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蔗糖含量与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玉米茎秆蔗糖含量与玉米对由禾谷镰刀菌 ( 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茎腐病 ( cornstalk rot)的抗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玉米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的含量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抗病的玉米杂交种的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的玉米杂交种。蔗糖含量与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生理成熟期地上第二茎间髓部组织内蔗糖含量可作为选育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杂交种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危害较重的土传病害,发生在玉米乳熟后期,防治较为困难。为了筛选对茎腐病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指导大田生产,于2014-2015年间,笔者对山东地区主推的35份杂交种和50份自交系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5份杂交种中抗性品种16个,占比45.71%;50份自交系中抗性品种30个,占比60.00%;玉米茎腐病抗性品种多为晚熟品种,在抗性杂交种和自交系中分别占比68.75%和23.33%;50份自交系中有32份可以列入Reid、Lancaster、黄改和PB四个类群中。表明,杂交种中齐单1号、诺达1号为高抗茎腐病品种,可用于大田生产;自交系中PH6WC、印尼选系1、TL10B为高抗品种,可为玉米茎腐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玉米茎腐病高发、频发,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利用抗源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田间接种筛选抗性自交系,为选育抗茎腐病品种提供基础试材。2016-2017年,连续两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玉米茎腐病菌混合菌种的方法,对辽宁主栽玉米杂交种的50份亲本自交系进行了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与评价,鉴定筛选出高抗茎腐病玉米自交系9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种质对玉米茎腐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热带玉米种质对茎腐病的抗病能力强于其他血缘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腐霉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遗传,为不完全显性。杂种F1代的抗性受双亲抗性的形响。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抗感性稳定的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玉米抗茎腐病的育种中,要重视抗原的筛选和抗性配合的测定。只有选用高抗腐病,且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才能选配出理想的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玉米茎腐病发生的类型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建议,对玉米茎腐病抗性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在玉米抗病育种过程中,能改良一批生产上提高茎腐病的抗性骨干自交系,从而创新优良的抗性种质资源,为培育出高产高抗茎腐病玉米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茎腐病在玉米生产中的发生和危害,本文总结了玉米茎腐病的种类、发病条件、发病机理、发病规律、危害症状和病源,玉米茎腐病抗性品种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玉米茎腐病的病情分级与抗性评价标准等内容,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田间合理轮作,选育和栽培抗茎腐病玉米新品种,加强玉米田间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田间生长...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完善玉米种质抗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对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腐霉茎腐病和镰孢茎腐病的抗性精准鉴定,筛选出对2种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资源,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2004份具有广泛遗传背景的玉米种质进行多年多点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茎腐病或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对玉米茎腐病具有抗性的种质资源,选育抗茎腐病品种。以玉米生产上常用的144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接种法在两个环境中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10份稳定高抗玉米茎腐病自交系;明确了这10份玉米自交系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可为玉米抗茎腐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浚M9、浚313、浚50X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外引抗性杂交种为种质基础自主选育的核心玉米自交系。本试验采用核心自交系评价鉴定、改良系和组配品种评价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耐高温、抗病等抗逆性研究,旨在为自选系在抗性种质改良、抗性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浚M9、浚313、浚50X对高温热害、镰孢茎腐病、小斑病、镰孢穗腐病、弯孢霉叶斑病、瘤黑粉病等逆境胁迫均具有较强抗性;改良系对镰孢茎腐病、瘤黑粉病、镰孢穗腐病表现出较强抗性;参与选育的杂交种耐高温、抗镰孢穗腐病。综上可知,浚M9、浚313、浚50X是黄淮海地区综合抗性优良的核心种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些年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在区域间引种频繁,导致茎腐病在玉米种植区大面积传播,对玉米产量影响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综合技术措施。以期为了解和防治玉米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保证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锌对玉米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玉米轮作制下,通过2 a的定位施肥后,研究了氮、磷、钾、锌对玉米茎基腐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是影响玉米茎基腐病的首要营养因子、钾次之,连续高量施氮处理发病最重、连续不施钾处理次之,施钾可显著减轻茎基腐病的发生;氮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首要营养因子、磷次之,在氮磷配施的基础上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减缓发病;连续高量施磷处理的土壤有效锌含量最低,连续高量施氮处理次之;在氮磷钾配施的基础上施用锌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改善玉米后期穗位叶部性状,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药剂拌种方法,研究了10种药剂对河南省原阳、漯河两地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主要侵染病原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主要药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对青枯病的防效较好,其他药剂的防效一般。[结论]为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分含量作为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品种的育种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玉米茎秆地上第2节髓部组织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性密切相关。在灌泺期抗病品种还原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还原糖含量与植株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蜡熟前期,抗病品种的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总糖含量与植株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糖分含量的高低可作为抗镰刀菌茎腐病玉米品种的育种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与玉米对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抗病玉米品种陕单931和感病玉米品种西农11号在抽雄初期接种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原生木质素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无关,仅诱导产生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作用。并证实玉米植株受到镰刀菌侵染后可产生对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a transgenic Bt maize hybrid(event MON 810 from Monsanto Company)expressing Cry1Ab protein deriv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and its negative isoline hybrid were evaluatrial. Maize plants were artificially infested with neonate larvae of Asian corn borer at the mid-whorl(firstgeneration),pre-tassel(first-and/or second-generation),and silk(second-generation)growth stages.The transgenic Bt maize hybrid sustained significantly less leaf feeding damage(rating 1.0±0.0)than its negative isoline control(rating 7.3±0.1).With the Bt maize,1.3-6.8%of plants were damaged by corn borer tunneling with<0.5 cm tunneling per stalk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infestation,compared with 100%of plants damaged with 9.3-25.0 cm tunneling per stalk for the negative isoline control. On average,transgenic Bt maize hybrids had only 0.01-0.05 tunnels per stalk and no stems were broken.In contrast,the negative isoline control had 3.11-8.36 tunnels per stalk and 31.2-73.9% of stems broken.Yiel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rahsgenic Bt maize than in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ransgenic Bt maize can significantly minimize yield losses caused by the Asian corn borer through resistance to the first-and second-generation larvae.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危害损失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2年以来吉林省玉米茎腐病发生、损失情况以及优势病原菌种类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在吉林省玉米自交系、杂交种以及农家品种上均有发生,发生时期、发生程度不同,产量损失也不同,据此可估计某品种在当地的产量损失。在分离到的真菌中,以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crm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作用最强,因此认为上述三种菌为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和注射法交互接种,分别对8株分离自小麦赤霉病穗和11株分离自玉米茎基腐病茎的禾谷镰孢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够成功交互侵染小麦和玉米,二者致病能力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小麦赤霉病和玉米茎基腐病都是土传病害,染病作物病残体会造成跨寄主侵染,在小麦玉米轮作区两种病害可能会出现日渐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