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对云南省腾冲县蒲川乡的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内发生的茶树病害进行了调查与病原鉴定。共调查到茶树病害2类6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藻类病害1种。发生最重的是由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引起的茶饼病。3类茶园当中,常规茶园的病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广西西林县古障有机茶园和黄果园常规茶园的最主要害虫和天敌分别为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在茶树生长季节,有机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比常规茶园少,蜘蛛数量比常规茶园多。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间的相关系数(r:0.2182~0.7355)比常规茶园的(r:0.1318)大,说明有机管理措施有助于天敌和害虫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景迈古茶园的病虫害种类、分布范围、为害部位、为害程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景迈古茶园茶树害虫有16种,茶树病害有10种.根据调查结果,在古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施用有机液体肥降低茶树冻害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茶园土壤施用有机液体肥较常规施肥可以显著降低茶树冻害,施用有机液体肥处理的茶树冻害发生级别较常规施肥降低一个级次。  相似文献   

5.
真菌病害是危害茶树最主要的病害类群之一,对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秋季是茶园真菌病害的高发期,对此时期开展真菌病害调查意义重大。本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5点取样法对贵州省都匀市螺丝壳茶园展开了真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共计调查到危害茶树的真菌性病害6种,分别为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其中,发病程度最严重的是茶白星病,分布频率和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高达97;茶炭疽病和茶云纹叶枯病的分布频率均为100%,发病率分别为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30.5和18;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的分布频率、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较低。本次调查明确了都匀市螺丝壳秋季茶园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发生情况,并针对性对不同病害防治进行了讨论,为都匀市秋季茶园真菌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都匀毛尖有机茶种植技术,主要包含茶园的规划、开垦、茶树的移栽、幼龄茶园的管理、常规成年有机茶园的管理以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制定广西茶树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调查收集茶树病害发生为害情况。【方法】通过在凌云县、昭平县、三江县的茶园进行病害种类及为害程度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广西桂林茶科所、横县南山白毛茶场、融水县元宝山茶业公司红水乡基地3个调查区历年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发现各类病害27种。【结论】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茶树苔藓病、茶树地衣病、茶炭疽等,其中茶煤病每年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豫南茶树叶部真菌病害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树轮斑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普遍,对茶树危害较重,是当地茶树叶部主要病害。茶赤叶斑病、茶双毛壳孢叶斑病、茶链格孢叶斑病为河南省茶园新发现病害。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刺盘孢菌(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theae,P.versicolor)、双毛壳孢菌(Discosia theae)、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P.theicola,P.theae folia)、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等为豫南茶树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管理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益、害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并根据群落指标: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析群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的茶园群落稳定性大于对照茶园。根据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有机管理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分属不同的类群,说明有机管理方式有利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建设从最常规的基本茶园建设到立体茶园发展,实现了从普通茶园到无公害茶园再到有机茶园的跳跃。1.茶树管理部分茶园区域内可能因干旱等自然原因出现死苗现象,必须及时更新补苗。合理开展修剪,包括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采  相似文献   

11.
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调查与生防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崂山茶树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同时以茶云纹叶枯病为靶标菌进行生防菌的筛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崂山茶场的主要病害为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病和茶轮纹病;从茶树上分离得到5种生防菌,对茶云纹叶枯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为茶园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南昌县茶园施肥现状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掌握江西省南昌县茶园施肥情况,指导茶农科学施肥。连续三年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昌县县域内茶园施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进行了总结。茶农对于根据茶树需肥规律施肥的技术要领掌握还不是很成熟,选择化肥使用的情况比较多,主要选择的是不同类型的复合肥或者尿素等。茶园施肥应该掌握茶树需肥规律,合理减少化肥使用,实施有机替代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有机茶园中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为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综合治理和持续性控制提供实据。【方法】通过灯光诱捕和茶园田间调查进行害虫和天敌的分类记录和数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害虫45种,天敌24种。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茶尺蠖和茶螨。主要天敌有蜘蛛,蜂类、瓢虫和草蛉。有机茶园天敌控害表现最好的时期是8月份,益害比为1:0.96。而在6月和9月害虫种群数量出现二个峰值,而且害虫总量增长量大过天敌增长量,自然控害作用滞后。【结论】茶园采取有机方式种植后,确实能保持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护茶树害虫优势种群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但要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控制,减少虫害损失还必须结合其他防治方法,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4.
茶树上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印度Sharma,D.C.(1972),斯里兰卡Arulpragasam,P.A(1981)等已作报道,国内未有记录。而由类菌原体引起的茶的病害,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正式报道。 1980年7月我们在海南岛定安县发现三株丛枝病株,1982年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茶园三年生茶树上见到四株同样症状的植株,当时未能找到病原。1985年起在本校茶园对8株茶芽簇生、萎缩的病株分别标记,观察其症状与病情,在各轮茶期取样进行荧光镜检测与电镜观察。此外,还赴省内各地茶场进行了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两种新型的有机叶面肥在茶树上的肥效和效益比较,试验通过在茶园日常管理中设置喷施植物提取物SA-1、氨基酸有机肥YM-1和对照CK处理,调查研究施肥后一个周期内茶树生长、产量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茶树发芽密度、百芽重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改善制茶品质,最终体现在提高茶园产值和效益上,是一种高效栽培模式,对于实现茶园化肥投入减量和茶树轻简栽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有机茶园茶毛虫防治药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宝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79-179,194
茶毛虫主要危害茶树上中部的叶片组织,暴食性,短时间内易对茶树造成重大损失,是危害茶树的三大主要害虫之一,有机茶园只能使用生物农药。本文通过有机茶园茶毛虫药效对比试验与分析,初步掌握了生物农药一清源保防治茶毛虫的适宜浓度,为有机茶园茶毛虫防治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茶树生长过程中自然环境(旱害、涝害、冻害、病害和虫害)变化对茶树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并尝试从生态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作用,为构建优质生态茶园、选育优良茶树品种以及生产绿色无污染的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不及时控制有机茶园病虫害的蔓延,则会影响有机茶园的生长发育,甚者导致茶树死亡,给有机茶园的利用与开发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大幅降低有机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开展生物防治技术、使用微生物性农药、使用物理机械法防治、应用农业防治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供茶树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一种植的常规茶园和天然林下的古茶园茶叶萌芽期小气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古茶园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蔽,减弱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冠顶光照强度远小于常规茶园和旷地;并且造成古茶园昼间的树冠附近热力效应呈现负值,降低了茶树近旁气温;而夜间的热力效应呈现正值,起到保持茶树近旁的气温的作用.常规茶园由于没有其他树木的遮蔽,其光照强度与旷地接近,导致白天茶树近旁气温高于旷地,而夜间低于旷地,显示了不同种植方法对茶树近旁气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水汽压常规茶园昼问高于古茶园,而夜晚低于古茶园;相对湿度则是昼间常规茶园低于古茶园,夜晚高于古茶园.由此可知,古茶园光照较弱、昼间平均气温低、夜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较小,湿度适中,适合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体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茶叶品质的提高,乃是古茶园能够长期维持较好品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8-2014年,通过对四川主要不同生态区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种类和4种重大害虫(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从调查采集的5000余份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标本中,鉴定出真菌病害20种,其中,叶部病害12种,枝干病害6种,根部病害2种;鉴定出昆虫纲种类9目,39科34种,其中,害虫25科29种,天敌15科7种;鉴定出蛛形纲种类2目,9科10种,其中害螨4科4种,蜘蛛5科6种。2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四川茶园主要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网饼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赤星病、白星病8种;主要害虫包括: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尺蠖、茶银尺蠖、茶蚧类等11种(类)。3系统观察了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茶跗线螨4种重大害虫在茶园中种群数量消长动态,明确了在四川生态条件下不同时段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