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蛋白质含量遗传规律及品质改良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小麦蛋白质含量和优质亚基遗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也存在非加性效应,F1的蛋白质含量与双亲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高度相关,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F2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呈正态分布。在优质育种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更重要一些。普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受遗传控制,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品种特性;其在F1中呈共显性和倾母遗传现象,在F2中遗传行为遵从孟德尔的基因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小麦品质改良中既要重视蛋白质的含量,更应重视蛋白质的质量,即数量和质量改良途径并重。  相似文献   

3.
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在杂交后代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0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及其90个F2正反交组合在两个地点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子粒3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的杂种优势、细胞质效应和亲子关系.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淀粉含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而油分含量则主要表现正向超低亲优势;(2)子粒3个营养成分不存在细胞质效应;(3)杂交种蛋白质、淀粉和油分含量与双亲均值存在最大的表型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2* *~0.531* *、0.520* *~0.620* *和0.566* *~0.370* *.  相似文献   

4.
郝西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96-196
为了研究小麦磷效率相关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随机选用8个亲本,组配成28个双列杂 交组合在两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4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和特殊配合 力与环境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子粒全磷含量以环境效应的作用最大,非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次之; 叶片和茎秆磷含量以及磷素利用效率以非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除子粒全磷 含量外,其它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稳定性都较低,在50%以下。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 测度和不同器官磷含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两组5×5双列杂交,以 Griffing模型Ⅰ分析籽粒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的共同作用,但蛋白质以加性效应为主,游离氨基酸以非加性效应为主;2.蛋白质不存在显著的胞质效应,而游离氨基酸则存在极显著的胞质效应;3.蛋白质杂种优势较小,其最强的组合超中亲优势值仅为13.75%,而游离氨基酸存在强大的杂种优势,最高的组合可达155.17%;4.蛋白质、游离氨基酸一般配合力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在一般配合力改良上可同步进行; 5.京香1号、培矮64、IR58、Mcp231-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可作为优良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6.
高油玉米杂交种由高油玉米自交系和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而成,高油玉米育种的核心仍然是杂种优势的利用。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亲本选择和组合配制提供理论依据,以3份高油玉米新种质为父本,自选的4份普通自交系为母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12个F1组合为供试材料,对其子粒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表现不同。XGY003、YZ141B、H195-2具有油分含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C279、YZ141B、H195-2自交系的蛋白质一般配合力较高。XGY003、XGY020、C279、H78-3自交系的淀粉一般配合力较高。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容易产生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但双亲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也不一定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就高。本试验没有发现3个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高的自交系。综合看来,3份高油玉米种质中XGY003油分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4份普通自交系中YZ141B、H195-2油分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这3个自交系在长治地区玉米育种中可作为高油玉米自交系加大利用,以选出油分含量较高的优势组合。C279、YZ141B、H195-2自交系的蛋白质一般配合力较高,XGY003、XGY020、C279、H78-3自交系的淀粉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以后玉米育种中可作为特用玉米自交系作进一步的改良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子粒高锌铁含量自交系NXR22(母本)、子粒低锌铁含量自交系NXR12(父本)及其配制的杂交种(F1)为供试材料,比较双亲及其后代不同穗位的叶片、茎秆及子粒中锌和铁含量、积累量在吐丝期与成熟期间的差异,解析亲子代锌铁吸收与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茎秆、子粒中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F1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子粒锌铁含量高的亲本;锌铁积累量显著高于双亲,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从吐丝期到成熟期3个供试材料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F1子粒中锌含量及积累量偏向于母本,表现出杂种优势;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8.
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13个种子活力表现差异显著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研究对象,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其配合力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亲本的GCA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均可将自身种子活力遗传特性高效率地传给子代和F1代杂交组合。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48%和58.79%,亲本的遗传能力较高,在种子活力遗传效应中,固定遗传的加性效应显著,是可以早代选择的性状。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8个烤烟亲本及配制的28个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亲本材料与杂交组合之间,烤烟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杂交组合叶数和株高性状的平均值与其双亲平均值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双亲均值估计F1群体性状值.(2)烤烟叶数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腰叶长、腰叶宽、株高、茎围和节距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3)亲本P2(K326)、P3(云烟87)和P1(G80)的叶数加性效应值较高,可作为叶数性状改良的亲本.P8(红花大金元)在腰叶长、腰叶宽、株高、茎围和节距5个性状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加性效应,因而可作为亲本来改良这些性状.P6(净叶黄)的叶数、腰叶宽、株高和茎围性状均表现出较高的负向加性效应,表明该品种不宜作为这些性状改良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玉米种质资源子粒淀粉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FOSS公司 1 2 55型谷物食品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仪 ,对 42 5份玉米自交系和 1 1 2 5份杂交组合子粒的淀粉含量进行测定 ,并对粗淀粉的杂种优势和亲子代间的相关性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子粒淀粉在不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 ,自交系平均含量为 71 .1 0 % ,杂交组合平均含量为72 .56%。 458个杂交组合子粒的淀粉含量与双亲的相关性均较低 ,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变异幅度较大 ,平均中亲优势为 2 .1 9% ,超高亲优势为 1 .2 2 % ,超低亲优势为 3 .1 9% ,玉米子粒粗淀粉含量表现中亲优势 ,偏向于高亲。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6个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及沉淀值等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2)降落值的高值与隐性基因有关,低值与显性基因有关;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性状的高值与显性基因有关,低值与隐性基因有关。(3)除沉淀值的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外,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且平均显性度(H1/D)均小于1,表现为部分显性。(4)除沉淀值外,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表现较高,说明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白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及芝麻素含量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麻籽粒油脂、蛋白质和芝麻素含量是芝麻品质育种的3个重要目标。为了解析其遗传机制并检测相关QTL,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对一个包含224个株系的F9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2年3个环境下的籽粒品质性状检测,结果表明,群体内株系间差异显著且呈典型正态分布,而同一环境不同重复间表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籽粒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籽粒含油量与芝麻素含量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芝麻素含量显著负相关;利用该RIL群体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检测到8个QTL,表型贡献率为0.41%~14.55%;采用多重区间作图法(MIM)检测到13个QTL,可解释5.2%~18.6%的表型变异。其中5个主效QTL被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且定位区间相同,2个主效QTL在2个或3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控制含油量的Qoc-5与芝麻素含量的Qsc-5位于LG5连锁群上的相同区段,加性效应均为正值;而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pc-5也位于相邻位置,但加性效应为负值。LG2和LG1连锁群上也存在相似情况,反映品质性状相关QTL之间存在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因此,在芝麻品质育种中选择高含油量可以兼顾高芝麻素,但应对蛋白质含量进行负向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2,3,5 d叶龄的栽培小麦京411、偏硬001和杂交F1幼苗为材料,利用动态蛋白质组技术,对F1及双亲的蛋白质变化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双亲及F1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现象被观察到,其中在5 d的叶子中最为明显。如在发育2 d和3 d的F1叶子中,各有15个蛋白质斑点的含量产生变化,而在5 d叶龄的叶子中,这种有变化的蛋白质斑点达27个,在这些变化的蛋白质中,偏双亲和低于双亲的为多数,如5 d的叶子中分别占41%和44%,同时,在F1叶片中观察到有蛋白质消失和新的蛋白质诱导现象产生。这些结果表明,杂种中存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现象,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对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利用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6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也有显著差异,穗粗、容重、子粒行数等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较高,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穗粒重、产量、每行粒数等性状则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青椒单果重、果长、果宽和果肉厚等4个果实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4个果实性状的Vg/Vs比值均大,说明这些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大.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参与的组合,其F_1在这一性状上的实测值也较高.各性状配合力总效应值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②4个果实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因此这4个性状的变异,大部分可固定遗传给后代,由F_1表现可以预测F_2表现的趋势.③4个果实性状的亲子间呈显著正相关,可根据双亲的平均值(MP)推断F_1相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优异种质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采用 NC 交配设计 ,对包括转基因抗虫棉、常规棉、柱头外露种质系、彩色棉等 1 0份陆地棉优异亲本交配后 ,杂种 F1的 1 0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平均值为 - 2 .91 % ,1 0个组合具正向的杂种优势 ;中亲优势的平均值为 2 2 .45 % ,2 1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中亲优势 ;竞争优势的平均值为 -1 4.2 1 % ,4个组合出现正向竞争优势。其它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纤维品质性状 ,2 .5 %跨长的优势明显 ,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明显。高亲值、中亲值和低亲值与 F1平均值的相关关系表明 ,多数性状 F1代平均值与中亲值和低亲值相关性密切。配合力上 ,新棉 33B、680 2、94AP1 4、96- 67、 99- 1 6和 99- 5 5表现较显著的GCA效应 ;SCA效应显著的 7个性状中 ,A1 B3、A4B1、A5 B3等组合有 6个性状的 SCA效应值为正。  相似文献   

17.
朱睦元 《作物学报》1984,10(4):237-244
1979~1982年,选用籽粒蛋白质、赖氨酸与色氨酸含量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杂种优势与 F_1、F_2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所有性状的实际优势的平均值均为负值;超亲优势的变幅:蛋白质(%)为-11.9~6.41%,赖氨酸(克/100克蛋白质)为-18.63~6.75%,色氨酸(克/100克蛋白质)为-16.71~9.10%。所有性状的一般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2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粒叶比的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叶比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亲本的粒叶比差异及杂交互作均对F1代产生遗传差异,该试验中石6021、农大99260080等的一般配合力较大,石6021×农大99260080、鲁麦14×济南17等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大,产生了较强的杂种优势;粒叶比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但以加性效应为主,其遗传决定度达87.65%,狭义遗传力为64.71%;在高粒叶比品种选育上应重视高粒叶比亲本筛选利用和杂交后代的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旅大红骨玉米种质掌状扁形果穗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丹717×丹340组成的6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P1、P2、F1、F2、BC1和BC2 6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旅大红骨种质掌状扁形果穗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的次数频率分布在F2分离世代呈近似“m”状的双峰分布,B1群体基本表现为直线型分布,B2群体表现为2个峰值的类似正态分布.通过AIC值进行适合性检验,该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加-显-上位性B-1-1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且互作效应明显,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42和1.86,主基因的遗传率介于46.2%~68.8%之间,在自交进代过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育种中应注重早代试材的筛选,或进行回交选育以提高育种值.  相似文献   

20.
选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冬小麦品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和膨胀势遗传组成、配合力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淀粉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比较高,均达到了52%以上,说明小麦籽粒总淀粉及组分含量、膨胀势的遗传同时受到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膨胀势和支链淀粉狭义遗传力较低,适合晚代选择,直链淀粉、总淀粉狭义遗传力较高,适合早代选择;中优9507、济麦20淀粉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综合表现较好,可以作面条小麦优良亲本使用;弱筋与强筋杂交组合类型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整体表现较好,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