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矮高粱的种植和发展长久以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以其高产量和高种植率在北方市场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矮高粱对干旱、水涝、盐碱和瘠薄等方面具有多重抗性,因而在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黑龙江垦区西部矮秆高粱新品种齐杂72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作物,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同传统高粱比较,矮高粱由于其超强的分蘖成穗能力和矮壮的茎秆优势,可以实现高密度种植。目前镰刀弯地区玉米临储政策调整,高粱市场前景看好。本文重点阐述矮高粱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地区矮高粱种植户更好的种植。  相似文献   

3.
高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喜温、喜光,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而随着农业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关于矮高粱种植的关注度得到有效提升,为探析优质矮高粱的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从选茬、整地、选种等过程入手,总结其在高寒地区的实地种植标准,从而为提升其种植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桂北地区红缨子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55-56
研究了桂北地区红缨子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和再生高粱的高产技术,以期为红缨子高粱高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沈阳联勤保障中心双山农副业基地在矮高粱种植上,坚持模式化栽培,采用110cm大垄垄上3行栽培模式,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精密播种、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最高公顷产量达到8.25t;选用的品种龙杂17是本地区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之一,具有较为适宜的单宁含量和淀粉含量,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矮高粱种植的优质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粱属于禾本科高粱属1a生草本,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也是通榆地区主产作物之一。掌握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是达到高粱高产高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杂交糯高粱湘两优糯粱 1号属早熟新组合 ,具有品质优、产量高、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双季高产栽培应抓好适时早播 ,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 ,早施再生腋芽肥 ,适时收割头季 ,留矮桩 ,留足基本苗 ,防治高粱螟虫、纹枯病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杂交糯高粱湘两优糯粱1号属早熟新组合,具有品质优、产量高、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双季高产栽培应抓好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早施再生腋芽肥,适时收割头季,留矮桩,留足基本苗,防治高粱螟虫、纹枯病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移栽时间、移栽规格、分级定向带土移栽、整地开沟等方面总结了喀斯特地区高粱移栽技术,并简要阐述了其施肥技术,以期促进该地区高粱的高产。  相似文献   

10.
科技动态     
高产饲用高粱新品种 最近,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农业大学的科学家育成了一个高产多抗的饲用高粱品种——CO-27,并已在某些地区推广。 CO-27是利用饲用高粱栽培品种CO-11和分蘖力很强的高粱野生种杂交而成,兼有双亲的多汁性、分蘖多、再生力和抗逆性强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矮秆高粱辽杂35光合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矮秆高粱新品种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研究,为新型高粱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适于机械化生产的矮秆高粱新品种辽杂35为主要试验材料,分别设置3个种植密度(90 000株/hm~2、120 000株/hm~2和150 000株/hm~2),并以生育期相近的同区域主栽品种中高秆高粱辽杂19作为对照(设置为生产上适宜种植密度,105 000株/hm~2),通过分析测定高粱群体植株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环境生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探究矮秆高粱群体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结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在群体表现最为繁茂的灌浆期,辽杂35冠层中下部的光照强度、透光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品种辽杂19,冠层上部上述各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辽杂35在开花期和灌浆期上数第二片叶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随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初始荧光(Fo)呈升高趋势,辽杂19各荧光参数指标均优于中高密度条件下的辽杂35。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辽杂35密度为150 000株/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最快,但在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冠层下部叶片SPAD值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辽杂35高粱在中高密度条件下,其群体中下部形态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和环境生态指标劣于辽杂19,可能与其株型有关,其植株矮,但叶片数基本没有减少,叶着生角度未有实质变化。随种植密度增加,辽杂35高粱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单穗粒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千粒重无显著变化。辽杂35高粱种植密度为150 000株/hm~2时,籽粒产量最高,为9 923.5 kg·hm~(-2),其产量也高于对照辽杂19。【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促进矮秆高粱籽粒产量提升的关键,但增加种植密度对冠层中下部叶片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可产生负面影响,通过高粱株型改良和肥水密等栽培技术的调节,协调矮秆高粱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的协同增益将是提高矮秆高粱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白高粱新品种新高梁8号(77-85-4)是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本地主栽高梁品种“矮弯头”做母本,从苏联引进的高粱品种“角质都拉”作父本培育而成的常规育种。2010年1月20日通过审定、命名为新高梁8号。该品种早熟,产量高,籽粒白色,粒营养物质很丰富,抗旱,抗倒伏,抗盐碱,抗黑穗病,籽粒产量在7500kg/hm2,茎秆产量可达49500kg/hm2促进农村畜牧业的良性发展。适应范围:新疆适合在吐鲁番火焰山南部大面积推广。10℃以上有效积温2647.1℃,全生育期≥97—105d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粱红条病是一种重要的高粱病毒病,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高粱为害较重。高粱红条病在不同地区间、不同品种间和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之间发病率都有差异。介绍了我国高粱红条病的病原、病症、侵染循环、流行条件等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汾酒粱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选矮秆不育系A2SX40A为母本,自选矮秆恢复系R91624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高粱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为127 d,粗淀粉75.65%,具有植株低、分蘖力强、抗性好、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山西春播中晚熟区种植。该品种在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审杂(认)2015004],定名为汾酒粱1号。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繁、制种技术要点,以期推广利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粱机械化生产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合理的株型是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与关键。育种过程中发现,矮秆雄性不育系01-26A具有和现有粒用高粱恢复系组配F1都能降低株高的独特优势,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株型调控材料。因此,对其株高遗传效应及调控基因位点进行研究,旨在探明其株高矮化遗传机理和调控机制,以期应用遗传育种手段促进高粱株型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具有矮化株高效应的01-26A和不具矮化株高效应的7050A高粱雄性不育系为试材,重点对其与7个(包括6个粒用和1个甜高粱)恢复系的杂种F1的株高及节数、穗柄下茎秆高度、穗柄长和穗长等相关参数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对调控株高基因的位点Dw1Dw2Dw3Dw4暂未被克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高粱雄性不育系01-26A(A1细胞质)具有显著的矮化粒用高粱株高的效应,以其为母本组配的杂种F1株高较以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A2细胞质)为母本组配的杂种F1株高降幅为15.8%,绝对值一般不超过160 cm,而以其为母本组配的甜高粱杂种F1株高降低不明显,不具矮化效应;01-26A矮化株高遗传效应主要表现在杂种F1穗柄下茎秆高度明显缩短,茎秆中下部节间长度与株高变化相关性较高;01-26A杂种F1穗柄长降低是造成株高变矮的另一原因,其效应小于穗柄下茎秆高度,而穗长对株高变化的影响很小;通过基因位点的序列和类型分析,确定了01-26A矮化基因Dw1Dw3的基因类型,并通过多个杂交组合的株高遗传数据分析,推断01-26A基因型很可能是dw1dw1Dw2Dw2dw3dw3dw4dw4,即三矮高粱不育系;另外,通过对株高调控基因研究分析,发现01-26A的dw1dw3矮化基因可能对粒用高粱杂种F1株高影响效应更大,而Dw2的存在是造成其与甜高粱杂种F1株高没有矮化的内在原因。【结论】高粱雄性不育系01-26A可能是具有dw1dw1Dw2Dw2dw3dw3dw4dw4基因的三矮高粱不育系,可通过降低杂种F1穗柄下茎秆高度(主效)和穗柄长(次效),实现高粱株高的矮化调控;但其与甜高粱杂交,可能由于Dw2的存在,F1并未发现明显的矮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国家启动产业技术体系10年来,鉴定和创制出277份矮秆、抗病、高支链淀粉、低单宁的育种材料;利用突变体、自然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克隆了高粱重要性状的控制基因;育成了71个矮秆耐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创新集成适合不同区域高粱轻简栽培技术,全国高粱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Sorghum is an important fodder plant. Its area is increasingly extending in Sanjiang Plain due to farm structure reform.The research reviewed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climate characters of Sanjiang Plain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dwarf sorghum dense planting in Sanjiang Plain,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high-yield and highly-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sorghu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适宜机械化栽培矮秆耐密高粱品种‘晋杂34 号’生产的种植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模式对‘晋杂34 号’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增大,株距变小,拔节期和抽穗期株高、LAI、光合特性、单株生物量、产量呈降低趋势,而采用宽窄行60 cm:40 cm 处理较等行距种植栽培处理,可显著增加抽穗期株高;可提高拔节期和抽穗期LAI、光合特性各指标;可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单株生物量;可显著提高枝梗数、千粒重和产量,比等行距栽培平均增产3.36%~18.81%。本研究表明,行距种植与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息息相关,采用宽窄行栽培措施可提高‘晋杂34号’光合特性,促进生长发育,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Lu1A的株高、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低于623A,达极显著水平,而产量、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高于623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望替代623A成为高粱夏播区配制高产、早熟、矮秆杂交种的骨干不育系。恢复系材料中,6006的穗长、千粒重、熟期的一般配合力表现突出,与其他材料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晋89346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穗粒数显著高于对照,应用潜力较大。参试组合中,623A×晋89346、Lu1A×晋89346等组合产量居前几位,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新的自然寄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引起的新水稻矮缩病在湖南省大面积爆发.为确定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自然寄主范围,采集湖南省永州零陵、邵阳隆回、郴州宜章等地发病田块及附近的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提取RNA后,用自行设计的专利引物对,对其进行RT-PCR检测,发现高粱、野燕麦、牛筋草是新的SRBSDV自然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