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泰安市1971—2009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轻雾和大雾等资料,分析了泰安市近39年来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泰安市日照时数平均减少78h/10年,日照百分率平均减少1.7%/10年。泰安市总云量、低云量和轻雾日数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原因之一。而大雾日数与日照时数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气学的原理,通过对泰安市一次大雾气候特征的分析,阐述大雾形成的天气气候条件,对加强大雾预报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危害性极大。文章应用泰安市1960-2009年50年"气表-1"资料,统计分析泰安市北部山区和南部湖区大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返查1980-2009年30年历史天气图,得出本地出现雾的主要天气类型,筛选出影响大雾的主要天气要素,建立"MOS"预报方程,为大雾天气预报及临近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升国  李凤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93-494,496
用统计学原理对泰安市所辖的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9年的大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分布特征:全市大雾主要出现在每年1、11和12月,平均雾日分别为2.2、2.9和3.0d;空间分布特征:新泰大雾极差和标准差均最大,分别为57和15d;肥城最小,分别为23和5d。全市年最多雾日142d,最少26d,分别出现在1982年和1995年。一元线性回归法得出全市大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8.7d/10a。  相似文献   

5.
1951—2011年泰安市极端天气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2011年泰安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概率统计、等值线等方法统计分析该站暴雨、大风、雷电、冰雹、大雾等极端气象灾害性天气的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暴雨平均每年出现3次,年平均大风日数14 d,年平均雷暴日31 d,年平均冰雹日数1 d,年平均大雾20 d。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1—2011年大连市旅顺口区国家基准站的逐月大雾日数统计资料,对大雾日数的年、季、月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旅顺口区近31年大雾日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旅顺口区年大雾日数呈波浪形分布,年际差异明显;四季中夏季大雾日数最多,秋季和冬季最少;月大雾日数呈抛物线分布,春季、夏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多,大雾日数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6月和7月,7月最高,大雾日数占整个7月天数的1/3。秋季、冬季对应月份的大雾日数相对较少,平均每月大雾日数≤1 d。  相似文献   

7.
伊犁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伊犁地区8个气象站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伊犁地区大雾的时间变化和周期。分析表明,伊犁地区年大雾日数14 d,11月至次年3月大雾日数较多。河谷中大雾集中出现在00:00~12:30,山南集中出现在07:00~12:30。大雾天气以持续3 h为主,由于地形作用,河谷大雾持续时间长于山南。河谷和山南大雾日数年际变化分别具有12和9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8.
选用1971—2015年莱州市的大雾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莱州市近45年的大雾变化特征及大雾日的相对湿度特征,结果表明:莱州市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消散时段主要集中在8:00—12:00,年平均大雾日数为6.6 d。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占全年雾日的60.1%,其中12月出现雾日最多,6月最少;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1992年和2015年大雾日数最多,均为17 d,而2005年无大雾日;大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1980年代大雾日数最多,1980年代之后略有减少;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出现大雾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杨桂娟  鄢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33-16835
采用锦州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36年大雾资料,初步统计分析了锦州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锦州地区大雾有明显的日变化,大雾生成时段主要在00:00~08:00,占总数的77%;大雾消散时段频率最高出现在08:00~12:00,持续时间以0~4 h居多;锦州地区大雾年平均为24 d,一年之中大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夏季7、8月为最多,秋季9、10月次之,春季最少;大雾年际变化明显,36年来大雾日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70和90年代为大雾的低值区,80年代和2000年以后为大雾的高值区,特别2000年以后大雾日数明显增多。大雾发生时主要与湿度、风、气压、温度等气象要素有关,发生大雾时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风速一般小于3 m/s。锦州地区出现大雾的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可分为平直纬向环流型、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副高后部型等4种类型,地面系统主要以变性弱高压和地形槽为主。  相似文献   

10.
郑州秋冬季连续大雾天气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大雾属灾害性天气。许多公路交通、飞行航运等事故是由于大雾造成的,同时,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结合还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本文通过对一次连续性大雾的分析和探讨,找出形成大雾的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并通过相关性检验,挑选出与大雾密切相关的预报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以便定点、定时、定量预报大雾。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1~2006年辽宁省本溪市大雾实况资料及1990~1995年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场的关系,发现本溪地区大雾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109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将形成大雾的地面气压场划分为(地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和倒槽型)3种类型,按照这3种类型归纳出了大雾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于涛 《农业灾害研究》2019,(3):71-72,75
选用1971—2015年鄂尔多斯市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近45年大雾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5年鄂尔多斯市大雾天气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20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大雾天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进入到80年代则逐渐上升,从90年代往后增加趋势更为明显,总体鄂尔多斯大雾天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鄂尔多斯市大雾天气主要在夏季末和秋季最为集中,而春季4—5月和夏季初出现大雾天气较少;鄂尔多斯市大雾出现在白天的概率为65.4%,夜间出现频率为34.6%;因鄂尔多斯市境内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各个区域的大雾分布有较大差异,近45年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地区大雾天气出现次数较少,东南部大雾天气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13.
汪学军  祝卫华  王新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5-8657,875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区域自动气象站探测资料,对九华山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华山大雾春季和冬季是多发季节,大雾分布地域性强,时空差异大;大雾日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易生成大雾的时间段在04:00~06:00,占总数的36%,00:00~04:00次之,占总数的28%;大雾的消散时段一般在日出后至正午前,其中08:00~10:00占总数的64%。当气温为0~5℃、相对湿度90%、风速为0~3 m/s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有4种易出现大雾的地面和高空形势场。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3~2003年大雾气象资料,分析了连云港市沿海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多发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20世纪70年代大雾最少,90年代最多;大雾月变化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一天中大雾多发生20:00~次日08:00,其中以04:00~08:00发生频率最高,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以前,其中以08:00~10:00最多;大雾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大多数大雾都在8 h以内散尽消失,其中大雾持续2 h的比例最高;从连续性特征看,无论哪个多发期,持续2 d的连续性大雾最多,3 d次之;不同季节出现大雾时的风向风速也有所不同,11月~次年1月大雾时的风速90%以上均在3 m/s以下,风向以静风最多,占30.3%,其次是第3象限风向(SSW-W);而3~6月份,大雾时的风速明显偏大,且第1象限风向(NNE-E)最多,占52.2%。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滨州市大雾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滨州市1971~2000年大雾资料,分析山东省滨州市大雾的空间分布以及年际变化、日变化特征和大雾的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分析近10年11月~次年2月的地面风场、相对湿度以及连续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雾的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增多趋势;11月~次年2月为大雾多发期,多发期大雾覆盖范围大,持续大雾天气比较容易出现;6月大雾次数最少,出现于凌晨到上午9时,其持续时间也最短。在11、12、1月中,以6时~9时出现大雾的次数最多,5~6时是大雾形成的高峰期。1、2月份以局地性大雾为主,连续出现的几率较小;而11、12月出现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几率较大,最长连续出现日数达9d。绝大多数雾日08时的风速在3m/s或以下,雾日前1天20时相对湿度大多≥70%。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大雾发生的环流形势及其气象要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1年~2005年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福州大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大雾主要发生于12月~次年6月,并集中发生在2~5月的春季;年平均大雾日数无明显的变化周期;850hPa的切变位于南昌和福州之间,气压场呈均压场分布是福州大雾发生的有利形势;大雾发生时,地面处于暖区当中,近地面层大气达到饱和。统计和天气形势分析结果,为大雾天气做了基础研究工作,为实现大雾的客观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桉梆  王亮  郭庆元 《北京农业》2012,(24):123-124
通过对仙居县一次大雾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和天气条件的分析,阐述大雾形成的天气气候条件,对加强大雾预报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每年l1月到第二年1月大雾天气频发,大雾的最浓时段为日出前后.本站处于均压场控制之下,有时间受弱高压区影响.大雾出现前8 h有明显的降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池州市近50年来(1959~2007年)的大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大雾出现时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的一般规律,建立了池州市大雾出现时高空、地面形势的概念模型。在充分考虑池州特殊地理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找出影响当地大雾的关键因子,利用二级判别法和事件概率回归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建立大雾预报模式方程,制作出池州市大雾客观预报系统,为大雾预报和服务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王宪彬  辛艳辉  张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31-14534
利用实时资料和统计方法,结合彰武县特殊地形,探讨了彰武县大雾的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的关系,并对2009年12月10日彰武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东气流进入彰武西部后由于上坡作用,有利于大雾的生成和加强;当彰武出现大雾时,沈阳吹偏东风的频率为58.0%,而阜新县出现大雾时,偏东风仅为33.8%,可见偏东气流对彰武比对阜新县大雾的生成作用明显,这也是彰武出现大雾次数比阜新县出现大雾次数多的主要原因;500hPa的偏西气流、850hPa高压脊或脊后暖舌以及中低层的暖湿气流、地面为均压场是大雾形成的有利环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东济宁1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10年(2005—2014)的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济宁市大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济宁11个县(市、区)大雾天气的逐月变化可分成4种类型,共同特征是6月份发生大雾天气最少,这与济宁夏季降水较多有关;在地理分布上,济宁大雾天气自西北向东南减少,说明大雾的发生与地势有关系;济宁大雾天气在全年所有月份均有发生,但秋冬季大雾天气日数占72%、夏季仅占13%,这与秋冬季逆温增多有关。济宁市大雾天气与风速和降水有密切关系。以上结果可为济宁市大雾天气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