菌引起的羊类急性传染病。现将笔者对本病的防治措施简介如下:一、病因本病在正常情况下,羊肠道中的梭菌并不表现出致病作用,只有在羊只感染大量病菌,或外因导致羊只抵  相似文献   

12.
徐燕 《农家致富》2012,(2):40-41
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点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的粪便,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一、流行特点本病的主要传播源是兔。病菌可随病兔的粪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3.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1病原魏氏梭菌又称D型产气荚膜杆菌,  相似文献   

14.
<正>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羊的一种经常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绵羊多发。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因此叫肠毒血症,本病的病原是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本菌可产生多种毒素,以毒素特性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 5个毒素型,  相似文献   

15.
宋保利  杜少光 《新农业》2013,(17):42-42
羊肠毒血症是由感染魏氏梭菌所致,病羊死后肾组织易软化,被称为软肾病;又因小肠黏膜充血或急性出血,被称为“血肠子病”。魏氏梭菌常存于土壤中,芽胞随饲料和饮水被摄入,长期寄生于羊肠道中。一般情况下,携带该菌的羊只并不发病,但因体质弱或应激刺激,微生物发酵产酸量加大,  相似文献   

16.
<正>文章介绍4种羊传染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畜肉的宰前鉴定、宰后鉴定和兽医卫生评价与处理的方法。1羊快疫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传染病以突然发病,死亡,胃出血和坏死为特征。绵羊多发,山羊少发,发病羊多在6月龄~2岁之间。宰前鉴定:本病一般经消化道感染,呈地方流行,多发于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季节;在低洼地、潮湿地、沼泽地放牧的羊只易患本病。病羊往往来不及出  相似文献   

17.
1羔羊痢疾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主要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是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预防方法:在该病易发地区,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猝狙、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剂量和用法按说明书使用,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母羊分娩前3  相似文献   

18.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肠毒血症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后,改变肠道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因病死后的羊肾组织易于软化,故又称“软肾病”。羊只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发生内源性感染。多呈散发性流行,一岁以下的膘情较好的幼龄羊最易发病,春末夏初、秋末冬初比较多见,山羊比绵羊较少感染。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6,(2)
正羊梭菌性肠毒症系感染D型魏氏梭菌后,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病羊死后肾组织严重软化,故又称"软肾病"。1.发病情况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湖羊场存栏湖羊900只。前段时间有部分羊只发病,先后怀疑为酸中毒、食盐中毒、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经治疗效果均不明显,陆续死亡300余只,死亡率高达总存栏数的30%以上。羊场的羊舍建筑为双列式、中走廊、离地漏缝  相似文献   

20.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病,以家兔急性水泻为特征,发病兔致死率高,给养兔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