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上年中秋制种的滞育卵经复式冷藏处理,到当年夏蚕期饲养,夏制种再经中秋蚕期饲养,进行了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的省力保种试验.夏蚕期其生命力较对照组低1.2%~1.9%,生种率上升16.0%,差异达显著程度.中秋蚕期生命力高1.0%,生种率低0.9%,完全恢复正常.重复试验,结果一致.有滞育多化性品种用滞育卵复式冷藏处理一年二次省力保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家蚕垂体同源框激素PITX对滞育激素DH的分泌与作用有直接影响。为了探讨家蚕滞育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了3种典型的滞育发生诱导温度和光周期条件对Pit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亲代催青期滞育卵诱导发生条件25LL显著上调了蚕卵中Pitx基因表达水平。整个世代持续25LL环境中,3龄前幼虫和成虫体内,Pitx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15DD环境中的蚕体;胚后蚕体Pitx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组织差异,幼虫眠中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子代卵内Pitx基因mRNA的水平变化与亲代诱导所致的蚕卵滞育性差异密切相关,滞育性卵中未检测到母源Pitx基因的mRNA,卵龄12~24h的胚胎发生期则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卵龄72h后的滞育发生阶段后只有痕迹量;非滞育性卵中有较高水平的母源Pitx基因mRNA,胚胎发生及发育期,Pitx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滞育性卵;亲代20LD催青条件下所产卵滞育性不稳定,Pitx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滞育性卵,也高于非滞育性卵。亲代卵的孵化温度与光周期决定子代卵的滞育性,也影响到Pitx基因表达水平,子代卵内Pitx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不是蚕卵滞育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家蚕滞育发动期间呼吸耗氧量下降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变化的关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在25℃条件下产下后12~72 h的二化性家蚕滞育性卵与非滞育性卵中的还原型NAD(NADH)含量、氧化型NAD(NAD+)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活性。滞育性卵中的NADH+NAD+含量、NADH/NAD+值及LDH活性分别在产下后18、36、24 h达到峰值,而cMDH活性处于波动中。在产下后24~72 h,非滞育性卵中的NADH/NAD+值极显著低于滞育性卵,而LDH和cMDH活性极显著高于滞育性卵。据此可以推测,滞育发动期间家蚕滞育性卵的NAD+降解增强和NAD+再生下降共同导致呼吸耗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将滞育性蚕卵分为滞育卵和浸酸卵两种,随着胚胎发育测定pH值、糖原、核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研究滞育卵与浸酸卵内的生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滞育卵随着胚胎发育,pH值和糖元含量有逐渐降低的倾向,但其差异不大,蛋白质和核酸含量明显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急剧增多。反之,浸酸卵随着胚胎发育,pH值初期下降、后期再上升,达到浸酸前水平,糖原含量急剧减少,在孵化前达到最小值,蛋白质和核酸含量逐渐增多,氨基酸量减少。由此可见滞育卵和浸酸卵内的物质变化及其内部环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是用日照长短的变更作为信号,使蛹神经系统感受,诱导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与产滞育卵的关系,调查成虫产滞育卵情况。结果,在广州地区自然光照下,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成虫产非滞育卵率最高;4月上旬较低,到9月底以后的成虫基本上不产非滞育卵。蛹期日照增长到18小时以上,打破原来早上羽化的规律,整日有羽化。雌蛹对日照长短反应敏感,而雄蛹则不会引起化性变化。同品种个体间对日照长短反应有差异,长日照试区敏感的个体产非滞育卵率高,不敏感的个体所产的卵滞育浅,到11月底到12月初,就逐渐解除滞育,提早孵化;短日照区无此现象。品种间对日照长短反应也有差异,新九种比7532种敏感性强,但反应规律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6—7月气温高日照长期间;如采用26℃±1和短光照每日15小时黑暗综合因素处理新九蚕品种蛹期,可获得平均蛾产525.9粒卵,其中滞育卵为506粒,滞育较深滞育卵率为96.2%,不出现再生卵,而在该时期的自然温度31℃,日照13时10分48秒下的对照区,平均蛾产386粒卵,其中滞育卵只有230粒,滞育卵率仅占59.6%,同时所产的滞育卵,滞育浅。相比之下试验区增产滞育卵276粒,加深了卵的滞育,延长了滞育期。因此温度和光照的条件会改变蛾产滞育卵数量和产的滞育卵滞育深浅之差。说明中温度和短光照条件可以诱导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高温和长光照抑制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导至应产滞育卵的蛾改变为产非滞育卵或产滞育浅的卵。短日照的4月和10月的季节,如果5龄期感受温度稍高于蛹期,可提高产滞育卵率。相反,5龄期温度低于蛹期,虽然蛾平均产卵达518粒,但滞育卵只有417粒,滞育卵率仅占80.5%。出现非滞育卵多。显现出5龄期和蛹期感受变温的效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将产下后48h的家蚕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进行低温(5℃)冷藏处理30d以上,滞育卵孵化率显著上升,而即时浸酸卵孵化率显著下降。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滞育卵和即时浸酸卵的孵化产生不同影响的分子机制,测定了冷藏期间2种卵中的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种卵在冷藏期间随着卵中的H2O2含量显著增加,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也上调;虽然冷藏后的10~70d,2种卵中的H2O2含量、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都显著上升,但滞育卵的H2O2含量仍显著高于即时浸酸卵,而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即时浸酸卵。即时浸酸卵在冷藏过程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可能造成了对胚胎的氧化伤害,从而降低其孵化率。然而,滞育卵在冷藏过程中的CAT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CAT活性相对较低,H2O2相对较高,胚胎却未受到氧化伤害,推测低温处理可能诱导了滞育卵中其它抗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滞育卵浸酸冷藏再浸酸孵化技术,处理云蚕7、云蚕8原种,调查其孵化率及饲养成绩。结果表明,滞育卵浸酸种和对照种的龄期经过、虫蛹率、幼虫生命率、茧层率、万蚕产茧量等指标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比值反映出细胞的氧化胁迫状况。利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家蚕滞育卵持续25℃保护和经5℃低温处理后卵内谷胱甘肽代谢的变化,探讨蚕卵的谷胱甘肽代谢与滞育解除的关系。与持续25℃滞育温度条件下的蚕卵相比,5℃低温解除滞育的处理显著提高了蚕卵总谷胱甘肽含量、GSSG含量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活性,而显著降低了GSH含量以及GSH/GSSG比值。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过程中,滞育卵TPX活性显著升高,间接地促进GSH氧化为GSSG,使GSH/GSSG比值显著下降,由此导致蚕卵处于过氧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合成滞育激素对家蚕卵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家蚕滞育激素在诱导滞育卵发生以及对蚕卵滞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 ,对低温 (16℃ )暗催青的二化性品种大造 ,在化蛹初期注射合成滞育激素 ,诱导其产下滞育卵 ,然后将这种滞育卵分别用 2 5℃和 5℃保护 ,调查其在滞育过程中糖元、海藻糖、山梨醇和甘油量的变化。结果发现 ,从化蛹第 3天开始 ,每天注射 15 0pmol/头合成滞育激素 ,连续 3次 ,可得到 70 %左右的滞育卵。这种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的含量与自然滞育卵相似 ,但山梨醇的含量仅有自然滞育卵的 5 0 %左右。诱导滞育卵在 5℃中保护时 ,解除滞育的时间比自然滞育卵提前 ,孵化率比自然滞育卵低 2 0 %左右。未孵化卵大多在转青期死亡。由上述结果推测 ,这种诱导滞育卵在产卵初期糖元与山梨醇的代谢间存在某种障碍 ,从而影响山梨醇的合成 ,导致滞育的提前解除和胚胎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1.
家蚕二化性品种(品系)转基因用蚕卵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家蚕为卵滞育昆虫,二化性家蚕品种(品系)的化性由上代卵期温度与光照等调控。将若干个二化性家蚕品种(品系)以17~18℃温度催青诱导子代蚕卵非滞育,筛选出1个经济性状较优的实用品种"秋丰"、1个突变品系P33,二者非滞育卵圈比例分别达到96.4%和89.6%,正常催青的良卵实用孵化率分别达到96.11%和98.58%,解决了采用显微注射法以家蚕实用品种构建转基因系统过程中因蚕卵滞育不能及时孵化的难题。另对利用20%盐酸-2%甲醛混合液刺激解除蚕卵滞育的方法以及非滞育蚕卵表面用70%乙醇消毒的方法进行了尝试,前者可以获得96%以上的孵化率,后者可以缩短蚕卵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酶菌混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以52周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酶菌混合制剂添加量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组,依次添加750 g/t、500 g/t、250 g/t的酶菌混合制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检测各组蛋鸡粪便酸溶蛋白、产蛋数、蛋重、哈氏单位、蛋壳强度、破软蛋率及耗料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组蛋鸡自饲喂第3天开始粪便酸溶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自饲喂第5天起粪便酸溶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产蛋率、蛋重、料蛋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试验组哈氏单位、蛋壳强度、破软蛋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酶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蛋鸡粪便酸溶蛋白含量,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并能改善蛋品质。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发酵饲料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和豆粕为发酵底物,利用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进行发酵。选取336日龄的海兰褐蛋鸡6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0只,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Ⅰ、Ⅱ、Ⅲ组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5%、8%的发酵饲料,对照组基础日粮中不添加发酵饲料。饲喂试验周期为4周,期间测定各组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其中:饲喂发酵饲料第2周,试验Ⅱ组的产蛋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P<0.05)增加;饲喂发酵饲料第3周,试验Ⅱ组的产蛋数和总蛋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P<0.05)提高;饲喂发酵饲料4周后,试验Ⅱ组的产蛋数、总蛋重、产蛋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P<0.05)提高,并且料蛋比显著(P<0.05)下降;试验Ⅱ组的蛋壳强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和Ⅲ组的哈氏单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提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兰褐蛋鸡的生产性能及蛋品质,其中,5%添加水平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按饲养方式不同设3个处理组:传统的水面圈养(对照组)、无水面旱地圈养结合间歇喷淋(试验1组)、笼养(试验2组),以测定各组产蛋期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试验2组500日龄入舍母鸭平均产蛋数为283.3枚、总蛋重为18.86 kg,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312,1枚、20.67 kg)和试验1组(306.90枚、20.31 kg);对照组产蛋期死亡淘汰率为7.4%,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2组(4.76%)和试验1组(4.23%);试验1组全期饲料转化率为2.72,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2.90)和试验2组(3.05)。说明旱地平养结合间歇喷淋的饲养方式,不仅不影响蛋鸭的产蛋性能,而且显著降低饲料消耗,可以替代传统的水面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试验拟在蛋禽日粮中额外添加微生态制剂,通过蛋禽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等情况,探索微生态制剂生对蛋禽生产的影响,为不同微生态制剂在蛋禽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鸡群分成4组,分别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饲喂不同的微生态制剂,检测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相关数据.[结果]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降低动物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对北京油鸡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良好的180只22周龄的北京油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蒙脱石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3‰、4‰蒙脱石。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添加蒙脱石对蛋鸡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重等指标影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2‰蒙脱石组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重显著提高;1‰、2‰、3‰、4‰蒙脱石组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色泽、蛋壳强度、蛋白高度、蛋壳厚度等蛋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3‰、4‰蒙脱石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2‰、3‰蒙脱石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蒙脱石可以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在霉菌毒素不超标的情况下,北京油鸡饲粮推荐添加剂量为2‰。  相似文献   

17.
滞育是昆虫适应环境的重要生理特性,家蚕的滞育还与其经济性状有着密切关系,相关生物学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家蚕滞育发生于胚胎早期,为卵滞育型,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支配。家蚕二化性品系卵的滞育性由亲代卵期即胚胎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本文就近年对家蚕滞育及解除过程中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和遗传机制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滞育过程中涉及的色素、酯酶A4、多巴胺、氧化循环过程的物质变化,二甲亚砜对解除家蚕滞育的影响以及滞育激素作用过程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亚家族成员对家蚕滞育非遗传多型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家蚕二化性品种的滞育性受上代胚胎期环境条件调控,查找家蚕胚胎期滞育关联蛋白,可为最终阐明家蚕滞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以家蚕二化性品种秋丰的蚕卵为材料,分别在25℃常温和18℃低温条件下催青,提取胚胎不同发育时期蚕卵的易溶性和难溶性蛋白,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蚕卵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在易溶性和难溶性蛋白图谱中分别检测到5个和7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对这些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有8个蛋白点得到可信的最佳匹配蛋白报告,共鉴定出卵特异蛋白、卵黄原蛋白、表皮蛋白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种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导致蚕卵胚胎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不同,据此推测低温和常温催青可能在蚕卵胚胎中诱导了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