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稻中粳品种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缓解季节茬口矛盾,选用水稻中粳品种"早玉香粳"、"08-197",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进行了小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于5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产量为500~550kg/667m2。"早玉香粳"出米率高,外观品质好,米香;"08-197"产量高,抗病性强。这2个品种的稻米可在"国庆"前后供应市场,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养技术,即水稻和蛙共生、共养,形成以蛙护稻、以稻养蛙的生态食物链循环。蛙稻特约种植模式是将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到实际生产上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现对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标准下的蛙稻特约种植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比较3种种植模式(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水稻)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简称SMBC)、微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简称SMBN)、微生物熵(soilmicrobial quotient,简称SMQ)及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差异,以期探究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水稻相比,有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SMBC、SMBN、SMQ。在整个稻季,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稻田土壤SMBC和SMBN较常规水稻分别增加33.0%、20.4%和27.8%、16.1%,SMQ分别增加10.1%、0.5%。(2)与传统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明显提高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稻季,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土壤细菌数量较常规水稻分别增加20.7%和16.1%,放线菌数量增加6.4%、1.4%,真菌数量增加19.8%、9.5%。(3)稻田土壤SMBC、SMBN、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从土壤微生物角度出发,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优于常规水稻模式,更有利于改良土壤的微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4.
稻蛙绿色种养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南方稻区及长江流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本文采用产业调查,结合试验示范,介绍了稻蛙绿色种养模式的技术特点,如稻田改造、水稻种植、蛙苗繁育与投放和蛙类饲喂与管理等;分析了稻蛙绿色种养模式发展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稻蛙绿色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规模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重蛙轻稻、蛙药和饲料使用过量等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发展,科学投饲和水肥调控以及模式升级,延长产业链等稻蛙绿色种养模式的发展策略,为稻蛙绿色种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通州区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加快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2年进行了8个引进早熟晚粳稻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高产、优质和适宜通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显示:镇稻11、南粳44、宁粳3号和镇稻15可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武运粳23和常农粳5号不宜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南粳5055和武粳14有待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2012年南通市通州区水稻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促进通州区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加快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2年进行了8个引进早熟晚粳稻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高产、优质和适宜通州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试验结果显示:镇稻11、南粳44、宁粳3号和镇稻15可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武运粳23和常农粳5号不宜在通州地区推广种植;南粳5055和武粳14有待继续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上海市崇明地区金瓜茬水稻现有品种"秀水134"熟期晚、机插期迟、影响产量及米质等问题,选择适合金瓜茬机插稻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选用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沪香11-21"、"沪软12-12"、"沪粳13-7"、"沪香粳12-260"等4个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与筛选。结果表明:"沪粳13-7"为适合崇明地区金瓜茬机插稻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高邮市种植的水稻主推品种,稳定和提高高邮市稻麦周年吨粮水平,2014年选择9个粳稻品种(系)进行了机插稻生态适应性生产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9108"、"淮稻14"、"南粳9210"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高邮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培育的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进行试种,以新稻11号作为对照品种,通过对新品种(系)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喀什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系),以满足当地优质稻米品牌创建和当地稻农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新粳2号、新粳4号、新粳10号、新稻49号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新稻11号,适合在喀什推广种植;新粳6号比对照早熟18天,建议作为当地中熟品种进行种植,或在5月底6月初进行育苗,用于冬麦收割后复播移栽;新粳伊20号作为香型品种,可作为当地的特色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稻——蛙生态种养技术模式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生态种养是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蛙类共生关系,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更充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更合理。介绍了稻—蛙种养模式的生态学原理,技术要点,以及稻—蛙种养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稻—蛙种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今后应推进稻—蛙生态种养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籼新组合的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保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5-7435,7445
为了筛选适合安徽省寿县地区种植的中籼组合,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设汕优63为对照,对引进的12个中籼组合(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其产量、生育性状和株高、穗长、穗粒结构、有效穗、成穗率、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等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还对品种综合评述,筛选适合寿县地区种植、符合市场需要的新组合(品种)。9个品种比对照产量高,3个品种比对照产量低,其中辐优138、籼杂优0403、丰优18和籼杂优0501 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0%以上。所有参试组合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抗倒性和落粒性。丰优18、籼杂优0403、籼杂优0501、两优827适宜在本生态地区种植,而隆安0402、金23A/R源5可在寿县示范种植。该研究为杂交中籼组合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12个优质水稻品种(系)在兰西县的试种试验,结果表明龙优107、龙优222、龙稻7号、普优17、东农99—21和沙沙尼等多数品种(系)可以在兰西县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少数几个品种(系)还应通过更多的小面积试验探讨其是否可以在栽培管理技术良好的农户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混合种植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不同水稻品种混合栽植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效果,包括水稻品种混合种植的模式类型与结构、对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等内容,并探讨了目前利用该类模式存在的局限及需要改进与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种植效益,2021年选取淮稻26、武粳38、徐稻12、丰粳908、武育粳377、金香玉1号、扬农香28、宁香粳9号、南粳9036、泰香粳1402这10个表现较好的常规稻品种在泰州市海陵区农业开发区试验地开展了综合性状比较试验,试验期间记录10个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抗逆性表现以及产量,以综合判断各水稻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泰香粳1402和徐稻1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海陵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永州地区气候、土壤环境并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晚稻品种,共选择了10个水稻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五优308、五优369、H优518、深优9586和五优15可在永州地区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盛泰优9712可在永州地区适当机械化种植,岳优2115、荣优233、岳优3700和桃优香占不适合在永州大面积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16.
刘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591-592
蓉油 6号、油研 8号、油研 7号、油研 9号产量高 ,熟期早 ,综合性状好 ,适宜芜湖地区“油—稻—稻”、“油—瓜—稻”茬口种植。湘杂油 1号、湘杂油 2号产量高 ,综合性状好 ,熟期稍迟 ,适宜“油—稻”茬口种植。这些品种可在芜湖地区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桐城市8个双晚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 0 0年对 8个新引进杂交晚稻组合的经济性状、产量表现进行了比较 ,筛选出适合桐城地区种植的“两高一优”新的杂交双晚组合。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两优倍胜”、“培杂茂三”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杂交双晚组合。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发展高效棉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省棉业的现状,面临挑战和发展机理,提出了棉花品种的专化选育,区域化种植,模式化栽培和产业化加工与利用是山东省发展高效棉业的必由之路。阐述了以粮棉双增型、增值效益型和绿色环保型棉花品种作主体,推动山东省植棉业产业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上海淀山湖区域稻田养殖鲤科鱼类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华东地区稻田养殖淡水鲤科鱼类的可行性.[方法]在上海青浦淀山湖区试验点开挖出“十”字鱼沟、侧沟和“丰”字沟3种不同类型的稻田,分别主养“浦江1号”团头鲂、“中科3号”异育银鲫和草鱼生长性新品系鱼种,各稻田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瓯江彩鲤和鲢鳙鱼种,进行水稻争养殖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烈定.[结果]稻田养殖鱼类良种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其中银鲫的产量较高,养殖草鲂鱼虽然产量低于银鲫,但可以获得体重较大的个体.[结论]上海市淀山湖区域稻田适于开展优良淡水鲤科鱼类的养殖.  相似文献   

20.
双低早熟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筛选适合在广西双季稻区冬种的双低早熟油菜新品种,从国内部分省市引进19个品种在桂林市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1号和KT0601两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表现为产量高、生育期短、抗性好、品质优,适合在广西双季稻区推广种植;青海131的生育期最短,仅为176d,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产量较低,还需作进一步的试验观察;参试的其他品种由于生育期偏长、产量相对较低或抗性较差、品质达不到要求等原因,还需作进一步的试验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