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蠕形螨又称脂螨和毛囊虫,属于真螨目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螨类,寄生于家畜或人的毛囊、皮脂腺而引起蠕形螨病,虫体长0.224mm,宽0.055mm左右,外形上可区分为头(颚体)、胸(足体)、腹(未体),口器由一对须肢,一对螯肢和一个口下根组成,有4对短粗的足,虫体细长呈蠕虫状,各种家畜各有专一的蠕形螨寄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赫氏蒲螨未吸血雌成螨、雄成螨和寄生不同时间雌成螨进行观察,发现雌成螨螯肢特化成口针和口针鞘,须肢特化成细针,有气门和倒卵形假气门器,在末端有双瓣状生殖孔,足Ⅰ趾节特化成钩形爪,足Ⅱ、Ⅲ、Ⅳ趾节为双叶状爪垫,随着寄生吸血时间不同,末体部迅速膨大;雄成螨螯肢完全退化、须肢发达,无气门和假气门器,前足体部背面有突起一对,外生殖器发达,在末体部尾端有阴茎呈竹管状,足趾节均为钩形爪。  相似文献   

3.
<正>螨是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的一类昆虫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大多有各自的寄生宿主.显微镜下封片观察,可见虫体背毛稀疏,雄螨卵圆形,体长约0.5mm ,雌螨体形略大而圆.口下板末端颚角明显,鳖肢上螯钳较为发达.有齿,胸叉位于头节下部;胸板完整,雄螨生殖孔位于胸板前方,生殖板与腹板共为一块,上有刚毛四对,雌性生殖孔被其覆盖.肛板与生殖腹板分离,呈圆三角形.气孔板较狭窄.位于体侧第Ⅱ对足与第Ⅳ对足基节之间.此螨主要侵害麝鼠,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犬螨病的病原、诊断与防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螨病又叫犬疥癣,俗称“癞皮狗病”。是由犬疥螨或犬耳痒螨寄生所致,其中以犬疥螨危害最大。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见于犬舍潮湿,环境卫生条件不良,皮肤卫生条件较差的犬。1.1 犬疥螨呈龟形,黄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大小为0.2-0.5mm。虫体前端有一圆形的咀嚼式口器,腹面有4对短粗的足。雄螨1、2、4对足和雌螨1、2对足末端均有带柄的吸盘,柄长不分节,吸盘呈喇叭型。雄虫生殖孔在第4对足之间,围在一个角质化的倒“V”形的构造中;雌虫腹面有2个生殖孔,1个为横裂,位于后二对足前之中央为产卵孔;另一个为纵裂,在体末端为阴道,但…  相似文献   

5.
犬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的毛囊或皮脂腺而引起的一种顽固性寄生虫性皮肤病。犬蠕形螨虫体细长如蠕虫样,呈半透明乳白色,一般体长0.25-0.3rnm,宽约0.04mm,外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呈不规则四边形,有短喙状的刺吸式口器,胸部有4对很短的足;腹部长,表面有明显的横纹。卵呈梭形,长0.07-0.09mm。细菌检查时,可查到溶血性葡萄球菌以及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蠕形螨的全部发育过  相似文献   

6.
鸡突变膝螨也叫鳞足螨,常寄生于鸡腿的鳞片中,虫体几乎呈球形,患部上有明显的条纹,其终生都离不开患部,使患部发炎.  相似文献   

7.
犬耳痒螨病是由耳痒螨属的犬耳痒螨所引起的皮肤病。犬耳痒螨的雄虫体长0.45mm,宽0.35mm,其第3对足的端部有两根细长的毛;雌虫体长是0.55ram,宽0.37mm,第4对足不发达,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螨寄生于犬的外耳道内,  相似文献   

8.
犬蠕形螨病是一种毛囊蠕形螨引起的常见而顽固的皮肤病,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的毛囊或皮脂腺内。虫体细长如蠕虫样,呈半透明乳白色,一般体长0.25~0.3mm,宽约0.04mm。外形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呈不规则四边形,有短喙状的刺吸式口器;胸部有4对很短的足;腹部长,表面有明显的横纹。蠕形螨的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宿主皮肤中进行,包括卵、幼虫、两期若虫和成虫。雌虫于毛囊内产卵,卵无色透明呈蘑菇状,卵孵化出3对足的幼虫。幼虫蜕化变为4对足的若虫,若虫蜕化变为成虫。本病一般都发生在1岁以下的幼犬。较为常见的有脱屑型和脓疱型。鉴于…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对患病小鼠感染的螨进行鉴别诊断,首先,使用透明胶纸法和被毛采集法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初步确定螨的种类;随后,选定螨18S rRNA基因,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确认螨的种类。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的螨呈白色,长椭圆形,中央稍宽,前后两端稍窄,有4对足;在螨体后3对足之间有特征性的突起;尾端的尾乳突有2根特征性的后端毛,初步鉴定为鼷鼠肉螨。PCR扩增虫体18S rRNA基因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螨与鼷鼠肉螨的18S rRNA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98.68%。直接镜检结合PCR检测结果,表明患病小鼠感染了鼷鼠肉螨。  相似文献   

10.
兔螨病防治     
<正>1兔螨生活史引起兔螨病的病原有兔痒螨、兔疥螨、兔足螨和兔背肛螨,以前两种较为常见。兔痒螨寄生于兔外耳道,兔疥螨寄生于兔体表。兔足螨也寄生于兔外耳道,形态与痒螨相似,其肢末端的吸盘柄很短。兔背肛螨多寄生于兔头部和掌部毛短的部位,形态与疥螨相似,区别点为虫体肛门不在体后缘,而是在背面,肛门周围有环形角质皱纹。2诊断要点2.1兔痒螨病痒螨主要寄生于兔外耳道内,可引起外耳道炎,其渗出物干燥,呈黄色痂皮样,并  相似文献   

11.
1 病因及病原形态学特征 鸡皮刺螨是鸡的一种体外寄生的节肢动物,流行十分广泛,对养殖业发展有严重影响,它属于中门亚目(Mesostigmata)、鸡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鸡皮刺螨属(Dermanyssus),通过低倍显微镜观察,发现虫体为椭圆形,有4对足(幼虫6对足),棕褐色,饱食后呈红色.前端有长的口器,雄虫体长0.6 cm,雌虫体长0.72~0.75 cm,饱食后可达1 cm以上.假头长,螯肢一对,细长呈针状,足长而强大,有吸盘.  相似文献   

12.
犬皮肤螨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于犬皮肤的螨,损害犬的健康与外貌,且其中有的可感染人。据有关资料记载,寄生于犬的螨有4科4属5种犤1犦。但泉州的一家动物检疫所,对前来就诊的皮肤病犬进行统计,发现的犬皮肤螨种类主要为犬疥螨和犬蠕形螨。现就这两种皮肤螨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病原及流行病学1.1病原犬疥螨虫体近于圆形,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3~0.45mm×0.25~0.35mm,雄螨大小为0.2~0.23mm×0.14~0.19mm,虫体背面有锥突、鳞片和刚毛,腹面有四对粗短的足,足上有爪和吸盘。犬蠕形螨身体细长柳叶形,呈蠕虫状,…  相似文献   

13.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9,60(7):52-53
瓦螨的足垫可吸附于蜂体,使其附着在飞翔的蜜蜂体上,传播到其他蜂群。附着于蜂体上的瓦螨称之为“漫游瓦螨”。向蜂体上撒细粉(如细糖粉、松花粉等)可使瓦螨的足垫丧失吸附力,因而从蜂体脱落,细粉也可能使瓦螨的气孔堵塞,暂时窒息。尽管欧美一些养蜂者将糖粉撒在或喷在蜂体作为防治瓦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犬疥螨病是由疥螨所致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临床特征为剧烈瘙痒、脱毛和湿疹性皮炎。引起犬疥螨病的病原主要是疥螨科(Sarcoptidae)疥螨属(Sarcoptes)的犬疥螨(S.canis)。螨体近乎圆形,呈微黄白色,背面隆起,粗糙有锥突、鳞片和刚毛。腹面扁平,有四对粗短的足,足上有爪和吸  相似文献   

15.
绵羊痒螨病俗称羊疥癣或癞病,是由于痒螨科痒螨属的绵羊痒螨寄生于绵羊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该病是黑龙江省绵羊冬春季常发的一种寄生虫病,有些绵羊常因大面积脱毛、机体消瘦而死亡。现将该病及其综合控制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羊户和同行参考。1病原及其发育绵羊痒螨是一种较大的螨虫,呈长圆形,体长0.5 ̄0.9毫米,肉眼可见。口器为刺吸式,呈圆锥形。成虫有4对较长的足,雄虫的第1、2、4对足和雌虫的前3对足有吸盘。雄虫体末端有尾突,上具有长毛,腹面后端两侧有2个吸盘。雄性生殖器居第4肢之间;雌虫腹面前部正中有产卵孔,后端有纵裂…  相似文献   

16.
用桔皮油对505只耳(足)螨病兔进行治疗,其中耳螨兔432只,耳、足螨混合感染兔73只,用药后7d病免全部冶愈,60~180d复查,未发现复发病例。离体杀螨试验,桔皮油经过5~10min将螨虫全部杀死。由此证明,桔皮油具有药效快、杀虫率高、对兔体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蠕形螨病又称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是由蠕形螨虫寄生于犬的皮脂腺或毛囊内所引起的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多寄生于毛囊中,很少寄生在皮脂腺内.常引起犬的极度不适,皮肤损伤,逐渐消瘦,引发全身症状最后衰竭而死. 蠕形螨属于蜘蛛纲中的螨目,体长0.20~0.30毫米,宽约0.040~0.045毫米.雌螨体大,雄螨稍小.外形上分头、胸、腹3部分,胸部有4对很短的足,腹部长有环形条纹,卵呈梭形,长约0.07~0.09毫米.  相似文献   

18.
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十分严重。1病原痒螨是一种较大的螨虫,呈长圆形,体长0.5~0.9mm,肉眼可见。口器为刺吸式,呈圆锥形。成虫有4对较长的足,雄  相似文献   

19.
红螨:Red Mite,即鸡刺皮螨(Dermanyssus gallinae),也叫鸡螨(Chicken Mite)、栖架螨。它属于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螨目,剌皮螨科,虫体躯体融合,椭圆形,四对足,体长0.7-1.0mm,呈灰色,吸血后身体膨胀,呈红色。  相似文献   

20.
中蜂杂谈     
一、蜂桶、蜂箱中的拟蝎拟蝎或伪蝎(图1),属蛛形纲。上世纪60年代曾有人报道过,当时称其为“书風”。拟蝎成虫体长约4~5mm,头胸部呈三角形,较小,腹部椭圆形,除足及大螯红色外,体褐红色,有8只足,并有长而较粗的大螯一对,样子极似螃蟹或蝎子,畏光。其幼体较小,除足与螯肢红色外,体白色。有资料显示,主要靠捕食粉螨及弹尾目昆虫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