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中国江蓠人工栽培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思俭 《水产学报》1989,13(2):173-180
江蓠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藻,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了我国江蓠人工栽培的现状,年产量约为4,000吨干品。其中华南沿海池塘型栽培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var.l-iui)约2,000吨,台湾省池塘型栽培该种江蓠约1,000吨,全国浅滩型栽培真江蓠(G.asiatica)、龙须菜  相似文献   

2.
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是一种常见的红藻,俗称“龙须菜”、“海面线”。红藻门,江蓠科。我国从南到北沿海均产,尤以南方沿海品种繁多,资源丰富,生长旺盛。由于江蓠经济价值高,藻体较大,生长快,一般含胶量达10-40%左右,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国内外市场琼胶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江蓠的人工养殖生产已引起世界各国许多藻类学家、海藻养殖工作者和琼胶工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驯化摄食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discusdiscus♂)对裂片石莼(Ulva fax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的选择性,继而通过实验研究了强制摄食驯化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无饵料强制驯化的状态下,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石莼>江蓠>龙须菜>蜈蚣藻;在用单一饵料强制驯化7d后,黑鲍对几种实验海藻的选择性依次为海带>江蓠>石莼>龙须菜>蜈蚣藻。而黑鲍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存在随机性,没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表明,海带是黑鲍最喜食的饵料,前期摄食驯化对其饵料选择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议中国海藻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浅海区,已报道的海藻种类的800种,其中有直接经济价值的种达百种之多,目前,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和麒麟菜等已成为大农业范畴的栽培种类,不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有很大发展,但养殖技术尚有待改进,许多其它经济种类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已养种类的养殖技术,加强对新经济种类的开发利用,本文从食用海藻,饲料海藻,藻胶海藻,美容保健海藻,药用海藻,农用海藻和单细胞海藻等方面对中国海藻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肤浅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同季节江蓠脱落物对大型海藻场上覆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野外环境,研究了不同季节温度下江蓠(Gracilaria confervoides)腐烂对上覆水溶解氧(DO)和营养盐浓度的影响。根据广东沿海气候特点设计春秋20℃、夏28℃、冬15℃3个对照组,海水平均流速为0.24 m·s-1。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DO逐渐下降,DO浓度与加入江蓠质量呈负相关关系;江蓠腐烂分解使上覆水总氮(TN)、总磷(TP)浓度先增后减,铵态氮(NH+4-N)与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浓度同步出现峰值,磷(P)元素的释放早于氮(N)元素;冬季(15℃)和春秋季(20℃)时,NO-2-N和NO-3-N浓度均随江蓠丰度的增加而增大,夏季(28℃)则相反,海藻加入的质量同时影响NH+4-N、NO-2-N、NO-3-N和活性磷(PO3-4-P)的峰值浓度,海藻质量与营养盐浓度呈正相关;低温条件下N、P元素营养盐浓度在上覆水中累积均超过高温条件。研究大型海藻脱落物在不同季节里水解后对上覆水的影响,可为大型海藻增殖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历经7年努力,日前培育成功水产新品种——龙须菜"2007",并通过农业部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龙须菜是江蓠属中重要的产琼胶经济海藻,其生长过程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龙须菜也是一种高膳食纤维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11个继代的栽培测试,表明龙须菜"2007"具有多种显著的性状改善:枝条更为粗壮,  相似文献   

7.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Gracilaria tunuistipitata V.1iui)俗称细江蓠,其提取的琼胶经济价值大,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在海南有许多鲍鱼养殖场用细江蓠喂养鲍鱼,因而使得细江蓠海藻供不应求,价格一度走俏,养殖经济效益显著,大大增加了农民养殖细江蓠的信心.本文是根据我们2003年在老城海藻养殖场对细江蓠养殖情况的总结,旨在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养殖细江蓠的一些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海藻养殖及碳汇强度估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海藻养殖是渔业碳汇的重要形式,碳汇生态功能显著。本实验以1999—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及浙江近海藻类养殖的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固碳强度进行了估算。中国近海海藻养殖以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等为主,期间年均总产量为141.87万t,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带(60.29%)、裙带菜(7.92%)、紫菜(5.67%)、江蓠(5.39%)。浙江近海海藻养殖以紫菜、海带、羊栖菜、苔菜等为主,各类海藻养殖产量所占比例分别为紫菜(51.83%)、海带(27.73%)、羊栖菜(12.72%)、苔菜(1.27%)。浙江近海海藻养殖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份额不高(2.55%),但养殖结构独特,部分种类的海藻养殖产量在全国同种类海藻养殖量中占有较高份额,其中苔菜占83.00%,羊栖菜占68.29%,紫菜占23.53%。1999—2012年,全国海藻年均固碳量为41.85万t/a,固碳量在2012年最高达51.50万t,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海带年均固碳量在各类海藻中最高达26.45万t/a,其次是裙带菜3.23万t/a、紫菜2.24万t/a、江蓠2.01万t/a。浙江近海养殖海藻年均固碳量为1.03万t/a,约占全国年均固碳量的2.47%。为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近海自然碳汇及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开展碳汇渔业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研究及海洋生物碳汇功能与碳汇渔业潜力的基础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洲 《科学养鱼》2006,(12):38-39,I0001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图见彩中插2)是一种经济海藻,可用于提取琼胶、食用和喂养鲍鱼。但由于在龙须菜原产地生长期短,不能形成规模产量,开发利用缓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费修绠研究员对原产于青岛的龙须菜进行选育,培育出生长速度较快、适应高温环境的龙须菜KF981品系,1999年从青岛移植到广东汕头南澳岛海区进行栽培试验,获得成功。笔者自1999年至今一直从事龙须菜移植、栽培研究试验工作,总结出一套海水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文磊  徐燕  纪德华  谢潮添 《水产学报》2023,47(11):119104-119104
大型海藻栽培业是全球最活跃的渔业产业之一,近二十年增幅是整体渔业增幅的两倍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中,中国大型海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9%,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以及羊栖菜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一。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的“芯片”和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大型海藻产量99%来自人工栽培,这更体现了新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和重要性。但目前经过审定的大型海藻新品种仅有24个,约占海水养殖新品种的18%,与其产量占比并不匹配。为此,本文介绍了大型海藻产业的特点、近60年育种技术进展和育种成果,并针对大型海藻育种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型海藻育种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碱处理对中国江蓠属海藻所含琼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0种22份中国产江蓠样品碱处理前后所得琼胶的产率、凝胶强度、凝固点、融点、粘度及其硫酸基、半乳糖和3.6-内醚半乳糖的含量,为筛选适宜的种类作制造琼胶的原料提供依据。未经碱处理者,凝胶强度都很低,达不到商品要求。碱处理后,真江蓠、龙须菜和细基江蓠三种的凝胶强度大幅度上升,产率亦高,是极好的制造琼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龙须菜筏式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星 《科学养鱼》2002,(8):18-18
龙须菜是江蓠属海藻中的一个种,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采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优质高产品种,其含胶量高达25%~30%,单茬亩产龙须菜干品1.5吨以上,是工业上提取琼脂的主要原料,其鲜菜也是养殖鲍鱼的优良饲料。由于龙须菜具有藻体大、适应性强、生长快、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市沿海掀起了龙须菜的浅海筏式养殖高潮。一、龙须菜的生态习性龙须菜一般很少生长在深水中,最适生长水层为水深0.5~1.0米。生长适温范围较广,在13~26℃的水温范围内都可生长,龙须菜在比重1.005~1.026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  相似文献   

13.
龙须菜(Gracilaria verrucosa)是一种温带性红藻,隶属于红藻门、江蓠科、江蓠属。野生龙须菜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沿海,以山东沿海分布较多。龙须菜体内充满藻胶,含胶达30%以上,是目前已知藻类中最大的一种,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农、  相似文献   

14.
江蓠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京 《齐鲁渔业》2004,21(4):13-14
1 生活习性。我国养殖的江蓠属于温带性海藻,一般生长在潮问带或低潮线附近,在风平浪静,潮流通畅,地势平坦,水质肥沃的内湾海区生长尤为旺盛。大多数附在石块、砂、砾、珊瑚及贝壳上。江蓠喜阳光,因此筏式养殖时,在水面附近生长的比水深处生长的好。江蓠对海水密度的适应性较大,但最适密度范围是1.010~1.020kg/m^3。有河水或淡水经常流入的海区,生长很繁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饲料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基于以低值海藻为原料的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选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以及冰鲜鱼、配合饲料(自制)等4种饲料投喂黄斑篮子鱼8周。结果显示:生长效果以配合饲料组最好,海藻组最差。不同饲料对鱼体的生化成分有明显影响。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组全鱼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海藻投喂组,而冰鲜鱼组全鱼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其它3组。从肌肉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龙须菜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尤以精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最为明显;配合饲料组鱼肌肉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而浒苔组鱼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以上结果说明,结合海藻和配合饲料各自在生长或肌肉营养成分上的优点,可望开发出基于此类低值海藻原料的低成本黄斑篮子鱼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6.
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江蓠属的2个种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tenuistipitata)和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is)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所用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材料分别来自粤东(6株)、粤西(3株)、北部湾(3株)及海南岛(5株),龙须菜来自汕头南澳岛。用6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5条可扩增出清晰可辩条带。这5条引物共扩增72条带,其中53条(73.61%)表现出多态性。根据Nei等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海南种群外,同一种群中株间相似性达1.000,无任何变异;海南种群各株间相似性在0.899~1.000之间。4个地理群体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的相似系数在0.7955~0.8764之间,北部湾与粤东的江蓠细基繁枝变种的相似性最高(S为0.8764),北部湾与粤西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相似性最低(S为0.7955)。龙须菜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2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4630。  相似文献   

17.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 .liui)俗称细江蓠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岛 ,也是海南省海藻栽培的重要品种 ,细江蓠生长快 ,产量高。遮目鱼 [ChanosChanos(Forstal) ],生长迅速、饵料易得 ,鱼苗病害较少 ,易于饲养 ,是咸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关于细江蓠与遮目鱼的混养迄今尚未见报道。 2 0 0 1~ 2 0 0 2年我们在兴发养殖场进行了细江蓠与遮目鱼混养的探索性试验 ,现将其初步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 0 .2ha,池深 1 .2m ,底质为泥砂底 ,池端设有一进排水闸门 ,有海淡水水源。1 .2 清塘放苗…  相似文献   

18.
大型海藻对氮磷吸收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了经济价值较高、生态特征较为明显且研究较为深入的三种大型海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作为实验材料,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14℃、1500lx)和适宜的氮、磷浓度(50μmol/L、5μmol/L)下,研究其在72h内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实验数据测得,海带、鼠尾藻和龙须菜对氨氮吸收速率分别为0.397μmol/g·h、0.317μmol/g·h和0.300μmol/g·h,吸收效率为66.3%、53.6%和51.2%;对磷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36μmol/g·h、0.030μmol/g·h和0.033μmol/g·h,吸收效率为65.2%、55.7%和58.8%。结果表明,三种海藻对氮、磷均有明显的吸收效果,吸收能力顺序为:海带>龙须菜>鼠尾藻。  相似文献   

19.
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大型海藻夏季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3年6月和8月,采用潜水采样和录像的方法调查了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内礁石上附着的大型海藻,并分析了海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海藻9种,其中红藻门5种、褐藻门和绿藻门各2种.夏末和夏初的海藻群落相似度为20.35%,对相似性贡献最大的5种海藻分别为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日本异管藻(Hterosiphonia japonic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孔石莼(Ulvapertusa).夏末的海藻生物量密度(243.83 g/m2)高于夏初(164.99 g/m2),但覆盖率由64.53%~91.20%降至52.53%~72.53%(威海圣鲲礁区除外),绝对优势种由夏初的日本异管藻演替为夏末的金膜藻.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影响海藻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中,前3位分别为水温、盐度和水底照度;夏末,由于水体透明度较低(<2.0 m),光照条件可能成为海藻分布的限制因子.另外,夏末污损生物的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藻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海藻是重要的海洋资源 ,大型海藻如褐藻、红藻和绿藻中的许多种类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经济海藻主要的栽培和消费国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 ;在日本 ,紫菜、裙带菜、海带等海藻已成为传统食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海藻的栽培、加工是这些国家海水养殖的重要内容。其它亚洲国家及欧美各国都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并得到了广泛利用。1 海藻资源的利用海藻种类繁多 ,资源丰富。海藻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藻胶、海藻食品、海藻饲料、海藻肥料等方面的生产利用。1 .1海藻胶工业海藻胶的生产是海藻工业的主体 ,其中的琼胶、卡拉胶和褐藻胶等的加工和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