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89年进入屠宰场检疫,共检猪20000余头,常见到猪肝脏有几种病变,现总结如下。1 症状间质性炎。在肝脏表面紧靠包膜下见有局灶性或片状增厚的白色斑纹,触之坚硬;有的呈云雾状;切面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变宽。但肝脏外形无变化。肝脏包膜表面附有丝网状纤维素或绒毛状白色结缔组织。肉芽肿性结节。肝实质内见高粱粒至绿豆大的白色结节。有的在浅部,有的在深部。切面上结节的中心为坏死物质,边缘为白色结缔组织包囊,结缔组织周围肝组织下陷。肝内瘢痕。在肝脏表面紧靠纤维膜下方见有数厘米大小、质地坚硬的白色局部花瘢…  相似文献   

2.
尸体剖检在兽医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尸体剖检 ,可以迅速对某些疾病做出诊断。能否做出准确的诊断 ,各器官的病理变化鉴定非常重要 ,肝脏往往是重要的检查器官 ,现将肝脏常见的病理变化归纳如下。1 肝淤血1 1 肉眼观察 肝脏呈中等程度肿大 ,重量增加 ,呈暗红色 ,被膜紧张 ,质地变实。切面流出许多暗红色血液 ,肝小叶中央淤血较重 ,呈紫红色 ,肝小叶周边淤血较轻 ,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呈灰黄色 ,诸多肝小叶的淤血区和脂变区相间 ,使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纹称为“槟榔肝”。1 2 显微镜观察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窦状…  相似文献   

3.
屠宰后畜禽的兽医卫生检验,除了根据屠体病变所提示的疾病,按照规程进行处理外,还须对屠体的一般性病理变化进行处理,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多种多样,须根据病变的轻重和波及的范围进行卫生处理。现将肝脏常见的病理变化的鉴定和卫生处理叙述如下:1病理变化的鉴定1.1肝淤血肉眼观察:肝脏呈中等程度肿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被膜紧张,质地变实。切面流出许多暗红色血液。肝小叶中央淤血较重,呈紫红色,肝小叶周边淤血较轻,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呈灰黄色,诸多肝小叶的淤血区和脂变区相间,使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纹称为“槟榔肝”。显微镜观…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2003年1月5日在屠宰检验中经眼观和组织学检查发现猪肥大性肝硬变一例 ,现报告如下 :1宰前症状消瘦、被毛无光泽 ,腹部蜷缩、厌食、喜卧地 ,可视粘膜苍白 ,体质衰弱无力。2剖检所见尸体消瘦 ,皮下脂肪和腹膜下脂肪均消失 ;肝脏显著肿大 ,重达10kg,长38cm ,宽35cm ,厚20cm ,边缘钝圆 ,肝包膜呈淡黄色 ,表面附着一层结缔组织外膜 ;肝脏切面质地坚硬 ,肝小叶纹理不清 ;胃体积增大 ,重5kg,胃壁增厚约2cm ,胃无内容物 ,浆膜上呈现胶胨状纤维素样物 ;肾脏体积增大 ,皮、髓质界限不清 ,有散在小红斑点。3病理组织学所见肝组织经H.E染色 ,镜…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以肝实质萎缩,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特征的慢性肝病。本病是临床中犬常见的肝病,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所致。按病变性质分为肥大性肝硬化和萎缩性肝硬化两种病型。病犬特征性剖检变化是肝脏体积增大或缩小,质地坚硬,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本病因肝细胞呈弥漫性变性、坏死、再生,同时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和重建,导致肝脏变硬。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动物宰后检疫中必检的器官。当动物发生疫病时 ,肝脏表面或实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是疫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下面谈谈动物检疫工作中常见的五种肝脏病理变化和处理措施。1 寄生虫性肝脏 多为机械性肿大 ,在肝表面或实质中有包囊状或结节状寄生虫寄生 ,肝的颜色 ,质地无变化。多见于棘球蚴、细颈囊尾蚴。处理意见 :轻度寄生者修割后食用 ,重度寄生者工业用。2 乳斑肝 在检查肝表面时可见散在或密布有麦粒大小的灰白色乳斑状坏死灶 ,边缘呈放射状 ,切开病灶部位 ,只在肝的表层和浅层有结缔组织 ,其他…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毛驴肝脏、胰腺组织学结构并检测Ghrelin在毛驴肝脏、胰腺的表达情况,试验以新疆毛驴的肝脏、胰腺为材料,通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新疆毛驴正常状态下的肝脏、胰腺的组织形态学结构和Ghreli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肝脏由被膜和实质组成,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小叶以中央静脉为轴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索,肝细胞较大,细胞间的窦状隙明显;胰腺为复管泡状腺,外分泌部为纯浆液性腺,包括腺泡和导管,内分泌部的胰岛数量较少,胰岛周围由结缔组织与外分泌部呈不完全分开。Ghrelin阳性细胞在肝脏和胰腺中均有表达;在肝小叶和胰腺外分泌部Ghrelin阳性细胞着色较深,呈深棕黄色,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在肝门管区和胰腺导管周围也偶见Ghrelin阳性细胞,但着色较浅,呈浅棕黄色。  相似文献   

8.
肝脏是人们喜爱食用的一种动物脏器,但同时又是易发生病理变化的组织器官。肝脏病变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外,还可由中毒、应激等许多因素引起,应在宰后检疫中检出并作出适当处理,以保证肉品安全,现将其常见的病理变化的鉴定及处理阐述如下。1肝脏的病理变化1·1肝淤血肝脏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肝淤血。淤血的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切开时有暗红色血液流出。1·2肝脂肪变性肝脏肿大,包膜紧张,呈程度不同的浅黄色或土黄色,质地松软而脆,切面有油腻感,称为“脂肪肝”。如果同时伴有淤血,则肝脏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非洲白犀牛的肝脏组织学结构,试验取非洲白犀牛肝脏组织,采用石蜡包埋,4μm厚度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摄影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白犀牛肝脏表面是富含结缔组织的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肝实质中将肝脏分成若干个肝小叶,犀牛的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呈多边形,界限清晰,体积大,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细胞向四周呈放射性排列,排列规则呈索状。在肝血窦中可见红细胞及枯否细胞,门管区发达,小叶间静脉、动脉和胆管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生猪宰后检疫中应检的脏器有多种,其中肝脏是不容忽视又至关重要的脏器之一。由于肝脏在动物的代谢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并具有排泄、解毒、分泌等多方面功能,因此大多数病畜都易在肝脏上出现病变。下面把笔者在生猪屠宰检疫中经常遇到的几种肝病变及处理阐述如下:1肝脂肪变性常是由于传染和中毒因素引起代谢障碍的结果,多见于败血性疾病。眼观病变:在变性早期可见肝体积肿大,边缘变钝,后来因肝细胞崩解而缩小,质地松软易破裂,呈黄褐色、灰黄色或土黄色。如并发黄疸时,则呈柠檬黄色,切面变淡,触之有油腻感。处理:作工业用,重症必须作沙门氏菌检…  相似文献   

11.
驯鹿主要消化腺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驯鹿的肝脏和胰脏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驯鹿肝的结构较清晰,明显地分为被膜、肝小叶、肝中央静脉、汇管区等结构。被膜为浆膜结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故肝小叶不大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血窦和形态也不规则。胰腺表面被以少量结缔组织的被膜;实质结构也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12.
对驯鹿的肝脏和胰脏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驯鹿肝的结构较清晰,明显地分为被膜、肝小叶、肝中央静脉、汇管区等结构.被膜为浆膜结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故肝小叶不大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血窦的形状也不规则.胰腺表面被以少量结缔组织的被膜;实质结构也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人们喜爱食用的一种动物脏器 ,但同时肝脏又是个发病较多的组织器官 ,在多年的屠宰检疫工作中发现 ,肝脏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特有的病变外 ,还有很多变化也应在屠宰检疫中检出并作出适当的处理 ,以此来净化市场 ,保证食肉安全。现将其常见的病理变化及处理阐述如下 :1肝脂肪变性它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急性烈性传染病和中毒因素引起组织物质代谢调节紊乱的结果。另外也可因屠畜长途运输、过度饥饿、心衰等引起。多表现为 :初期 ,肝体积增大 ,锐缘变钝 ;后期体积逐渐缩小 ,质地松散如面团样 ,易破裂 ,呈土黄颜色 ,切面触之有油腻感。处理…  相似文献   

14.
神经对哺乳动物肝脏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肝脏是动物体内最大、功能很多的器官之一,它参与体内消化、代谢、解毒和免疫等过程。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哺乳动物的肝脏具有丰富的神经,主要来源于腹腔神经丛和迷走神经的分支,它们随肝动脉到肝十二指肠韧带(HDLR)中行走组成肝丛,沿着肝血管和胆管经肝门入肝,分布于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并有神经纤维进入肝小叶内,分布于肝细胞和血窦的内皮[1~2]。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机体的化工厂,有消化、合成、免疫、贮藏、解毒等效能。鸡发病时,首先是肝受到损害,并出现病变,可为检疫与诊断鸡病提供一定的依据。现分述如下:互、急性禽霍乱肝:肝呈“玉米粉样”花,肝表面有无数针尖大小.圆形灰白色坏死灶,称霍乱结节。取肝坏死结节压片,镜检可见两极浓染巴氏杆菌。2、马立克清肝:且一3个月龄幼鸡易感。肝脏有五种病变(肿瘤凸出肝脏表面):①弥漫性肝肿大3-5倍,质脆易碎。②粟粒性肿瘤肝。③多发性结节性肿瘤肝。④花斑性肿瘤肝。⑤混合性肿瘤肝.同时伴有脾肿大,卵巢肿大,肾脏肿大或有肿瘤。3、…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常在生猪屠宰检疫检验中发现仅肝脏发黑而胴体和其它器官组织未见明显病变的生猪,笔者对黑肝组织切片进行观察,探讨病变原因,从而为肉品及内脏质量卫生评价提供依据。1肉眼观察黑肝的解剖结构无异常变化,体积不肿大,边缘薄锐,质地不脆,表面未见异常增生物,膈面与脏面均呈黑色。切面含有少量血液、切面平整亦呈黑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人们喜爱食用的一种动物脏器,但同时又是易发生病理变化的组织器官,肝脏病变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外,还可由中毒、应激等许多因素引起,也应在屠宰检疫中检出并作出适当的处理,以净化市场,保证肉品安全。现将其常见的病理变化及处理阐述如下:1肝脂肪变性通常是由于急性烈性传染病和中毒因素引起组织物质代谢调节紊乱的结果。另外,也可因屠畜前长途运输、过度饥饿、心衰等引起。多表现为,初期肝体积增大,锐缘变纯;后期体积逐渐缩小,质地松散如面团样,易破裂,呈土黄颜色,切面触之有油腻感。如果是由传染病和中毒因素引…  相似文献   

18.
应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鸵鸟肝脏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鸵鸟肝脏外包被膜,其结缔组织伸入肝内,形成不发达的小叶间结缔组织,将肝分成许多大小不同的肝小叶,中央静脉位于其纵轴中央,肝细胞排列成管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排列,但不整齐。肝细胞管的中央有一小管即胆小管,其管壁亦由肝细胞膜构成。肝细胞管之间的间隙为肝血窦,窦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窦内可见枯否氏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以甘加藏羊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组织解剖学方法,制备石蜡切片,对甘加藏羊肝脏细胞组织结构与特征进行观察,为分析反刍动物肝脏生理机能提供形态学参考。结果表明:甘加藏羊肝脏分为四叶,表面覆以致密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将肝实质分隔成若干个肝小叶。甘加藏羊肝脏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呈多角形,其排列组成的肝细胞索(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向周围呈放射性排列。在肝血窦中可见枯否氏细胞,门管区发达,其中小叶间静脉、动脉和胆管结构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一个多发病的器官,有肝脓肿、肝脂肪变性、饥饿肝、肝硬变、肝坏死、肝中毒性营养不良等,也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病变。近年来乌市各屠宰场乳斑肝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这些肝脏呈暗红色,表面镶嵌白色花斑,数量不一,外观似一幅暗红色花布的形象,这主要是由于肝的实质局部被猪蛔虫幼虫破坏、局部间质增生的结果。对生猪患乳斑肝的症状轻者修割后食用,重者必须作工业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天康和东戈壁两大生猪定点屠宰场2005年全年的乳斑肝数据进行了调查和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