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揭示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桉树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方法  以四川省雅安市苍坪山公园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设置12块20 m × 20 m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对林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水平(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和植物层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共调查到维管植物87种,隶属55科82属,桉树人工林物种数随着干扰的加强而减少;乔木层与草本层D、H、H'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灌木层D、H、H'在中度干扰下达到最大值,乔木层的D、H变化差异显著(P<0.05)。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植物各层生物量呈不同变化趋势:中度干扰下乔木层蓄积量(12.01 m3·hm?2)最高;轻度干扰下灌木层生物量(394.533 kg·m?2)和草本层生物量(359.680 g·m?2)最高。乔木层D、草本层H'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和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层Jsw与草本层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适度的干扰会促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受人为干扰和自然条件而改变,没有固定关系。图2表3参25  相似文献   

2.
2种干扰强度下清香木天然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群落学调查方法,设置12个典型群落样地,统计群落的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值,研究2种干扰强度下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除乔木层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外,都格弱干扰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余各多样性指数均为发耳强干扰群落的1倍或以上;2个群落均以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反映研究区域较为温热多湿的气候特征;发耳清香木群落物种频度等级分布规律为ABC=E,都格为AB=C=D,2个群落频度组成均与Raunkiaer频度定律不吻合;人畜干扰是导致2个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发耳灌木层、草本层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晰滑雪场建设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植物多样性及植被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以公园滑雪场及两侧山坡的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地法,以滑雪场中心向两侧山坡延伸设置样地,共设7块样地(中心样地1块,边缘样地、过渡样地和对照样地各2块),样地面积为20m×20m,对各样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α多样性指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心样地和边缘样地的总体物种数量较低,过渡样地较高;各干扰样地(包括中心样地和边缘样地)的乔木、灌木、草本中各物种的组成差异较大,有些物种在干扰样地或过渡样地中消失,但又有新的物种侵入,抗性强的物种的优势度随干扰程度降低有下降的趋势;干扰样地和过渡样地的总体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下降,其中丰富度指数(R)差异显著(P<0.05),而多样性指数(D、H′、H、Dmc)和均匀度指数(J)差异不显著(P>0.05);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不明显,而灌木和乔木的变化明显。【结论】滑雪场建设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Shannon-Win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优多指数(Z),研究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轻度和重度)对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群落生态因子、种群繁殖对策发生明显变化,物种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特征产生差异,使重度人为干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比轻度人为干扰群落的高,但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比轻度人为干扰群落低,灌木层和草本层则较高.重度人为干扰阻碍和延缓了群落的恢复进程,当干扰强度减弱时,群落中原有种群逐渐恢复并有新种侵入.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活动(践踏和啃食)对石首天鹅洲湿地种子库的影响,根据麋鹿种群活动的干扰强度选择A(强)、B(中)、C(弱)3个位点,开展种子库萌发试验和地上植被调查。结果发现,种子库共计萌发物种18科39属41种,以一年生植物为主(53.7%);麋鹿干扰强度对种子库组成和种子密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C、A;地上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变化特征一致,均随着干扰强度的降低出现极显著下降趋势,表明干扰增加了地上植被的种类和数量。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水平偏低,地上植被中麋鹿喜食物种减少,大量麋鹿厌食物种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火干扰后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规律,对新郑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侧柏林、草丛2种不同植被类型火烧迹地和未火烧地开展植物群落学调查,研究了中度火干扰对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恢复早期草本植物恢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2种火烧迹地类型草本植物物种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值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火干扰后草本植物物种重要值比未火干扰草本植物重要值显著减小(P0.05),物种种类数量显著增加(P0.05);火干扰后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指数(H)均显著高于未火干扰相应的物种多样性指数(P0.05);火干扰前后侧柏林和草丛中大多数草本植物为广生态位种群,狭生态位型物种相对较少;侧柏林和草丛地火干扰后生态位重叠度较低的种对数增加。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城市绿地群落不同层次间种类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对佳木斯市9处典型绿地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1个样地共记录乔木25种、灌木36种、草本108种。多样性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S)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均匀度指数(J)又表现相反,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表现一致,均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同时对佳木斯市绿地系统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紫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不同干扰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紫楠Phoebe sheareri全分布区内20个典型天然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群落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类型、物种多样性水平,研究紫楠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不同干扰强度和气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0 400 m2的调查样地内共计维管束植物103科236属363种,种子植物科、属区系类型丰富,以北温带、泛热带成分为主;干扰强度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影响紫楠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Patrick指数、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Pielou指数均表现出差异。处于5级干扰的绿荷塘群落,紫楠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而在灌木层处于次优势地位,且整体多样性水平低,不利于该群落的可持续发展;乔木层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干扰强度呈显著相关,即干扰越强,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程度越低;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级干扰时,说明中等强度的干扰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相比气候条件,干扰强度对紫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植物裸果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肃金塔县裸果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为就地保护这一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保护金塔县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样方调查法对金塔县境内的裸果木群落进行调查,采用各群落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R0、R1)、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析了6个样地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并对致危因子和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裸果木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仅分布种子植物15种,隶属11科15属;区系成分简单,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91.67%;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为主(93.33%),一年生植物(6.67%)很少;裸果木群落垂直结构不明显;裸果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R1)、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6个样地中,样地5的物种多样性程度最高,样地1次之,样地2最小,多样性程度最低。[结论]6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排序为样地5>样地1>样地3>样地4>样地6>样地2;回归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经度和纬度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裸果木群落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受立地生境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土壤水盐、养分及群落样方数据,探讨不同盐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的响应及土壤因子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9.21~9.59 g/kg (S1)、5.97~0.66 g/kg (S2)的盐分梯度上,随土壤盐含量降低,植物生活型结构发生改变,灌木比例降低,草本比例增加;不同盐梯度下,土壤因子(全磷、全钾除外)形成显著性差异;高盐生境物种多样性总体高于低盐生境,其中Margalef指数(R)随盐分降低梯度显著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则呈不显著降低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指数(D)与土壤全钾含量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盐分、pH、土壤水分、土壤全氮含量则显著影响Margalef丰富度(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各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干扰看人类干扰的合理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又称人类干扰.总结了人类干扰的特点:①干扰方式的相似性与作用时间的同步性;②干扰历时的长期性与作用程度的深刻性;③干扰范围的广泛性与作用方式的多样性;④干扰活动的小尺度与作用后果的大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分析了自然干扰与人类干扰在作用机制和尺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自然干扰的运行机制对于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段式分层深松后铲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作秸秆还田条件下,为降低底层土壤扰动量,提高表层秸秆扰动入垄沟量,设计一种分段式分层深松后铲。分段式分层深松后铲下段铲柄为圆弧形,通过滑推分析和铲柄与秸秆相互作用力学分析设计上段铲柄。为验证设计合理性,应用EDEM软件分析所设计分层深松铲与普通分层深松铲对于底层土壤和表层秸秆扰动规律。通过分析分层深松对于土壤与秸秆扰动位移确定试验因素,运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前铲铲尖类型、后铲铲尖类型、前后铲间距和前进速度为影响因素,以底层土壤扰动率和秸秆入垄沟率为评价指标,对设计分层深松铲作田间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前铲铲尖为双翼型、后铲铲尖为凿型、前后铲间距为300 mm、前进速度为3km·h-1时设计分层深松铲作业效果最优。优化设计分层深松铲与普通分层深松铲田间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分层深松铲整体性能更优,满足垄作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要求,可为分层深松铲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与人为干扰共同作用于四湖地区的涝渍生态环境。自然干扰因子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及水文改变等,人为干扰因子主要是指农业政策、人口压力、水利工程及环境污染等。在自然干扰条件下涝渍低洼地呈现出有规律的演变,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程度直接决定了涝渍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尺度滑动窗口算法,分析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的人为干扰空间格局,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在建三江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受人为干扰度(pd)及干扰邻近度(pdd)。结果表明:1)2001—2006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多尺度的干扰格局分布有极大影响,耕地干扰比例高达37.94%。2)人为干扰度类型c1、c2在水域、林地和沼泽分布较广,干扰值较小;而水田和旱地占干扰度c7、c8的74.38%和61.76%,说明耕地是建三江区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人为干扰源。3)多尺度干扰邻近度证明人为干扰是在一定尺度上发生,当pd0.4或pd0.7且pddpd时,人为干扰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必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泰加林中,寻找火干扰林分并设置样地进行火干扰调查,利用耐火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的火疤外。在属性因子量化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泰加林的林火烈度,可作为该自然保护区林火烈度划分的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结合聚类分析,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林火烈度进行可量化划分等级。得到烈度各个等级的表征因子范围值。【结果】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林火烈度可量化为高、中、低3个等级,高烈度火烧样地占总数的37.4%;中度火烧的样地占总数30.7%,低烈度火烧占总数的31.8%。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火干扰史归属于1880~2000年的63个年份,1990以前的年份发生的林火烈度等级不均,1990年后发生自然火烧的次数减少,且以中、低等级的火干扰为主。【结论】 该保护区发生的自然火烧以高烈度和中度干扰为主;林火烈度受地形因子、火前林分组成和林火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扰条件下构树盆栽苗芽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通过对构树苗木不同部位截断、抹芽及喷施5种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田间干扰试验,旨在探明不同干扰方式对构树苗木芽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均能刺激构树芽萌发;在物理干扰条件下芽种群增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表现为春季芽种群增量最大,为43个;在1年4个季节中,通过去顶芽获得的芽种群增量最大.不同浓度的化学干扰对芽种群增量的影响差异显著,3种生长素促进萌芽的效应依次为6-BAGA3KT,3种生长素促进萌芽的适宜浓度分别为50,80和50μg.L-1,芽增量分别为50个,31个及24个.因此,春季去顶芽的物理干扰和喷施50μg.L-1 6-BA的化学干扰2种方式可以刺激构树芽的大量萌发并生长发育成萌枝,对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早期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含时理论来讨论离子阱在受到外来扰动时系统发生的压缩效应。通过调节设定的理论参数,对压缩特性作了数值计算,并从物理上作了一些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疆霍城蝴蝶的群落结构,对霍城县5种不同生境进行蝴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方法 2016~2017年5~8月采用样线法观测蝴蝶,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及科、属和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结果 共记录蝴蝶1 993只, 隶属于7科29属39种。粉蝶科个体数占比54.9%,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凤蝶科和弄蝶科是稀有类群。蝴蝶群落呈现季节性变化,蝶类种类和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6和7月。通过不同生境蝴蝶群落多样性和相似度比较,5种生境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山地森林>山地草原>农田>亚高山草甸>荒漠,山地草原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较高,达到0.458,荒漠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2。结论 蝴蝶群落的多样性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组成、海拔高度、人为干扰程度和气候等因素对蝴蝶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岩石的扰动状态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德玲  葛修润 《长江大学学报》2005,2(1):91-93,96,i007
对岩石的扰动状态概念模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了相对完整状态、完全调整状态的选择,根据岩石的内部微结构变化的特点修改了扰动函数,提出了一般形式的扰动状态本构方程的数值解法,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证明扰动状态概念是一种能较好模拟工程材料本构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南方铁杉林林隙自然干扰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林隙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形成木数量特征等方面,对南方铁杉林隙干扰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冠空隙(CG)主要集中在400m^2以下,扩展空隙(EG)主要集中在700m^2以下;林隙形成木以枯立木和风倒木为主,形成木高度集中在20~60m,形成木树种组成与其主林层树种所占比例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